贝壳电子书 > 教育出版电子书 > 大智度论 >

第101章

大智度论-第101章

小说: 大智度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性常自空。非空三昧故令法空。如水冷相火令其热。若言以空三昧故令法空者。是事不然。智者是无漏八智。得者初得圣道须陀洹果乃至佛道。是义先已广说

【经】舍利弗。是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不见般若波罗蜜若相应若不相应。不见檀波罗蜜尸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禅波罗蜜若相应若不相应。亦不见色若相应若不相应。不见受想行识若相应若不相应。不见眼乃至意色乃至法眼色识界乃至意法识界若相应若不相应。不见四念处乃至八圣道分佛十力乃至一切种智若相应若不相应。如是舍利弗。当知菩萨摩诃萨与般若波罗蜜相应

【论】释曰。菩萨得诸法实相入般若波罗蜜。即于般若波罗蜜不见定相若相应若不相应。何况见有余法。云何不见般若相应不相应。不见如是行为应般若波罗蜜。不见不如是行为不应般若波罗蜜。如常乐我行不应般若波罗蜜。无常苦无我行为应般若波罗蜜。若行实不应般若波罗蜜。若行空为应般若波罗蜜。如有无行为不应般若波罗蜜。如非有非无行为应般若波罗蜜。般若波罗蜜中皆无是事。般若波罗蜜相毕竟清净故。五波罗蜜五众。乃至一切种智亦如是。问曰。般若波罗蜜毕竟清净应尔。五波罗蜜及余法云何清净。答曰。先说五事离般若波罗蜜不名波罗蜜。与般若波罗蜜和合故名波罗蜜。如般若波罗蜜初品中说。云何名檀波罗蜜。不见施者不见受者无财物故。五众法是菩萨观处。与般若波罗蜜和合故。毕竟清净故。不见相应不相应。十二入十八界十二因缘亦如是。是诸法无有定性无有定法。以是故不见若相应若不相应。十八空四念处乃至大慈大悲一切种智。不见若相应若不相应。问曰。是菩萨非声闻辟支佛。云何有三十七品。未得佛道云何有十力四无所畏。答曰。是菩萨虽非声闻辟支佛。亦观声闻辟支佛法。欲以声闻辟支佛道度众生故。复有人言。行声闻辟支佛道但不取证。如后品中说。入空无相无作三昧。菩萨住是三解脱门作是念言。今是观时非是证时。或有新发意菩萨。闻有声闻辟支佛三十七品法。读诵正忆念分别。以是故说菩萨有三十七品。佛十力等亦如是。菩萨自于菩萨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中住。住是法中若闻若忆想分别。佛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等。甚深微妙亦是我分。复次是菩萨无量阿僧祇劫来。修习佛十力四无所畏等。坐佛树下时得无碍解脱故增益清净。譬如勋劳既立然后受其功赏。菩萨亦如是。有是功德乃受其名。是功德皆是般若波罗蜜势力合故。不见若相应若不相应。此诸法义从六波罗蜜乃至一切智先已说

【经】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空不与空合。无相不与无相合。无作不与无作合。何以故。空无相无作无有合与不合。舍利弗。菩萨摩诃萨如是习应。是名与般若波罗蜜相应

【论】问曰。一心中无有二空。云何说空不与空合。答曰。空有二种。一者空三昧。二者法空。空三昧不与法空合。何以故。若以空三昧力合法空者。是法非自性空。又空者性自空。不从因缘生。若从因缘生则不名性空。行者若入时见空出时不见空。当知是虚妄。复次佛自说因缘。空中无合无不合。无相无作亦如是。舍利弗。菩萨如是习应。是名与般若波罗蜜相应。问曰。但一处说。不见与般若波罗蜜相应不相应便足。何以故复更种种说相应不相应因缘。若一处应余则皆应。若一处不应余亦不应。譬如一盲无见千盲俱尔。答曰。不然。若欲以戏论求胜。应如是难。诸法相虽不可说。佛以大慈大悲故种种方便说。又佛说法为一种众生得道。为未悟者重说。又复一说为断见谛结使。二说为断思惟结使。复更说为诸余结使分分皆断。又一说有人得声闻道。一说种辟支佛道因缘。更一说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更一说行六波罗蜜。更一说行方便得无生忍。更一说得初住地。更一说乃至十住地。更一说为人故。更一说为天故。复次是般若波罗蜜相甚深难解难知。佛知众生心根有利钝。钝根者少智为其重说。若利根者一说二说便悟。不须种种重说。譬如驶马下一鞭便走驽马多鞭乃去。如是等种种因缘故。经中重说无咎

【经】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入诸法自相空。入已色不作合不作不合。受想行识不作合不作不合。色不与前际合。何以故。不见前际故。色不与后际合。何以故。不见后际故。色不与现在合。何以故。不见现在故。受想行识亦如是

【论】释曰。先说空无相无作无合无不合。今更说因缘入自相空故。五众不作合不作不合。若一切法自相空。是中无有合不合。合者诸法如其相。如地坚相识知相。如是等自相不在异法。是名为合。不合者自相不在自法中。略说诸法相不增不减。色不与前际合。何以故。前际空无所有但有名字。若色入过去则灭无所有。云何与前际合。后际者未有未生。色不应与后际合。现在色生灭不住故不可取相。色不应与现在合。复次佛自说因缘。色不与前际合。非不合。何以故。前际不可见故。色不与后际合非不合。何以故。后际不可见故。色不与现在合。非不合。何以故。现在不可见故。受想行识亦如是

【经】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前际不与后际合。后际不与前际合。现在不与前际后际合。前际后际亦不与现在合。三际名空故。舍利弗。菩萨摩诃萨如是习应者。是名与般若波罗蜜相应

【论】问曰。云何前际后际合。答曰。有人说三世诸法皆是有。未来法转为现在。现在转为过去。如泥揣现在瓶为未来土为过去。若成瓶时瓶为现在泥揣为过去。瓶破为未来。如是者是为合。若有三世相是事不然。以多过故是为不合。复次三世合者。如过去法与过去未来现在世作因。现在法与现在未来世作因。未来世法与未来世作因。又过去心心数法缘三世法。未来现在心心数法亦如是。断心心数法能缘不断法。不断心心数法能缘可断法。如是等三世诸法因缘果报共相和合。是名为合。菩萨不作是合。何以故。如先说过去已灭云何能为因能为缘。未来未有云何为因缘。现在乃至一念中不住云何为因缘。是名不合。复次佛自说因缘。三世及名字空故。云何言合

大智度论卷第三十六大智度论释习相应品第三之余(卷三十七)

    圣者龙树造


    后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译


【经】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萨婆若不与过去世合。何以故。过去世不可见。何况萨婆若与过去世合。萨婆若不与未来世合。何以故。未来世不可见。何况萨婆若与未来世合。萨婆若不与现在世合。何以故。现在世不可见。何况萨婆若与现在世合。舍利弗。菩萨摩诃萨如是习应。是名与般若波罗蜜相应

【论】释曰。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不观萨婆若与过去世同。何以故。过去世是虚妄。萨婆若是实法。过去世是生灭相。萨婆若非生灭相。过去世及法求觅不可得。何况萨婆若与过去世合。复次佛自说因缘。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不见过去世。何况萨婆若与过去世合。未来现在世亦如是。未来世除生灭相其余义同。复次以时故说有三世。过去未来现在。时义如一时中说。复次萨婆若是十方三世诸佛真实智慧。三世者从凡夫虚妄生。云何与萨婆若合。譬如真金不与弊铁同相。问曰。如随喜品中说。菩萨摩诃萨念过去现在诸佛萨婆若智慧等诸功德。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云何言过去现在世不与萨婆若合。答曰。若以着心取相念萨婆若者。不名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譬如杂毒食初虽香美后不便身。若菩萨分别过去现在诸佛萨婆若者。应与三世合。今不取相故则无有合。问曰。菩萨亦念未来世当成佛。萨婆若亦自念我当得萨婆若。是名与未来世萨婆若合。云何言不合。答曰。萨婆若过三界出三世。毕竟清净相。行者但以忆想分别我当得是萨婆若。如世间法忆想当有所得。而是事未生未有。时节未至因缘未会都无处所。云何当与合。如明当服苏今已忆臭。又如迦栴延弟子辈言未来世中菩提。语菩萨言。若能修相好身者。我当来处之。如贵家女自恣无难。遣使语贫家子言。汝好庄严房舍帏帐种种备具。我当来处汝家中。如是说者是不如法。以是故不得以萨婆若与三世合。问曰。余法甚多。何以但说萨婆若。答曰。是萨婆若菩萨所归趣。深心欲得。于三世中求索故。问曰。何以不于有为无为法中求。答曰。后当说一切法中求

【经】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色不与萨婆若合。色不可见故。受想行识亦如是。眼不与萨婆若合。眼不可见故。耳鼻舌身意亦如是。色不与萨婆若合。色不可见故。声香味触法亦如是。舍利弗。菩萨摩诃萨如是习应名与般若波罗蜜相应

【论】问曰。何以但说五众十二入。不说十八界十二因缘。答曰。应当说。或时诵者忘失。何以知之。佛所说五众十二入十八界十二因缘事垢净。五众十八界十二入十二因缘名为事。不定是垢不定是净。是中或有结使生。或有善法生。如田定能生物随种皆生。众界入十二因缘是为事。六波罗蜜乃至一切种智是为净种。所以不说垢者。是菩萨结使已薄不以自恼。是故不说。又菩萨智慧深入解诸法空。无诸烦恼但集诸功德。以是故应说十八界十二因缘。如色等事中不应有萨婆若合。所以者何。是萨婆若三世中不可得故。色等事中亦不可得。是皆世间因缘和合无有定性

【经】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檀波罗蜜不与萨婆若合。檀波罗蜜不可见故。乃至般若波罗蜜亦如是。四念处不与萨婆若合。四念处不可见故。乃至八圣道分亦如是

【论】问曰。五众等是世间法。可不与萨婆若合。六波罗蜜云何不与合。答曰。六波罗蜜有二种。一者世间。二者出世间。为世间檀波罗蜜故说不与合。出世间檀波罗蜜应与合。复次菩萨行六波罗蜜。漏结未尽。不得与佛萨婆若合。复次佛说六波罗蜜空尚不可见。何况与萨婆若合。三十七品亦如是。问曰。是六波罗蜜杂有道俗故。三十七品趣涅槃道云何不合。答曰。三十七品是二乘法但为涅槃。菩萨为佛道。是故不合。问曰。摩诃衍品中有三十七品。亦是菩萨道。云何不与萨婆若合。答曰。有菩萨以着心故。行三十七品多回向涅槃。是故佛说不合

【经】佛十力乃至十八不共法不与萨婆若合。佛十力乃至十八不共法不可见故。舍利弗。菩萨摩诃萨如是习应。是名与般若波罗蜜相应

【论】释曰。是十力乃至十八不共法。虽是妙法为萨婆若故行。以菩萨漏结未尽故。不应与萨婆若合。复次佛十力等法有三种。一者菩萨所行虽未得佛道渐渐修习。二者佛所得而菩萨忆想分别求之。三者佛心所得。上二种不应与合。下一种虽可合而菩萨未得。是故不合。复次空故不可见。不可见故不合。是以皆言不可见故

【经】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佛不与萨婆若合。萨婆若不与佛合。菩提不与萨婆若合。萨婆若不与菩提合

【论】问曰。菩萨及菩萨法。可不与萨婆若合。云何佛及菩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