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教育出版电子书 > 大智度论 >

第14章

大智度论-第14章

小说: 大智度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微尘等佛会弟子众故发心。非为持一佛法轮故发心。乃至非为持不可说不可说三千大千世界微尘等佛法轮故发心。非为知一人诸心故。非为知一人诸根故。非为知一三千大千世界中诸劫次第相续故。非为分别断一人诸烦恼故发心。乃至非为分别断不可说不可说三千大千世界微尘等人诸烦恼故发心。是诸菩萨摩诃萨愿言。尽教化一切十方众生。尽供养供给一切十方诸佛。愿令一切十方诸佛土清净。心坚受持一切十方诸佛法。分别知一切诸佛土故。尽知一切诸佛弟子众故。分别知一切众生诸心故。知断一切众生诸烦恼故。尽知一切众生诸根故。诸菩萨发心作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是等十门为首。乃至百千万亿阿僧祇门是为道法门。菩萨应知应入略说如是。诸菩萨实道。一切诸法皆入皆知。智慧知故一切佛土菩萨道中庄严故。沤舍那言。善男子我愿如是自有世界已来。一切众生尽清净。一切烦恼悉断。须达那言。是何解脱。沤舍那答言。是名无忧安隐幢。我知此一解脱门。不知诸菩萨大心如大海水。一切诸佛法能持能受。诸菩萨心不动如须弥山。诸菩萨如药王能除一切诸烦恼。诸菩萨如日能照除一切闇。诸菩萨如地能含受一切众生。诸菩萨如风能益一切众生。诸菩萨如火能烧一切外道诸烦恼。诸菩萨如云能雨法水。诸菩萨如月福德光明能照一切。诸菩萨如释提桓因守护一切众生。是菩萨道法甚深。我云何能尽知。以是诸菩萨生大愿欲得大事欲至大处故。名摩诃萨埵。复次是般若波罗蜜经中。摩诃萨埵相。佛自说如是。如是相是摩诃萨埵相。舍利弗须菩提富楼那等诸大弟子。各各说彼品。此中应广说

  大智度初品中菩萨功德释论第十

【经】皆得陀罗尼及诸三昧行空无相无作已得等忍

【论】问曰。何以故。以此三事次第赞菩萨摩诃萨。答曰。欲出诸菩萨实功德故。应赞则赞应信则信。以一切众生所不能信甚深清净法。赞菩萨。复次先说菩萨摩诃萨名字。未说所以为菩萨摩诃萨。以得诸陀罗尼三昧及忍等诸功德故。名为菩萨摩诃萨。问曰。已知次第义。何以故名陀罗尼。云何陀罗尼。答曰。陀罗尼秦言能持。或言能遮。能持者。集种种善法。能持令不散不失。譬如完器盛水水不漏散。能遮者。恶不善根心生。能遮令不生。若欲作恶罪。持令不作。是名陀罗尼。是陀罗尼或心相应。或心不相应。或有漏或无漏。无色不可见无对一持一入一阴摄。法持法入行阴九智知(丹注云除尽智)一识识(丹注云一意识)阿毗昙法。陀罗尼义如是。复次得陀罗尼菩萨。一切所闻法以念力故。能持不失。复次是陀罗尼法常逐菩萨。譬如间日疟病。是陀罗尼不离菩萨。譬如鬼着。是陀罗尼常随菩萨。如善不善律仪。复次是陀罗尼。持菩萨不令堕二地坑。譬如慈父爱子。子欲堕坑。持令不堕。复次菩萨得陀罗尼力故。一切魔王魔民魔人。无能动无能破无能胜。譬如须弥山凡人口吹不能令动。问曰。是陀罗尼有几种。答曰。是陀罗尼多种。一名闻持陀罗尼。得是陀罗尼者。一切语言诸法耳所闻者皆不忘失。是名闻持陀邻尼。复有分别知陀罗尼。得是陀罗尼者。诸众生诸法大小好丑分别悉知。如偈说

 诸象马金  木石诸衣  男女及水
 种种不同  诸物名一  贵贱理殊
 得此总持  悉能分别 

复有入音声陀罗尼。菩萨得此陀罗尼者。闻一切语言音。不喜不嗔。一切众生如恒河沙等劫。恶言骂詈心不憎恨。问曰。菩萨诸漏未尽。云何能如恒河沙等劫。忍此诸恶。答曰。我先言得此陀罗尼力故能尔。复次是菩萨虽未尽漏。大智利根能思惟。除遣嗔心作是念。若耳根不到声边。恶声着谁。又如骂声闻便直过。若不分别谁当嗔者。凡人心着吾我。分别是非而生恚恨。复次若人能知诸言随生随灭前后不俱则无嗔恚。亦知诸法内无有主。谁骂谁嗔。若有人闻殊方异语。此言为好彼以为恶。好恶无定虽骂不嗔。若有人知语声无定则无嗔喜。如亲爱骂之。虽骂不恨。非亲恶言闻则生恚。如遭风雨则入舍持盖。如地有刺则着靴鞋。大寒燃火热时求水。如是诸患但求遮法而不嗔之。骂詈诸恶亦复如是。但以慈悲息此诸恶不生嗔心。复次菩萨知诸法不生不灭其性皆空。若人嗔恚骂詈。若打若杀如梦如化。谁嗔谁骂。复次若有人如恒河沙等劫。众生赞叹。供养衣食卧具医药华香璎珞。得忍菩萨其心不动不喜不着。问曰。已知菩萨种种不嗔因缘。未知实赞功德而亦不喜。答曰。知种种供养恭敬是皆无常。今有因缘故来赞叹供养。后更有异因缘则嗔恚。若打若杀。是故不喜。复次菩萨作是念以我有功德智慧故来赞叹供养。是为赞叹功德非赞我也。我何以喜。复次是人自求果报故。于我所作因缘。供养我作功德。譬如人种谷。溉灌修理地亦不喜

复次若人供养我。我若喜受者。我福德则薄他人得福亦少。以是故不喜。复次菩萨观一切法如梦如响。谁赞谁喜。我于三界中未得脱。诸漏未尽未得佛道。云何得赞而喜。若应喜者唯佛一人。何以故。一切功德都已满故。是故菩萨得种种赞叹供养供给心不生喜。如是等相名为入音声陀罗尼。复有名寂灭陀罗尼无边旋陀罗尼随地观陀罗尼威德陀罗尼华严陀罗尼音净陀罗尼虚空藏陀罗尼海藏陀罗尼分别诸法地陀罗尼明诸法义陀罗尼。如是等略说五百陀罗尼门。若广说则无量。以是故言诸菩萨皆得陀罗尼。诸三昧者。三三昧空无作无相。有人言。观五阴无我无我所。是名为空。住是空三昧。不为后世故起三毒。是名无作。缘离十相故。五尘男女生住灭故。是名无相。有人言。住是三昧中知一切诸法实相。所谓毕竟空。是名空三昧。知是空已无作。云何无作。不观诸法若空若不空若有若无等。如佛说法句中偈

 见有则恐怖  见无亦恐怖
 是故不著有  亦复不着无 

是名无作三昧。云何无相三昧。一切法无有相。一切法不受不着。是名无相三昧。如偈说

 言语已息  心行亦灭  不生不灭
 如涅槃相 

复次十八空是名空三昧。种种(丹注云五道生有本有死有中有业)有中心不求。是名无作三昧。一切诸相破坏不忆念。是名无相三昧。问曰。有种种禅定法。何以故。独称此三三昧。答曰。是三三昧中思惟近涅槃故。令人心不高不下平等不动。余处不尔。以是故独称是三三昧。余定中或爱多或慢多或见多。是三三昧中。第一实义实利能得涅槃门。以是故。诸禅定法中。以是三空法为三解脱门。亦名为三三昧。是三三昧实三昧故。余定亦得名定。复次除四根本禅。从未到地乃至有顶地。名为定。亦名三昧。非禅四禅亦名定亦名禅亦名三昧。诸余定亦名定亦名三昧。如四无量四空定四辩六通八背舍八胜处九次第定十一切处等诸定法。复有人言。一切三昧法有二十三种。有言六十五种。有言五百种。摩诃衍最大故无量三昧。所谓遍法性庄严三昧。能照一切三世法三昧。不分别知观法性底三昧。入无底佛法三昧。如虚空无底无边照三昧。如来力行观三昧。佛无畏庄严力嚬呻三昧。法性门旋藏三昧。一切世界无碍庄严遍月三昧。遍庄严法云光三昧。菩萨得如是等无量诸三昧。复次般若波罗蜜摩诃衍义品中。略说则有一百八三昧。初名首楞严三昧乃至虚空不着不染三昧。广说则无量三昧。以是故说。诸菩萨得诸三昧行空无相无作者。问曰前言菩萨得诸三昧。何以故。复言行空无相无作。答曰。前说三昧名未说相。今欲说相。是故言行空无作无相。若有人行空无相无作。是名得实相三昧。如偈说

 若持戒清净  是名实比丘
 若有能观空  是名得三昧
 若有能精进  是名行道人
 若有得涅槃  是名为实乐 

已得等忍者。问曰。云何等云何忍。答曰。有二种等。众生等法等。忍亦二种众生忍法忍。云何众生等。一切众生中等心等念等爱等利。是名众生等。问曰。慈悲力故于一切众生中。应等念。不应等观。何以故。菩萨行实道不颠倒如法相。云何于善人不善人大人小人人及畜生。一等观。不善人中实有不善相。善人中实有善相。大人小人人及畜生亦尔。如牛相牛中住。马相马中住。牛相非马中。马相非牛中。马不作牛故。众生各各相。云何一等观而不堕颠倒。答曰。若善相不善相是实。菩萨应堕颠倒。何以故破诸法相故以诸法非实。善相非实不善相非多相非少相。非人非畜生非一非异。以是故汝难非也。如说诸法相偈

 不生不灭  不断不常  不一不异
 不去不来  因缘生法  灭诸戏论
 佛能说是  我今当礼 

复次一切众生中。不着种种相。众生相空相一等无异。如是观。是名众生等。若人是中心等无碍。直入不退。是名得等忍。得等忍菩萨。于一切众生不嗔不恼如慈母爱子。如偈说

 观声如呼响  身行如镜像
 如此得观人  云何而不忍 

是名众生等忍。云何名法等忍。善法不善法有漏无漏有为无为等法。如是诸法入不二入法门。入实法相门。如是入竟。是中深入诸法实相时。心忍直入无诤无碍。是名法等忍。如偈说

 诸法不生不灭  非不生非不灭
 亦不生灭非不生灭  亦非不生灭
 非非不生灭 

已得解脱(丹注云于邪见得离故言解脱也)空非空(丹注云于空不取故言非也)是等悉舍灭诸戏论言语道断。深入佛法心通无碍不动不退。名无生忍。是助佛道初门以是故说已得等忍

【经】得无碍陀罗尼

【论】问曰。前已说诸菩萨得陀罗尼。今何以复说得无碍陀罗尼。答曰。无碍陀罗尼最大故。如一切三昧中三昧王三昧最大。如人中之王。如诸解脱中无碍解脱。大(丹注云得佛得道时所得也)如是一切诸陀罗尼中。无碍陀罗尼大。以是故重说。复次先说诸菩萨得陀罗尼。不知是何等陀罗尼。有小陀罗尼如转轮圣王仙人等所得闻持陀罗尼分别众生陀罗尼归命救护不舍陀罗尼。如是等小陀罗尼余人亦有。是无碍陀罗尼。外道声闻辟支佛新学菩萨皆悉不得。唯无量福德智慧大力诸菩萨。独有是陀罗尼。以是故别说。复次是菩萨辈。自利已具足。但欲益彼说法教化无尽。以无碍陀罗尼为根本。以是故诸菩萨。常行无碍陀罗尼

【经】悉是五通

【论】如意天眼天耳他心智自识宿命。云何如意。如意有三种。能到转变圣如意。能到有四种。一者身能飞行如鸟无碍。二者移远令近不往而到。三者此没彼出。四者一念能至。转变者。大能作小小能作大一能作多多能作一。种种诸物皆能转变。外道辈转变极久不过七日。诸佛及弟子转变自在无有久近。圣如意者。外六尘中不可爱不净物。能观令净。可爱净物。能观令不净。是圣如意法唯佛独有。是如意通从修四如意足生。是如意足通等。色缘故。次第生。不可一时得。天眼通者。于眼。得色界四大造清净色。是名天眼。天眼所见。自地及下地六道中众生诸物。若近若远若覆若细诸色无不能照。见天眼有二种。一者从报得。二者从修得。是五通中天眼从修得非报得。何以故。常忆念种种光明得故。复次有人言。是诸菩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