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教育出版电子书 > 大智度论 >

第32章

大智度论-第32章

小说: 大智度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时大婆罗门众恭敬心生。合手作礼归命菩萨。菩萨是时说此偈言

 今我所布施  不求三界福
 为诸众生故  以用求佛道 

说此偈已。一切大地山川树木皆六返震动。韦罗摩本谓此众应受供养故与。既知此众无堪受者。今以怜愍故。以所受物施之。如是种种檀本生因缘。是中应广说。是为外布施。云何名内布施。不惜身命施诸众生。如本生因缘说。释迦文佛本为菩萨为大国王时。世无佛无法无比丘僧。是王四出求索佛法。了不能得。时有一婆罗门言。我知佛偈。供养我者当以与汝。王即问言。索何等供养。答言。汝能就汝身上。破肉为灯炷供养我者。当以与汝。王心念言。今我此身危脆不净。世世受苦不可复数。未曾为法今始得用甚不惜也。如是念已唤旃陀罗。遍割身上以作灯炷。而以白叠缠肉酥油灌之。一时遍烧举身。火燃。乃与一偈。又复释迦文佛本作一鸽在雪山中。时大雨雪。有一人失道穷厄辛苦。饥寒并至命在须臾。鸽见此人即飞求火。为其聚薪然之。又复以身投火施此饥人。如是等头目髓脑给施众生。种种本生因缘经此中应广说。如是等种种是名内布施。如是内外布施无量。是名檀相

  大智度论释初品中檀波罗蜜法施义第二十

问曰。云何名法布施。答曰。有人言。常以好语有所利益。是为法施。复次有人言。以诸佛语妙善之法。为人演说。是为法施。复次有人言。以三种法教人。一修妒路二毗尼三阿毗昙。是为法施。复次有人言。以四种法藏教人。一修妒路藏二毗尼藏三阿毗昙藏四杂藏。是为法施。复次有人言。略说以二种法教人。一声闻法二摩诃衍法。是为法施。问曰。如提婆达呵多等。亦以三藏四藏声闻法摩诃衍法教人。而身入地狱是事云何。答曰。提婆达邪见罪多。呵多妄语罪多。非是为道清净法施。但求名利恭敬供养。恶心罪故提婆达生入地狱。呵多死堕恶道。复次非但言说名为法施。常以净心善思。以教一切是名法施。譬如财施不以善心不名福德法施亦尔。不以净心善思则非法施。复次说法者。能以净心善思赞叹三宝。开罪福门示四真谛。教化众生令入佛道。是为真净法施。复次略说法有二种。一者不恼众生善心慈愍。是为佛道因缘。二者观知诸法真空。是为涅槃道因缘。在大众中兴愍哀心说此二法。不为名闻利养恭敬。是为清净佛道法施。如说。阿输伽王一日作八万佛图。虽未见道于佛法中少有信乐。日日请诸比丘入宫供养。日日次第留法师说法。有一三藏年少法师。聪明端正次应说法。在王边坐。口有异香。王甚疑怪谓为不端。欲以香气动王宫人。语比丘言。口中何等开口看之。即为开口了无所有。与水令漱香气如故。王问。大德新有此香旧有之耶。比丘答言。如此久有非适今也。又问有此久如。比丘以偈答言

 迦叶佛时  集此香法  如是久久
 常若新出 

王言。大德略说未解。为我广演。答言。王当一心善听我说。我昔于迦叶佛法中作说法比丘。常在大众之中欢喜演说。迦叶世尊无量功德诸法实相。无量法门殷勤赞叹教诲一切。自是以来常有妙香从口中出。世世不绝恒如今日。而说此偈

 草木诸华香  此香气超绝
 能悦一切心  世世常不灭 

于时国王愧喜交集。白比丘言。未曾有也。说法功德大果乃尔。比丘言。此名为华。未是果也。王言其果云何愿为演说。答言。果略说有十。王谛听之。即为说偈言

 大名闻端政  得乐及恭敬
 威光如日月  为一切所爱
 辩才有大智  能尽一切结
 苦灭得涅槃  如是名为十 

王言。大德。赞佛功德云何而得如是果报。尔时比丘以偈答曰

 赞佛诸功德  令一切普闻
 以此果报故  而得大名誉
 赞佛实功德  令一切欢喜
 以此功德故  世世常端正
 为人说罪福  令得安乐所
 以此之功德  受乐常欢豫
 赞佛功德力  令一切心伏
 以此功德故  常获恭敬报
 显现说法灯  照悟诸众生
 以此之功德  威光如日曜
 种种赞佛德  能悦于一切
 以此功德故  常为人所爱
 巧言赞佛德  无量无穷已
 以此功德故  辩才不可尽
 赞佛诸妙法  一切无过者
 以此功德故  大智慧清净
 赞佛功德时  令人烦恼薄
 以此功德故  结尽诸垢灭
 二种结尽故  涅槃身已证
 譬如澍大雨  火尽无余热 

重告王言。若有未悟今是问时。当以智箭破汝疑军。王白法师。我心悦悟无所疑也。大德福人善能赞佛。如是等种种因缘说法度人。名为法施。问曰。财施法施何者为胜。答曰。如佛所言二施之中法施为胜。所以者何。财施果报在欲界中。法施果报或在三界。或出三界。复次口说清净深得理中。心亦得之故出三界。复次财施有量。法施无量。财施有尽。法施无尽。譬如以薪益火其明转多。复次财施之报净少垢多。法施之报垢少净多。复次若作大施必待众力。法施出心不待他也。复次财施能令四大诸根增长。法施能令无漏根力觉道具足。复次财施之法。有佛无佛世间常有。如法施者唯有佛世乃当有耳。是故当知法施甚难。云何为难。乃至有相辟支佛不能说法。直行乞食飞腾变化而以度人。复次从法施中能出生财施。及诸声闻辟支佛菩萨及佛。复次法施能分别诸法。有漏无漏法。色法无色法。有为无为法。善不善无记法。常法无常法。有法无法。一切诸法实相清净不可破不可坏。如是等法略说则八万四千法藏。广说则无量。如是等种种。皆从法施分别了知。以是故法施为胜。是二施和合名之为檀。行是二施愿求作佛。则能令人得至佛道。何况其余。问曰。四种舍名为檀。所谓财舍法舍无畏舍烦恼舍。此中何以不说二种舍。答曰。无畏舍与尸罗无别故不说。有般若故不说烦恼舍。若不说六波罗蜜。则应具说四舍

大智度论卷第十一大智度论释初品中檀波罗蜜法施之余(卷第十二)

    龙树菩萨造


    后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奉 诏译


【论】问曰。云何名檀波罗蜜满。答曰。檀义如上说。波罗(秦言彼岸)蜜(秦言到)是名渡布施河得到彼岸。问曰。云何名不到彼岸。答曰。譬如渡河未到而还。名为不到彼岸。如舍利弗。于六十劫中行菩萨道。欲渡布施河。时有乞人来乞其眼。舍利弗言。眼无所任。何以索之。若须我身及财物者当以相与。答言。不须汝身及以财物。唯欲得眼。若汝实行檀者以眼见与。尔时舍利弗。出一眼与之。乞者得眼。于舍利弗前嗅之。嫌臭唾而弃地。又以脚蹋。舍利弗思惟言。如此弊人等难可度也。眼实无用而强索之。既得而弃又以脚蹋。何弊之甚。如此人辈不可度也。不如自调早脱生死。思惟是已。于菩萨道退回向小乘。是名不到彼岸。若能直进不退。成办佛道。名到彼岸。复次于事成办亦名到彼岸。(天竺俗法凡造事成办皆言到彼岸)复次此岸名悭贪檀名河中。彼岸名佛道。复次有无见名此岸。破有无见智慧名彼岸。勤修布施是名河中。复次檀有二种。一者魔檀二者佛檀。若为结使贼所夺忧恼怖畏。是为魔檀。名曰此岸。若有清净布施。无结使贼无所怖畏得至佛道。是为佛檀。名曰到彼岸。是为波罗蜜。如佛说毒蛇喻经中。有人得罪于王。王令掌护一箧。箧中有四毒蛇。王敕罪人令看视养育。此人思惟。四蛇难近。近则害人。一犹叵养。而况于四。便弃箧而走。王令五人拔刀追之。复有一人口言附顺。心欲中伤而语之言。养之以理此亦无苦。其人觉之驰走逃命。至一空聚有一善人方便语之。此聚虽空是贼所止处。汝今住此必为贼害慎勿住也。于是复去至一大河。河之彼岸即是异国。其国安乐坦然清净无诸患难。于是集众草木缚以为筏进。以手足竭力求渡。既到彼岸安乐无患。王者魔王。箧者人身。四毒蛇者四大。五拔刀贼者五众。一人口善心恶者。是染着空聚是六情。贼是六尘。一人愍而语之是为善师。大河是爱。筏是八正道。手足勤渡是精进。此岸是世间。彼岸是涅槃。度者漏尽阿罗汉。菩萨法中亦如是。若施有三碍。我与彼受所施者财。是为堕魔境界未离众难。如菩萨布施三种清净无此三碍得到彼岸。为诸佛所赞。是名檀波罗蜜。以是故名到彼岸。此六波罗蜜能令人渡悭贪等烦恼染着大海到于彼岸。以是故名波罗蜜。问曰。阿罗汉辟支佛亦能到彼岸。何以不名波罗蜜。答曰。阿罗汉辟支佛渡彼岸。与佛渡彼岸。名同而实异。彼以生死为此岸。涅槃为彼岸。而不能渡檀之彼岸。所以者何。不能以一切物一切时一切种布施。设能布施亦无大心。或以无记心或有漏善心。或无漏心施无大悲心。不能为一切众生施。菩萨施者知布施不生不灭无漏无为。如涅槃相。为一切众生故施。是名檀波罗蜜。复次有人言。一切物一切种内外物尽以布施不求果报。如是布施名檀波罗蜜。复次不可尽故名檀波罗蜜。所以者何。知所施物毕竟空如涅槃相。以是心施众生。是故施报不可尽。名檀波罗蜜。如五通仙人。以好宝物藏着石中。欲护此宝磨金刚涂之。令不可破。菩萨布施亦复如是。以涅槃实相智慧磨涂之布施。令不可尽。复次菩萨为一切众生故布施。众生数不可尽故。布施亦不可尽。复次菩萨为佛法布施。佛法无量无边。布施亦无量无边。以是故阿罗汉辟支佛虽到彼岸。不名波罗蜜。问曰。云何名具足满。答曰。如先说。菩萨能一切布施内外大小多少粗细着不着用不用。如是等种种物一切能舍。心无所惜。等与一切众生。不作是观大人应与小人不应与。出家人应与不出家人不应与。人应与禽兽不应与。于一切众生平等心施。施不求报。又得施实相。是名具足满。亦不观时无昼无夜无冬无夏无吉无衰。一切时常等施心无悔惜。乃至头目髓脑施而无吝。是为具足满

复次有人言。菩萨从初发心乃至菩提树下三十四心。于是中间名为布施具足满。复次七住菩萨得一切诸法实相智慧。是时庄严佛土教化众生。供养诸佛得大神通。能分一身作无数身。一一身皆雨七宝华香幡盖化作大灯。如须弥山。供养十方佛及菩萨僧。复以妙音赞颂佛德。礼拜供养恭敬将迎。复次是菩萨。于一切十方无量饿鬼国中雨种种饮食衣被令其充满。得满足已。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复至畜生道中。令其自善无相害意。除其畏怖随其所须各令充足。得满足已。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于地狱无量苦中。能令地狱火灭汤冷。罪息心善除其饥渴。得生天上人中。以此因缘故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若十方人贫穷者给之以财。富贵者施以异味异色令其欢喜。以此因缘故。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若至欲天中令其除却天上欲乐。施以妙宝法乐令其欢喜。以此因缘故。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若至色天中除其乐着。以菩萨禅法而娱乐之。以此因缘故。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如是乃至十住是名檀波罗蜜具足满。复次菩萨有二种身。一者结业生身。二者法身。是二种身中檀波罗蜜满。是名具足檀波罗蜜。问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