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教育出版电子书 > 大智度论 >

第62章

大智度论-第62章

小说: 大智度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圣众不可量  难以威仪知
 不可以族姓  亦不以多闻
 亦不以威德  又不以耆年
 亦不以严容  复不以辩言
 圣众大海水  功德故甚深
 佛以百事赞是僧  施之虽少得报多
 是第三宝声远闻  以是故应供养僧
 不应分别是老少  多知少闻及明闇
 如人观林不分别  伊兰瞻卜及萨罗
 汝欲念僧当如是  不应以愚分别圣
 摩诃迦叶出家时  纳衣价直十万金
 欲作乞人下贱服  更求粗弊不能得
 圣众僧中亦如是  求索最下小福田
 能报施者十万倍  更求不如不可得
 众僧大海水  结戒为畔际
 若有破戒者  终不在僧数
 譬如大海水  不共死尸宿 

檀越闻是事。见是神通力身惊毛竖。合掌白诸沙弥言。诸圣人。我今忏悔。我是凡夫人心常怀罪。我有少疑今欲请问。而说偈言

 大德已过疑  我今得遭遇
 若复不咨问  则是愚中愚 

诸沙弥言。汝欲问者便问。我当以所闻答檀越问言。于佛宝中信心清净。于僧宝中信心清净。何者福胜。答曰。我等初不见僧宝佛宝有增减。何以故。佛一时舍婆提乞食。有一婆罗门姓婆罗埵逝。佛数数到其家乞食。心作是念。是沙门何以来数数如负其债。佛时说偈

 时雨数数堕  五谷数数成
 数数修福业  数数受果报
 数数受生法  故受数数死
 圣法数数成  谁数数生死 

婆罗门闻是偈已。作是念。佛大圣人具知我心。惭愧取钵入舍盛满美食以奉上佛。佛不受作是言。我为说偈故得此食我不食也。婆罗门言。是食当与谁。佛言。我不见天及人能消是食者。汝持去置少草地若无虫水中。即如佛教持食着无虫水中。水即大沸烟火俱出。如投大热铁。婆罗门见已惊怖言未曾有也。乃至食中神力如是。还到佛所头面礼佛足。忏悔乞出家受戒。佛言善来。即时须发自堕便成沙门。渐渐断结得阿罗汉道。复有摩诃憍昙弥。以金色上下宝衣奉佛。佛知众僧堪能受用告憍昙弥。以此上下衣与众僧。以是故知佛宝僧宝福无多少。檀越言。若为佛布施。僧能消能受。何以故。婆罗埵逝婆罗门食佛不教令僧食。诸沙弥答言。为显僧大力故。若不见食在水中有大神力者。无以知僧力为大。若为佛施物而僧得受。便知僧力为大。譬如药师欲试毒药。先以与鸡鸡即时死然后自服。乃知药师威力为大。是故檀越当知

 若人爱敬佛  亦当爱敬僧
 不当有分别  同皆为宝故 

尔时檀越闻说是事欢喜言。我某甲从今日若有入僧数中。若小若大一心信敬不敢分别。诸沙弥言。汝心信敬无上福田。不久当得道。何以故

 多闻及持戒  智慧禅定者
 皆入僧数中  如万川归海
 譬如众药草  依止于雪山
 百谷诸草木  皆依止于地
 一切诸善人  皆在僧数中 

复次汝等曾闻佛为长鬼神将军赞三善男子阿泥卢陀难提迦翅弥罗不。佛言。若一切世间天及人。一心念三善男子长夜得无量利益。以是事故倍当信敬僧。是三人不名僧。佛说念三人有如是果报。何况一心清净念僧。是故檀越当任力念僧名。如说偈

 是诸圣人众  则为雄猛军
 摧灭魔王贼  是伴至涅槃 

诸沙弥为檀越。种种说僧圣功德。檀越闻已举家大小皆见四谛得须陀洹道。以是因缘故。应当一心念僧。念戒者。戒有二种有漏戒无漏戒。有漏复有二种一者律仪戒二者定共戒。行者初学念是三种戒。学三种已但念无漏戒。是律仪戒能令诸恶不得自在。枯朽折减。禅定戒能遮诸烦恼。何以故。得内乐故。不求世间乐。无漏戒能拔诸恶烦恼根本故。问曰。云何念戒。答曰。如先说念僧中。佛如医王法如良药僧如胆病人。戒如服药禁忌。行者自念我若不随禁忌。三宝于我为无所益。又如导师指示好道。行者不用导师无咎。以是故我应念戒

复次是戒一切善法之所住处。譬如百谷药木依地而生。持戒清净能生长诸深禅定实相智慧。亦是出家人之初门。一切出家人之所依仗。到涅槃之初因缘。如说持戒故心不悔。乃至得解脱涅槃。行者念清净戒不缺戒不破戒不穿戒不杂戒自在戒不着戒。智者所赞戒无诸瑕隙名为清净戒。云何名不缺戒。五众戒中除四重戒。犯诸余重者。是名缺犯。余罪是为破。复次身罪名缺口罪名破。复次大罪名缺小罪名破。善心回向涅槃。不令结使种种恶觉观得入。是名不穿。为涅槃为世间向二处。是名为杂随戒。不随外缘如自在人无所系属。持是净戒不为爱结所拘。是为自在戒。于戒不生爱慢等诸结使知戒实相。亦不取是戒。若取是戒譬如人在囹圄桎梏所拘虽得蒙赦。而复为金锁所系。人为恩爱烦恼所系。如在牢狱。虽得出家爱着禁戒如着金锁。行者若知戒是无漏因缘。而不生着是则解脱。无所系缚是名不着戒。诸佛菩萨辟支佛及声闻所赞戒。若行是戒用是戒。是名智所赞戒。外道戒者。牛戒鹿戒狗戒罗刹鬼戒哑戒聋戒。如是等戒智所不赞。唐苦无善报。复次智所赞者。于三种戒中无漏戒。不破不坏依此戒得实智慧。是圣所赞戒。无漏戒有三种。如佛说正语正业正命是三业。义如八圣道中说。是中应广说。问曰。若持戒是禅定因缘。禅定是智慧因缘。八圣道中何以慧在前。戒在中定在后。答曰。行路之法应先以眼见道而后行。行时当精勤。精勤行时常念如导师所教。念已一心进路不顺非道。正见亦如是。先以正智慧观五受众皆苦。是名苦。苦从爱等诸结使和合生。是名集。爱等结使灭是名涅槃。如是等观八分。名为道。是名正见。行者是时心定知世间虚妄可舍。涅槃实法可取。快定是事是名正见。知见是事心力未大未能发行。思惟筹量发动正见令得力。是名正思惟。智慧既发欲以言宣故次正语。正业正命。戒行时精进不懈。不令住色无色定中。是名正方便。用是正见观四谛。常念不忘念。一切烦恼是贼应当舍。正见等是我真伴应当随。是名正念。于四谛中摄心不散。不令向色无色定中。一心向涅槃。是名正定。是初得善有漏。名为暖法顶法忍法中义。次第增进初中后心入无漏心中。疾一心中具。无有前后分别次第。正见相应正思惟正方便正念正定。三种戒随是分分行。正见分别好丑利益为事。正思惟发动正见为事。正语等持是智慧诸功德不令散失。正方便驱策令速进不息。正念七事所应行者忆而不忘。正定令心清净不浊不乱。令正见七分得成。如无风房中灯则照明了了。如是无漏戒在八圣道中。亦为智者所赞。问曰。无漏戒应为智者所赞。有漏戒何以赞。答曰。有漏戒似无漏。随无漏同行因缘。是故智者合赞。如贼中有人叛来归我。彼虽是贼今来向我。我当内之可以破贼何可不念。诸烦恼贼在三界城中住。有漏戒善根。若暖法顶法忍法世间第一法。与余有漏法异故。行者受用。以是因缘故破诸结使贼。得苦法忍无漏法财。以是故智者所赞。是名念戒。念舍者有二种舍。一者施二者舍诸烦恼。施舍有二种。一者财施。二者法施。三种舍和合名为舍。财施是一切善法根本故。行者作是念。上四念因缘故。得差烦恼病。今以何因缘故得是四念。则是先世今世。于三宝中少有布施因缘故。所以者何。众生于无始世界中。不知于三宝中布施故福皆尽灭。是三宝有无量法。是故施亦不尽必得涅槃。复次过去诸佛初发心时。皆以少多布施为因缘。如佛说是布施是初助道因缘。复次人命无常财物如电。若人不乞犹尚应与。何况乞而不施。以是应施作助道因缘。复次财物是种种烦恼罪业因缘。若持戒禅定智慧种种善法。是涅槃因缘。以是故财物尚应自弃。何况好福田中而不布施。譬如有兄弟二人。各担十斤金行道中更无余伴。兄作是念我何以不杀弟取金。此旷路中人无知者。弟复生念欲杀兄取金。兄弟各有恶心。语言视瞻皆异。兄弟即自悟还生悔心。我等非人与禽兽何异。同生兄弟而为少金故而生恶心。兄弟共至深水边。兄以金投着水中。弟言。善哉善哉。弟寻复弃金水中。兄复言。善哉善哉。兄弟更互相问。何以故言善哉。各相答言。我以此金故。生不善心欲相危害今得弃之故言善哉。二辞各尔。以是故知财为恶心因缘常应自舍。何况施得大福而不施。如说

 施名行宝藏  亦为善亲友
 终始相利益  无有能坏者
 施为好密盖  能遮饥渴雨
 施为坚牢船  能度贫穷海
 悭为凶衰相  为之生忧畏
 洗之以施水  则为生福利
 悭惜不衣食  终身无欢乐
 虽云有财物  与贫困无异
 悭人之室宅  譬如丘冢墓
 求者远避之  终无有向者
 如是悭贪人  智者所摈弃
 命气虽未尽  与死等无异
 悭人无福慧  于施无坚要
 临当堕死坑  恋惜生懊恨
 涕泣当独去  忧悔火烧身
 好施者安乐  终无有是苦
 人修布施者  名闻满十方
 智者所爱敬  入众无所畏
 命终生天上  久必得涅槃 

如是等种种诃悭贪赞布施。是名念财施。云何念法施。行者作是念。法施利益甚大。法施因缘故一切佛弟子等得道。复次佛说二种施中法施为第一。何以故。财施果报有量。法施果报无量。财施欲界报。法施三界报。亦出三界报。若不求名闻财利力势。但为学佛道弘大慈悲。度众生生老病死苦。是名清净法施。若不尔者为如市易法。复次财施施多财物减少。法施施多法更增益。财施是无量世中旧法。法施圣法初来未得。名为新法。财施但能救诸饥渴寒热等病。法施能除九十八诸烦恼等病。如是等种种因缘。分别财施法施。行者应念法施。问曰。何等是法施。答曰。佛所说十二部经。清净心为福德与他说。是名法施。复有以神通力令人得道。亦名法施。如网明菩萨经中说。有人见佛光明。得道者生天者。如是等口虽不说令他得法故。亦名法施。是法施应观众生心性烦恼多少智慧利钝。应随所利益而为说法。譬如随病服药则有益。有淫欲重有嗔恚重有愚痴重。有两两杂三三杂。淫重者为说不净观。嗔重者为说慈心。痴重者为说深因缘。两杂者说两观。三杂者说三观。若人不知病相。错投药者病则为增。若着众生相者。为说但有五众此中无我。若言无众生相者。即为说五众相续有。不令堕断灭故。求富乐者为说布施。欲生天者为说持戒。人中多所贫乏者。为说天上事。恼患居家者。为说出家法。着钱财居家者。为说在家五戒法。若不乐世间。为说三法印。无常无我涅槃。依随经法自演作义理。譬喻庄严法施为众生说。如是等种种利益。故当念法施。舍烦恼者。三结乃至九十八使等皆断除却。是名为舍。念舍是法如舍毒蛇如舍桎梏。得安隐欢喜。复次念舍烦恼亦入念法中。问曰。若入念法中。今何以更说。答曰。舍诸烦恼。是法微妙难得无上无量。是故更别说。复次念法与念舍异。念法念佛法微妙诸法中第一。念舍念诸烦恼罪恶舍之为快。行相别。是为异。如是等种种因缘。行者当念舍。念舍者是初学禅智。中畏生增上慢。念天者有四天王天乃至他化自在天。问曰。佛弟子应一心念佛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