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基础科学电子书 > 造就成熟人格的实用通书心理医生 >

第72章

造就成熟人格的实用通书心理医生-第72章

小说: 造就成熟人格的实用通书心理医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三次会见一开始,心理医生首先介绍治疗所要采取的方法,并要求小梁要有思想准备。于是治疗开始。医生让小梁的手腕套上橡皮圈,并告诉他:“当产生欲念时,即弹击橡皮圈,感到剧烈的疼痛刺激,这样就会打消恋发欲念。”小梁有些怀疑地问:“能有那么大的效力吗?”医生说:“不信,可以试试。”小梁说:“好,我试试。”随即用手在橡皮圈上一弹,他“唉呀”了一声,说:“怎么这么痛?我可不敢再想那事了。”医生说:“这就是效果,你想到痛,也就不敢再有恋发的念头了,这是条件反射,会产生强大的制止作用。”

    接着,医生为了让小梁在思想上根除恋女发的欲念,引导他追忆过去在众目睽睽之下受指责时的情景,联想将来对家庭、后代以及个人前途的影响,认识因小失大的危害。这样,使小梁受到深刻的教育,他有所醒悟地说,“过去剪女发只想到痛快,心理舒服,可没想到有这么严重的后果,以后再也不敢去干了。”

    小梁接受心理医生的吩咐,第四次来到诊室后,就把保留的一束头发放在办公桌上。医生看了看,以非常厌恶的表情说:“你保存的这束头发,主人已经死了,这是死人的遗物,可以想象上面有血污和恶臭。多恶心人啊!”小梁听后大吃一惊,懊悔地说:“我当心爱之物保存的东西,竟是这样的脏,真是愚蠢透顶!”从此,他恋发欲念骤减,即使思想上偶尔产生恋发欲念时,一想到医生的话,犹如闻到发霉的臭味,心里就立即出现恶心感。

    通过几次的治疗,小梁恋发欲念逐渐被打消,心理轻松了许多。但新的问题又来了,他总有一种担心,怕旧病复发,再做出丑事。因此,他逃避正常的社交活动,尽量不到公共场所去,特别要回避年轻的女子,带着这个问题,小梁第五次找心理医生咨询治疗。医生要求小梁勇敢地恢复正常的社交活动,到公共场所时,心里默念:“我是一名有文化有理智、情趣高尚的人,不能让别人轻视和鄙视自己。我尊重自己,也应该尊重他人。”最后,医生用鼓励的口气说:“只要用这些话进行暗示,我相信你是能够控制住自己的。”小梁遵从心理医生的话去做,果然有效果。由于坚持心理治疗,小梁最后终于摆脱了多年的恋女发癖,恢复了男子正常的性心理,并和女友关系越发密切,一年后喜结良缘。

第八章 性心理障碍的治疗 第三节 性变态的主要表现及其调治(8)

    八、恋童癖

    恋童癖是以儿童为对象获得性满足的一种性恋态。此种性恋态行为的患者以男性多见,女性极为罕见。受害者为女孩或男孩,年龄多在10~17岁之间,也有小至3岁以下的。恋童癖主要是由于后天心理发展不正常造成的,其原因归纳起来有∶

    1.心理因素。爱恋儿童,留恋童年时代。对儿童的性表示关注,本是人的一种普遍行为,其心理也是无可指责的,但这种行为和心理如果超过了一定的限度,作为一种观念在头脑中固定下来并控制人的行为,便成了恋童癖患者。

    2.社会因素。有的人因为在工作、生活中,人际关系不好或受挫折,便觉得人心难测,与成年人打交道要费尽心机,而因感到很疲劳、紧张、可怕,而与儿童交往则无需费多大周折动多大脑筋。时间一长便对成人间的人际关系感到厌倦,而把兴趣转到了儿童身上。

    3.家庭因素。家庭不和睦,夫妻感情不好,使之对成年人间的性生活失去兴趣,而把对象转向儿童。

    4.性格缺陷。由于性格胆怯、懦弱,缺乏应付危机的能力,当遇到意外的重大精神打击时,如妻子有了外遇而被发现了,不能勇敢地面对现实,希望退回到童年。于是把心思转到小女孩身上,在心目中把小女孩幻化成两种形象:一是恋人,一是母亲。

    5.有的则是因为智能发育迟滞、慢性酒精中毒、残废、年老或其他脑病,而接触正常成年女性的机会很少,故将满足性欲的对象转向儿童。恋童癖患者的行为表现为他们对成熟的异性不感兴趣,只以儿童为满足性欲的对象;患者主要追求的是心理上的性满足和性快感,因此,他们常常通过窥视或玩弄儿童的生殖器来达到性满足,性接触往往未达到性交的地步就中上了。但随着时间的延长,这种接触的次数增多,心理满足便会演变成生理满足,即出现性交要求、玩弄儿童、折磨儿童等行径。

    此外,在恋童癖患者中有同性恋倾向的与有异性恋倾向的患者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有同性恋倾向的患者,大多是已婚的,而且他们更喜爱一个年龄较大的对象,即12~14岁的对象;而有异性恋向的恋童癖患者更喜爱7~10岁的儿童,甚至认为自己是受害者,他们与其说是倾向于情欲高潮,倒不如说是更倾向于看和摸。这类患者大都是阳痿患者,如果射精的话,也是通过露阴癖、窥阴癖、手淫来实现的。

    恋童癖可分为三种类型:

    固定型。这类患者对成年男女不感兴趣,只愿与儿童交往,并且只有在与儿童交往时才觉得舒心。他们猎取的对象一般都是很熟悉的,如邻居家、朋友乃至亲戚的孩子。首先是与这些孩子玩耍,带她们看电影、逛公园、买东西给她们吃,获得孩子的信赖,与孩子建立起友谊,进而才发生有关性方面的接触。回归型。这类患者表面上看起来与常人无异,能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过正常的异性恋史,甚至已结婚成家。但是,当家庭、学习、工作等方面出现压力或遇到重大精神刺激后,便回复不了成熟的性表达方式。这类患者猎取的对象都是不熟悉的儿童,其行为带有冲动性,同时还伴有酗酒的现象。

    攻击型。这类患者的攻击对象主要是儿童,他们由于各种原因而存在一种攻击心理,想借助于折磨儿童而发泄出来。根据科恩等人的研究结果报道,他们往往用各种残忍和险恶的手段来蹂躏男孩的某些器官,还强迫男童满足他们的各种下流要求。这类患者与施虐狂很相似,他们追求的不是正常的性感,而是通过不正常的性行为来发泄畸形的感情。恋童癖患者获得性快感的方式很多,有窥视、触摸儿童阴部、拥抱接吻、鸡奸(肛门性交),腿间性交,手指插入与强奸等。

    在诊断恋童癖时应注意将其与猥亵强奸幼女犯和性早熟早恋区别开来。强奸或猥亵幼女犯,他们多是因为找不到性对象,或者见有可乘之机,才在无知的幼童身上发泄性欲,他们主要是追求性行为;有些是因为儿童年龄太小,性器官发育不成熟,缺乏性能力才对其进行猥亵的,他们不属于性变态犯者。而恋童癖是因为他们对成熟的异性不感兴趣,只以儿童为性欲满足对象,所以他们并不一定都要追求性交行为,时常不和儿童发生真正的性交,但猥亵行为却很明显;性早熟和早恋是指双方均未成年或一方刚刚成年与年龄相近的少年恋爱,而恋童癖以中年男性多见。恋童癖属于严重的性犯罪,法律上为保障儿童身心健康,一般都根据受害儿童的年龄和性别给罪犯不同程度的法纪惩处,此外,还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常用的有厌恶疗法,而且效果也较好。当患者接触儿童或儿童模型时便给予能造成其身心痛苦的刺激,如电疗刺激,橡皮圈刺激,肌肉注射催吐药使其呕吐等,破坏患者病理条件反射,经过多次反复强化,使其改变恋童癖的行为模式。另外,通过药物治疗,如给患者使用抗雄激素来限制男女恋童癖者的性欲,也有一定疗效。

第八章 性心理障碍的治疗 第三节 性变态的主要表现及其调治(9)

    九、自恋癖

    自恋癖也称自恋症、影恋或那喀索斯症,是指个体热恋自己的身体,对自己有强烈性欲要求的状态,是一种以自己为性爱对象的性偏离。在文学作品中很早就有在了关于自恋癖的记载,其中最著名的是古希腊神话中有关那喀索斯的故事。那喀索斯是河神和仙女的儿子,美貌出众。女神厄科向他求爱,遭到拒绝,后幻化为回声女神。诸神因此对那喀索斯不满而对他进行惩罚,使他爱恋自己在水中的倒影,最后憔悴而死,成为水仙花神。那喀索斯症后来也就成了自恋症的专用名称。

    自恋癖患者很罕见,但据说在西方国家近年来有自恋癖人格特点的人日趋增多。可能产生自恋癖的因素有:

    1.家庭环境。单亲家庭在自恋癖形成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单亲家长对独生子女的宠爱和亲昵可以是含有性的内容的,常可使孩子产生与尊亲同意识或潜意识。另外,父母是因感情不好而离异的,那么父亲或母亲对对方的怀恨和不满常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来,使孩子觉得他人都不可爱,不宜接触,而促使自恋癖的产生。

    2.教养方式不当。父母经常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当着孩子的面或他人的面称赞、宠爱自己的孩子,特别是我国独生子女家庭是社会的主体,父母对孩子是娇宠有加,使孩子从小就自视甚高,这常成为自恋癖产生的基础。

    3.心理因素。有的父母对子女,尤其是父亲对女儿,母亲对儿子过分亲昵、宠爱,使有些儿童产生把自己与异性尊亲认做一体的心理而出现自恋癖的倾向。

    4.缺少同龄伙伴。我国提倡计划生育,独生子女在家中缺少异性和同性伙伴,如果家长不鼓励孩子去结交朋友,不为孩子结交朋友提供条件,甚至还加以阻碍,就会促使自恋癖的产生。

    5.与创伤性经历具备。如有的成年人在与性伙伴的交往中出现了这样或那样难以解决的问题,或在精神上或肉体上受到了重大的打击等,可使其丧失异性恋或同性恋的兴趣,转而成为自恋癖者。

    自恋癖患者男女均可见,其表现为:

    (1)自恋癖患者的性欲对象是自我,通常表现为影恋。即对当时当地的本人有强烈的性欲求,把自己或自己的镜像当做性行为对象。

    (2)自恋癖患者对异性一般没有性兴趣,对同性有一定的性兴趣,但必须是类似自己的那一类成员。其性行为多为手淫、性梦、性幻觉等自慰性性活动,有时涉及同性恋或异性恋性活动,但并不爱恋对方,而是把性活动想象成另一个自我在与自己发生性关系。

    (3)这类患者有着极强的自我爱恋的潜意识。对他人的爱恋只是附带的,在悄感上表现出一贯性的冷漠,不关心周围的事物及他人。通常拒绝婚外性关系或可能损及其名誉和身体的性关系,在社会生活中表现出爱情专一,不会涉及桃色事件。

    (4)许多患者有明显的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趋向。他们通常是自我夸大、自我赞美、自我表现,常幻想自己容貌绝伦,才华横溢,能力超群等。在感情和内心世界中有孤芳自赏的心态。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损人利己,以我为中心,处事极端化。当受了批评、遇到挫折或失败后,表现出震怒、自卑、羞惭,常有过激和抑郁反应。一般来说,没有明显客观原因的独身主义者、不涉及同性恋的极端女权主义者或男权主义者多少都有一些自恋癖的倾向,其中不少人可能是自恋癖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