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基础科学电子书 > 造就成熟人格的实用通书心理医生 >

第78章

造就成熟人格的实用通书心理医生-第78章

小说: 造就成熟人格的实用通书心理医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鬼怪的故事,描写一位巨人,专吃十岁以下孩子的心,喝他们的血,挖他们的眼。听完故事后他满怀恐惧蹒跚归家。当时天色已黑,只有些许星光,虽然离家很近,但是一条荒僻山道。他内心正惊恐着,突然发现一个巨人向他走来,他顿时两腿发软,昏倒在地。实际上,他所遇见的是一个普通农民,由城内归来,背着萝筐在黑暗中显得特别巨大。加上这位农民喝了几杯酒,步履踉跄,看起来更像一个张牙舞爪的巨人。他的昏倒并未惊动这位农民,在地上昏睡了足足半个小时,才被家人发觉抱回家,从此对黑暗产生了极大的恐惧,夜晚不敢关灯睡觉。后来,他又听说某家住宅的地下室,一对男女曾做了丑事,被人发现,结果女的羞愤自杀,不道德的行为和罪恶的感觉以及黑暗、地下室连在一起,使他产生了对黑暗的恐惧。

    对开灯睡眠癖的矫治:

    1.可采用认知领悟疗法。对患者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无神论的教育,说明鬼怪于世间并不存在,对鬼怪的惧怕而产生的对黑暗的恐惧是一种幼年时期的幼稚情绪反映。如上例,应向患者说明那天晚上所碰到的并非巨人,而是活生生的某位农民,并可在建立一定的信心之后重演那天晚上的一幕,从认识上,潜意识里消除恐惧。

    2.系统脱敏疗法。根据患者对黑暗的恐惧程度,建立一个恐怖等级表,然后按照从轻到重的顺序,依次进行系统脱敏训练,不断强化,直到能关灯睡眠为止。例如,对上例患者,先由数人一起关灯谈话,到数人一起关灯静坐,再到二人一起关灯睡眠、再到一人关灯静坐,……最后一人关灯睡眠。

第十章 不良嗜好及各种怪癖的自我治疗 八、乘车恐怖

    乘车恐怖是指对乘坐汽车或乘车经过某一特定区域时所产生的一种紧张、恐惧、焦虑情绪,以致害怕乘车的现象。关于乘车恐怖的病因,至今尚不太清楚。但诸多看法认为,乘车恐怖与患者过去的某一特定经历有关,对这一特定经历的条件反射可能是诱发乘车恐怖的病理机制。条件反射学说认为,当患者遭遇到与其发病有关的某一事件,这一事件即成为恐怖性刺激,而当时情景中另一些并非恐怖的刺激(无关刺激)也同时作用于患者的大脑皮层,两者作为一种混合刺激物形成条件反射,故而今后凡遇到这种情景,即便是只有无关刺激,也能引起强烈的恐怖情绪。如患者经历了一次车祸,车祸才是导致恐怖的条件刺激,而类似的汽车则是无关刺激,由于这一恐怖情景的泛化,类似的汽车也成了恐惧源了。有位男性乘车恐怖症患者,年近四十,某企业会计,家离公司乘车有半小时路程。

    近20年来,他都是乘公共汽车上下班,从无晕车、恶心的反应。一次归家途中,前边一男青年骑自行车抢道猛拐弯,公共汽车被迫紧急刹车,乘客因惯性作用被弄得东倒西歪。患者在车上站着,身子不由自主地往前猛冲,差点摔倒,当时他吓了一大跳,从此,一上车心里就感到紧张、恶心。逐渐便害怕乘车,只好步行一个半小时去上班。对乘车恐怖症的治疗一般采用行为疗法,据专家介绍,使用该疗法治疗各种恐怖症的治愈率在90%以上。在进行治疗时,应先弄清患者产生恐怖的病因,尤其是发病时的情景,并详细了解其个性特点、精神刺激因素,然后采用适当的治疗方法,如系统脱敏疗法、暴露冲击疗法。如对上例的治疗,因患者起病于刹车的冲撞,病情发展于心理对事件严重性的想象,再加之其有意回避,恐惧感越来越重,故可采用暴露疗法。

    首先,心理医生应围绕“坚持乘车和回避乘车”的利与弊,对患者进行心理蔬导,使他认识回避的危害。可以对其开导说:“当您回避乘车的想法实现以后,这在心理上是一个大倒退。今后要想再去乘车,那困难就大了。也就是说,怕的感觉会更严重,也许您认为‘怕’字总和乘车有关,其实不然,这是心理问题,是自己吓唬自己。如果在问题发生后,您迅速壮起胆量,坚持继续乘车,即便是有些紧张不安、心理不好受,抗过去也会习惯。”

    待患者的认识初步提高后,心理医生即可决定让患者实地乘车进行练习。为了取得较好效果,心理医生应多加鼓励,使其克服不适感,说明第一次成功的重要性,以取得患者的配合。随后可进行暴露冲击脱敏。为使练习取得成功,心理医生可与患者一同乘车,并各坐在一边,装作不认识。车子启动后,患者仍会感到紧张,如发抖、冒汗,想离开座位找医生等。这时心理医生应给予精神上的鼓励,直到终点站。下车后,心理医生要鼓励患者说:“今天您练习得不错,总算坚持下来了,可以看得出,您在车上确实很难受。实践证明,您在焦虑时忍耐住不舒服的感觉,焦虑症状实际上就迅速减轻了。这是您用行动战胜困难的顽强表现。只要坚持就一定能治愈您的心病。”

第十章 不良嗜好及各种怪癖的自我治疗 九、疑病癖

    疑病癖又在医学上称之为疑病观念或疑病症,是指个体对自身的健康状况或身体的某些功能过份关注,以致怀疑患有某种躯体或精神疾病的现象,而与实际情况并不相符,且医生的解释及客观的医疗检查的正常结果不足以消除其固有成见。患者往往感觉过敏,除对一般性强度的外来刺激不堪忍受外,对体腔内脏的正常活动,也能“清晰”的感知并过份关注,如感到体内膨胀、跳动、堵塞、牵扯、扭转、缠绕、流窜、热气上冲等。这些内感性不适便成为疑病者的始因和基础,加上固执多疑和易受暗示等个性特点,即可发展成为疑病症。导致疑病观念的原因还有:一些不负责任的医学科普杂志危言耸听,其哗众取宠之言,或个别医护人员轻率武断的议论判断,也可引起或加固患者的疑病观念。此外,疑病性神经症患者大多具有疑病观念。

    对这类病人的治疗,可从几个方面同时进行:

    1.消除心理压力,即证明无痛。要对心怀疑病观念的患者进行全面、细致的体格检查和必要的化验及仪器检查,根据检查结果表明他(她)并无躯体性疾病,以打消其思想顾虑。

    2.完善个性。疑病症患者往往具有固执、多疑、敏感、谨慎等性格特点。遇事总是过多地考虑悲观或不幸的一面,缺乏自信,这是疑病症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此,疑病症患者要做到心胸宽广,努力培养乐观情绪,提高生活信心。要走向社会,丰富自己的生活,如养花、钩鱼、下棋、绘画等。还应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和家务活,每天坚持体育锻炼,要多与朋友和亲人交流,培养幽默感,从而战胜消极悲观情绪和不良心理状态,最终治愈疑病症。

    3.心理治疗。对疑病症的治疗,采用认知领悟疗法的疗效较好。下面是使用认知领悟疗法治疗疑病症的实例。某科研单位有一姓李的技术员,平时对身体健康较关注,一旦觉得什么地方不舒服,便要找医书杂志对照研究一番。去年在图书馆一本科普杂志中,看到一篇短文,叙述喉癌的早期症状,以帮助病人及早发现并治疗。当时他正好患感冒,嗓子有点发炎。他觉得自己的症状与书中所述很相似,使疑心自己是否得了喉癌,心情非常紧张。次日就到单位门诊部检查,医生诊断为风寒喉炎,并说吃点感冒药就会好。李技术员吃了几天药,嗓子炎症果然消失了,这才放下心来,可是时隔不久,他突然发现自己身上蚊咬处有些红肿,又非常紧张,认为这是一种不祥之兆。马上去医院检查,医生说这是虫咬皮炎,无须特处理。对这样的诊断他很不放心,又到医学书店翻阅有关皮肤科的书籍。查到这样几句话:“痣’,若发生色素沉着、皮损迅速增殖、脱毛、疼痛等现象时,说明有癌变的可能,应提高警惕。他看后很焦虑,越想越觉得自己的疙瘩已经癌变了。

    于是丢弃工作,到处求医。他去过的所有皮肤科,医生均诊断为皮炎,但他都不相信。起初他常与医生争辩,后来渐渐改变了策略。为了得到更多的检查,他表面上装做恭恭敬敬,表示要听医生的话;而用拐弯抹角的方式,一再请求医生给他做个小手术,把疙瘩取出来做病理化验,以解除其“疑虑”。没办法,医生只好按其要求做了,结果当然不是癌变。但他内心仍不放心,并认为红肿消失了,疙瘩没有了,可能是癌的转移和扩散。就这样他疑神疑鬼,整日惶惶不安,简直闹到不能再活下去的地步。经征得求治者同意,单位领导给他联系到某心理治疗中心就诊。心理医生听了情况介绍,分析认为:李技术员患的是疑病症。从这种病的性质上来讲,疑病症也属于一种神经官能症。由于求治者过份害怕自己会得某种病,因而焦虑不已。焦虑本身可引起一系列植物神经症状。这些“症状”的出现反过来又加重求治者对疾病的恐惧焦虑,形成恶性循环。可以肯定地说,李技术员的病是心理问题,不是躯体问题。为了治疗好李技术员的疑病症,心理医生决定采用认知领悟进行治疗。首先,让他谈谈个人经历中不愉快的事情。开始他不肯说,并有些反感,还质问医生:“有病与个人经历有什么关系?”

    心理医生和蔼地解释说:“人的心情不愉快,特别是幼年时期不安全感的体验,往往在成年后容易诱发恐病症,这是内心深处惧怕情绪的再现。只要恐惧心理消失了,恐病症就会痊愈。这里起主导作用的是心理,一般没有生物学的器质病变。”听了医生的话,他沉默良久,定是触到了病根处。经再三开导,才向医生倾诉了自己的坎坷经历。他说:“我很不幸,三岁时母亲世。父亲整天忙于工作不怎么管家,继母经常打骂,幼年时过的是提心吊胆、哭哭啼啼的生活。

    到10岁时,父亲在一次机器事故中丧生,继母改嫁。后来跟叔叔过活,靠亲友接济勉强上完大学,成了一名有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现在工作条件好了,家庭也幸福,只想美美满满地过日子。过去事,不能提,也不想提,提了很伤心。”

    心理医生接着说:“人人都想过好日子,这是正常的心理状态。一旦有了好日子,能不能过好,这是一个大问题。有的人会过,生活安排讲科学、有规律,既没有过高的乞求,又没有后顾之忧,心理平静、坦然、愉快、幸福。有的人不会过,总怕发生不幸,自己‘画虎’吓唬自己,结果把幸福变成了痛苦。从你个人的情况分析,有好日子,但没有学会过。本来你的身体很健康,那个小硬块不可能变成癌,但你内心的恐惧和不安全感非常严重,干扰了心理平衡造成了危机。究其原因,是幼年痛苦经历留下的。这是不相信科学的证据。如果用成年人的观点来判断,这种恐惧无任何根据,是吓唬小孩子的,幼稚的。”说到这里,稍微停了一下,心理医生间李技术员:“你觉得我说的对不对,因为这是科学,咱们可以共同探讨。”李技术员马上点头,忙说:“有道理,现在回过头来看,我的行为确实不正常。这也充分证明,我们单位的领导有眼光,找您这位新型的医生治我的心病,是找对了。不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