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财会税务电子书 > [茅盾文学奖]第3届-徐兴业:金瓯缺( >

第115章

[茅盾文学奖]第3届-徐兴业:金瓯缺(-第115章

小说: [茅盾文学奖]第3届-徐兴业:金瓯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块,都有磨盘大小,射程更远、杀伤力更大。城下涉河的宋军用挡牌挡住一般的箭
矢,碰到弓力特劲的,箭矢就会射透挡牌,自然更加挡不住飞石,脚底下还要照顾
冻得不太结实的冰层。有些地方干草填得较薄,人又挤得太密集,冰层承受不起那
么大的压力,就会发出可怕的断裂声,人们不得不挤着、挨着,尽快地分散开去,
以减轻冰块的压力。有时城上飞来一块大石,正好击中冰面,裂开了一个大窟窿,
战士们来不及逃跑,就连人带甲,沉入河底。
  但是渡过护城河只有极短促的一刹那,奋不顾身的战士们冒着箭石之险,很快
就越过这道障碍,爬上河岸,直扑城根。
  他们是奇袭队,不可能携带洞屋、鹅车等一类笨重的攻城武器。连发石机、凤
凰弩等重武器也无法携带,随军只带一些轻便的云梯。他们立刻把云梯倚在城墙下,
有的战士在矢雨石雹之中,凭着一面盾牌,一把斫刀,登上云梯,就直往城上爬。
  还有的战士在几层牛皮帐的掩护下,扑到城根下,用铁锤和大凿子凿着城砖。
不怕城砖多么坚厚,一锤下去,总有一些砖石的粉屑飞迸开来,只要功夫用得深了,
还是能够凿出洞穴。每一个战士的目标是要凿开、抽出一块砖石,然后飞快地跑开,
让后面上来的战士接替下去。他们一个接着一个地凿洞抽砖,最后就能凿成一个大
洞,让大伙儿冲进去。
  当然,主攻的目标,还是正面的瓮城门。这次又是民兵出了大力,他们从后方
找来几根粗硕无比的大木桩,正对瓮城门,临时搭起木架,把木桩悬挂起来,猛烈
地冲撞城门。几十个人轮换着撞,每撞一下,就使得用几重厚铁皮包裹的城门发生
一个大凹印,城门也随着猛烈地震动一下。
  所有这些逼进城根的猛攻,都要付出重大代价才有可能进行。在城下奋勇进攻
的有正规的泾原军、常胜军,还有更多的汉儿民兵。尽管临时编制起来的民兵,不
习攻战,有少数临阵畏缩,偷偷地开小差逃跑了。但是越来越多的汉儿们从后方涌
来,补充了损失的员额,使这一支事前没有估计到的后备民兵,在人数上逐渐成为
攻城的主力。由于他们缺少战斗经验,缺少防身、护身的器材和技术,伤亡率要比
正规军高得多。但是大部分人没有被死伤吓倒,还是坚持战斗,坚持进攻,发挥了
很大的勇气和作用。
  宋军攻城的方式多种多样,城上契丹军的防御也是随方设计,变化多端。北宋
建国初期,辽宋发生过几次战争,直到澶州之役前后,辽方都是攻多于守,没有从
战争的实践中学到很多的守御术。但是辽、金启衅以来,攻守之势颠倒过来,辽军
从宁江州、达鲁古城、上京府等失败的战役中吸取教训,也学会了一套守城的方法。
现在全套拿出来对付宋军的进攻。城下宋军猛攻之际,城上的辽军除了用矢石灰瓶
外,还用铁挠、铁钩、拒木等工具专门对付云梯上的宋军。等他们爬上城墙,将要
登城的一刹那,就突然从隐蔽处跑出来用挠钩把他们钩进城来杀死,或者出其不意
地在城墙中凿个洞,支出拒木去把云梯连人一齐推翻,使登城者坠地而死。他们又
用猛油(火油)、脂膏、松柴、干草等容易燃烧的物体,点着了火掷下城去火攻宋
军。最厉害的一着是在城头上烧着几只炽烈的大煤炉,把一切可以弄到手的油类,
甚至把金属品都投进熔锅里燃烧,等到金属品溶成液体时,大桶地泼下城去,溶液
溅到人体上,莫不体糜肉烂。
  一方面是奋不顾身地猛攻,一方面是舍生忘死地死守。有时宋军凿成一个大洞,
一声发喊,正待大队冲杀进击,城墙内的辽军连砍带搠,只是死战不退,不放宋军
穿穴进城。这时城上的金属熔液已经来不及一桶桶地倾泼下来,索性连大铁锅一起
推翻泼下来,这叫做“连锅端”,果然厉害,迫使这部分的宋军只好后退。
  最英勇的是从云梯上先登的甲士,已经踏上搁在城墙上的搁板上,城头的契丹
甲士也毫不畏怯地抢上搁板,阻拦他上城。两个就在离地几十尺高空上一块宽度不
到一丈的搁板上进行一场有死无生的搏斗。搁板上没有转身、逃脱的余地,兵刃一
交,其中一个就坠下城来,有时两个弃去了兵刃,互相扭作一团,略一转侧,两人
一齐坠死,赢得城上、下两军战士们齐声发喊。
  这场激烈的攻守战,达到伐辽战争的最高潮,双方都表现出无比的勇敢。
  冬季日短,苦战了二、三个时展,不觉暮光早垂。从后方涌来的汉儿们早把灯
笼、火把、汤水、馒头、熟牛肉输送上来,让战士们轮番吃点东西,喘口气。一个
不待奇袭军动手去组织的后勤部自然形成了,尽可能地满足了战士的需要。
  这时城楼上也点起明晃晃的火炬,上下照得雪亮。本来以城上之暗击城下之明,
或者反过来以城下之暗击城上之明,对于黑暗的一方面是有利不过的条件。无如这
时攻守双方都有许多事情要做,完全黑暗是不可能的,双方只好挑灯夜战。
  在城楼上最显目的地方,灯笼、火把点得好像几条蜿蜒不绝的长龙,甲士们拥
来拥去,重要的号令都从这里发出,显然这里是辽军的最高指挥所。这时忽然出现
了一个素面玉容,银盔银甲的女战士,她在城楼上站立一会,向左右指指戳戳地作
了一些指示,又循着城墙缓缓巡行。她用缓慢的速度来表示自己好整以暇的从容态
度。她的行踪所及,随着就响起“万岁”的呼声。不用说,这个女战士,就是萧皇
后了。
  在这样激战中,把自己放到如此明显的被攻击的地位上,这在军事常识上是不
许可的。无如萧皇后不能够抑止自己在两军万众之间露一露面的冲动劲儿,顾不得
耶律大石的再三劝阻,一定要出来巡行一番。在万盏明灯、万把火炬中间,她完全
考虑到那身银装映耀在荧煌的灯火下将会产生什么效果。这是她的踌躇满志的时刻。
千百个甲士在左右陪侍,一片流动不绝的高呼声平添了无限热烈的气氛,她感觉到
自己成为一场攻守战中的中心人物,城上城下,两军的战士,都要瞻仰她的圣容。
  这时,大部分宋军都已跨过护城河,在城根下攻打。只有高世宣带领的一批弓
箭手反而怕在城脚下过于垂直的角度中不能够发挥箭矢的效能,一直留在护城河的
彼岸,找些掩蔽体把自己掩蔽起来,得机就发射箭矢,杀伤城头上的敌军。只恨掩
蔽体离开城头较远,各人弓力不同,有的弓力较弱,够不到城头,有的勉强射到城
上,也已成为强弩之末,势不足以穿鲁缟了。
  这一支弓箭队也在护城河的彼岸,瞻仰圣容,准备把她当怍目标。
  以“高一箭”出名的神射手高世宣在战场上绝不放射一支没有瞄准、没有把握
的盲箭。一箭飞出,一定要有所得,他不但用这个标准来要求自己,同时也用来训
练部下,要他们矢无虚发。攻城以来,他早已觑定耶律大石这个显著的目标,几次
向他瞄准,无奈耶律大石十分机警,身上又披着双重铠甲,无从下手。高世宣怕射
不透他,反而打草惊蛇,只好等候机会再说。现在他发现了这个比耶律大石更好的
目标,这一身只具有装饰作用、绝少保护意义的银铠,在灯烛下闪光,在射手的心
目中犹如一头在圈场中自己送上门来的羚角银羊,它对猎人充满了吸引力。高世宣
真所谓是“见猎心喜”,他一看机会已到,摆一摆手,示意部下休得妄动,惊走了
它。自己一马飞出,冲到护城河边,趁大家混乱不备之际,觑定萧皇后的素面,一
箭飞出,打算射她一个“眉心开花”。高世宣一生中这最重要的一箭也射得像平日
那样准确,那样有把握,只可惜这个目标太重要了,心里有点紧张,略微偏高一些。
箭一脱手,他就发现自己走了准,不禁唤出“啊呀”一声。果然神箭到处,萧皇后
头上戴的一顶风翅银盔应声飞去,连同她一头如云的鬓发也括去一半。萧皇后只觉
得一阵头皮发烫,忽然冷汗直淋,全身控制不住发起抖来,手里挽的一张小柘弓,
不觉也坠在地上。
  这时城上城下万声喧呼,分不出是高兴、是赞叹、是惊慌,还是惋惜。萧皇后
惊魂未定,高世宣的第二支箭又早已飞出。以高一箭出名的高世宣看见一箭未中,
心里懊恼,第二箭即使成功了,在他本人也算是个失败的记录。他又急又狠,连珠
发出第二箭,这一箭直奔萧皇后的面门而来。在这问不容发的当儿,护驾在侧的耶
律大石急忙用宝剑一挑,只听得“铮”的一声,剑口上迸出一道火花,箭的余势犹
劲,一下子就牢牢地钉在萧皇后背后的城楼上,箭梢的锈毛还在摇曳不定。
  这时耶律大石已经发现箭的来向,他手里的红旗直指到高世宣的所在地。城上
万弩齐发,一齐集中到高世宣一个目标上。高世宣离开掩蔽体,脱离部队过远,掩
护不迭。他原来跃马冲到护城河也时,就拖定用一命抵一命的决心,一条耀目的羚
角银羊值得他用自己的生命去博取的。当时他身中几十箭,有的射中胄盔,有的嵌
在甲缝里,有的射透铠甲,穿进皮肉,致命的一箭穿透护项,射中在他的咽喉上。
这位神箭将军,壮志未酬,不章连人带马都死在自己最撞长的武器上。
  萧皇后两次濒危和高世宣的战死引起双方极大的混乱。
  杨可世又惊又痛,又息又怒,他趁城上敌兵惊慌未定之际,再度挥兵猛攻。他
一眼瞥见用大木桩撞击城门,已见成效,自己就跳下“一丈雪”来,徒步督同亲兵,
亲自猛撞城门。悬挂木桩的木架上,已用牛皮、竹片搭起一个“尖顶穹庐”,这是
士兵们临时想出来的应变办法,浸透了水的牛皮不怕燃烧,富有弹性的竹片不受矢
石,它起了掩护士兵的作用。
  郭药师以下的将佐看见主将亲自撞城,他扪也不敢怠慢,一个个跟上来轮番猛
击。亲兵们不知道从哪里来的神力,乘着一股必胜之气,连续猛击几十下,居然把
两扇千疮百孔的城门撞开了。将士们发出一声震天动地的喊杀,作势就要冲进城去。
  但是正在瓮城内作着最后保卫战的契丹战士们没有被这股气势压倒。他们没有
放下武器,没有离开防地,却在已被打开的城门内制造重重障碍,他们以血肉之躯,
又筑起一道新的堤坝,阻拦潮水般冲进城门的宋军泛滥横溢,长驱直入。
  这些久炼成钢的契丹战士们都明白这是一种什么性质的战争。萧皇后向他们跪
下来行大礼这个不寻常的举动,在萧皇后的主观意图上是要求他们为她个人效死,
而他们的理解却远远超过这个范围,他们认为这是象征着这个古老的民族在向他们
呼吁,要求他们贡献出每一条生命来保卫这个民族。存在于每一个自觉的人民心目
中的民族意识要比统治者单纯为了保卫自己这个政权的意义伟大得多。但是政权的
存在,就象征着民族的延续。现在他们奋战的目标是以自己的一死来换取萧皇后、
耶律大石等人安全地撤入内城,重新组织抵抗,击退宋军,等到日月重光的时候。
  这个古老的民旋,曾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