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财会税务电子书 > [茅盾文学奖]第3届-徐兴业:金瓯缺( >

第61章

[茅盾文学奖]第3届-徐兴业:金瓯缺(-第61章

小说: [茅盾文学奖]第3届-徐兴业:金瓯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早知如此吃苦,不走这趟也罢。这都是王将明(王黼字)挑我的好差使,他
自己倒窝在田令人怀里纳福。”
  老实说,只要有差可开,不论是公差、私差,不论是大差、小差,宣抚副使蔡
攸第一个早想滑脚溜走了。
  靠着御用钧容直的吹吹打打,一路上笙簧齐鸣、金鼓鼎沸,入城式举行得好像
迎神赛会的行列一样,倒也显得威武热闹。童贯曲尽地主之谊,热热络络地款待了
蔡攸。其实河北宣抚使童贯是高阳关的地方最高级长官,如果是主人,河北宣抚副
使蔡攸又何尝是客人?何必让童贯来款待他?但是根据习惯势力,童贯在任何场台
中都喜欢以主人自居,一有机会就要喧宾夺主,加上他深知蔡攸是一种专靠官场的
荣华富贵喂养肥大的软体动物,是一条只知道以吮血为生的蚂蝗和懒得蠕动一下的
蜒蛐,受不得一点委曲。他童贯必须主动地多多替他掘下一些陷阱,让这条没骨虫
全体软软地陷进陷阱里,自己才好腾出手脚来干“正经”。他童贯到前线来有许多
正经事要干,就是嫌这个“副使”在旁边碍手碍脚。蔡攸一离开东京早就忘掉了自
己的使命,童贯却一直牢牢地记住这条懒虫是官家特别派来“监视”自己行动的。
  “杀”进高阳关以后,童贯一面下令大军休息三天,大举犒赏官兵,每名士兵
发给二斤熟肉,一瓶美酒,以酬答他们连日行军之劳,一面就以宣抚使的名义,命
令正在雄州待命的西军分兵两路:种师道统率泾原、秦凤、熙河军由东路,刘延庆
统率环庆、鄜延和胜捷军由西路分别出雄州城向白沟河推进,开到边境线上驻屯,
听待宣抚使后命。
  西军已在雄州驻了一个多月,迟早总得离城开赴前线,这道命令的用心深密之
处是在表面上不落痕迹,实际却在不知不觉间贬损了种师道的地位,把他从指挥全
军的统帅地位上拉下来,变成为局部战区的指挥官,将他和刘延庆放到相提并论的
地位上。一向对权力和地位十分计较的种师道当然不能够容忍这样一道命令,当夜
就把它顶回去,并且还火气十足地说,他是奉御笔拜为全军都统制的,如果朝廷别
有差遣或贬谪,也要以御笔为准。
  种师道的理由很充足,童贯知道这道命令下得过火了,对于别人也许还可以,
对付种师道可不能如此简单、粗暴。他把幕僚们埋怨一番,暂时收回成命,说到雄
州开过军事会议后,再定大军的行止。
  六天以后,宣抚使副又一次耀武扬威地“杀”进桃州城,拜领了知雄州和诜的
接风宴会,当夜就召开第一个军事会议。
  会议开得剑拨弩张,火药气十足。种师道先发制人,一上来就用明白无误的措
词表明自己对伐辽战争的态度。
  “伐辽决策,师道与全军将士丝毫未尝与闻。”种师道摆一摆他的有分量的手,
加重语气,“朝廷一旦贸然用兵,强畀师道以都统制之职。师道唯有鞠躬尽瘁,以
勤王事。倘获寸进,此乃社稷之灵,官家之福,师道不敢居以为功,如若事机不顺,
稍有磋砣,责有攸归,师道亦不任其咎。今日开宗明义,师道当着诸将之面,把这
话讲清楚了,免得将来再有后言。”
  从雄川宣抚司不断发往东京的文书,以及和赵隆吵架以来,童贯早知道种师道
不赞成这场战争。他也深知种师道之为人,在军事会议上并不抱有软化他的希望,
这些原来都在意料之中。但是现在种师道这席话说得如此坦率,丝毫不为他、为朝
廷留些余地。“责有攸归”四个字简直是指着鼻子骂人,这使他非常狼狈。
  “今日之事,朝廷早……早有成算,”童贯嘿嘿嘿嘿地嘿了半天,才说出一句
与他的气派不大相称的话,“朝廷用节下为都统制,无非是借节下的威名以镇服群
情。事之成败,自有朝廷任责。”
  童贯这句话说得十分勉强。他目的原想贬损种师道,结果却反而抬高了他的身
价。种师道巴不得童贯说这一句,立刻接下去敲钉钻脚地把它牢牢钉住,说道;
  “辽事成败,自有朝廷任责。这句话众将军都听明了。师道正要修本上奏,太
尉这句话师道要写在奏章里,太尉休得见怪。”
  童贯去年以镇压方腊之“功”被晋升为太师,封楚国公,目前正被宣抚司的僚
属们空前绝后地称呼为“宣相”,称得他自己也飘飘然起来。如今种师道完全无视
这些事实,仍然以童贯十年前到西军来任监军时的官衔称呼他。这种称呼如果不是
他的旧属对他表示特别亲热的关系,那就是充分表示轻蔑。这使童贯感到极大的侮
辱,宣抚使的僚属们也更加为之愤偾不平。
  然后会议进入第一个议程——关于进军路线的方案。童贯仍然坚持他在高阳关
颁发的命令。种师道虽然同意两路进兵,却顽强地反对由刘延庆和他分统两军。理
由还仍然是那一个,他的都统制是官家御笔亲封的,都统制要统率全军,不能分统
一路。如有撤换,也要以御笔为准。
  会议之初,是种师道咄咄逼人、不可一世的阶段。
  “节下直如此以御笔为重,怎见得没有御笔,就不能分统一军,开赴前线?”
童贯奸诈地向蔡攸笑了一笑,问道,“刘太尉,你意下如何?”
  刘延庆被种师道的声势慑住了,期期艾艾回答不出话来。
  事情有点僵化了,童贯事前安排下的两个主要幕僚述古殿学士刘鞈、尤图阁直
学士赵良嗣乘势出来转圜,提出一个折衷方案:大军仍分两路进兵,西路改用辛兴
宗统率,东路改由杨可世统率。辛、杨二人都是童贯赏识提拔的将领,辛兴宗久在
刘延庆麾下,杨可世却是种师道手下一员得力大将。这样安排仍有种师道、刘延庆
分统两路之实,但在形式上避免了刘延庆与种师道分庭抗礼的现象,这就使种师道
比较容易接受。向来在童贯与种师道两人之间充当调停者角色的刘鞈,想出这个方
案来,也算是煞费苦心。双方无话,这一条就算通过。
  在分兵统将问题上略作让步,是童贯的“将欲取之,必先予之”的策略的一部
分。他的根本目的是要削减种师道的统帅权,钳制他的活动,使之不得妄自主张,
胡作非为。这时他看到种师道由于初步胜利,站稳了脚跟,正要提出用兵作战的具
体战略方案时,就摊出了手里的王牌。
  “朝廷吊民伐罪,有征无战。”他完全摆出宣抚使的架势,气势威猛地宣布,
“诸军开抵前线后,务要善体朝廷及本使之深意,严戢士兵毋得与辽军持械相斗。
本使已经印制了大量书榜旗帜,招徕辽人,前来降附,稍停就可由宣抚司分发各军
应用。诸将倘与辽兵相接,只可以旗榜招抚,切勿动兵,衅自我开。”
  远迢迢地把十万大军从西北边区调到河北战场上来,与辽军夹河相持,战机一
触即发。没料到在这个紧要关头忽然由宣抚使本人宣布禁令,不准与辽军持械相斗。
既然不准交战,他们到这里来干什么?莫非吃饱了干饭,到河北地面上来游览一番?
诸将听了这道命令,不禁面面相觑。
  童贯看到诸将领困惑的表倩,进一步地向大家解释道:
  “辽、金用兵以来,辽军屡厥,五京已失其四,士气萎靡,人心瓦解。朝廷对
此,筹之已熟。大军所到之处,只消揭示旗榜,辽军自然望风投拜。破竹之势,成
在俄顷。诸位将军,切遵此令!”说着他又加重语气重申禁令道:“本使言出法随,
诸军如敢擅杀一人一骑者,定以军法从事。”
  “不得衅自我开”还不排斥自卫的还击,“杀一人一骑者,定以军法从事”,
这就意味着只好俯首帖耳地叫敌人任意宰割了。这两句话在逻辑上也是自相矛盾的。
这种宋襄公式的仁义自然不能够使诸将心服,杨可世不禁问了一句:
  “戢兵不战,自是朝廷盛德,”他杨可世戎马半生,还不曾听说过这样离奇的
命令,说话时,不自觉地浮现了一个讽刺的微笑,“只怕辽军不识仁义,持械前来
相杀,难道我军真的束手受刃不成?”
  杨可世这一问,连同他的讽刺的表情,受到在座大部分将领的支持。但是大大
触怒了童贯。
  “只要我军不去挑衅。”童贯厉声道,“辽军决无持械来斗之理,本使对此深
有把握。诸将但当恪遵将令,如有故意抗违者,自都统制以下,一律以抗旨论罪,
本使决不徇情枉法,轻恕尔等。”
  这话说得重了,种师道也变了颜色,问道:
  “太尉如此决策,可也出自庙算?”
  这一问正好堕入童贯计中,他又嘿嘿地冷笑两声,但已经不是战败的阉鸡的哀
鸣,而是狼子的阴险的嗥叫了。他又一次向蔡攸点点头,然后转向种师道说:
  “节下喜欢御笔,具见爱君忠忱。现在即请蔡副使申读《御笔三策》,这是出
师之日,官家亲手交与本使的。节下听了,也可放心。”
  童贯只有在对付种师道时,才需要蔡攸的合作。蔡攸默契在心,果然从怀中探
出御笔,音调铿锵地读起来。
  既有御笔为证(还盖上了种师道熟悉的“宣和天子之玺”),正、副使又各自
补充了文件中没有写下来而由官家口头告诫他们的话。对于这些直接和间接的煌煌
天语,种师道还有什么可以争辩?原来他这个都统制只是个摆摆样子,而不准与敌
军对垒作战的都统制!他的指挥权早在战争以前就被褫夺殆尽,成为一匹告朔的饩
羊了。他的气势顿时萎瘪下来。童贯看到自己的目的完全达到,种师道被击得体无
完肤,不由得又嘿嘿地笑起来,这一次的笑声就像一匹驴子施用了阴谋诡计把坐骑
者掀翻在地时那种得意忘形的嘶鸣。
  会后。种师道要求把马扩调到统帅部去工作。童贯不客气地拒绝道:
  “节下倒真有知人之明,只是本司对马子充已别有差遣,碍难遵命。”于是他
模拟着官家的口气,大模大样地接下去说,“此事却再理会。”
  连这样一个小小的要求也被拒绝,种师道愤然地离开会场。他明白这次童贯气
焰之高,绝非当日在西军中当一名有名无实的监军可比。在名与实的两方面。统统
颠倒过来了。
  的确,这次童贯气焰之盛,有着非种师道所能理解的依据。原来童贯成竹在胸,
已经暗暗布下一着妙棋,这一着下去,不怛能够堵塞西军立功的机会,同时也可以
剥夺蔡攸在伐辽战争中的发言权。现在是万事具备,只欠东风。他深信一旦大功告
成,奏捷之日,他要独自垄断胜利,使得种师道跌足叹气,无可奈何,使得蔡攸目
瞪口呆,罔知所措,也要使官家暗中叫苦,让他明白他派来监视他童贯的蔡攸,原
来也不过是一只听凭他玩之于掌腹之间的“摩睺罗”而已。
  摩睺罗是一种用泥土搏成,或者讲究一点用木雕或用金属铸制像小孩之形的玩
偶。事实上,从官家派蔡攸来监视他的第一天开始,他旱就在亲信幕僚中间给蔡攸
加上这顶光荣的冠冕了。
  他是多么瞧不起蔡攸!

  (二)

  童贯这步妙棋是采纳了他的主要僚属赵良嗣的建议,又加上几个亲信的精心擘
划,反复推敲成熟后才付诸实行的。因为事涉机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