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财会税务电子书 > [茅盾文学奖]第3届-徐兴业:金瓯缺( >

第85章

[茅盾文学奖]第3届-徐兴业:金瓯缺(-第85章

小说: [茅盾文学奖]第3届-徐兴业:金瓯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线的长官统制官刘正彦本人也是一面抵抗,一面后退。辽军渡河成功,一部分人早
已乘坐木筏、竹筏、船只渡过河来,赶杀沿河的宋军。还有一些人占据了一个桥头
堡,正在巩固和扩大阵地。另外一些人把木筏连缳起来,固定在一条由西北向东南
顺着水流之势的斜线上,搭起一座浮桥来。所有这些行动都是十分紧凑的,浮桥还
没有完全搭成,大队辽军已经利用它跑跑跳跳,歪歪斜斜地抢渡南岸。他们的马蹄
刚着陆地,就像出柙的猛虎般地扑入战斗。河北岸麋集着成千上万的人马,形成黑
压压的一片,正在想方设法地尽快抢渡过来。
  白沟河附近一带都属于华北平原地区。在北宋建国之初,也有一些责任心较强,
把国防事务挑到自己肩膀上来的边防将领何承矩、李继隆等,在白沟河以南掘了不
少沟渠地堑,种植了很多树木,希望以此来限止辽军铁骑入侵的马足;这种单纯防
御性的战略措施本来就是消极的。到了“澶渊之盟”以后,这里成为双方使节相互
交聘的要冲。北宋政府为了表示“睦邻敦好”的诚意,单方面地砍去树林,填平沟
渠,企图消除辽方的嫌猜,确保主动权操纵在对方手中的所谓“太平”,再加上百
余年来朝政腐败,武备废弛,未砍去的树木早被人视为利薮,芟伐殆尽,未填平的
沟渠也早已涸干堙塞,无济于事了。于是这最重要的边防地带变成了不设防的状态,
恢复了一片大平原的本来面目,最有利于铁骑的驰突。
  杨可世赶到前线的时候,正好看到麇集在桥头堡周围的辽骑将要利用这个有利
于他们的地形向纵深方面发展。形势确乎是危急的。杨可世既没有去招呼溃败的士
兵,也不去解救在敌军包围中的刘正彦,他凭着长期战斗的经验,立刻判断出谁占
领和保持了这座桥头堡,谁就会取得这个局部地区战役的胜利。杨可世不假思索就
催动坐骑。挥舞着两根共重五十一斤的铁锏直往桥头堡的敌丛中冲杀过去。他连对
自己的部将和亲兵们也没有打个招呼,因为他了解,在这个严重关头,主将的意志
就是全军的号令,他主将的马首所瞻就成为全军突击的方向。他自己冲到哪里,全
军就会跟上来和他一块儿冲锋、搏杀。他腾云驾雾般地冲进敌阵,被马蹄掀起的泥
土尘埃既遮蔽了他的视线,也遮蔽了辽军的视线。他们好像隔开一道尘雾的屏障,
在他还看不清楚对方的真面目时,四、五条铁槊已经一齐向他搠来。他用铁锏奋力
一格,就势把铁槊都揿压在地上,只听得“格嘣”两声,两条铁槊齐齐地折断了,
还有一条也因为受到的压力过重,猛然脱手堕地——这一回合的战斗,他自己也不
知道哪里来的神力,使他迅速地获得胜利。直到那时,他才看见满面灰尘的辽军拎
起半根铁槊,或者空着双手,一齐拨转坐骑逃走。
  杨可世乘势飞追上去,吴革、高世宣两员偏将紧紧护卫在他左右侧。高世宣挥
舞长刀,一有机会,就腾出手来,彀弓搭矢,连连把敌骑射下马来。那边吴革骤马
上前,补上一槊,把坠马的辽军牢牢地钉在地面上。当他抽出带血的槊尖时,这边
高世宣早已抢着大斫刀,迎住好斗的敌骑厮杀起来了。
  他们这一组三员主、偏将好像从重霄之上穿入阵云的飞将军,以掣电走雷的速
度,急驰飞奔,远的箭射,近的锏打枪挑,大刀斫杀,一连杀死了十多名辽军,逼
退了其余的辽军,霎时间就把他们的万丈气焰压了下去。
  他们发挥了战将们在一场肉搏战中能够发挥的最高效能。
  桥头堡狭窄的地面上,麋集着这么多的人马,大家都施展不开手脚,于是双方
不断地向两翼展开。这时杨可世的全部亲兵都已赶到,撤下来的防河部队也重振旗
鼓,返身回来战斗。这一部分部队刚才因为缺乏统一的号令和指挥,在敌军的压力
下,被迫撤离阵地。现在得到主将的驰援,又有生龙活虎般的五百名亲兵做他们的
拄心骨儿,他们顿时勇气倍增,返身搏杀。这时刘正彦也从敌军的包围圈子里脱身
出来,重新部署了进攻。
  辽军背临着河,要退回去已不可能,只好拼死格斗,才能死里逃生。双方战鼓
大震,喊杀声四起,展开了势不两立的剧烈的决战。
  亲兵们不但用双手,用兵刃和敌军搏斗,他们还利用骤马疾冲的冲刺力,冲击
敌军,把他们连人带马一下子就挤坠入河。这是一种简单有效、因地制宜的搏杀方
式。他们从较远的地方觑定一个目标就猛冲上来,一些猝不及防的辽军被他们冲坠
河中了,也有的亲兵因为去势过猛,勒不住坐骑,自己和被他冲撞着的辽军一起坠
河,也有的辽军有所准备,乖巧地把马头一拎。躲闪过亲兵的冲刺,反而转身到他
背后,借他疾冲时留不住马蹄之势,轻轻一挤,就把他挤入河中。
  尽管剧战还在进行,形势显然扭转过来了。北宋军队完全控制住桥头堡,把原
来占据在那里的辽军从东,西、南三个方向赶开去。浮桥上的辽军看见桥头堡被夺,
他们的通道已被卡断,无法登陆,就抢着、挤着、挨着,混乱地退回北岸,只有零
星的船只和木筏还在继续载运人马过河。但是登陆点都被宋军控制住了,难以上去。
高世宣当机立断地从主将身边离开,率领一部分训练有素的弓箭手,面对河岸,瞄
准目标。他手里的红旗一挥。弩弓齐发,神箭到处,就有一批辽方人马滚落河去。
船只失去了篙手,滴溜溜地在河心乱转,筏子大幅度地向左右摇摆倾仄,把中箭和
没有中箭的人马一起晃进河里去。也有个别辽军力持镇静,站稳身体,用盾牌挡住
箭矢,竭力保持筏子的平衡,还想抢渡上岸来援救南岸被围的战友,但是他们挡不
住高世宣这一批弓手一再瞄准,向他们施射,最后一个个都被消灭在筏子上、河中
心。
  辽军增援的路线被卡断了,宋军的后续部队却源源不绝地从后方开上来。聚在
北岸的辽军既不能渡河,他们的箭矢又够不到南岸,只好瞪着眼睛干着急。
  这时残存在南岸的辽军虽然好像落入陷阱中的困兽般勇猛搏斗着。但在人数上
已居绝对的劣势。他们被优势的宋军切成一段段、一块块,再也没法把残存的力量
集合起来。他们就几个人围成一团,背靠着背,和几倍甚至十几倍的宋军战斗着。
他们的衣甲上已经溅满了自己和敌人的鲜血,有的受了七八处、十多处的创伤,血
从创口里涌出来也腾不出手来包扎一下,有的兵刃已经残缺不全。面临着如此迫近
的死亡,他们还是毫无惧色地为了保护自己、掩护战友,为了保卫这个面临生死关
头的民族而战斗。有时他们一刀把宋军砍死在地上,一枪把宋军挑下马来,就欢呼
一声,表示他已经捞回本钱,死而无憾了。有时他们英勇地抉围而出,沿着河岸疾
驰,又受到前面敌军的拦击。看看前后受敌,实在无法脱身时,就迅速地卸下衣甲,
连人带马涌身向河中一跃,企图泅水回去。追上来的宋军,站在河岸边,一阵乱箭,
一连串的血泡浮上水面来,结束了他的英勇的生命。
  桥头堡周围的辽军已被全部歼灭了。
  兰沟甸南岸猖獗一时的辽军已被全部肃清了。
  第一个战役是经过激烈的艰苦的战斗才分出胜负的。富有经验的杨可世一上手
就掂得出对方的斤两,好像他掂得出手里的兵器的斤两一样。战士们也同样掂得出
对方的斤两,一致感觉到这是一场沉重的战斗。但是现在他们已有一个轻快的间歇
了。
  这时已是辰、巳之交。晴朗的天空中没有一片浮云,太阳高高地照在战场上,
一切曾经被黎明前的黑暗、被在紧张战斗中产生的激动心理状态、被震耳的擂鼓声、
被铺天盖地的尘埃所遮盖起来的敌、我双方形势,现在清楚地呈现在战士们的眼前
了。
  战士们首先看到的是战场上遗留下来的大批人马的尸体,有敌方的,也有我方
的,由于服装和发式的区别,一见就可以辨别出来。他们有的早已断了气,伤口的
血已经凝成紫色、褐色、黑色。有的还在喘最后的几口气,在他们的已经失去神采
但还没有闭上的眼睛里流露出生存者无法理解的表情。还有人发出嘶哑的嗬嗬声,
向战友或向敌人乞求一口水,这口水对他是这样重要,这些英勇战斗过的勇士已经
把生命力集中在小小的一点上,他只需要一口水。
  可是生存着的战士们也同样需要这宝贵的一口水。
  几棵孤伶伶的树木和一些临时搭制起来的掩蔽体,虽然把它们的影子清楚地投
在地面上,可是战士们很少有机会得到它们的荫蔽。热辣辣的太阳直射到他们身上,
一身铁甲好像火烤着一般,贴在他们的皮肉上。他们的皮肤像要裂开来,他们的喉
咙于渴得像要冒出烟。可是这种苦热、干渴的感觉只有在一场紧张的搏斗结束以后
才开始感觉到。现在趁着这休战的片刻,他们纷纷涌到河滩旁舀水喝。有的战士身
边没有带舀水的铁碗、铁壶,又来不及找到其他的器皿,就迫不及待地用双手掏起
不干净的水来,大口地喝着,然后奔到垂死的战友面前让他尝到一口余沥。他们牵
着的马匹比他们更灵活地伸长头颈或者涉游到河水里埋下嘴巴畅快地痛饮一场。这
似乎是补充了人和马在一场紧张的战斗中所流失的开水和血,给他们带来无上的享
受。有的战士索性找一块石墩坐着,掏出身边带的干粮,和水一起吃起来。
  解决了生理上最大的需要以后,这才去观察战场的全貌。他们看到在界河中敌
人架起来的浮桥虽然有几处中断了,但并没有遭到完全的破坏,有的辽军正在把它
连缀起来。他们看到失去驾驶者的木筏和船只仍在河心中淌着,仍有一部分奋不顾
身的辽军想尽办法要把它们用挠钩钩回来,企图重新利用它们。他们特别看到河北
岸仍然挤着那么多跃跃欲试的辽军,不但没有撤退的迹象。反而得到后方的增援。
企图重新渡过河来。
  把这些看到的现象联系起来,他们清醒地想到,一场激战并未告终,他们现在
得到片刻的畅快的享受只不过是在两场热闹的戏剧中间的幕间间歇罢了。

  (四)

  这时,杨可世本人也饮了一囊水,吃了点干粮。亲兵们牵着他的战马在河边饮
水,他亲自在旁看着,不让饮得过多。许多将领都围到他身边来,听候他的命令。
他定一定神,对战局作出一个全面估计,考虑下一步应该怎么办。
  杨可世指挥的这部分军队确实毫无疑问地已经取得兰淘甸南岸局部地区战役的
胜利,可是这个局部胜利没有给他带来像西北战场上战胜了敌人以后常有的那种欢
欣鼓舞的情绪,因为他也像所有战士一样明自无误地判断出战争还远远没有结束。
敌军不但是十分顽强的,而且还是非常坚韧的,正在俟机作第二次的反扑。
  从战略意义上来估价,杨可世部队的这个胜利,只不过堵塞住辽军的许多渡口
之一,歼灭了一部分辽军的有生力量而已。这个战果十分有限,它并不可能对正在
进行中的全面大战发生决定性的影响。杨可世身负着指挥东路军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