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基础科学电子书 > 蒙古帝国史 >

第2章

蒙古帝国史-第2章

小说: 蒙古帝国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六节 成吉思汗时代来临前夕的蒙古地区、蒙古各部落
  第七节 客列亦惕人和乃蛮人
  第八节 蒙古社会的解体、成吉思汗创业前在混乱状态之中的蒙古
  第九节 成吉思汗的先驱者、蒙古人初期的团结趋势、海都的称汗
  第十节 合不勒汗
  第十一节 俺巴孩汗
  第十二节 忽图剌汗
  第十三节 第一个蒙古王朝的衰亡
  第十四节 成吉思汗的父亲也速该
  第二章 蒙古国家的形成
  第一节 成吉思汗的幼年、艰苦的岁月
  第二节 成吉思汗为泰亦赤兀惕人所俘
  第三节 博尔术事业的开端
  第四节 成吉思汗的结婚、成吉思汗依附于客列亦惕人
  第五节 成吉思汗对篾儿乞惕人的第一次战争
  第六节 成吉思汗和札木合的决裂
  第七节 成吉思汗的被推戴
  第八节 成吉思汗和札木合的初次冲突
  第九节 成吉思汗仲裁客列亦惕领主们的争端
  第十节 成吉思汗和主儿勤首领们的磨擦
  第十一节 成吉思汗和北京朝廷联盟对抗塔塔儿人
  第十二节 主儿勤首领的被杀
  第十三节 关于以下各事件的日期程序
  第十四节 成吉思汗和汪罕对乃蛮人的战争
  第十五节 各部落第一次联盟对抗成吉思汗和汪罕、年代不确定
  第十六节 札木合被拥立为古儿汗
  第十七节 成吉思汗为泰亦赤兀惕人所伤、者勒蔑的效忠
  第十八节 者别的归附
  第十九节 塔塔儿人被成吉思汗所消灭
  第二十节 成吉思汗和客列亦惕人的决裂
  第二十一节 成吉思汗对客列亦惕人的战争
  第二十二节 成吉思汗的声诉
  第二十三节 成吉思汗在巴泐渚纳
  第二十四节 成吉思汗战胜客列亦惕人
  第二十五节 成吉思汗兼并客列亦惕人的地方
  第二十六节 成吉思汗和乃蛮塔阳汗的决裂
  第二十七节 蒙古军队的整编
  第二十八节 成吉思汗对塔阳的战争
  第二十九节 成吉思汗战胜塔阳、海押立
  第三十节 成吉思汗对脱黑脱阿和不亦鲁黑的最后斗争
  第三十一节 札木合的终局
  第三章 蒙古帝国的建立
  第一节 1206年的大忽里勒台、成吉思汗帝国宣告成立
  第二节 即位后的论功行赏
  第三节 护卫军的整编
  第四节 篾儿乞惕流亡者的终局
  第五节 斡亦剌惕、乞儿吉思和秃马惕人的降附
  第六节 成吉思汗系各亲王的藩邸
  第七节 珊蛮阔阔出的势力
  第八节 珊蛮阔阔出的覆亡
  第九节 临近中国边境、成吉思汗与汪古人
  第十节 成吉思汗出征唐兀
  第十一节 成吉思汗侵入金国
  第十二节 蒙古人征服东突厥斯坦
  第十三节 成吉思汗和花剌子模帝国的决裂
  第十四节 在出征花剌子模前提到的继承问题
  第十五节 花剌子模帝国的毁灭、河中和花剌子模的征服
  第十六节 成吉思汗攻克呼罗珊与阿富汗
  第十七节 丘长春的旅行、横穿蒙古
  第十八节 丘长春与成吉思汗
  第十九节 者别和速不台燃起蒙古人将来征服波斯和罗斯的战火
  第二十节 成吉思汗返回蒙古
  第二十一节 耶律楚材
  第二十二节 畏吾儿文书处和成吉思汗的行政制度
  第二十三节 成吉思汗最后一次出兵唐兀
  第二十四节 成吉思汗之死
  第四章 蒙古帝国的变迁
  第一节 窝阔台的统治
  第二节 窝阔台在位时期 蒙古对中国和对波斯的征服
  第三节 窝阔台在位时期 蒙古对欧洲的征服
  第四节 窝阔台的继承:贵由
  第五节 窝阔台系的衰落
  第六节 蒙哥在位时期
  第七节 忽必烈在位时期和阿里不哥的斗争
  第八节 忽必烈在位时期征服宋朝的帝国、和海都的斗争
  第五章 对蒙古征服的总结
  第一节 侵入的定向
  第二节 蒙古人入侵的规律:是气候的周期性运动还是政治事实?
  第三节 周期性侵掠的规则与偶然的征服
  第四节 联盟者和边境民族
  第五节 草原的牧人和林木中人
  第六节 草原和耕地
  第七节 蒙古人统一的功绩
  第八节 迁移还是侵入?
  第九节 迁移不如说是统治
  第十节 残破地方的再繁殖
  第十一节 中国农人的侵入草莽之原
  第十二节 草原文化的历史边界
  附录 成吉思汗系诸汗国(卡韦涅编)
  成吉思汗系人物的肖像和服装
  注释和参考
  地图:
  (1)蒙古地区图(2)1217年之际欧亚地区的西部(3)1217年之际欧亚地区的东部(4)1270年之际蒙古帝国的西部(5)1270年之际蒙古帝国的东部
  人名译名对照表
  地名译名对照表
  部落、族别、种别译名对照表
  '附录' 商务印书馆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1981年以后彩色封面版本)总目录(草稿)   
  著者引言
  我企图在本书中把有关成吉思汗历史的几种主要的、而且迄今为止曾经做过充分研究的原始史源作一番比较,这些史源是: 
  (1)在波斯史源方面为拉施特约在1303 年所著的《史集》;别列津译本,1861 年至1888 年出版。① 
  (2)在中国史源方面为1369 年所编成的《元史》;其一部分曾经F。E。A。 克劳斯译出,用《成吉思汗<元史本记>所载他的生平事迹》的名称于1922 年在海德堡出版。② 
  (3)蒙古史源方面,约于1240 年编写的、以《秘史》的名称著称。此书的中文古译本,成书约在1370 年(《元朝秘史》,曾经鲍乃迪重译成俄文, 见于北京传道团集刊第四卷(1866 年)。又此书据波兹德涅耶夫所说,伯希和先生曾依照中国一种古代发音的对音将它还原为蒙古文(其若干零篇由伯希和于1920 年起予以发表,载在1920 年的《亚洲学报》,其余尚未刊行)。继之有海涅士先生从事此种工作(Manghol——un niuca tobca'an, 1937)。对于这种蒙古史源,我基本上是根据鲍乃迪的译本,而就我能力所及,用伯希和先生和海涅士先生的译文或对音加以校正。 
  ① 拉施特曾利用另一位波斯史学家,即志费尼(+1260)书。他的书没有译本,但在古伯纪念丛刊(Gibb Memorial series)里商有由米尔咱·穆军默德·伊本·阿卜杜勒…瓦哈卜…加兹维尼校勘、正在刊行中的原文:Ⅰ.成吉思汗和他的诸继承人传,1915 年;Ⅱ.花刺子模沙王朝历史,1916 年;Ⅲ.蒙哥汗和亦思马因人史,1937 年。(志费尼的《世界征服者》1958 年出版了波伊勒根据上述波斯文集校本的英译本, 1981 年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何高济的中译本。——译者) 
  ② 于《元史》以外,另有一种中国史源——《圣武亲征录》,实际上它代表一种佚去的蒙古史源,而大约于1263 年译成中文的。《圣武亲征录》由鲍乃迪于1872 年从中文译成俄文,见《东方丛刊》分册Ⅰ,参阅伯希和,《通报》,1929,169。“比起1369 年所编的《元史》,《拉施特书》和《圣武亲征录》彼此更多吻合之处。无疑,《圣武亲征录》正是拉施特及其提供情况者们吸取材料的那本蒙古编年生的中译本。《秘史》则是另一种有相当不同之处的本子。”(伯希和,《通报》,1930,14)。参阅本书末,关于这个材料的研究。
  第一章 成吉思汗勃兴前的蒙古
  第一节 蒙古民族溯源、成吉思汗武功的前奏 
  从语言学的观点来观察,蒙古人属于阿尔泰系或突厥…蒙古系。这一系也包括突厥人'1'和通古斯人①。在上述各民族里面,突厥人至公元六世纪才以突厥这个历史名称(Turk,即“强壮”之意)出现,而蒙古人到了十二世纪才以像现在这样的民族出现。②但是我们今天根据语言学家们的研究结果,可以将古代的和中古前期的若干游牧部落分别归属于突厥系或蒙古系。因此人们常常将中国人所称为匈奴而西方人则称为匈人的,认为是原始的突厥人,列入突厥语系的民族里面。而在“突厥”一词出现之前,以魏朝'2'建立了白五世纪至六世纪统治中国北方的而著称的桃花石或(按中文对音)拓拔,可能也是突厥人。相反地,蠕蠕人'3'和……哒人③则可能是原始的蒙古人,前者曾一度称霸于蒙古地方,后者于公元五世纪曾统治过突厥斯坦。至于公元十世纪和十一世纪时,统治过北京和十二世纪时统治过突厥斯但东部的契丹人可能也是原始的蒙古人'5'。
  由此可见,在亚洲草原的内部历史上①,突厥人和蒙古人互为雄长:从公元前三世纪至于公元后二世纪,在匈奴或亚洲的匈人的霸权之下,是突厥人势力的时代;至二世纪中叶,鲜卑人占据了蒙古的东部,大约是蒙古人势力的时代;至公元五世纪,鲜卑人和突厥种的拓拔人争夺中国的北部,结果胜利属于拓拔人。在这个时候,戈壁还是属于蒙古种的蠕蠕人。六世纪中叶历史上出现了突厥人'6',这就是中国人所称为“突厥”(T'ou…Kiue)的,他们称霸于蒙古和西突厥斯坦。至八世纪中叶,当突厥人失去了势力之后,与他们同种的其它民族代之而兴,首先是畏吾儿突厥人(自八世纪中叶至九世纪中叶),继之为乞儿吉思突厥人(自九世纪中叶至十世纪前四分之一的末期)。到了乞儿吉思人衰败(公元924 年)之后,蒙古地方遂处于各种突厥部落和蒙古部落争夺之中,一直到成吉思汗于十三世纪初,在这一地域最终奠定了蒙古人的霸权。
  这是不是说,这些政治上的变迁,就等于草原上人口的不断更换,每个胜利的游牧部落曾将以前居住在这个地方的人民赶走呢?
  ① 无疑也包括非马来种的日本人在内,根据夏尔·阿格诺埃的新近著作,这一点已经更为明显。
  ② 但是在唐代(公元七世纪至九世纪)的中文载籍里面说:居住在客鲁涟河下游以及兴安岭之北(呼伦池和阿尔浑河上游)的室韦人中间有个叫做蒙瓦或蒙兀的部落,伯希和先生认为这是蒙古的名称在历史上的最初出现。(参阅《亚洲学报》192O 年Ⅰ,145,《通报》1929 年,126。) 
  ③ 在我所著《草原帝国》里面采用Hephtalites 这一词和克利斯坦生(著有《萨珊王朝时代的伊朗》,见《基默博物院年鉴》,1936)以及其他若干参考资料相同。我赞同Hephthalites 这一词,因为它和东罗马遗留下来的若干最重要的抄本相符。'4' 
  ① 关于草原的艺术,不在本书研究范围之内,在我所著《草原帝国》(1938 年,帕约书店出版)里面,另行叙述。在这里仅仅提一提屈恩·赫伯特教授有一篇重要论文,说明新近在安阳地方,被称为象形的坟墓里面发现若干兽形铜器,属于商朝,就是在公元前1400 年至1200)年之间,具有西伯利亚…蒙古的风格, 显然受草原艺术的影响(乡阅Herbert Kühn,Chronolo gie der sino…siberischen Bronzen,见Ipek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