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股票金融电子书 > 吴军浪潮之巅 >

第24章

吴军浪潮之巅-第24章

小说: 吴军浪潮之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科技的四倍,但是它的研发效率却是主要医药公司中最低的,它那些挣钱的药主要是靠购买专利获得的,而不是自己开发的。(因为 FDA 设置的门槛,一个大学的研究室和小公司很难拿到 FDA 的许可证,所以采用将专利卖给大制药公司的做法。)这倒不是辉瑞科学家的水平不如基因科技,也不是他们不够努力。只有公司体制好,像辉瑞这么有钱的公司不愁找不到最好的科学家,只有有一个良好的知识转化成技术再成产品的有效途径以及公平的分配制度,不愁这些科学家开发不出好药。遗憾的是辉瑞旧式的体制恰恰做不到这一点,而基因科技完全按照IT公司的模式经营,却做到了这一点。
    创新是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保障,这任何国家任何领导人都懂得的道理。很多国家都投了大量的资金建造自己类似硅谷的科技园,以鼓励创新,但鲜有成功的。主要是因为其它地方很难再复制硅谷的天时(二战后 IT 工业的发展)、地利(背靠斯坦福和伯克利)和人和。而这其中,人和是最重要的,它就是在硅谷发展起来的新型的生产关系。这是硅谷在全世界最特殊的地方,并充分保障了创新。在生产关系中,在以科技为主的行业,生产资料的作用微乎其微,像微软和 Google 这样的公司,除去现金后,资产占不到市值的十分之一。那么人的作用就是关键,具体讲就是利润的分配方式和人与人的关系。科技公司的期权制保证了各级雇员除了工资以外,可以从公司的利润中分到一杯羹。因此,他们的利益和公司的利益息息相关。硅谷科技公司(包括基因科技等生物公司)在上市前,一般员工的股权可以占到公司的百分之十到十五。也就是说像 Google、英特尔和思科这样规模的公司,每家都有几十亿美元的财富掌握在员工手中。员工从股票上的收益可以大于自己的工资,这就是大家拼命干活的动力。在人与人、雇员与雇主的关系上,硅谷的环境是对发挥员工创造性最有利的。公司内上下级之间虽然有等级的差异但是彼此是互相尊重的。(有些时候,一个优秀员工的级别和收入可能比他的直接上级还要高。)这样大家在一起共事就会觉得相对“舒服”一些,每个人都容易安心做好份内的事,而不是必须勾心斗角往上爬。硅谷的基因科技和 Google 在最近的好几年中,被评为全美国最适合工作的公司。硅谷公司对员工的约束也很宽松,一般不会阻止员工跳槽,更不会因此打官司。甚至当员工利用职务之便搞发明创造(只要不是偷技术)然后出去创业,硅谷公司(包括各研究所)也不会像美国其它地方公司追究得那么厉害的,而一般采用入股的方式做到双赢。思科创始人和斯坦福之间就是这样解决了知识产权问题。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讲,硅谷的主流生产关系是世界上最先进的,这也正是保障了硅谷的创造力长盛不衰的原因。

结束语
    今天,旧金山附近恐怕已经找不到一块金矿石了,“旧金山”这个名字只能代表它过去的历史。也许有一天,硅谷没剩下一家半导体公司,那时大家会说这里曾经有过半导体工业。但是它绝不会像底特律和匹兹堡那样从此衰落下去,而仍然会是世界科技之都,因为硅没有了而创新留下来了。硅谷的竞争仍然会很激烈,不断会有旧的公司消亡,旧的产业衰退,又不断会有新的公司创立和成长,新的产业诞生和繁荣。硅谷过去是、今天是明天还是年轻人梦开始的地方。

第十章 短暂的春秋——与机会失之交臂的公司(一)
2008年7月22日 下午 07:14:00
     奥地利著名传记作家茨威格在他的《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一书中写道“一个真正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时刻--一个人类的群星闪耀时刻出现以前,必然会有漫长的岁月无谓地流逝而去,在这种关键的时刻,那些平时慢慢悠悠顺序发生和并列发生的事,都压缩在这样一个决定一切的短暂时刻表现出来。这一时刻对世世代代作出不可改变的决定,它决定着一个人的生死、一个民族的存亡甚至整个人 类的命运。”
    “在人类在命运降临的伟大瞬间,市民的一切美德——小心、顺从、勤勉、谨慎,都无济于事,它始终只要求天才人物,并且将他造就成不朽的形象。命运鄙视地把畏首畏尾的人拒之门外。命运——这世上的另一位神,只愿意用热烈的双臂把勇敢者高高举起,送上英雄们的天堂。”(节选自“三联版”舒昌善译本)
    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就是一个科技工业史上群星闪耀的时代。在以前 AT&T 和 IBM 的时代需要半个世纪才能发生的事,可能在这十年里一下就发生并结束了。在这个大时代,有很多公司原本有可能成为信息工业的王者,但是却最终与机会失之交臂。这些公司,不论当初多么辉煌,当它开始走下坡路时,被人遗忘的速度比它衰落的速度更快。今天,我们不妨回过头来看一看这些失落或者已经消失的争霸者,毕竟他们曾经在信息产业呼风唤雨过。这里,我们将介绍太阳公司(Sun Microsystems)、Novell 公司、网景(Netscape)公司和 Real Networks 公司。其中关于太阳公司的篇幅最长,因为它相对的影响力最大。网景公司的知名度曾经也很大,但是由于它和微软的浏览器之争的历史已广为人知,我们只是简要回顾一下这段历史,重点探讨一下它是否存在胜出微软的可能。Novell 公司和 Real Networks 公司的名气要小些,但是它们的的确确有过成为IT行业巨头的可能性和机遇,只是因为一些原因和命运失之交臂。

第一节 太阳公司 (Sun Microsystems)
1。1 昔日的辉煌
    从斯坦福大学孵化出的高科技公司首推太阳公司(Sun Microsystems),它也是最早进入中国市场并直接与中国政府开展技术合作的计算机公司。在 2001 年的高峰期,太阳公司在全球拥有五万雇员,市值超过两千亿美元,不仅是它今天市值的三十多倍,而且远远超过今天市值排名第二的 Google 的一千七百亿美元、和排名第三的 IBM 的一千六百亿美元。它的办公面积超过五十个足球场(四十五万平方米),并且还有十几个足球场大小的办公楼正在建设中。太阳公司不仅打败了包括 IBM 在内的全部工作站(Work Station)和小型机(Mini puter)公司,而且依靠它的 Solaris(一种Unix)和风靡世界的 Java 程序语言,成为在操作系统上最有可能挑战微软的公司。太阳公司不乏能人,它不仅为 Google 培养了 CEO 埃里克。施密特和首任工程部副总裁韦恩。罗森(Wayne Rosen),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今天 Google 工程部门的基础。
    但是,今天的太阳公司,不仅人数规模、市场股值、办公面积远不能和当年相比(能人都走了,办公楼也卖了,股票一落千丈),而且彻底退出了 IT 领域霸主之争。太阳公司从 1982 年成立到 2000 年达到顶峰用了近二十年时间,而走下坡路只用了一年,足以令经营者为戒。
    太阳公司名称的由来很多人不知道,它其实是斯坦福大学校园网(Stanford University Network)的首字母缩写。当安迪。贝克托森 Andy Bechtolsheim (我们以后介绍 Google 时还会提到他)还是斯坦福大学研究生时,他设计出一种“三个百万”的小型图形计算机,称作图形工作站(Graphic Work Station)。这“三个百万”是指每秒一百万次的运算速度(现在微机的万分之一)、一百万字节的内存(今天 PC 的千分之一)和一百万象素的图形显示器(比今天的微机显示器低、比手机高)。但是,这在当时已经是很先进的了。贝克托森采用了摩托罗拉 68000 处理器,并用了一种当时很先进的内存管理器芯片来支持虚拟内存。和一般微机不同,网络功能是其必选项。贝克托森开发出原型机 Sun…1 后,便于 1982 年和斯科特。马可尼里(Scott McNealy)等斯坦福毕业生从学校出来创办了太阳公司。马可尼里担任了公司的 CEO,直到两年前退休。半年后,公司便盈利了。这是我知道的最快实现盈利的科技公司。四年后的 1986 年,太阳公司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当时的股票代号是 SUNW,即太阳工作站的缩写,而不是今天的 JAVA。
    太阳工作站早期采用摩托罗拉公司的中央处理器。1985 年,太阳公司研制出自己的 SPARC 减指指令(RISC)处理器,将工组站性能提高了一大截,并且保证了工作站在对 DEC 和 HP 小型机的竞争中最终胜出。在九十年代前很长的时间里,太阳公司的竞争对手是小型机公司和 SGI 等图形工作站公司,虽然在具体的商业竞争中,太阳和 DEC 等公司互有胜负,但是太阳总的来讲是无往不利。太阳公司的胜利,实际上是基于 Unix 服务器和工作站的系统对传统集中式中小型机(以DEC、HP 为代表)和终端系统的胜利。前者淘汰后者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但是,太阳公司远没有当年 AT&T 和 IBM 那样的好运气,后者一个主流产品可以销售十几年。而太阳公司崛起的时候正是信息革命的大时代,一切技术革命的周期都被大大地缩短了。九十年代以来随着微机的发展,基于微机的网络系统占领了中小企业很大的市场。虽然早在 80 年代,3 和 Novell 就在推广它们基于微机的以太网系统,但是他们的业务和太阳没有太大的重复,因此不会威胁太阳公司的发展。到九十年代后期,情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硬件上,高端微机在计算速度上已经不逊色于低端工作站,但价钱便宜了很多。在软件上,微软公司推出 Windows NT 后,有了企业级(enterprise)的网络操作系统解决方案。这样,高端微机取代低端工作站和小型机进入企业级市场的时机就成熟了,企业级的霸主的争夺战就在微软和太阳之间展开了。
   太阳公司的位置非常像微机争霸战中的苹果公司。它有自己成套的硬件和操作系统,但是它缺乏应用软件。太阳的 Star Office 至今恐怕除了它自己没有其它象样的公司在使用。而微软只做软件,而且只做操作系统(Windows NT),数据库 SQL Server 和办公软件(Office)等少数但同时是至关重要的软件。这三种软件是一个企业必不可少的。
    这次争霸对微软来讲比它和苹果的竞争要轻松的多,首先,1995 年的微软已经不是八十年代初的小公司了,它当时已经成为历史上罕有的高成长、高利润公司。有了钱,一个有雄心的企业家就能找到自己想要的人。比如盖茨甚至为了照顾那些不愿意搬家的数据库专家,在他们现有的城市设立研发办公室。这是微软早期在和苹果竞争时根本做不到的;其次,微软已经在微机领域形成了垄断,并且它很善于将垄断的优势扩展(Leverage)到其它领域—非计算机专业的用户接受微软的 Windows NT 操作系统比接受太阳的 Solaris 要容易得多,因为大家在自己家的微机上使用和NT没有什么区别的 Windows 3。1 和 Windows95;第三,在应用软件开发上,微软更多地依靠第三方,而太阳和苹果一样,经常不得不自己开发。(苹果公司也曾面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