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财会税务电子书 > 白领减压:你可以不成功,但不能不 >

第7章

白领减压:你可以不成功,但不能不-第7章

小说: 白领减压:你可以不成功,但不能不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在遭遇不顺的时候,大叫“不幸”,在春风得意的时候,大喊“幸福”,而在非不顺也非顺利的常态中,她竟然对幸福感到茫然,寄望于寻找一种类似于多啦A梦的任意门一样的“幸福的秘诀”。

幸福只道是寻常(2)


  然而“遭遇不幸”和“春风得意”不过是我们人生的一些点,是“非顺利也非不幸”的常态把这些点串联起来,延伸出我们人生的轨迹来。我们在那些“点”上感受到“不幸”的苦涩与“幸福”的甘美,而在那些“常态”中我们在等待着下一次感受机会的来临。其实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并没有完全被动地在等待运气的施舍,我们实际上是在积极地用自己的勇气和判断力为自己创造幸福。然而大多数的人却会像S小姐一样感到茫然,那是因为我们一直对幸福存在着误解,因为幸福的属性并不如你所见到的那样喧嚣和华丽。

  祖国台湾的著名艺人张艾嘉,演艺事业顺风顺水,别人费尽力气追逐的东西,她却手到擒来,顺理成章。这些经历形成了她张扬的情感与个性。她三十七岁的那一年,生下了自己的儿子,取名王令尘,英文名奥斯卡。因为她自己是演艺圈的人,而奥斯卡是演艺界的最高荣誉。在她第一次把儿子抱在怀里的时候,就为儿子规划好了未来的路——她要把他培养成最好的童星。

  于是她从细微处着手,衣食住行样样刻意培养。在奥斯卡五岁的那年,张艾嘉把他推向了人前。那年,她应邀前往泰国北部采访难民村,她带着儿子同行。拍摄的过程中,她把部分台词让儿子背熟,然后将摄影机对准他。电视台播放后,轰动香港,所有人都为这个演艺天才惊叹。

  在香港成功之后,她又带着儿子杀回台湾,带他参加了一个国际品牌的童装展示会,并让他上台走秀,各大媒体对此大肆报道,一夜之间,她的儿子红透台湾。在以后的日子,张艾嘉啊不遗余力地利用自己的知名度打造儿子,而小奥斯卡的表现也可圈可点,很快成为红极一时的小童星。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小奥斯卡在上学的路上被人绑架了。尽管绑匪已经威胁不许报警,但是张艾嘉再三斟酌还是通知了警方,幸运的是很快警方便把绑匪擒获。在当她打开装着小奥斯卡的箱子的时候,她倒吸了一口凉气。她看到箱子里放着香烛和冥纸,显然绑匪已经做好了收到钱就撕票的打算。抱着失而复得的儿子,她哭的力气都没有了。

  然而,绑架事件却对小奥斯卡造成了极大的刺激,他变得有点神经质,再也不愿意与她一起出席任何公众场合,一回家就钻进自己的房间锁上门,连叫他吃饭也不出来,把饭送到门口也不开门,只允许把饭放在门口,等人离开了才偷偷开门自己把饭拿进去。看着以前举重若轻的儿子如今草木皆兵,张艾嘉的心疼了又疼。

  咨询了很多心理专家,得到的建议却只有一个——时间疗法。面对这个结果,张艾嘉终于收起眼泪,告诉自己:没什么大不了的,老天已经对自己很宽厚了,把活生生的儿子还给了她。

  她不再为他实施那些规划,开始学着以母爱的本能和他共处,为了让他高兴由着他去做想做的事情:摈弃牛排去啃汉堡包;请同学来家里闹得翻天覆地;和以前她嗤之以鼻的不富贵没气质的同学打成一片;穿便宜的T恤和牛仔裤;不再把头发梳得一丝不苟;不在她的监督下练乐器,苦着脸去听交响乐……节假日的时候,她带他出去旅游,不再带他去这个博物馆那个艺术宫,而是放任他自己挑选目的地和旅游项目。

  有一次在埃及,他们共骑一匹骆驼,在金字塔前端详狮身人面像。小奥斯卡坐在前面,靠在张艾嘉的怀里。骆驼脖子上的鬃毛蹭得小奥斯卡的小腿发痒,她让他将腿盘起来,半躺在她的怀里,左手帮他抚摸着蹭红的小腿,右手轻轻摸着他的头发。这个时候小奥斯卡忽然动了动,把脑袋往张艾嘉的胸前挤了挤,梦呓般地说:“妈妈,谢谢。”

  后来张艾嘉在访谈中讲到这件事,她这样说:“我让他成为全校最优秀的学生,他没有谢我;我让他成为童星,他没有谢我;我曾打算倾家荡产去交赎金,他也没有谢我。可就在落日大漠里,靠在我怀里的时候,他由衷地感谢我。一句‘谢谢’,顿时让我觉得所有的荣耀都无法与之相提并论。我发觉这样的生活才让儿子真正觉得幸福和满足。”
幸福只道是寻常(3)


  三年的恢复,小奥斯卡终于痊愈了。随着儿子的痊愈,张艾嘉也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她不再张扬,而是学会了理解和同情,变得成熟而内敛,也如她自己所说:“这个时候我才终于懂得了幸福的含义:生活平静,家人幸福。”

  我们有的时候,会和张艾嘉一样,把幸福寄托给虚妄的成就、荣耀和浪漫,并且为了那璀璨的光亮和熊熊的热浪苦苦追寻。然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它却洗尽铅华在手边。

  幸福的容器是一个筛子,如果你用捕捉生活的心思把它编织得细密些,漏下的幸福就少一些,你得到的幸福就多一些。

  贴士 哈佛大学的“幸福学”

  哈佛大学的“幸福学”是目前最受欢迎的课程,讲师泰勒给出了十个基本的小贴士,让大家更容易找到幸福:

  1。 遵从你心内的热情,选择对你有意义并且能让你快乐的工作。

  2。 多和朋友在一起,亲密的人际关系是你幸福感的信号,最有可能为你带来幸福。

  3。 学会失败,成功没有捷径,不要让对失败的恐惧绊住你尝试新事物的脚步。

  4。 接受自己全然为人,失望、烦乱、悲伤是人生的一部分,接纳这些,并把它们当成自然之事。  

  5。 简化生活,更多并不总能代表更好,好事多了,也不一定有利。

  6。 有规律的锻炼,体育运动是你生活最重要的事情之一。

  7。 充足睡眠,充足的睡眠是一笔非常棒的投资。

  8。 慷慨,当我们帮助别人时,我们也在帮助自己,当我们帮助自己时,也是在间接地帮助他人。

  9。 勇敢,勇气并不是恐惧,而是心怀恐惧仍然向前。

  10。 表达感激,记录它们的点滴思想,始终保持感恩之心。

  贴士 幸福小寓言

  一只老猫见到一只小猫在追着自己的尾巴,便问道:“你为什么要追自己的尾巴呢?”小猫回答说:“我听说,对于一只猫来说,最为美好的便是幸福,而这个幸福就是我的尾巴。所以,我正在追逐它,一旦我捉住了我的尾巴,便将得到幸福。”

  老猫说:“我的孩子,我也曾考虑过宇宙间的各种问题,我也曾认为幸福就是我的尾巴。但是,我现在已经发现,每当我追逐自己的尾巴时,它总是一躲再躲,而当我着手做自己的事情时,它却总是形影不离地伴随着我。”
爱上现在的自己(1)


  Chapter3爱上现在的自己

  主编Ray休了年假,订了三亚的机票,要去海边享受自然。留得我们这一干劳苦大众们在办公室里只有羡慕的份。可是在我们认为他应该躺在柔软的沙滩上,吹着海风,晒着太阳,看着养眼的比基尼辣妹的时候,竟然接到了他的省际电话。大家都以为他是遭遇了怎样的艳遇或者体验到了怎样超自然的感受,已经等不到回来就要和大家分享,众妖孽们赶快让接电话的S小姐按了免提。结果他问出的第一句话竟然是:“这一期杂志进行得怎么样了?”围拢过来的人群作鸟兽散,S乖巧地向他汇报工作。

  S挂掉电话后,对大家抱怨:“如果我没记错,头儿好像才走一天吧?他对工作的感情也太深了吧,一日如三秋啊!”

  “成功人士都是工作狂,他们的时间一半用来反省过去,一半用来思考将来。”Mr。Li接过话去。

  “从海边回来好像做了一个梦一样,问问自己,真去过那儿?一看照片,自己还确实留了影了。拿到专家那鉴定下,证实并非PS合成,为真人出镜,这才拍拍后脑勺,‘嘿,我还真去海边度假了。’”S小姐又发挥她的调侃。

  “去,哪有那么夸张,还要鉴定……”

  办公室里就这样你一言我一语地聊开了。这让我想起了昨天晚上的自己。晚上躺在床上,辗转反侧,脑子里一会儿想到昨天确定的杂志专题,一会儿想到还没有完成的稿约……稀里糊涂地睡着了,梦里竟然和别人讨论了一晚上的选题。早上起来的时候只能对着镜子里眼睛肿肿的自己苦笑。

  脑子里突然蹦出几个很愚的问题:“度假的时间要用来做什么?”“睡觉的时间要用来做什么?”


  我叫过前座的S,把问题转述给她。

  “真的……有够蠢,度假的时间用来度假,睡觉的时间用来睡觉呗!”

  “那你说现在的时间要用来做什么?”

  “现在的时间用来做现在的事,你脑袋坏掉了啊!”S想都没想扔下这句话,踩着她新买的小牛皮靴嗒嗒地去咖啡间了。

  “度假的时间用来度假”、“睡觉的时间用来睡觉”,从这个思维习惯性地顺下来,我们很容易地说出“现在的时间用来做现在的事”,可是如果我跳过前两个问题,直接问“现在的时间要用来做什么”的时候,会得到怎样的答案呢?我想以我们所受过的教育和现有文化传统形成的思维,下面的这些答案应该会占据大多数席位吧——“要为将来而积蓄”、“要考虑后果”、“不要过于注重享乐”、“想想今后”、“为退休做好准备”等等。也只有这样的答案符合我们现在正在行事的方式:度假的时间担心回来的工作,回来之后又向往下一次度假,睡觉的时候担心着明天的工作,工作的时候又想着今晚一定要睡安稳……

  我开始反思我自己的生活,准备中考的时候,戴着厚厚的眼镜盯着黑板上的“乘风破浪终有时”,对高中生活充满畅想;高中的周末去补习班的路上,看到体育场上奔跑的同龄人,对自己说,咬咬牙,考上一所好大学,到时候天天踢球;等上了大学,坐在图书馆里看着外面的蓝天白云,早就忘了踢球的这档事儿,手里捧着厚厚的专业书籍,想等考上研究生或者进入了世界五百强的企业之后,要好好地去旅行;上了研究生,进了五百强,想等自己做到leader,再好好犒劳自己;做了leader,又要想着买房子,买了房子又要想买车子,买了车子又要开始换房子…… 

  难道我们一直在匆匆地赶往下一站,而完全错过了这一站和沿途的风景?自己身处其中的时候竟然都没有意识到?是什么让我们一味地回避现实?

  其实不难得到解答,是因为现实生活的不尽完美总是让我们感到惋惜,并对未来怀有理想化的希望、期望。我们可能会觉得,在今后生活的某一时刻,一个华丽的转身之后,我们将万事如意获得幸福。一旦我们完成某一特别的业绩——如升学、毕业、就业、升迁、结婚、生子,生活才真正开始。而之前,都是在为了迎接这个时刻到来而做准备。

  而让我们遗憾的是,未来一旦到来,就变成现在,而现在总是难逃惋惜和失望。于是,我们通过对下一个未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