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财会税务电子书 > 蒋介石成败录 作者徐骏华 >

第33章

蒋介石成败录 作者徐骏华-第33章

小说: 蒋介石成败录 作者徐骏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蒋,这正对冯玉祥的路了,他俩一拍即合,又在新的利益基础上,联合起来,导演了一场反蒋的“中原大战”。这是蒋介石万万没有想到的。    
    评析:    
    离间术,五花八门,若加以归类,大体可分为正道和反道,“正道”是主动设局,让对方堕入所设的陷阱,手段很多,或造谣中伤敌对方的重臣、良将、亲信,或以金钱、美女之类为诱饵,或派间谍打入对方内部,离间对方的君臣、上下关系。“反道”,也叫反间计,也可以说是将计就计,敌方对我方施离间计,我方借其计,达到我方的目的,包括提供假信息,把对方派来的奸细加以收买,为我所有。    
    在反间计方面,人们比较熟悉的,那就是东吴周瑜利用曹操派指蔡中兄弟二人诈降江东。周瑜明知这二人是奸细,于是趁此机会,将计就计。同黄盖一起演了一出“周瑜打黄盖”的苦肉计,黄盖选派人去向曹操请降,曹操不相信。此时正好收到了蔡氏兄弟的来信,报告黄盖所说的情况是真的,曹操才深信不疑。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设计反中了小周郎反间计的圈套,遭火烧赤壁之祸,使自己铜雀台锁二乔的诗句,成了千古笑柄。    
    蒋介石在冯玉祥、阎锡山的联盟中间施离间计,属于“正道”,即主动设局。首先,冯阎联盟本身就是一种暂时联盟。他们之间潜伏着矛盾。蒋介石有机可乘,这是主动设离间计的前提条件。其次,诱计。蒋介石明知阎锡山对冯玉祥不满,自己不把问题挑明,在与阎锡山会晤时,引而不发,让阎锡山把冯阎之间的矛盾挑开,然后,以此为突破口,布设离间计。第三,设圈套、布陷阱。蒋介石本来就不愿把京、津地区给予冯玉祥,但自己不亲口说出来。他抓住冯玉祥爱面子的弱点,设圈套、布陷阱,即用加以引诱,让冯玉祥说出违心的话,接着顺势而作,使冯玉祥有苦难说,吃了一个哑巴亏。第四,助弱抑强,把好处给予弱的一方,这样既可以扩大矛盾,又少有风险。分析蒋介石施离间计的过程,可以说是天衣无缝。    
    可是,蒋介石巧施离间计,不仅收效甚微,反而弄巧成拙。这正应了《红楼梦》中所云:“聪明反被聪明误”,虽然蒋介石没有丢掉身家性命,但也吓出一身冷汗。对于权谋家来说,权术有效,但权术也不是万能的。
术篇第67节 略施小计,一石三鸟(1)
    一石三鸟,是说做一件事,取得三件事的回报。从权谋的角度讲,以一个计策达到多种目的,那是一种求之不得的事情。这是权谋家所追求的最高境界。蒋介石常常用此计策对待地方军阀。    
    事例:    
    1934年,蒋介石消灭孙殿英军阀势力,所谋划的计策,就是力图收到这样的功效。    
    在民国历史上,被蒋介石打败的军阀中,孙殿英实力并不强,但是一块牛皮糖,很难肯。孙殿英,1889年出生于永城县,他的母亲客居在外婆家生下他。因家境贫寒,很早就混迹于江湖。在江湖闯荡过程中,学会了圆滑处世的社交哲学,也赌出了一套精湛的赌博技巧。孙殿英酷爱赌博,对各种赌博方法极为精通,有人夸张说,他的赌道已达到出神入化的地步。传说,孙殿英打麻将,一圈下来,依靠自己对牌纹路的记忆,他能够对牌桌上的牌认得差不多。对于掷色子,他更是有一套,经常练习,能够根据声音判断点数,最后他还能控制点数,想掷几点就是几点。发迹后,在他的办公桌边有一个专门的色子碗,公事之余,常常以投掷色子为乐。    
    孙殿英幼年家境贫困,长大后对金钱有特别的爱好,他每到一地,总是以捞钱为第一任务。但孙殿英捞钱而不积攒钱,他常对人说:“会捞钱,更要会撒钱。会捞钱是二流学问,会撒钱才是一流学问。”他最崇拜蒋介石,他总结蒋介石一生“成就”说:“蒋介石一生做了两件大事,一是懂得如何将钱捞到手;二是知道如何将钱撒出去。”由于善于捞钱撒钱,孙殿英团结了一大帮有江湖义气的朋友,与各派军阀都玩得很转。    
    他早年加入土匪,后来成为绿林老大,被当时北洋军阀收编。1922年,孙殿英投靠张宗昌,在张宗昌手下担任军长。不久,国民革命军北伐,张宗昌败逃山东老家,将他这个杂牌军扔下不管。政客何成浚奉蒋介石之命,前来收编北洋军阀的部队,孙殿英投奔到冯玉祥的门下。因为孙殿英的部队是杂牌,跟冯玉祥的西北军又没有多大的历史联系,他的部队给养十分困难。为了捞钱,1928年,孙殿英竟然打起慈禧太后墓的主意。他以为慈禧太后会有很多陪葬品,派工兵营乘夜幕掩护,挖了慈禧的墓,制造了轰动一时的盗墓大案。他挖了墓后,很懂得撒钱,据说,他派亲信将慈禧口中含的夜明珠,送给了宋美龄,将一个翡翠西瓜送给了孔祥熙,让他们在上层给他说情。这一手果然奏效,等了一段时间之后,盗墓案件不了了之。    
    1930年,中原大战的时候,孙殿英起先犹豫不定,后来看见蒋介石只有40万军队,而冯??加起来有70万之众,以为蒋介石会失败,就热心投奔了冯玉祥,冯玉祥封他为安徽省主席。蒋介石为了拉拢孙殿英,特地委派当时任河南省建设厅长的张钫到孙殿英处游说,带着手谕和40万大洋巨款,给了孙殿英,结果,孙殿英脚踏两只船,一方面收下巨款,另一方面,拒绝投靠蒋介石,但为了留下后路,他将张钫礼送出境。孙殿英想耍弄蒋某人,那万万使不得,深为蒋介石所痛恨,蒋介石等待时机收拾他。    
    中原大战结束后,孙殿英部队被蒋介石改编。1933年,冯玉祥在察哈尔组织抗日同盟军,邀请孙殿英参加,当时孙殿英手下有人马3万来人,如果参加冯玉祥的同盟军,势必在北方出现比较强大的反蒋力量,这深为蒋介石所害怕。他要求何应钦尽快想办法阻止孙殿英参加。而孙殿英对此事也不太热心。他自己也盘算了利弊,自己认为不是冯的嫡系,如果参加同盟军,有可能被冯玉祥吃掉,而自己也得不到蒋介石的承认,所以,一直是在观望。这时,何应钦委派自己的秘书刘健群亲自到孙殿英部队内劝说孙,随之而来的是戴笠。戴笠也曾在江湖上闯荡过,两人见面谈得很投机。在戴的劝说下,孙殿英表示遵从蒋介石,不参加同盟军,但要求蒋介石给他地盘,蒋介石答应给孙殿英察哈尔主席的位置。    
    等到蒋介石解决了抗日同盟军之后,孙殿英可利用的价值就不大了,察哈尔主席的承诺也忘了个一干二净。孙殿英内心相当不满。当时,孙殿英有兵有枪没有地盘,由于一直没有稳定的地盘,无论在什么地方都要像“客军”,受人白眼。在军阀当道的年代,如果没有地盘,那就困难重重。军心也就难以稳定。而依靠蒋介石,是绝对不会给这些杂牌军的军队军饷的。    
    1933年,蒋介石突然对孙殿英下发了一纸委任状,任命他为青海省屯垦督办。蒋介石之所以作这样的委任,并不是他对孙殿英承诺食言的一种补偿,而是采纳了何应钦的主意,决定以计策最终解决孙殿英部队。    
    当时,西北地区是由三马控制,马步芳控制青海,马鸿奎和马鸿宾控制甘肃、宁夏。这三省处于边缘地带,天高皇帝远,蒋介石鞭长莫及。三马对蒋介石不敢明抗,但阳奉阴违,他非常想消灭三马地方势力,但又不好直接出兵。这时,孙殿英找他要地盘,何应钦出主意,提出把孙殿英派往西北,以搅乱西北的政治局面。    
    何应钦在向蒋献策时,陈述了此计至少有三种好处:一是防止孙殿英与冯玉祥合作,削弱冯玉祥的势力;二是通过三马打孙殿英,使孙殿英这个非嫡系部队瓦解;三是通过孙殿英去攻击三马,即使三马消灭不了,也会给其造成重大的打击。    
    孙殿英得到蒋介石的任命后,十分高兴,以为这次有了归属了。尽管有人对他说蒋某人送的这份礼是不好收的,会冒很大风险,但孙殿英以一个赌徒的心理,就此一博了。
术篇第68节 略施小计,一石三鸟(2)
    同年,孙殿英由驻地包头集中,9月向宁夏出发,10月到达临河、乐平一带,摆出了进攻的队形,就在孙殿英准备大打出手的时候,蒋介石突然发出了一份电报,命令孙殿英必须停止前进,原地待命。    
    蒋介石再次出尔反尔,并不是什么健忘,而是进一步运筹他的计策。他料到,西北三马绝对不会允许外人来抢占他们的地盘,肯定要反击,同时对蒋介石也心存不满。蒋介石要稳住西北“三马”,为了安抚“三马”,他才命令孙殿殿英停止前进,给“三马”先吃一颗定心丸。而他也预料到孙殿英一定会拼命地要抢这块地盘,肯定不会老老实实地遵守他的命令,继续进攻“三马”,这样既能够使孙殿英和“三马”大战,又将自己置于局外。    
    果不其然,接到蒋介石的命令后,孙殿英明白了蒋介石的诡计,但事情已经如此,不打也是不行的。1934年1月,他下了攻击令。    
    而另一边,也被蒋介石调动起来,蒋介石命令马鸿奎堵截孙殿英,答应给予军费支持。由于孙殿英直接威胁三马地盘,即使蒋介石不下达这样的命令,他们也要与孙殿英鱼死网破,何况现在有了“尚方宝剑”,蒋又答允给钱,马鸿奎指挥军队攻击孙殿英。    
    同年2月,孙殿英攻击“三马”的进程十分不顺利,随即亲自组织人马攻击。但仍然失败,3万人死伤很多,不得不转入防守。为了防止孙殿英部队兵败到处流窜,蒋介石命令??锡山的王靖国部驻扎在临河,堵住孙的逃往山西的退路,这又给了??锡山一个人情。同时命令胡宗南部到达中卫,准备一旦“三马”抵挡不住,他们就继续攻击。三路大军同时进攻,使孙殿英惊恐万状,他深知已经上了蒋介石的当,但悔之晚矣。这时蒋介石抢先公布孙殿英的罪状,停发了他的军饷,然后派人劝孙殿英投降。走投无路的孙,只好缴枪投降了,自己宣布下野,到山西隐居。    
    评析:    
    蒋介石施计,解决西北地方军阀问题,收到一石三鸟的功效。从此计谋设计、实施过程看,蒋介石考察得比较周全。用此计解决孙殿英顺带解决西北“三马”问题的计策是何应钦的献策。蒋介石能接纳部属的进言,实为难得。抓住了孙殿英的弱点,没有固定的地盘,没有支撑点,如同流寇;要地盘心切,会缺乏对“诈”术的防范。挑起地方军阀的争斗,坐山观虎斗,企盼从中渔利,此计用“缺德”二字贬损并不过分。但是,就蒋介石要实现的目标而言,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创造一石三鸟的机会,在“义”与“利”的选择上,蒋介石常常是以利为转移的。在实施上,蒋介石作了多种防范,比如调动阎锡山部阻塞孙殿英的退路,给阎以利益;命令胡宗南集合重兵,形成强大的威慑力。    
    在解决孙殿英的过程中,蒋介石没有费一枪一弹,就把这个心腹之患除掉了。他略施小计,获得一石三鸟之奇效,在与地方军阀斗法中一次胜利了。然而,在蒋介石与何应钦们弹冠相庆时,不知是否想到此计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