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财会税务电子书 > 影响中国的100次战争 >

第32章

影响中国的100次战争-第32章

小说: 影响中国的100次战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省0嗽拢±珊孤时10万大掠朔州,唐将张瑾全军覆没。突厥兵在灵州(今宁夏灵武县)被任城王李宗道击败,颉利请和回兵。武德九年(626年),突厥又进犯原州、灵州、泾州(今甘肃泾川县北)、秦州(今甘肃天水市)、陇州(今陕西陇县)、渭州(今甘肃陇西县西南)。四月,唐将李靖与颉利可汗在灵州激战,突厥兵退走。七月,霍公柴绍又在秦州大破突厥兵,斩特勒1人,杀士卒1000余人,突厥遣使请和。八月,颉利、突利合兵10万犯泾州,进兵到武功,唐京城戒严。唐将尉迟敬德在泾阳打败突厥,斩首1000余级,捉获突厥俟斤阿史那乌没啜。颉利可汗在渭水北面列阵,李世民率高士廉、房玄龄等六骑隔渭水责备颉利负盟。突厥兵见状非常惊讶,纷纷下马跪拜。颉利见唐军旌旗蔽日,颇有惧色,愿意讲和。李世民与颉利在渭水便桥结盟,突厥兵撤归。
  公元627年,唐太宗即位,于是在殿廷教阅军马,奖赏士卒,为反击突厥做战争准备。颉利可汗信任汉人赵德言,变更突厥国俗,政令烦苛,突厥各部不满。颉利挥霍用度无限,对各部加重赋敛,部族大多叛去。由于连年征战,财困民贫,又遇大雪,牲畜很多被冻死,连年饥谨,部众冻馁,突厥势力渐弱。贞观二年(628年),突利可汗部下奚、霫、契丹等部族投降唐朝,受到颉利可汗的责备。突利可汗征讨薛延陀、回纥时兵败,被颉利可汗囚禁。因此,两人结怨相攻,势力进一步衰弱。
  贞观三年(629年)秋,唐代州都督张公瑾上疏,列举六条可以攻打突厥的理由。太宗命李世勣为通漠道行军总管,李靖为定襄道行军总管,柴绍为金河道行军总管,薛万徹为畅武道行军总管,统兵10万,由李靖指挥,分道出击突厥。贞观四年(630年)正月,李靖率骑兵趁黑夜攻下定襄,李世勣在白道(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北)大破突厥。颉利既败,卑词请降作缓兵之计,在铁山休兵息马,准备进入漠北。李靖与李世勣会师白道,合谋进兵。唐军乘夜出兵,李靖在前,李世勣在后。在阴山俘获突厥1000余帐。当时唐朝派遣的议和使臣唐俭正在突厥营中,颉利可汗毫无战争准备。唐将苏定方为前锋,李靖率大军随后进发,唐军奋击,突厥兵溃散,被杀死1万余人,俘虏10余万人,缴获牲畜数10万头,颉利可汗乘千里马逃跑。李世勣堵截突厥归路,颉利无法北归,各部酋长纷纷率众投降,李世勣俘虏5万余人。阴山之战,唐朝大败东突厥。颉利兵败后逃到小可汗苏尼失的居地灵州,苏尼失把颉利执送唐军,率众投降,突利可汗等纷纷降唐,突厥部落或北附薛延陀,或者投奔西突厥,漠南之地遂空,东突厥灭亡。唐朝把东突厥降民安置在幽州至灵州一线,分突利可汗之地置顺、祐、化、长千州都督府,以突利为顺州都督统其部众;又分颉利可汗之地为6州,置定襄、云中二都督府,任命阿史那思摩为北开州都督,统辖颉利旧部,阿史那苏尼失为北宁州都督。
  颉利可汗被俘后,突厥余部共推小可汗斛勃为主,打败薛延陀,在金山(阿尔泰山)之北建立牙帐,自称乙注车鼻可汗,收笼突厥散族,有兵3万人,势力复强。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太宗派高侃率回纥、仆骨兵攻打车鼻可汗,突厥各部纷纷投降。唐朝在其地设置新黎等12州,分隶云中、定襄二都督府。高宗永徽元年(650年),高侃率兵出击,突厥诸部不服车鼻可汗调遣,车鼻遁逃,在金山被唐军捉获,其部众被安置在郁督军山(今蒙古人民共和国抗爱山北),设置狼山都督府统辖。唐朝在此基础上设置单于、瀚海二都护府,统领各都督府,有效地管辖这一地区。
  唐攻东突厥之战,采取了正确的战略策略。唐初突厥强盛,唐朝处于战略防御地位,采用和亲、贿赂等手段避免直接战争,又离间突厥各部,同时派兵积极防御,一步步求得战略形势的根本改观。太宗谈到唐朝策略时说:〃啖以金帛,彼既得所欲,固当自退,志意骄堕,不复设备,然后养威俟爨,一举可灭也。〃正是在充分战争准备和战略布署基础上,才取得了反击突厥的决定性胜利。突厥颉利可汗因胜而骄,内外叛离,兵势渐微,导致了战争失败。



42 唐平定安史叛乱之战

决定唐王朝命运的一场内战 
  唐朝平定安史之乱的战争,是唐中叶朝廷中央集权与地方割据势力分权的一场统治阶级内部权力再分配的斗争。这场战争从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安禄山起兵反唐,到代宗宝应二年(763年)史朝义兵败,前后长达8年之久,中经洛阳之战、常山之战、太原之战、睢阳之战、河阳之战等重大战役,最后以唐朝平定叛乱结束。
  唐朝中期以后,府兵制度破坏,募兵制逐渐产生,驻守边防城镇的节度使大量招募军队,在其防地内逐渐取得了政权、财权和兵权,势力渐渐壮大。朝廷权力被藩镇割据势力分割。节度使不服从朝廷调遣,联合起来反对中央,甚至向皇帝兴师问罪,形成与中央抗衡的割据势力。相比之下,京师禁卫寡弱,不足以控制外地节镇之兵,形成外重内轻局面。
  天宝元年(742年)唐全国有55万军队,其中49万驻守边境,归各地节度使掌握。河北边防重镇平卢(今河北卢龙县)、范阳(今北京市)节度使更是兵精将广,势力强大。各地节度使都以养兵起家,极度姑息将领,士卒骄横跋扈,废易主帅为常事。如河北幽州(今北京市)、成德(今河北定州市)、魏博(今河北大名县)三镇在位的57个节度使中,由朝廷任命的只有4人,其余53人或擅立,或为士兵拥立,其中又有22人为部下逐杀。因此,在藩镇统治地区连年征战,攘夺不休,这种局面使方镇节度使争夺最高统治权力的野心不断膨胀,终于酿成安史之乱。
  天宝十四年(755年)十一月,安禄山以讨伐权相杨国忠为名,在范阳起兵反唐。安禄山叛兵由范阳南下,一路攻陷藁城、陈留(河南开封市)、荥阳,直逼洛阳。唐朝命荣王李琬为元帅,右金吾大将军高仙芝为副元帅,讨伐叛军。叛军田承嗣、安守忠进攻洛阳,守将封常清军队被叛军骑兵冲杀,大败溃逃,叛军攻占洛阳,封常清逃走。叛军追击高仙芝军队,唐军大乱,人马践踏,死者不可胜数。后唐军退守潼关,才阻住叛兵西进。在河北,平原(今山东德州市)太守颜真卿、常山(今河北正定县)太守颜杲卿兄弟相约阻击叛军。史思明率兵攻打常山,颜杲卿昼夜拒战,终因粮尽无援,常山失守,颜杲卿及一家30余人被害。常山之战虽然失败,但却牵制了叛军攻打潼关的兵力,减轻了关中的压力。
  天宝十五年(756年)正月,安禄山在洛阳称大燕皇帝,准备西进夺取长安(今陕西西安市)。唐玄宗任命河西陇右节度使哥舒翰为兵马副元帅,扼守潼关。哥舒翰采用以逸待劳战术阻击叛军,等待决战时机成熟。但玄宗屡次催促他出战,哥舒翰不得已出关与叛军决战,结果唐军大败,哥舒翰力战被俘,投降了安禄山。潼关既破,长安已无险可守,玄宗仓皇逃往四川。安禄山兵进长安,纵兵劫掠,搜捕百官、宫女、宦官押赴洛阳。
  当叛兵攻下长安时,玄宗之子李亨逃到灵武,即位称帝,是为肃宗。肃宗整军经武,准备收复两京,中兴唐朝。唐将郭子仪率兵5万赴灵武,李光弼赴太原抗敌,肃宗政权始能立足。然而李亨任用志大才疏的房绾谋划军国大事,命他率兵收复两京。房绾于是分兵3路,向长安进发。他迂腐地效用古代车战之法,用2000辆牛车,两翼由步兵和骑兵掩护,与叛军安守忠在咸阳附近作战,敌军乘风纵火,拉车的老牛吓得四处乱窜,唐军死伤4万余人,部将杨希文、刘贵哲投降叛军,房绾只带数千人逃归灵武。
  在抗击安史叛军的战斗中,影响最大的是太原之战和睢阳之战。至德二年(757年)正月,安禄山为其子安庆绪所杀。
  这年,史思明、蔡希德率兵10万两路围攻太原,准备攻下太原,长驱朔方(今宁夏灵武县西南),消灭肃宗政权。唐将李光弼率领军民于城外掘濠沟,在城内修堡垒,凭险固守太原。
  史思明率骁骑兵攻城,命令军队攻东城西城接应,攻南城北城接应,百般设计,又造云梯、土山攻城,双方相持月余。李光弼募人挖地道通到城外,把叛军攻城的人马云梯陷入地道中,又制造大炮,毙伤叛兵2万余人,史思明才率军稍稍后退。李光弼派偏将诈降,亲自率军挖好地洞,严阵以待,史思明正在准备受降,突然一声天崩地裂,叛兵千余人陷入地洞,顿时大乱,唐军乘势出去,杀伤1万余人。史思明留下蔡希德攻城,自己逃回范阳。李光弼选敢死士出攻,杀敌7万,蔡希德败逃,唐军取得了太原保卫战的胜利。
  与此同时,安庆绪命尹子奇率兵13万攻打睢阳(今河南商丘市南),唐守将许远向守卫雍丘(今河南杞县)、宁陵的张巡求援,张巡自宁陵率兵进入睢阳城,与许远共同坚守。二人齐心协力,张巡指挥战斗,许远调集军粮,修造战具,唐军只有6000余人,但却士气百倍,昼夜苦战,有时一天作战20次,杀敌2万余人,尹子奇率军回撤。三四月间,尹子奇再度围攻睢阳。张巡杀牛饷军,士卒感奋,全部出战。叛军见唐军人少,麻痹轻敌,张巡率军直冲敌阵,杀叛将30余人,士兵3000人,追杀数十里,大获全胜。此后双方相持于睢阳,张巡命令士兵夜间在城上列队击鼓,作出要交战的样子,叛军一夜不敢休息,唐军则在白天息鼓休整。如此数日,尹子奇不复防备,张巡率领勇将南齐云、雷万春10余将突袭敌营,直冲到尹子奇大帐,杀敌将50余人,叛兵5000人,南齐云一箭射中尹子奇左眼,险些把他活捉,尹子奇率兵撤围。七月,尹子奇第三次围攻睢阳,唐军因伤亡无法补充,又无援兵,城中粮食也用完,张巡只好固守拒敌。叛军用云梯、木驴、土囊攻城,张巡随机应变,千方百计破敌,迫使尹子奇做长期围困的计划。由于数月苦战,唐军只剩600人,孤立无援。张巡命南齐云赴临淮(今安徽泗县东南)向贺兰进明求援,但贺兰进明忌妒张巡成功,拒不发兵。叛兵见援兵不到,城中鼠雀都被网罗以尽,攻城更急,唐军将士力竭不能出战,城遂失陷,张巡、南齐云、雷万春等36将被害,许远押赴洛阳。
  太原和睢阳保卫战,牵制了叛军大量兵力,对扭转战局起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唐将郭子仪率兵攻取凤翔,平定河东,肃宗由灵武进至凤翔,会集陇右、安西和西域之兵,又借回纥兵,收复两京。至德二年(757年)九月,唐军进攻长安,李嗣业率前军,郭子仪率中军,王恩礼率后军,与叛军李归仁交战。唐军初战不利,为叛军所败。李嗣业袒胸持刀,身先士卒,唐军手执长刀,排阵推进,所向披靡。唐将王难得被敌箭射中,肉皮下翻遮住了眼,他连箭带肉拔去,血流满面,战斗不止。叛军伏兵又被仆固怀恩和回纥兵击败,士气沮丧。叛军大败,被斩首6万,践踏而死者不计其数,唐军乘胜收复长安。广平王李俶与回纥王叶护、唐将郭子仪等率军兵进洛阳,安庆绪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