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财会税务电子书 > 影响中国的100次战争 >

第35章

影响中国的100次战争-第35章

小说: 影响中国的100次战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宋军乘隙而动,〃假途灭虢〃,并灭荆、湖的胜利,不仅振奋了宋军的斗志,而且使北宋势力伸入长江以南,占领长江中游战略要地,切断了后蜀和南唐两大割据势力之间的联系,从而为尔后入川灭蜀,进军岭南和东灭南唐创造了有利条件。
  北宋占领荆、湖后,后蜀东北两面处在北宋的瞰制之下。于是赵匡胤开始谋划攻蜀事宜。派人勘察川陕地形,以备由陆路攻蜀;同时修造战船,训练水军,以备由水路溯江入蜀。
  这时,后蜀也感到了宋军的威胁。蜀主孟昶采纳掌握军政大权的知枢密院事王昭远的建议,决定严兵拒守,以抗宋军。当时北宋东临三峡,北控陇右和秦岭各隘。于是后蜀一面派兵东屯三峡,另一面派人约北汉同时举兵夹攻宋朝。哪知派出的使者中途投宋,向赵匡胤密报了后蜀实情,并绘呈后蜀山川形势和兵力分布图。正欲伺机攻蜀的赵匡胤,以此为借口,于乾德二年十一月初二,发兵两路攻蜀:北路以王全斌、崔彦进、王仁赡等率步骑3万出凤州,沿嘉陵江南下;东路以刘光义、曹彬等率步骑2万出归州(今湖北秭归),溯长江西上,两路分进合击,会师成都。孟昶得知宋师来攻,命王昭远、赵崇韬率兵3万自成都北上,扼守广元、剑门等关隘;韩保贞、李进率部数万驻守兴元(今陕西汉中),以为配合。乾德二年十二月中旬,北路宋军攻入蜀境,所向皆捷,连克兴州(今陕西略阳)、兴元,在西县(今陕西勉县西)将韩保贞击败,然后乘胜追击,俘韩保贞、李进,越过三泉(今勉县西南),直抵嘉川(今四川广元东北)。蜀军烧绝栈道,退保葭萌(今广元西北)。这时王昭远、赵崇韬率军屯驻利州(治所今广元),派兵于大、小漫天寨(今利州城北)立寨而守。
  利州在嘉陵江东岸,群山环绕,形势险峻,是入蜀的咽喉要路。因栈道断绝,宋军被阻难以直进。王全斌遂率主力向嘉川东南的罗川小路迂回南进,由崔彦进率军一部赶修栈道,进克小漫天寨,然后会攻利州。宋军如计而行,破小漫天寨,蜀军退保大漫天寨。不数日,王、崔两部会师,分兵三部夹攻大漫天寨。蜀军连战皆败,王昭远弃城渡江退保剑门(今四川剑阁东北),宋军于十二月三十日占领利州。乾德三年正月,孟昶见形势危急,命太子元喆为元帅率兵万余增援剑门。剑门凭高据险,是屏障成都的重险。此时宋北路军自利州直趋剑门,进占益光(今四川昭化)。王全斌分兵一部由剑门东南的来苏小路,绕至剑门之南,断其后路,自率精锐从正面进攻。王昭远处置失当,仅以偏师守剑门,自率大军退守汉源坡(今剑阁东北)。宋军前后夹击,迅速攻占剑门,并向汉源坡挺进。蜀军未战即溃,宋军乘胜进击,擒俘王昭远,占领剑州(今四川剑阁)。正月初,进至绵州(今四川绵州东)的元喆听到剑门已失,仓皇逃回成都。
  东路宋军的进展也很顺利。十二月下旬刘光义等攻入巫峡,夺取夔州浮梁,进兵至白帝城西,击破蜀夔州守军,占领夔州,打开了由长江入蜀的大门。宋军自夔州沿江西上,势如破竹,蜀沿途守军皆不战而降,刘光义、曹彬率军顺利西进。正月初,北路宋军直逼成都城下,东路宋军也接踵而至。
  正月初七,孟昶见大势已去,被迫向王全斌投降,后蜀至此灭亡。
  宋消灭后蜀之后,南汉屏障已失,岌岌可危。但犹临危不察,连年骚扰宋境。开宝三年(970年)九月,赵匡胤命潘美等率10州兵避开五岭(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庚岭)主要险道向贺州进军,其基本意图是:由南汉中部突入,诱歼敌军,稳定翼侧,然后东击南汉都城兴王府(今广州市)。
  九月中旬,宋军越过萌渚岭直指贺州,于九月十五日将贺州包围。南汉主刘鋹派大将伍彦柔率舟师溯郁江、贺水西上北援。宋军设伏以待,大破南汉援军,并乘胜攻克贺州。此时,宋军西面的富(今广西昭平)、昭(今广西平乐西北)、桂(今广西桂林)和东面的连(今广东连县)、韶(今广东韶关西南)、英(今广东英德)、雄(今广东南雄)等州皆有南汉守军。潘美为稳定翼侧,并调动南汉主力西上,以便乘虚而击,遂扬言要沿贺水顺流东下直取兴王府。刘鋹急忙起用老将潘崇彻率兵5万进屯贺江口(今广东封开西北)。但潘崇彻进驻贺江口后,拥兵自保,观望不前。潘美见南汉军逗留不进:遂挥师西上,连克昭、桂、富等州,解除了后顾之忧。十一月迅速转向东向,攻克连州。接着乘虚东进,直逼韶州,击败南汉李承渥所率10余万兵,攻占韶州。
  消息传来,南汉举国震恐。刘鋹下令增修兴王府城池,并令郭崇岳领兵6万屯马迳(今广州北),列栅守卫兴王府。此时屯驻贺江口的潘崇彻,见大势已去,率部投降。这样,宋军遂全力推进,迫近兴王府。刘鋹见形势危急,遣使向宋军求和。潘美率军疾进,于正月二十八日到达马迳,与汉军对峙。刘鋹求和之后不久即反悔,于二月初一遣其弟刘保兴率兵至马迳增援督战。二月初四夜,潘美利用火攻,大败汉军,郭崇岳死于乱兵之中,刘保兴逃归兴王府,宋军跟踪追击至城下。二月初五,刘鋹出降,宋军进占兴王府,南汉灭亡。
  宋灭南汉后,据有长江上中游及下游江北地区和珠江下游地区,从战略上形成了对南唐的三面包围。南唐后主李煜为苟安求存,一面主动削去南唐国号,表示臣服;一面暗中募兵备战,以防宋军进攻。赵匡胤志在统一江南,消灭南汉以后,立即从各方面准备进攻南唐。在准备就绪之后,即遣使命李煜入朝,李煜称病固辞。开宝七年(974年)十月宋以此为借口,下令发动进攻。以曹彬为统帅,其具体部署是:曹彬率荆湖水军顺流而下,攻取池州(今安徽贵池)以东长江南岸各要点;潘美率步骑自和州与采石(今安徽马鞍山市西南)间渡江,会合曹彬东下直攻金陵;京师水军自汴水而下取道扬州入长江攻取润州(今江苏镇江);以吴越王钱俶率兵从东面攻取常州,配合宋水军夺取润州,会攻金陵;以王明率军向武昌方向进击,牵制江西唐军东下赴援。
  十月十八日曹彬率师沿长江顺流东下,南岸唐军以为宋军是例行巡江,未加阻击,使宋军顺利通过南唐屯兵10万的要地湖口(今江西湖口)。十月二十四日,宋军突然渡过长江,水陆并进,直趋池州。在石牌口(今安徽安庆西)把巨舰、大船连接起来,按照采石矶一带江面宽度试搭浮桥获得成功。然后继续东下,夺占采石。十一月中旬宋军将预制浮桥移至采石,潘美率宋军主力迅速跨过长江,连克金陵外围据点,并在秦淮河击败南唐水陆军10余万,形成对金陵的包围态势。
  金陵被围数月,李煜全然不知。开宝八年五月李煜登城巡视,见宋军已进逼城下,方急忙下令朱令赟率10万守军东下赴援。十月,朱令赟率水步军号称15万顺江东下,进至皖口(今安徽安庆西南),遇王明部阻止。朱令赟以火攻宋军,因风向改变,反烧自己。宋乘势猛攻,全歼南唐援军。此时金陵被围九个多月,曹彬再三致书劝降李煜,均被拒绝。十一月二十七日宋军发起总攻,金陵城破,李煜被迫投降,南唐灭亡。
  赵匡胤于灭亡南唐后不久死去,赵光义继位,迫使吴越王钱俶献出两浙13州,陈洪进献出漳(今福建漳州)、泉(今福建泉州)二州。至此,北宋完成了对南方的统一,便开始集中力量准备消灭北汉。北汉依仗辽的支持,经常南下骚扰宋境。赵匡胤在位时曾于开宝元年、开宝二年和开宝九年三次出兵攻辽,但都无功而还。赵光义即位之后,吸取以往进攻北汉均因辽兵南援而失败的教训,在作了较充分的准备之后,于太平兴国四年(979年)正月,决定进兵北汉,其部署是:命令潘美为北路都招讨制置使,统率崔彦进、李汉琼、曹翰、刘遇等军进攻太原;命郭进为太原北石岭关都部署,阻击辽军;赵光义亲率一部兵力出镇州,牵制幽州的辽军大规模西援或南下。二月十五日,赵光义率军由东京出发。三月中旬,郭进率军至石岭关。北汉主刘继元向辽求援,辽派兵分东、北两路驰援。郭进击败辽东路援军,辽北路援军闻讯撤退。四月中旬,宋军数十万包围太原,赵光义亲临太原城下四面巡视督战。刘继元在困守孤城、外无援兵、内部厌战的情况下,于五月初五出降,北宋统一战争至此结束。
  北宋王朝自公元963年至979年,经过16年的战争,结束了自唐朝中叶安史之乱以来的藩镇割据和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实现了南北方主要地区的统一,对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北宋王朝统一战争所以能取得胜利,其军事上的原因,一是先南后北战略方略符合当时南弱北强的情势,二是运用各个击破的策略比较成功,从而保证了统一战争的顺利进行。



46 宋辽战争

和战幽云,结盟澶州 
  北宋自立国之始,便与辽处于战争状态之中。公元975年宋辽通和。979年,北宋在按照先南后北、统一中国的战略削平南方诸国后,移兵进攻依附于辽的北汉。辽出兵援助北汉。
  该年三月,宋军在白马岭(今山西盂县北)大败辽援军耶律沙、塔尔部,辽军败退,不能再出兵援救北汉。五月,北汉降宋。至此,各割据政权都被削平,收复幽云便被提到了议事日程之上。
  公元979年六月,北汉平定后,宋太宗赵光义在事先毫无思想准备和军事准备的情况下,不顾宋军经过数月的艰苦攻战,士卒疲乏;兵力消耗颇多,战胜后又未获得例行的赏赐;士气松懈,天气炎热的不利因素,企图乘战胜之威,立即攻取幽蓟。诸将因师疲饷匮,皆不愿行。只有崔翰认为时不可失,机不再来,如能乘此破竹之势,下幽州如探囊取物。
  赵光义遂决计在镇州(今河北正定)集结兵力,出发进攻幽州(今北京)。
  六月十三日,宋太宗没有等北伐大军全部抵达集结地点,便迫不及待地率军北上。十九日,宋军进入辽境。次日,宋军在沙河(今河北易县易水北)击败辽军。辽东易州刺史岐沟关(今河北涿县西南)守将刘禹以州降宋。二十一日,宋太宗进至涿州(今河北涿县),辽涿州刺史刘原德降宋。二十三日,宋军抵达幽州城南,击败驻守城北的辽军1万余人。二十六日,赵光义命宋偓,崔彦进、刘遇、孟玄喆等率军四面攻城。辽南京韩德让和耶律学古一面安抚军民,一面据城固守,以待援军。耶律斜轸等部则屯驻清沙河(今北京昌平境内)北,以声援幽州。六月末,辽发五院军,以耶律沙和耶律休哥为将进援幽州。宋军攻城十余日,虽一度乘夜登上幽州城垣,但旋即败退,未能攻入城内。
  七月初六,耶律沙率辽援军进抵幽州城下,与宋军大战于高梁河(今北京西直门外)边。辽军初战不利,少却。耶律休哥和耶律斜轸军及时赶到,分左右翼横击宋军。幽州城内的辽军也开门出击。宋军大败,赵光义中箭负伤,仅以身免。辽军乘胜逐北,追至涿州,缴获大量的军械资粮,挫败了宋军的第一次北伐。
  赵光义第一次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