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幸福的方法 >

第9章

幸福的方法-第9章

小说: 幸福的方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快乐又有意义,那我们就应该去选择它。以至高财富的理念为标准的话,和朋友谈话确实可能带来更多的幸福。

    如果只是因为我享受与朋友说话的感觉,所以金钱不算什么,其实是不成立的。一百万可以买不少东西,很有可能帮助您免除未来的烦恼。有了这些钱,您也可以从事许多您觉得有意义的事,而不用为生活担忧。在仔细考虑后,如果真的发现和朋友的谈话,可以带来更多的快乐和意义的话,那它的价值是可以盖过那一百万的。就像心理学家CarlJung说的“有意义的事无论价值再小,也比无意义的事有价值。”45

    同样,我们的一百万只有在至高财富的衡量标准里,才能达到其价值。在商业里,资产越多越强大;对人而言,幸福感越高才会越强大。我们应该以幸福感为基础来衡量我们的行为,因为它是所有目标的最终目标。

第四章 至高财富 财富与幸福

    金钱除了可以提供食物和住宿以外(不是指鱼翅和城堡),只是一种向目标进发的方法。有意思的是,我们经常搞不清楚目标和方法的区别,而牺牲幸福(目标)来换取金钱(方法)。

    如果像一般社会风气一样,用金钱来作为至高财富的衡量标准,那一切就容易得多了。并不是说赚钱或存钱是错的,物质上的富有可以帮助个人甚至社会得到更多的幸福。金钱上的保障,可以让我们向不喜欢的工作说不,或是让我们不为账单烦恼。还有,赚钱的欲望成为挑战,甚至启发我们。但是,钱本身并没有价值,而是因为它所可以带来一些丰富的经历。物质本身并不能带来意义或是精神上的财富。

    根据研究显示,财富与幸福之间的关联其实和大众一般所想的很不同。在不同文化背景情况下所做的幸福调查指出:心理学家DavidMyers和他同事们发现幸福与财富之间的关联性非常低,唯一的例外是在一些极穷困的地区,当一些基本生活条件都不足的时候。另外,报告指出,在过去的50年里,美国每一代的富有程度越来越高,但幸福指数却没有什么变化46。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DanielKahneman在过去几年里,把他的注意力转到了有关幸福的主题上。在他的研究中,Kahneman和他的同事们找不出什么可以连结幸福和财富的事情。

    “大部分的人会认为高收入=快乐,但事实上这个说法是极虚幻的。高收入的人对生活会比较满足,但不会因此而比其他人更幸福,他们甚至更容易紧张,也比较不会去享受生活。收入对于生活的影响是短暂的。我们认为,人们之所以会过度的去宣扬,说收入就是幸福的标准,是因为他们只是用普遍的角度去衡量自己,以及他人。”47

    令人惊讶的是,许多人在富有之后居然比在努力致富的过程中还要沮丧。忙碌奔波型认为,他们的行为可以为将来带来好处,这样可以令他们的负面情绪稍减,然而一旦达到目标,发现所得到的无法使他们快乐时,他们就无法自拔了。这时,他们会充满了绝望,因为没有目标他们就失去了可以指望的快乐。

    太多成功的人有着压力和烦恼的问题,他们甚至为此而酗酒或是吸毒;比如猫王、玛丽莲·梦露、丽丝·泰勒、比利·好乐迪以及马拉多纳等等。矛盾的是,成功反而使他们不开心,在成功之前他们可能也曾有不开心的日子,但他们一直相信,只要成功了,他们就会得到快乐。而当他们达到目的时,才发现,原来所谓的目的根本就不存在。而在此时,他们感到他们的梦想被剥夺了——物质和地位可以带来永久的幸福,而得了“现在怎么办”的病。在发现他们所有的努力和牺牲并不能带来幸福后,他们一个个都掉进了“习得性无助”的境界。他们接着经历虚无主义的心态,相信世上再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带来快乐,于是就去找寻另外一些解除痛苦的毁灭性方法。

    既然财富无法使人幸福,为何还是放不下呢?为什么财富可以盖过意义呢?为什么我们在对物质作决定时,可以这么自然,而在精神方面却这么困难呢?

    用一个比较革命性的说法:有可能是我们的过去影响了我们。当人类还在原始时代时,更多的物品决定我们是否可以渡过下一个严冬,或是大自然灾害,因此,储存成为了一种习惯。至今,很多未来已经相当有保障的人,仍然在拼命储蓄。储蓄不再是为了生存,而仅仅是为了“储蓄”。我们不再为生活而储蓄,而是变成为储蓄而生活。

    在决定和判断的过程中,人们通常也会将物质放在精神之前去考虑,主要原因是物质容易计算。我们习惯性对物质作出评价,比如财富和声望,而不是无法衡量的情绪或意义。我们所羡慕的是物质上的东西。有钱人因为他们的财富被尊敬,就好像物质变成了用来衡量的唯一标准。学术界的人,以出版量来衡量升职的标准。我们在每一个时期结束时,会以物质上的东西来衡量我们的成果,例如我们“赚了”多少。就像LaurenceG。Boldt在《禅与生活的艺术》里说的:社会教我们的道理就是物质——唯一作“数”的事,只在乎些可以“数”得出来的48。房子的价值可以用多少元算出来,我们对家庭的爱却不行。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在书店可能是10元一本,它给每个人所带来的价值却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

    反思:你会不会因为关心财富或是名望上的东西,而影响了你的幸福感呢?如果是,是什么样的情况?能不能改变呢?

第四章 至高财富 感情上的破产

    就在我们不断累积物质财富的时候,我们的“至高财富”却面临着破产的危机。就像公司可能破产一样,心灵也可能破产。有收入,公司才能维持,但前提是收入必须要高过支出。

    在看待自己的生命时候,可以把负面情绪当作支出,把正面情绪当作收入,当正面情绪多余负面情绪时,我们在“至高财富”上就盈利了。长期性的压力可说是感情破产的一种——负面情绪的长度和强度渐渐压倒了正面情绪。

    社会整体也有可能面对这种问题——大萧条——如果个体的问题不断的增长。同样的,焦虑和压力的问题越来越多,社会正在逐渐走向“大萧条”这个趋势。就在科学和技术大迈进的同时,我们在感情和情绪的状况上却在不断倒退。

    不幸的是,目前没有任何改善的迹象。将近1/3的美国青少年有压力的问题。美国、欧洲、澳洲以及亚洲的报告指出,当今孩童的心理压力比起以往任何一代都要高得多。这种趋势发生在各个文化背景以及各个经济层次中。

    在《情的智慧》一书里,作者DanielGoleman指出,在20世纪里,每一代人心理压力指数都高过他们父母那一辈——不光是指悲情,还有其它症状,诸如无精打采、沮丧、自哀及烈的绝望感。Goleman在这里提到的正是社会里流传的感情破产症状。所谓强烈的绝望感——虚无主义型——来自于人们对自己的绝望,觉得自己无法克服那种种的负面情绪。

    根据Goleman指出,“使人焦虑的时代”曾是20世纪的外号,现在它已经开始转变为“使人悲哀的时代”。在《人类对意义的找寻》一书里,ViktorFrankl说道:20世纪里一个常见的情况,就是“实在的空虚”,并且指出他25%的欧洲学生以及60%的美国学生感到他们就活在这种“实在的空虚”里面,一种内在的、从自身产生的空虚。

    今天的情况,比Frankl在1950年写书时更为严重,一个最近的调查证明了这一点。(49)在1968年,刚入大学的新生,41%想赚大钱,83%想要追求有意义的生活。这个情况在1997年时大不相同,75%选择赚大钱,而只有41%想追求有意义的生活。由于越来越多的人将物质放在首位,所以越来越多的人不开心,社会整体所面临的感情破产危机就更加严重了。

    感情破产所带来的社会问题是吸毒、酗酒、以及宗教狂热。其实不难看出吸毒者的逻辑,一个人生活乏味、压力大,而毒品可以帮助他逃避现实。同样,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有人利用宗教力量动摇人们,那么成为宗教狂热分子,去做疯狂的事也就不足为奇了。

    幸福不只是一种我们所追求的东西。越多的至高财富,越能提升个人的生活质量,也能让时间成为一个更和平、更好的地方。

    练习

    填写句子

    “填写句子”这个方法是由心理学家NathanielBranden所发现的,人们一般公认他为自励学之父50。这个简易的方法在某个不全的句子上创造多种可能的结尾是非常有趣的。Branden有将近50年的咨询经历,包括个人以及团体,他对于“填写句子”这个方法的看法是:“人们一旦开始做这个练习以后,他们都非常惊讶的觉得原来只要花几分钟的时间,就能停止多年来自己骗自己的问题。”

    这个练习有几项规则。首先是,很快写下6个不同的结尾,或是更多也行,然后把它们连接在句子上。你可以用写的方式,或是把自己的话录下来。要记得,答案是没有对或错的,你的答案甚至会相互矛盾。把你的批判精神先放一边;事后再去探讨。在写下了你的回答后,看看自己有没有从中学到了什么,你有可能需要试个几次才能发现它的功效。

    如果你学到了什么,记得要把它们付诸于行动。虽然填写句子的练习可以是有意识,或是潜意识的,但你在意识形态下所学到的肯定会更多。

    以下是一个练习的例子。

    如果我可以加强5%的认知能力……

    我将发现经常说“好吧”的代价

    我将无法避免困难

    我将更珍惜我的家人

    我将更珍惜我的生命

    生活有可能会变得更难

    我将花更多的时间和家人在一起

    我将会对我的员工好一点

    以下是我从Branden的范例中所取的几个句子。

    如果我可以加强5%的认知能力……

    让我开心的事情是……

    增强5%的幸福感……

    如果我对自己想要的东西更努力追求的话……

    如果我可以加强5%的正直感……

    如果我想要说“是”或“不”的时候可以就那么说的话……

    如果我深呼吸,然后去体会幸福的感觉……

    我开始了解到……

    重复地做几次这个练习——你可以连续两个星期天天练习,或是6个月中每周一次。你可以一次把它们都做了,也可以分开来慢慢地做。如果有某一个主题让你感到了共鸣,你也可以一直去重复它51。

第四章 至高财富 幸福之图

    看看上一篇练习里的那个图样。根据你所收集的资料,去创造你觉得理想的一周。当你脑中有影像时,通常它们实现的可能性也会大很多。信念,通常就是实现的预言52。

    如果你想要和家人多相处一些,比如说每周8个小时,那么就把它写下来。如果你想要少看一点电视,就把你认为适当的长度写下来。包括其他所有你想做的事。这些事情越真越好;因为太过于理想的事情,可能会和你的实际生活冲突。

    是否有一些你可以做却没有做,但可以带来至高财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