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财会税务电子书 > 民国春秋+刘凤舞 >

第120章

民国春秋+刘凤舞-第120章

小说: 民国春秋+刘凤舞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文化情况等。新青年出版社还出版了一批有关马克思列宁主义方面的著作。如李汉俊译的马尔西:《马克思资本论入门》,李季译的柯卡普:  《社会主义史》,恽代英译的考茨基:《阶级斗争》等。  11月7日,上海共产党发起组创办了党内机关刊物——《共产党》月刊,主编是李达。陈独秀为《共产党》创刊号写了《短言》,作为发刊词。《共产党》月刊发行量达5000份,通过各种渠道撒向全国,为筹建中国共产党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1920年暑假,上海共产党发起组举办了外国语学社,目的是培养干部。社址设在渔阳里6号,社长杨明斋,秘书俞秀松;俄文教员是杨明斋、库兹涅佐娃,以及王元龄,王是张作霖驻莫斯科公使李家鳌的外甥女,思想十分进步;日文教员是李达,法文教员是李汉俊,英文教员是袁振英。有时陈独秀也去讲课。  学员大都是各地革命团体选送来的,也有些青年因受新思潮影响,自己离开学校和家庭来到上海投奔陈独秀或《觉悟》副刊邵力子,被送进外国语学社学习的。  学员少时二三十人,多时达五六十人。这些学员毕业之后,一部分人被送往苏联学习。不少人后来成为党和国家的重要领导干部,如刘少奇、任弼时、彭述之、任作民、柯庆施、罗亦农、肖劲光等。  陈独秀在发起成立共产党上海小组前后,着手筹办工人刊物,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  8月15日,陈独秀和李汉俊发起创办《劳动界》(周刊),主要撰稿人有:陈独秀、李汉俊、陈望道、袁振英等。  10月10日,陈独秀、俞秀松、李汉俊与工商友谊会联合创办《伙友》(周刊),主编是陈独秀。  陈独秀在南方上海,在维经斯基的帮助下,建立了中国共产党的发起组织,宣传马克思主义,十分红火;而李大钊在北方的北京第一个热烈响应,这便是“南陈北李”携手建党。  最初,北京的共产党员只有李大钊和张申府两人。  7月中旬,张国焘受全国学生联合会委托去南洋募捐,路过上海,找到陈独秀。陈独秀要他将上海的建党意见转告李大钊,即“上海小组将负责苏、皖、浙等省的组织和发展,希望李大钊从速在北京发动,先组织北京小组,再向山东、山西、河南等省和天津、唐山等城市发展。陈独秀说,上海所拟议的要点是切实可行的,在北京可以依照着发动起来。  9月间,张申府因迎接罗素而来到上海,住在陈独秀的家中。他们对建党问题进行了研究,认为把能入党的人,最好都吸收到党内来,由李大钊在北京建立了共产党的组织。  张申府从上海回到北京后,立即把陈独秀的意见告诉李大钊。李大钊决定立即发展党员。这时,女学生刘清扬同张国焘去南洋募捐刚回北京,李大钊和张申府把她找到北大图书馆主任室谈话,准备吸收她入党。但刘清扬说,她要出国留学,不想立即参加。于是便吸收了张国焘入党。这样,便成立了北京共产党小组,即李大钊、张申府、张国焘3人。  10月,张申府离开北京,前往法国里昂大学教书,北京党组织由3人变成了2人。李大钊便做黄凌霜的工作,黄是北大学生、著名的无政府主义者,但是标榜自己信仰共产主义,赞成社会革命。于是黄凌霜、陈德荣、袁明熊、张伯根、华林、王竟林等6人加入了北京小组。  紧接着,罗章龙和刘仁静加入了北京小组,扩大为10人小组。罗章龙和刘仁静都是北大学生,罗章龙来自湖南,刘仁静来自湖北,他们又是李大钊领导的北大马克思研究会的成员。  6名无政府主义者与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等人不久便发生分歧,11月间退出北京小组,他们主编的《劳动者》周刊由罗章龙等人接办。  无政府主义者退出党组织之后,又有一批先进分子加入北京党组织,他们是邓中夏、高君宇、何孟雄、缪伯英、范鸿劼、朱务善、李骏、张太雷、李梅羹、宋介。除缪伯英是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学生、张太雷是天津北洋大学学生、宋介是北京中国大学学生外,其他人都是北大学生。  11月底,北京小组举行会议,决定命名为中国共产党北京支部,李大钊为书记,张国焘负责组织工作,罗章龙负责宣传工作。


第二十五章 驱桂定粤
  陈炯明率领粤军,经过浴血奋斗,夺取了闽南26县,建立了以漳州为中心的“闽南护法区”。粤军终于有了一块立足之地,从而暂时避开了桂系的锋芒,有了独立发展的机会。  粤军从广东出发时,仅有警卫军20营,兵额不过5000,枪支仅3000余,经过各战役,缴获北军大批械弹,沿途又添招士兵。粤军迅速增加到2万余人,拥有马步枪4500杆、各式炮3000门、机关枪22挺。陈炯明对部队进行整编,将粤军编成两个军,自任总司令兼第1军军长,以许崇清为第2军军长,邓铿为总参谋长。  陈炯明在闽南致力于“刷新政治”计划,兴办学校,提倡新学,聘请广州文化名人梁冰弦到漳州,担任教育局长,提出“一乡一校”口号,极力推行普及教育。又设立了闽南师范学校,创办女子简易师范,培养师资。还开办了商业学校、外国语学校、工读学校、平民夜校、航空学校、妇女政治讲习所、公路讲习所等,并挑选一批优秀学生赴法、美、日、英等国留学。  陈炯明推广新文化,开办“新闽学书局”,采办国内出版物数十种之多,《新青年》、《新潮》、《建设》、《星期评论》等刊物,通过新闽学书局在闽南传播。还设立了自明书社、儿童图书馆等儒家崇奉孔子学说的学派。《汉书?艺文志》列为九流之,提供传播新文化的场所。又先后创办了《闽星》半周刊、《闽星日刊》、《闽锋周刊》、《闽南新报》等报刊,致力于新文化的传播,宣传社会主义。  陈炯明还主办演讲会,促进学术交流。许多名流学者纷纷慕名而至,如林森、胡汉民、汪精卫、居正、吴稚晖、李石曾、邹鲁、陈嘉庚等,都先后访问过漳州,发表演说。  孙中山给陈炯明极大的支持和赞助,先后派朱执信、廖仲恺、许崇清、戴季陶等,前往漳州,协助陈炯明工作。尤其是朱执信,多次赴闽,与陈炯明等高级将领讨论学术,注意新思想的发展,还经常对学生和士兵演讲。新政的许多措施,如开书局、办报纸、刷新教育、聘用新潮人物等,都是朱执信建议的结果。  孙中山还从经济上给予大力援助,不仅筹拨盐款,以充粤军之需,甚至连在上海的房子,也先后两次由廖仲恺经手抵押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中国共产党的许多领导人对,所得款限全部支援驻闽粤军。广大华侨从人力、物力上给漳州建设以无私的援助。陈炯明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发展闽南经济。  陈炯明经过一番苦心经营,终于使其“新政”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顿时,僻居一偶的漳州,名声大震,俨然成为国民党政治、军事的中心。而陈炯明本人也由此获得“社会主义将军”的桂冠,跃居为具有全国性影响的人物。  戴季陶声称:“马克思主义大学和理论刊物如《共产党》  月刊等都可在漳州创办,闽南地区可以实验社会主义。”  北京大学学生考察漳州新政后声称:“共产时代当亦不过如此,漳州是闽南的俄罗斯。”  美国公使在提交政府的报告中说:“美国侨民对陈之施政也均引以为荣。”  英国驻香港陆军参谋高罗氏,参观漳州后,称陈“真不愧为中国革新人物”。  1920年4月29日,俄国波达夫波夫将军在上海会晤孙中山之后,带着列宁的亲笔信抵达漳州。列宁给陈炯明鼓励,希望他发动群众,开展农民运动。如果需要的话,拟将储存在海参崴的军械提供粤军使用。  朱执信代陈炯明给列宁写了回信,赞扬列宁为了全人类的解放,用坚强的决心和顽强的毅力来消灭人类发展道路上的一切障碍。  陈炯明好谈社会主义,动辄以打破私有制度相号召,但陈炯明不是科学社会主义者,他所宣扬的社会主义,实质上是以社会伦理为中心,以中国固有之文明为基础的适合于礼运小康之治,是一种带有封建纹记的社会主义。陈炯明提倡社会主义,欲以供其利用也,非以图社会主义自身之发展,故阳奉之而阴违之,其结果必至惹起反动,而自身乃见弃于社会。陈炯明后来的实践,便充分暴露了他的假社会主义面目。  1920年初,滇、桂军阀为争夺驻粤滇军兵权而发生内讧,两军大战于粤北,桂军的巢穴十分空虚,孙中山一面致电唐继尧、李烈钧、刘显世,号召出兵讨桂,一面希望陈炯明能早日决心率粤军回粤,以收渔人之利。孙中山派徐绍桢为讨贼军总司令,回粤主持讨伐桂系,又派朱执信、廖仲恺、蒋介石、邹鲁等到漳州,敦促陈炯明回师驱桂,并答应饷源接济可由上海国民党本部承担。但陈畏首畏尾,朱执信虽为陈炯明的“师尊”,他的话陈炯明也不听了,结果坐失良机。  7月,与桂系有勾结的直系战胜皖系,助长了桂军的嚣张气焰,加上林葆怿所属海军又与桂系合作,内外形势都对桂系有利。于是,陆荣廷便决定,以军政府名义下令进攻闽南粤军。8月11日,陆荣廷以沈鸿英为总司令,分兵3路,以桂军刘志陆为中路司令、浙军吕公望为右路司令、靖国军方声涛为左路司令,林葆怿率领海军前往诏安配合作战。  陈炯明不得不回师驱桂,以寻求生路。此时福建督军李厚基因皖系失败,桂系紧逼,亦感到自身地位岌岌可危。若不联合陈炯明共同抵御桂系,将有唇亡齿寒之虞。于是李厚基按段祺瑞的指示,提供粤军军费50万元,子弹600万发。  陈炯明既充实了饷械,又免去后顾之忧。  此时孙中山在桂军后方组织了一系列的武装起义。在他的精心部署下,7月中旬,李绮庵、陈策、徐绍祯、周之贞、何克夫等在江门、新会一带举行武装起义,组织救粤军。广州省河江防舰队江大、江固两舰逃出广州,加入讨桂行列。前省长李耀汉、潮梅镇守使莫擎宇也策动旧部响应、拟与陈炯明粤军里应外合,讨伐桂军,从而揭开了驱桂战争的序幕。  在这种形势下,陈炯明于8月12日率领粤军在漳州举行回粤誓师,兵分3路,向广州方面挺进。  左路军由邓铿指挥,以洪兆麟、丘耀西等部组成,自诏安直趋韩江下游,以完全占领丰顺、潮安、汕头为目标。  中路军由陈炯明率领,以李炳荣、熊略、梁鸿楷、杨坤如等部组成,由小溪、平和,进攻饶平、平原而出高陂。  右路军由许崇清第二军全部组成,由永定、上杭、武平,进攻大埔、松口、蕉岭、平远,以完全肃清韩江上游,占领梅县、兴宁为目标。  又以张酆村为兵站总监,留守漳州,担任后方勤务;而邹鲁、姚雨平等,则以义勇军名义,在潮汕应援,运动潮梅镇守使刘志陆的饶光、罗兼柔、余鹰扬等部内应。  粤军士兵久驻闽南,屡受桂军挫抑,思乡心切,积愤在胸,广大士兵都以破釜沉舟之志,作背水一战。因此,攻势凌厉,战斗力很强。  左路军自诏安出发,直奔黄冈、澄海,桂军抵御不了粤军的强大攻势,纷纷溃退。刘志陆属下卫队发生哗变,要求汕头独立,以抗莫荣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