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财会税务电子书 > 民国春秋+刘凤舞 >

第255章

民国春秋+刘凤舞-第255章

小说: 民国春秋+刘凤舞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办事处,改日去黄山的山洞歇凉吧!”  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张治中、赫尔利等,乘坐美国大使馆的汽车去住所。  次日,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到蒋介石官邸林园开始进行谈判,张治中、张群、王世杰、邵力子等参加会谈。蒋介石没有任何准备,只好说一切问题愿听中共方面的意见,并重弹“中国无内战”的老调子。毛泽东即说:“如果说中国没有内战,这不是事实,而是欺骗!”接着毛泽东列举了大量事实,从而戳穿了蒋介石在没有内战烟幕下而积极准备内战的伎俩。  张群听了中共方面的意见后,尴尬地说:“你们所提的办法是事先经过你们党内决定,并在你们来重庆之前就已经公布。而我方事前党内并未有任何讨论,也未准备任何方案与中共谈判。”  毛泽东本来准备在重庆谈10天,由于蒋介石提不出具体谈判方案,陷于被动,只是派王世杰、张群、张治中、邵力子等几个代表与共产党应付,周恩来、王若飞按照同毛泽东商定的方案,同他们具体谈判。谈判一直进行了44天。  蒋介石同毛泽东前后会谈了10次。蒋介石同毛泽东会谈回来,对陈希曾感叹道:“毛泽东此人不可轻视,他嗜烟如命,手执一缕,绵绵不断,据说每天要抽一听,但知道我不吸烟后,在同我谈话期间,竟绝不抽一支烟,此决心与精神决不可小视!”  蒋介石在与毛泽东几番会谈后,深感自己不是毛泽东的对手,怕谈判完了“放虎归山”,遂起冒天下之大不韪邪念,想软禁毛泽东,但又怕由此而失信于天下,“有碍国府声誉”。周恩来听到此消息后,亲自拜访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和爱国名将冯玉祥,恳请他们力谏蒋介石。于右任和冯玉祥一起见蒋介石面陈。于右任对蒋介石道:  “蒋先生邀请毛泽东赴渝共商国是,九州尽知其诚。然现在外界竟有微词,谓先生有软禁毛泽东之意。这种传闻不仅于和谈有碍,而且有损先生声誉,为正视听,余等准备通过报界,予以辟谣,澄清事实,不知此举妥否?请先生定夺。”  蒋介石听了,知道这是于右任与冯玉祥使的软刀子,十分恼怒,但又不好发作,于是道:“明人不做暗事,谣言不攻自破,中正为国为民之心,神人共知,请二位先生及其他党国要员,不必介意道听途说。”  蒋介石迫于各界压力,又考虑到国内外形势,只得打消了软禁毛泽东的想法。  毛泽东在重庆谈判期间,广泛与各界人士交往。他先后会见了宋庆龄、张澜、沈钧儒、黄炎培、冯玉祥、谭平山、柳亚子等,同他们进行了亲切的交谈。毛泽东住在红岩八路军办事处。由于红岩地处郊区,同各界人士交往不方便,张治中主动腾出自己在曾家岩的住所“桂园”供毛泽东使用。毛泽东以桂园作为他白天在市内的办公地点,晚上仍回红岩去住。  国民党元老柳亚子是毛泽东早年在广州工作时的老朋友,他同毛泽东促膝畅谈后赋诗一首:  阔别羊城十九秋,重逢握手喜渝州。  弥天大勇诚能格,遍地劳民战尚休。  霖雨苍生新建国,云雷青史旧同舟。  中山卡尔双源合,一笑昆仑顶上头。  著名爱国大将冯玉祥设宴欢迎毛泽东。他是第一次见到毛泽东,同毛泽东久久握手,向他热情问候,称赞毛泽东是国内和平、团结的象征。毛泽东赞许冯玉祥的进步倾向,激励他在晚年更加向人民贴近。  张澜听说毛泽东要去拜访他,喜出望外,兴由衷发,一阵熏风,活跃了静谧的寓所。  毛泽东和周恩来来到了他家门时,他热情地走出来迎接,同他们步入花园,穿过葡萄架,进入内室,促膝而谈。张澜说:  “蒋介石在演鸿门宴,他哪里顾得上一点信义!”  毛泽东道:“民主也成了蒋介石的时髦货,他演假戏,我们就来个假戏真演,让全国人民看看,这场戏就有价值了!”  毛泽东同张澜互称“神交已久”,但素未谋面,这时你一句,我一句谈了很久。  毛泽东还登门访问了国民党顽固派戴季陶、陈立夫等人。  戴季陶和毛泽东是老相识。毛泽东担任国民党代理宣传部长时,部长就是戴季陶。戴虽然反共坚决,思想保守,但对毛泽东来重庆,特别是来拜访他,十分高兴,谈话中对毛泽东寄予热切期望。毛泽东等离去后,他便请张治中代约时间宴请毛泽东。戴季陶在邀请毛泽东的信中说:“前日毛先生惠访,未得畅聆教言,深以为歉!一别20年,一切国民所感受之苦难以解决,均系毛先生此次欣然惠临重庆,不可不一聚也。”9月13日晚,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应邀出席了戴季陶的宴会。  陈立夫虽然在西安事变前,曾作过国共两党间的联系工作,但他是反对共产党最坚决的人,他认为与共产党和谈,会助长共产党的声势,对共产党只有动大手术才行。毛泽东同他一见面,先以回忆往事的口气,谈起大革命前国共合作的情景,然后批评国民党背叛革命,实行反共剿共的错误政策。  毛泽东说:  “10年内战,共产党不但没有被消灭,反而发展壮大了。而国民党剿共的结果,却同时引进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险些招致亡国的祸害,这样的教训还不深刻吗?我们上山打游击,是国民党剿共逼出来的,是逼上梁山,就像孙悟空大闹天宫,玉皇大帝封他为弼马温,孙悟空不服气,自己鉴定是齐天大圣。可是你们却连弼马温也不给我们做,我们只好扛枪上山了。”  毛泽东在谈笑自若中,巧妙地批评了国民党的祸国殃民政策,希望陈立夫不要逆潮流而动,陈立夫面对毛泽东坦荡的胸怀,机锋的议论,无以措词,不得不表示要对这次国共和谈“尽心效力”。  9月2日,毛泽东、周恩来以及宋庆龄出席中苏文协宴会,一些在重庆的共产党、国民党要员、民主党派领袖、文化界、教育界、科学界知名人士都出席了会议,有董必武、孙科、王若飞、冯玉祥、邵力子、王世杰、陈诚、张治中、陈立夫、郭沫若、马寅初、谭平山、王芸生、李德全、王昆仑、史良、刘清扬、茅盾、侯外庐等各方人士300余人,这是个盛大的集会,毛泽东成了宴会的中心人物,很多老朋友围拢着他,说他来了,中国就有希望了。  蒋介石在中共代表团到达重庆一周后,才仓促拟出《对中共谈判要点》,主要内容有4:  (1)中共军队之组编,以12个师为最高限度。驻地问题,可由中共提出具体方案,经双方商定决定。  (2)承认解放区,绝对行不通。只要中共对于军令政令之统一能真诚做到,各县行政人员经中央考核后,可酌予留任,省级行政人员亦可延请中共人士参加。  (3)拟将原国防最高委员会改组为政治会议,由各党派人士参加。中央政府之组织与人事,拟暂不动,中共方面如现在即欲参加,可予考虑。  (4)原当选之国民大会代表,仍然有效。中共欲增加代表,可酌量增加名额。  蒋介石将谈话要点交给王世杰、张群、邵力子、张治中等人,要他们严格按照要点精神与中共谈判。  一天上午,侍从室主任陈布雷手拿一首词向蒋介石报告说:  “毛泽东给柳亚子写了一首词,发表在《新民晚报》上,词文在山城到处传咏,影响可大了。”  蒋介石很不高兴地问道:“什么词,给我念念。”  陈布雷便展开词文,摇头晃脑地念起来: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蒋介石惘然问道:“这是毛泽东自己写的吗?  陈布雷回道:“很多人亲眼目睹是他自己写的。布雷所虑的,就是这首词。”  “为什么?”  “这首词填的非常得体。刚才布雷给几位词家看过,他们一致认为气韵高华,词采明丽,同时寄托遥深。现好多人在为毛泽东的词着迷,不管在朝在野,是敌是友,他们都在唱和着。先生想想,我们的谈判还没有完毕,毛泽东已经在重庆引起很多人的重视,这后果不是值得我们考虑吗?”  蒋介石思忖片刻,尔后说道:“陈主任,你想得很对,对付共产党我自有办法。不过,也不要为敌人张目。延安毕竟是个弹丸之地。而八路军和新四军在数量上和装备上,也无法同我们的部队相比,我们是假谈真打,在谈判桌上设置种种障碍,使他们无法接受,只要谈判一破裂,我就动手了。”  蒋介石见毛泽东深受人们欢迎,显得特别烦躁,便把为他献计的吴鼎昌叫去,训道:  “好,好!你出的好主意,现在娘希匹他们真来了!你说,你说怎么办好?”  国民党谈判代表禀承蒋介石的旨意,对谈判并无诚意,只是虚与委蛇。周恩来将中共方面拟定的两党谈判方案11项交给国民党代表,再转给蒋介石,其要点是:  (1)确定和平建国方针,以和平、团结、民主为统一的基础,实行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2)拥护蒋主席之领导地位。  (3)承认各党各派合法平等地位,并长期合作和平建国。  (4)承认解放区政权及抗日部队。  (5)严惩汉奸,解散伪军。  (6)重划受降地区,参加受降工作。  (7)停止一切武装冲突,令各部队暂留原地待命。  (8)结束党治,迅速采取各项必要措施,实行政治民主化、军队国家化、党派平等合作。  (9)政治民主化之必要办法:包括由国民政府召集由各党派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确定省县自治,实行普选。其中解放区的解决办法,山西、山东、河北、热河、察哈尔5省主席及委员由中共推荐;绥远、河南、安徽、江苏、湖北、广东6省由中共推荐副主席;北平、天津、青岛、上海4直辖市由中共推荐副市长;参加东北各省行政组织。  (10)军队国家化之必要办法:公平合理整编全国军队,中共部队改编为16个军48个师。重划军区,中共军队集中淮河流域及陇海路以北地区。设北平行营及北平政治委员会,由中共推荐人员分任;参加军事委员会及其所属各部工作。  (11)党派平等合作必要办法。  国共双方几经交锋之后,美方对中共的态度不仅惊骇,而且慑服,赫尔利和魏德迈当着蒋介石的面说:毛泽东气魄不凡,远非重庆国民党人士所能比拟,特别是周恩来在谈判桌上舌战群儒,震慑对手,在西方著名的政治家中,也极为少见。  9月8日至21日,国共双方代表共进行了7次谈判。双方争执得最激烈的是军队和解放区的问题。双方意见十分悬殊,相持两周,仍无进展。为了打开僵局,中共作了让步。周恩来说:  “关于军队数目,赫尔利大使拟议中央与中共军队之比数为1A5,我方以此比例考虑,愿让步至1A6,即中央现有263个师,我方应编43个师;如果中央军队缩编为60个师,中共军队应为10个师;中央军队如缩编为120个师,中共应有20个师。我方拟将海南岛、广东、浙江、苏南、皖南、湖北、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