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财会税务电子书 > 民国春秋+刘凤舞 >

第263章

民国春秋+刘凤舞-第263章

小说: 民国春秋+刘凤舞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考试院院长戴季陶。在29名政府委员中,国民党占17人,青年党4人,民主社会党4人,“社会贤达”4人。  国民党改组的“多党政府”宣告成立后,蒋介石便大肆吹嘘说:“还政于民已经实现。”然而,“新政府”刚一施政,就颁布了镇压人民的《维持社会秩序临时办法》,严禁人民群众10人以上的请愿和一切罢工、罢课、游行示威,对爱国民主运动要采取“必要的措置”和“紧急措施”。改组后的政府比先前政府更加有过之而无不及,引起各民主党派和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中国农工民主党、民盟、民主建国会、民主促进会以及国民党左派李济深、何香凝、蔡廷锴等,纷纷发表声明或宣言,反对国民党改组政府。蒋介石本想通过伪国大和改组政府来孤立共产党,打击民主力量,结果是搬起石头打自己的脚,使自己陷于更加孤立的困境。


第十九章 沂蒙山“啃核桃”
  蒋介石在战场上节节败退,归罪于他手下的指挥官们,于是便下了一道严令:“主官不退而部下先退,致主官有伤亡情形者,杀其次级官;部下未退而主官先退者,杀其主官;见难不救,致友军有重伤,而己身完整者,杀该军将领。”  蒋介石为扭转败局,于1947年4月开始,在南京举办军官训练团。4月15日,军官训练团第一期开张,为期两个星期。蒋介石在开学典礼上作《国军剿匪必胜的原因与剿匪战术的改进》长篇讲演。蒋介石言词滔滔,吹嘘说:“以期今后剿匪的军事能够顺利完成,而建国工作得以迅速推进。”“目前这个时机,正是我们剿灭匪军千载一时的机会,各高级指挥官务须把握这个时机,认清敌人,负责自动,知耻自强,来加速消灭匪军,完成国民革命的使命。”两天之后,蒋介石又作了《剿匪战争中精神的影响与心理战的重要》讲演,尔后又连续作了《军官训练团训练之目的与方法》及《剿匪战事之意义与重要原理之综述》两次讲演。军官训练团第一期结束之后,接着又办了第二期,蒋介石同样为军官训练团第二期作了多次演讲,讲演的题目和内容又有翻新,如在第二期开学典礼上讲演的题目是《剿匪必胜的事实》,下一次讲演的题目是《对于匪军战术的研究与军队作战的要领》等等。总之,蒋介石效法他在庐山军事训练团的样子,梦想再出现一个第五次“围剿”革命根据地所造成的“好结局”。  1947年4月上旬,蒋介石先后集中24个整编师,60个旅,约45万人的兵力,并以其最精锐的主力部队整编第11师、第五军第74师等作为骨干,编成3个机动兵团,向山东解放区进攻。那74师是蒋军5大主力中的主力,蒋介石把它作为百战百胜的王牌拿出来进攻山东解放区,并派陆军总司令顾祝同坐镇徐州指挥,再加上兵团司令汤恩伯、王敬久、欧震等一批高级将领,以74师为先锋,向鲁中进犯。  蒋军的战术不断翻新,先前进犯苏北,采取的是“长驱直入”,进攻涟水则为“分头并进”,进攻宿北为“齐头并进”时间运动物质存在的形式。表示运动物质的持续性和顺,进攻莱芜为“南北对进”。以上战术都以失败告吹,这次扑向鲁中山区,则采取“硬核桃”和“烂葡萄”战术。蒋介石为此战术,颇费苦心,他把嫡系主力作为“硬核桃”放在中间,而两翼放置的则是“烂葡萄”的杂牌军和二流部队。按照蒋介石的设想,如果解放军插到中间去打他的嫡系主力,不仅74师、11师、新5军3个主力能够互相策应,两翼部队还可以赶来,就啃不动这个“硬核桃”;如果解放军打他的两翼,他拚着牺牲几个“烂葡萄”;等打了几仗,弄得解放军精疲力竭时,他的主力部队突然从横里出来袭击。蒋介石以为这样的战术,万无一失。  蒋军来势汹汹,向鲁中地区的莱芜、新泰、蒙阴、沂水一线大举进攻,迫使解放军主力决战。  毛泽东致电陈毅:“对沿津浦路向北犯的敌人不要阻止,让其分散兵力,进至泰安一线,于我最为有利。”陈毅遂集中部队在胶济铁路线附近地区休整,以逸待劳,作好战斗准备。  5月初敌军继续向北推进,步步逼近,侵占了新泰、蒙阴等地,形势十分紧张。是时,毛泽东再次致电陈毅:“敌军密集不好打说”。在西方,古希腊泰勒斯把水、阿那克西曼德把气、赫拉,但只要有耐心,总有歼敌机会,胶济路以南广大地区仍可诱敌深入,让敌占领莱芜、沂水、莒县,陷于极端困境,然后歼击,并不为迟。唯:(一)要有极大的耐心;(二)要掌握最大兵力;(三)不过早惊动敌人后方。”  陈毅、粟裕便根据毛泽东的指示,采取一系列迷惑敌人、调动敌人的军事行动。他们调动部队,实行要龙灯式的高度机动,时东时西、时分时聚,使敌弄不清我军意图和动向。对刚占新泰之敌包围之后,又主动撤围后退。华东野战军主力再后退一步,撤到莱芜、新泰、蒙阴以东地区。  蒋介石及顾祝同果然产生错觉,误认为解放军主力已向蒙阴东北及淄川、博山撤退,决心跟踪“追剿”。蒋介石密令各军改变战略,将“稳扎稳打”改为“稳扎猛打”。敌军密集靠拢的态势终于很快发生了变化。敌军第一兵团司令官汤恩伯不待王敬久和欧震两个兵团统一行动,便指挥所属的8个整编师向沂水、坦埠方向进击。急功近利的第74师在左翼25师、右翼83师的配合下,疯狂地向坦埠扑来。那74师更是急切,不久便脱离左右两翼,直向坦埠冲来,形成孤军深入的态势。  陈毅查明了汤恩伯兵团的行动计划,抓住战机立即命令正在向东向南行动的各部队掉头返回,集结待命。是时,毛泽东命令陈毅:“敌有向淄博等地急进模样,你们应集中主力待敌进至适当地点料。,不失时机发起反击,首先解决一两个师,依陕北经验,敌增援能力不大,如有一定间隙,以有力一部筑工事抗击,可使敌强大援军根本不能增援。”  陈毅见了毛泽东的电报,异常兴奋地说:“毛主席真是明察秋毫,用兵如神,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这个指示来得非常及时,十分英明。”  陈毅立即召集各纵队指挥员会议,提出新的作战方案:不打敌军侧翼,改打中部强敌74师,采取正面突击,分割两翼,断敌退路,四面包围和阻击南北各部援敌的战法,迎敌74师于坦埠以南、孟良崮以北地区,将其从敌人重兵集团中割裂出来,予以围歼。  整编74师,原是74军改编,最早任74军军长的是蒋介石心腹干将王耀武,蒋介石的外甥俞济时也曾被派到74军第85师任师长,这个部队受过美国军事顾问团的特种训练判马尔萨斯主义、拉萨尔主义、伯恩施坦主义。1910年后逐,武器装备完全是美式的,蒋介石指定74师为国民党军的“典范”,74师一直充任国民党陆军总部的南京警卫部队,是拱卫蒋家王朝的“御林军”。74师师长张灵甫是蒋介石的心腹将领,他身材魁梧、个性强暴,具有武士道精神,崇拜拿破仑、希特勒。他毕业于黄埔军校,后又受训于“陆大”甲级将官班。蒋介石以其“作战有功”,一再升迁,由旅长而师长,后至军长。张灵甫违善从严,反动气焰十分嚣张,他反复重复蒋介石的话:“一年之内不消灭共产党,死无葬身之地。”这次北犯鲁中,锋芒毕露,决心“一鼓作气”,攻下沂蒙由区。  陈毅决心先吃掉74师。5月13日晚,解放军向74师发起攻击,在漆黑的夜慕掩护下,我军两翼的迂回穿插部队各以一部向正面的敌人进行攻击。同时,第一纵队迅猛插入敌人纵深,实施中间突破,迫近蒙阴,阻击敌第65师,割裂了敌74师与敌25师的联系。第八纵队割裂了敌74师与敌83师的联系。第四、第九纵队,向正面的敌人进行攻击;原来迂回鲁南敌后去的第六纵队,也取捷径回师,昼夜兼程,从西南向东北的垛庄方向急进。解放军各部队的行动集中目标,指向敌74师的外围阵地,很快完成了对敌74师的包围。  骄横跋扈的张灵甫仍不在乎,说道:“不要大惊小怪,共军想一口吃掉我74师,他们不但不敢做,恐怕想也未必敢想!”遂命令部队照旧执行进占坦埠的命令。直到14日上午10时,解放军已经攻占天马山、磊石山等要地,并向垛庄、万泉山进击,张灵甫才如梦初醒。于是,便命令74师放弃北进,立即向孟良崮、垛庄方向撤退,并拚力向我第一纵队反扑,企图打开返回垛庄的道路,沟通与敌25师的联系。但已经晚了,解放军已经占领垛庄,断绝了张灵甫74师的退路,张灵甫被合围在中心,插翅难飞了。  本来坐待捷报的蒋介石和顾祝同、陈诚等再也坐不住了,接连发出电令,一面好言抚慰张灵甫,一面调兵增援,调在新泰的第11师、在蒙阴的第65师、在桃墟的第25师、在青驼寺的第83师、在河阳、汤头的第七军和第48师等部队新黑格尔主义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产生并发展起来的,迅速向74师靠拢,并调第五军从莱芜南下,调20师及64师从鲁南向垛庄北进,调9师从津浦路的大汶口向蒙阴东进,妄图以10个整编师的兵力,夹击我军,实行其与我军决战的企图,并解第74师之围。那张灵甫又神气起来,自鸣得意地说:“以我张灵甫为诱饵,把共军吸引在我周围,有利于四面夹攻,两下一挤共军就完蛋了。”  蒋介石又派白崇禧和陈诚去临沂作新的部署和传授蒋介石的指令,他们要张灵甫“中心开花,拚命厮杀”。  陈毅得报,则说:“白崇禧、陈诚叫张灵甫居高临下,中心开花,我叫张灵甫片甲不留,自掘坟墓!”遂命令主攻部队,发扬连续作战的作风,要坚决、彻底、干净、全部歼灭74师,不让敌人跑掉一个。  5月15日下午,解放军向孟良崮发起总攻,从四面八方进击,敌74师竭力顽抗,每一个阵地、每一个山头都在进行反复争夺战。解放军在炽盛的火力掩护下浴血奋战国际中心,出版《新经院哲学评论》(1946年改名《卢汶哲学,越战越勇。孟良崮是沂蒙山区的著名平顶大山头,周围群山连绵,溪流纵横,72崮装点其间。在这绚丽多彩的山区,硝烟弥漫。经过3天3夜拚杀,解放军各战斗部队,顽强冲杀,扫清山麓,突破山腰,奔向山巅。  次日黎明,解放军对张灵甫的74师残余力量所占据的最后一个山峰,进行最后决战。那张灵甫从报话机中发出向25师师长黄伯韬、83师师长李天霞呼救的声音越来越急促:“黄先生、李先生赶快向我靠拢,赶快向我靠拢。”  蒋介石见74师将葬身沂蒙山区,给增援部队发出手令:“如有萎靡犹豫,巡逡不前,或赴援不力者,定必以贻误战局,严究论罪不贷!”汤恩伯也向他的部队发出急电:“岂有徘徊不前,见危不救者,绝非我同胞所忍为,亦恩伯所不忍言也。”但蒋介石、汤恩伯的命令都没有发挥作用,直到5月16日下午,各路援敌始终没有跨越解放军包围圈一步。  华东野战军第六纵队特务团在猛烈的炮火和纷飞的弹雨中向大崮顶北侧故74师指挥所山洞猛冲,张灵甫组织少数残兵败将反扑,刚从洞内露出头的敌兵,就被击毙。特务团冲进山洞,顽抗中的张灵甫和副师长蔡仁杰均被击毙。此役共击毙和俘虏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