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财会税务电子书 > 民国春秋+刘凤舞 >

第51章

民国春秋+刘凤舞-第51章

小说: 民国春秋+刘凤舞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袁世凯点头,他也想过杀掉宗社党以良弼为首的亲贵,但是,他考虑到,一则良弼任禁卫军第1协统兼禁卫军训练大臣,仍有操纵禁卫军的实权,要除掉他,不是那么容易。再则杀掉皇族,尤其是像良弼这样的皇族,很可能会惊动整个清室,这不但使他永远洗不清“曹操”之恶名,也不利于他稳妥地从清室手里接过权力。  徐世昌见袁世凯沉默不语,便不露声色地道:“老弟,你不便下手,可用三十六计中的借刀杀人一计。”  袁世凯禁不住敞怀大笑起来。  他要儿子袁克定把刚刚来到北京的汪精卫叫来。汪精卫自从随唐绍仪到上海议和,至临时政府成立后,他的职务,是以同盟会会员的身份,充当南方议和总代表伍廷芳的参赞,但是,他在暗中,却又是北方议和总代表唐绍仪的秘密参赞。他平常下榻于伍廷芳在上海的住宅“观渡庐”,但又常有密电向袁世凯报告议和动态。尤为甚者,他竟攻击孙中山道:“你不赞成和议,难道是舍不得总统吗?”  汪精卫还和一部分人发表宣言,提出“五不主义”,即:不做官,不做议员,不纳妾,不吸烟,不饮酒。以此用来促使孙中山放弃政权。  南北议和基本上陷于停顿状态后,汪精卫见呆在上海无事可做,便独自一人跑到北方。由于他暗中投靠袁世凯,倒孙举袁;又以同盟会京津分会会长身份,阻挠、破坏北方革命党人武装起义和暗杀活动,同盟会京津分会内,没有人理睬他。  袁世凯以干爷的口气对汪精卫道:“从前我曾听说过,孙文先生是个高风亮节之人,为国为民奔走十几年,如今初任民国临时大总统,也是众望所归。但是,如果为了当总统,就以兵戎相见,同室操戈,大举北进,那也未免有损于孙文先生的声誉。”  汪精卫道:“我们革命党人的目标就是要推翻清廷,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们不惜使用任何革命手段!”  “好!百川归大海嘛,我们的目标乃是一致的,就是要尽快结束满清专制。不过,为国为民着想,还是不动干戈为上策。”  “清廷这些年来,已把国家糟蹋成千疮百孔,国贫民穷,若再进行一场内战,怕只有招致亡国了。”  袁世凯故作姿态地叹了口气道:“清帝退位的事,目下已成僵局,其实也就是那么几个不知天高地厚的皇族亲贵,在死撑着,其台柱人物就是良弼了,他有禁卫军做实力后盾。据说他们还要另组皇族内阁,以取代我这责任内阁,随后良弼便要亲率大军征伐南方。照此下去,内战不休,兵连祸结,国将不国。”  汪精卫见袁世凯一副悲天忧国的样子,沉思了一会,问道:“干爷,对于时局,您难道左右不了吗?”  袁世凯摇摇头道:“你要议和,可南方不买帐,清廷又不接受。开战吗?我又不忍生灵涂炭,国家破碎。目下之清廷,虽可比作一座古老残破的大房子,不过,要推倒它,即使千百人一起使劲,也还不一定能达到目的,话又说回来,若抽掉其中一根顶梁柱,它便会自己倾倒下来。”  汪精卫明白了袁世凯要他刺杀良弼的意图,他自己再也不敢搞暗杀活动,但他马上想起在天津的同盟会京津分会的同志正在准备暗杀良弼等人,便答道:“除掉良弼,我当尽力而为。”  袁世凯喜出望外:“好!那就看你的了。”他边说边从抽屉里拿出一张支票递给汪精卫:“先拿两万元花去,日后缺钱,跟你兄弟克定说一声就行了。”  同盟会京津分会军事部部长彭家珍和黄复生等,因党人在滦州起义,被袁世凯派王怀庆带兵镇压,捕杀了大批革命党人,他们义愤填膺,秘密决议暗杀袁世凯、良弼、荫昌、载泽等清臣。彭家珍等在上海研制成一百余枚小炸弹,运回天津。汪精卫闻知此暗杀名单中袁世凯当首,便多方劝阻,不仅无人听从,反而挨了一顿臭骂,只好溜走。  彭家珍字席儒,四川金堂人。1903年,15岁,入成都武备学堂炮科,毕业后赴日本考察军事,常与革命党交游,立志革命。归国后充四川新军哨长,后升为队官。1909年5月调往云南,任新军随营学堂教练官兼教习,不久调赴东北,任奉天学兵营讲师、代理管带,后改任奉天讲武堂讲师,又充天津兵站司令部副官。武昌首义后,与吴禄贞、张绍曾等谋联络北方各镇响应,并扣留清廷购自欧洲的大批军火。旋策动王金铭等在滦州起义。京津同盟会成立,他即入盟,被选为军事部长。  彭家珍下了死心要除良弼,他认为良弼有军事知识,且极阴狠,此人不除,共和必难成立,则此后生民涂炭不堪设想。1月16日,革命党人投弹袭击袁世凯未中,党人被捕,彭家珍闻讯,悲不自胜,心焦欲焚,决心以刺杀良弼为己任。他独自潜入北京,从一位四川同乡家中找来良弼的像片,仔细观察,识别良弼的容貌特征,但因良弼出入均有卫兵护卫,几次想直接行刺,均无机会。  他想起他在奉天讲武堂时,听说讲武堂监督崇恭与良弼交往甚密,正好他还保存了几张崇恭的名片,便决定冒充崇恭闯入良弼私宅,进行刺杀。  彭家珍探知清廷将于腊月初八(1月26日)假赏赐喇嘛恩粥典礼,召集诸亲贵密议南北战事,于是他决定在腊月初八宴行刺。  1月25日那天,彭家珍在中西旅馆写了绝命书:  “共和成,虽死亦荣;共和不成,虽生亦辱;与其生受辱,不如死得荣!”  他将银票百元和衣物用具交给仆人伍焕章带回天津。  1月26日傍晚,彭家珍更换服装,手提小包内藏2枚炸弹,乘马车进入前门,先到军咨府,没见到良弼,便转往红罗厂良弼私宅。  彭家珍叫马车夫将马车调转车头在大门前等候,他便直进大门门房前,彬彬有礼地道:“请问,此处可是良弼总领的官邸吗?”  门房盯着这位陌生人,见他身着军官制服,威武英俊,便恭敬地答道:“总领赴摄王府,尚未回府。请问老爷尊姓大名?”  “敝人姓崇名恭,奉天讲武堂监督。今日专程来谒见挚友。”彭家珍说话间从衣兜里取出一张崇恭的精制名片。  “啊,失迎,失迎!请进里屋坐!”  “不必客气。我和良弼总领乃是多年好友,只是这几年忙于公务,久疏贵府。现在既然总领未归,我不妨先到附近办件小事,呆会再来。”  彭家珍却是十分精明,他想良弼是十分熟悉崇恭的,自己乃是假崇恭,如果在府内等候,待良弼进门,先行禀报,难免事未遂而败露,使托故而出。  他整了整佩在腰间的军刀,蹬上马车,又朝着来的方向不紧不慢地驰去。走出数十丈远的一个丁字路口,转了个弯,便在一株老槐树下停下。他掀开车帘,点上一支烟,眼睛注视着马路上出现的车辆和行人。  一支烟还未抽完,便见一辆四轮马车奔驰而来,在路口拐往红罗厂良弼私宅方向。彭家珍虽然没有看见车上的人,但凭那威风样子,便料定这是良弼回府了。  他吩咐车夫:“跟上!”  前边那辆四轮马车在良弼私宅大门前停下,一个青年禁卫军将领从马车上跳下,便大步向大门走去。  彭家珍的马车紧跟着也在门口停下,他跳下马车,借风灯的昏光见那青年将领:四方脸,大鼻子,厚嘴唇,两撇细八字胡,便确信他就是良弼。  彭家珍机警地提着那只装着两枚烈性炸弹的小包,急步走到门边,亲切地叫道:“良弼兄!”  良弼参加宗室密议南北战事,除了几个宗社党发言附合他的主战意见外,其他人皆默默不语,他窝了一肚子气,一路坐马车回来。烦恼地闭着眼睛,不愿看周围的一切,彭家珍尾随其后,他也没有介意。他刚踏上大门石阶,忽听身后有人亲切地叫他,他便站住了。  “不认得我了?”彭家珍从衣兜里取出那张崇恭的名片,恭敬地递了过去。  当良弼接过名片,在昏暗的灯光下注目觑看时,彭家珍便迅即从小包内取出炸弹,引动爆炸装置,掷在良弼脚下,可是,这是枚哑炸弹。良弼见掷下炸弹,吓了一跳,但他是个有胆略的军人,当即一转,跳上门前的台阶,“唰”地拔出腰间短剑,准备拚搏。  彭家珍扔出第1枚炸弹后,迅即掏出第2枚,向良弼扔了过去。  “轰”地一声巨响,那刚拔出利剑的良弼,左腿被炸飞出1丈多远,石阶飞裂。  机警的彭家珍掷出第2枚炸弹转身欲走,不料一片锋利的弹片被阶石反弹过来,直插他的脑颅,他眼前一黑,竟直直地倒下。良弼的8名卫兵、1名马弁,也同时倒在血泊之中。  彭家珍牺牲时只有24岁。


第二十八章 清帝退位
  良弼被炸死,清皇族心惊胆颤。铁良一听到他兄弟被暗杀致死的消息,便逃离北京。其他反对清帝退位的宗社党分子,也纷纷逃出北京,前往天津、青岛、大连等地租界,托庇于帝国主义列强。这宗社党策划的反袁活动,也就烟消云散。  袁世凯趁机唆使亲信纷纷发出通电,要求清帝退位,宣布共和。先后发通电要求袁内阁代奏的有:  河南巡抚齐耀琳,  山西巡抚张锡銮,  署直隶总督张镇芳,  署山东巡抚张广建,  署两湖总督、会办剿抚事宜第一军总统官段祺瑞。  段祺瑞的两封电报却是厉害。段率北洋将领46人联名通电声称:“共和国体,原以致君于尧舜,拯民于水火。乃因2、3王公迭次阻挠,以至恩旨不颁,万民受困。瑞等不忍宇内有此败类也,谨率全军将士入京,与王公剖陈利害。”  到了这个时候,清室满族亲贵没有人上朝了。袁世凯便授意外交大臣胡惟德、民政大臣赵秉钧、邮传大臣梁士诒等人,不时入朝恐吓隆裕太后,隆裕太后吓得魂不附体,只好哭求袁世凯:“务要保全我们母子二人性命!”  隆裕授权袁世凯,与临时政府磋商退位条件。袁世凯立即与南方代表伍廷芳电文文驰,往迫磋切。2月6日,由临时政府参议院通过优待皇室8条:  第一款:大清皇帝辞位之后,尊号仍存不废。中华民国以待外国君主之礼相待。  第二款:大清皇帝辞位之后,岁用400万两。俟改铸新币后,改为400万元,此款由中华民国拨用。  第三款:大清皇帝辞位之后,暂居宫禁。日后移居颐和园,侍卫人等,照常留用。  第四款:大清皇帝辞位之后,其宗庙陵寝,永远奉祀。由中华民国酌设卫兵,妥慎保护。  第五款:德宗皇帝未完成工程,如制妥修。其奉安典礼,仍如旧制。所有实用经费,并由中华民国支出。  第六款:以前宫内所用各项执事人员,可照常留用,惟以后不再招阉人。  第七款:大清皇帝辞位之后,其原有之私产,由中华民国特别保护。  第八款:原有禁卫军,归中华民国陆军编制,额数俸饷,仍如其旧。  2月12日,隆裕太后带着6岁的小皇帝溥仪,在养心殿举行清王朝的最后一次朝见仪礼。那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仍然称病不入朝,他委派外交大臣胡惟德率领民政大臣赵秉钧、度支大臣绍英、陆军大臣王士珍、海军大臣谭学衡、学部大臣唐景崇、司法大臣沈家本、邮传大臣梁士诒、工农商大臣熙彦、理藩大臣达寿等10名国务大臣,头戴翎顶,身穿袍套,进入乾清宫门内东南角上的廊子里落座候旨。他们默默无语地坐着,喝盖碗茶,但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