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财会税务电子书 > 组织部长[1] >

第45章

组织部长[1]-第45章

小说: 组织部长[1]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士贞说他从昨天会议之后,反复想了又想,觉得这事要改变过去少数人推荐的办法。要发动群众,让群众参与,听听绝大多数群众的意见。最后,常友连让组织部尽快拿出具体方案,召开市委常委会讨论。 
        
        两天后,市委召开常委会,市委组织部拿出这次推荐两名市厅级、三名县处级后备干部的实施方案。   
        过去碰到这样的情况,对于市厅级两名后备干部的推荐办法,是由组织部门把现有的市厅级干部对照条件,其中主要又是年龄和职务,这样排下来符合条件并不多,然后由书记拍板,有时连常委会也不召开,县处干部由于人数较多,往往也都是书记直接点名,报上去就完成任务了。 
        
        这次组织部的方案是把推荐权交给群众。市委成立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组织、人事、纪检、监察、统计部门抽出专人,负责推荐的具体工作,主要是确定推荐人员推荐票的统计等工作。首先推荐人由四部分组成,每个单位领导和中层干部各占百分之二十五,机关群众和下属企事业职工各占百分之二十五,所有人员均不得由领导指定,而是采取随机抽样的办法。限定时间将名单报领导小组。最后,召开市直及各县区大会,当场发推荐票当场填写,投入票箱,由领导小组集体计票统计,结果在报纸、电视上公布。最后提交市委常委会确定,正式上报。 
        
        这个方案一公布,引起常委的激烈争论,首先提出反对意见的是副书记朱化民,他认为这样一来市委常委会今后什么事也不要干了,把干部工作越搞越复杂。其他常委有的模棱两可地说了些似是而非的意见,有的干脆不表态,最后常友连只好将此事暂时放下,下次会议再研究。 
        
        会后,贾士贞去见市长邵明。上次常委会上讨论那几个干部时,邵明的发言看得出还是支持贾士贞的,可这次常委会他一直没有发言,当时贾士贞的心里希望邵市长能支持他,特别是朱化民提出反对意见后,如果邵明能够态度鲜明地站出来支持他,其他常委也许会表示明确态度的。 
        
        贾士贞的到来,让邵市长有几分意外,亲自给贾士贞泡茶。贾士贞在省里虽然和邵明不熟悉,但是对于邵明这个人,也听到一些,当时主要是发改委对邵明当市长提出一些看法,认为邵明适合做学问,并不适合统帅一个市的政府工作,做学问和当官是两回事,贾士贞上任以后也听到一些群众反映,认为邵市长魄力不够,工作方法简单。贾士贞想想,说明省发改委的群众对邵市长的看法还是有一定道理的,从而也说明考察一个领导干部不能只听少数领导的意见,往往被提拔的人周围的群众最了解他,最有发言权。 
        
      第92节:走自己的路(5)     
        邵明看看贾士贞说:“贾部长找我一定有重要的事吧!”   
        贾士贞说:“邵市长比我先到西臾几个月,俗话说,先来为师嘛,我想听听领导对我工作上的意见。”   
        邵明说:“贾部长在省委组织部工作那么多年,组织工作经验丰富,我是搞经济工作的,对组织工作可是一窍不通。我觉得你对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思路是值得提倡的,但是,恕我直言……”邵明没有说下去,避开贾士贞。贾士贞说:“邵市长请,但说无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没有现成的路子,大家都在摸索,难度自然不小,我真的希望大家都能提出意见。把改革工作做得更好。” 
        
        “贾部长,你注意没有。”邵明说,“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难在哪里?难在上面没有具体政策,而大多数常委习惯了过去那种靠权力来决定干部的传统办法。而且,贾部长,有些东西应该先在小范围形成成熟的意见,然后再到常委会上讨论,所谓小范围,我理解是书记碰头会,正副书记不事先形成一致意见,大小事情都直接交给常委会上讨论,必然不容易形成集中统一的意见。” 
        
        “邵市长,我知道你的意见非常正确,”贾士贞说,“可每个书记都有每个书记的工作方法,实际上有关干部的问题,每次我都先向书记汇报了,希望能在书记碰头会上先碰一下头,但是常书记认为要么常委会,要么是组织部的意见,哪里来的书记碰头会,就像今天会上讨论的推荐后备干部的事,我以为我们组织部的做法没有什么不对的地方,过去大家都认为后备干部是保密的,这个观念必须纠正。后备干部有一个监督问题,谁来监督?真正起到监督作用的只有群众,不是常委几个人,也不是组织部。” 
        
        正说着,贾士贞的手机响了,原来是下臾县委组织部长说明天他们正式进行直选乡党委书记,希望贾部长能够亲临现场指导,贾士贞说一定争取去看一看。   
        谁知邵市长对直选乡党委书记很感兴趣,他说如果直选成功了,也是对我们目前的间接选举的一次挑战。只是他对候选人的产生提出一些疑问。如果候选人由上面指定,又不实行差额选举,这样的直选恐怕也是有其名无其实。贾士贞说他对这件事情想了很久了,既然是直接选举,就必须完全体现党员的意愿,由党小组逐步推举候选人,最后参选的候选人必须有半数以上的支部推荐,如果候选人难以集中,应先进行预选,最后按得票多少确定比例,也就是预选中最少保留三名候选人。正式选举时在三名候选人中进行由全体党员无记名投票选举。 
        
        这次谈话,贾士贞对邵明更加了解了,看来邵明从内心对他们工作还是支持的,至于后备干部的事,邵明表示找适当机会和常书记、朱副书记沟通后再说。   
        晚上回到家里,玲玲说张副厅长又来电话了,虽然玲玲有些不高兴,贾士贞说他亲自给张副厅长打了电话,他只好硬着头皮把目前西臾公开选拔县处级干部的实际情况说了,至于张副厅长说的事情怎么处理,他只能说等到这批干部公选后一齐考虑。张副厅长虽然不太高兴,但是只好说拜托贾部长关心了,事情总算暂时糊弄过去了。 
        
        玲玲知道丈夫亲自给张副厅长打电话了,却没有提他打电话的事,一个晚上,玲玲总是闷闷不乐。直到两人上了床,玲玲还是憋不住了,问张副厅长到底什么态度,贾士贞耐心给玲玲解释一番。当初他决心要从市委组织部烧第一把火,就是因为组织部门过去有许多不合理的特权。像一些特殊行业一样,管钱的多拿钱,管干部的,自己优先提拔,群众敢怒而不敢言。同时也感到西臾市委组织部的正科级干部年龄偏大,像张敬原这样的科长,已经四十五岁,庄同高已经四十七岁,不能继续留在组织部了,而且也不能再都安排到副处级岗位上,如果还是沿用过去的老办法,那他贾士贞这第一把火烧得还有什么意义呢,成了一把鬼火。然而他不是没有留有余地的,这次全市公开选拔县处级领导干部,虽然副县长,副局长这样的岗位都规定年龄不得超过四十二岁,但是仍然设立了少数岗位可以超过这个年龄,比如两个区的政协副主席,市档案馆副馆长等,这样的五六个副处级职位,就是考虑到他们这些年龄偏大,又有一定的文化基础的老同志,给他们一次机会,但是如果文化考试过不了关,那就很难办了。玲玲虽然觉得丈夫说得有理,但是作为组织部门难道从此就失去提拔干部的权力了吗?过了一会,玲玲说:“以后机关里的副处,正处级非领导职务的干部怎么办呢?” 
        
        贾士贞说:“这些都要等这次公开选拔干部之后才能考虑,当然,我想,组织部和一级党委的所有领导干部不可能都通过公开考试选拔的,但是有一点必须肯定,那就是每一个干部都必须得到群众认可,绝大部分群众拥护的人才能提拔。包括县处级非领导职务。” 
        
      第93节:走自己的路(6)     
        总之,玲玲的心里还是想着张副厅长所托的事,一时又无法说服丈夫,她躺在床上,难以入睡,渐渐地,有些恍惚起来,但是周围发生的一切又都清楚地印在脑子里,不知不觉,头脑又活跃起来,许多事情想得天花乱坠。突然间,大脑里闪过一个想法,细细推敲,越觉得是一个万全之策,于是推醒丈夫,贾士贞问是何事,玲玲说她对张副厅长所托之事终于有办法了。 
        
        原来玲玲提议让丈夫把那位张敬原科长调到周围别的市里,作为交流干部。凭贾士贞在省委组织部时的关系,以及现在的职务,和别的市交换一个副县处干部是不会有问题的。贾士贞一言不发,过了一会,叫玲玲不要管他工作上的事,固然他能这样做,但是张敬原不适合交流干部的条件。如果他这样做了,那就是一种欺诈行为。他不能为了一个张敬原,把原则丢了,当一个不称职的市委组织部长。 
        
        玲玲一肚子不快,她觉得丈夫越来越陌生起来了,心想,如果你贾士贞不到西臾来当市委组织部长,也许人家张敬原早就当上副县级干部了。但她没有和丈夫争辩,翻了个身,闷闷不乐地继续想着自己的心事。 
        
        四十   
        第二天一早,贾士贞正准备去下臾县参加乡党委书记直选大会,刚上了组织部的楼梯,只见市教育局长缪斯平已经等在他的门口,这时贾士贞的头脑里立即跳出一个数字,原来这近两千多人的考试还有六天时间,他现在的首要任务是认真细致地做好这两千多人考试前的一切准备,保证考试的顺利进行。 
        
        在这一瞬间,贾士贞的心里突然产生一种强烈的冲动。如果说每一个新官上任都要烧三把火的话,那么他的这次面向社会公开选拔四十八名县处领导干部算不算一把猛火呢!在人们眼里,组织部长的权力太诱人了,他可以决定一个人在官场上的命运,通过权力,可以获得你想需要的一切。然而,对于贾士贞来说,他要用这个权力为西臾市六百万人民干点实事,那就是为西臾人民选拔一批人民真心实意拥护的领导干部。但是,对于他的做法,从他上任的第二天,就在一些人当中产生争议,褒贬不一。 
        
        也许有人认为贾士贞不配做一个组织部长,一上任就把那些提拔对象给靠边了,把组织部那些本该提拔的干部晾起来了。也许这就是引起对他争议的关键,正是贾士贞勇于打破这种干部制度上的计划经济模式,才让干部体制上的市场经济模式走进干部管理的殿堂。如果说贾士贞对少数干部的“严”,不就是对更多干部的“慈”吗? 
        
        为了组织好这次考试,考虑到统一管理的方便,缪斯平把市区所有的中学、小学包括两所大学所有的教室都动员出来了。至于监考老师问题,按照每考场两个监考老师计算,共需一百三十名老师,教育局已经召开各学校校长会议,要求各学校在两天内把监考老师的名单报到教育局。 
        
        听完汇报,贾士贞提出几点意见,考场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