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财会税务电子书 > 组织部长[1] >

第51章

组织部长[1]-第51章

小说: 组织部长[1]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常书记的面前,然后自己也抽出一支。现在他突然想到,自己不抽烟在官场上是一大缺憾,然而此刻,他又拿起打火机,啪的一声,打火机亮了,他又去拿起那支香烟,一边送到常书记的手里,一边给他点着火。常书记含着烟,吸了两口,这时才抬起头,目光在贾士贞身上足足停留了两分钟。在这期间,他居然不顾室内空气被污染,一口接着一口,吞云吐雾,浓烟笼罩着他和贾士贞。 
        
        “士贞。”常友连终于说话了,“你知道吗?自从昨天考试分数公布后,自从分数排名在电视上亮相后,我就一分钟也没有安静过。老实说,我听到的多数声音是怨恨,是指责,是批评,弄得我一夜没睡好,要是这样下去,恐怕我这条命也要搭上去了。” 
        
        贾士贞说:“常书记,真的对不起,我没有想到会是这样,老实说,我昨天晚上两点多钟才睡觉,手机和电话几乎被打爆了,但是我听到的大部分是赞扬的,个别人有怨言,但经我一解释,他们倒也能理解。” 
        
        常友连在烟缸里熄掉大半截香烟,说:“不管怎么说,我还是肯定用这种办法选拔领导干部的,它既体现了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也是符合绝大多数干部的愿望。事物总是要不断发展,不断进步的,社会也要大踏步地向前发展,用现在的话来说,叫做与时俱进。如果没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对农村实行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广大农民现在能富裕起来吗?所以,我还是坚决支持你对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这一点,我作为市委书记也是不容怀疑的。然而,士贞,我们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贾士贞看着常书记,他感觉到常书记的脸上仍然阴云密布,好像一场狂风暴雨即将来临。贾士贞完全做好了充分准备,任何天气的变化,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还是那句话,天要下雨,娘要改嫁,随他去!刚才他在楼梯口见到程文武,程秘书的态度已经向他发出了信号,如果书记没有刮风,秘书绝不会下雨的,秘书的态度,就是领导的晴雨表。即使这样,贾士贞仍然从内心钦佩、感谢常书记对他工作的支持,他仍然觉得常书记是一位比较民主,甚至没有把手中的权力看得过重的市委书记。但是,常书记今天的态度却又让他没了底。贾士贞早已想好了的话,已经到了嘴边,又吞了回去,他仍然满脸笑容地看着常书记。 
        
        就在这个时候,随着两声敲门声,朱副书记进来了,朱化民紧锁眉头,脸拉得长长的,看都没看贾士贞一眼,在旁边的沙发上坐了下来。气呼呼地说:“常书记,你说现在西臾被搞成什么样子了?从昨天晚上开始,我被搞得没法睡觉,市委还有一点威信吗?到处都成了一锅粥。这样下去还得了?把书记的秘书,组织部的干部科长搞得威信扫地,叫他们还怎么工作,连领导脸上都没了光彩!” 
        
        常友连看看朱化民,说:“老朱,说话注意影响,别凭个人意气。”   
        朱化民说:“常书记,当初在讨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时我就主张要循序渐进,难道除了文化考试就没有别的方法了吗?现在各级组织部门都在搞公推公选,那种办法也是改革,干部们也能接受。公布一些职位让大家报名,然后组织评委进行公推公选。全国都在这样做,我们也跟着实行,等到哪天上面有了成熟的方案了,我们再照办。不是出风头,独树一帜,异想天开就是改革,我看用考试的办法也不是什么发明创造,而是复古。是封建社会的八股取士。凭一张考卷就决定了谁是状元。这个早已被抛弃了的糟粕,现在又捡起来当宝贝,还美其名曰改革!” 
        
        贾士贞一直在静静地听着朱副书记的类似发泄的怨言,他终于忍不住了,贾士贞看着常友连,又看看朱化民,常友连像是在看着文件,头也没抬,也没有任何反应,好像办公室里只有他一个人。朱化民把目光停留在常友连身上,像是等待常书记发表支持他的意见,屋子里突然间死一般的寂静。 

      第105节:重重压力(4)     
        过了一会,贾士贞打破沉默,说:“我觉得朱副书记批评得很有道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到底怎么做才更加科学,更加合理,更加符合民意,我认为还是要通过实践。至于到底是评委公推公选好,还是文化考试更科学合理?个人也有个人的看法,但公推的办法已经被公认主观性太强,不合理的成分比例太大,有些地方的所谓公推,并没有统一的标准,没有确切可以量化的条件,评委的公推只是凭个人的印象,根据被推人的单位和个人简介,做出一时的主观推断,因此,仍然有很大的主观性和片面性。但是应该承认这种公推比过去少数人决定候选人是一大进步。至于第一关采用文化考试的办法是否合理,是不是复古,或者说是封建社会的那种八股取士,这可以交给干部群众讨论。就我个人认识,以及广大干部群众的反映,还是深受欢迎的。因为这种文化考试真正体现了人人平等的原则,给大家一个公平合理的机会。同一个平台,同一条起跑线。而我们过去由领导决定干部人选的办法,只有那么几个极少数人才有机会接触到领导,而大多数人都不在领导的视野当中,这些大多数干部即使再有才能,领导看不到。公推虽然扩大了领导的视野,但仍然局限在那几个人当中。也体现不了公平、公正的原则。” 
        
        朱化民转过脸,对着贾士贞说:“问题是目前你的开公选拔制度算什么?请你不要忘了,我们是党管干部。首先用一张考卷把绝大部分干部拒之门外了,特别是领导信任的,了解的那些干部,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还改革什么?” 
        
        “科学技术在不断进步,人类在不断文明,竞争是必不可少的,而竞争又是十分残酷的。因此,没有竞争,人类就永远不可能进步、发展。”贾士贞说。   
        这时,沉默了许久的常友连抬起头,慢慢拿起桌子上的香烟,扔一支给朱化民,又扔一支给贾士贞,不知是一种习惯动作,还是为了缓和三个人之间的气氛。常友连随后自己点着烟,说:“今天,我们并不是开会,我作为市委书记,老朱作为政工副书记,士贞作为市委组织部长,我们可以知无不言,大家都平心静气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常友连吸两口烟,脸上微微露出点笑容,接着说:“关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问题,到目前为止,中央还没有统一的模式,各地都在探索,有些地方的一些做法受到中央的肯定,甚至被写入《 
      干部任免条例 
      》中去,比如任前公示。至于干部的推荐和选拔到底该怎么进行,尤其是最初的第一道程序。这确实是个大问题。比如我们现在需要两名副县长,这两名副县长的候选人怎么产生?由谁来提名?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我想来想去,这个问题是刚才大家争论的核心,也是我们需要改革的关键所在。”常友连停了一会,目光在朱化民和贾士贞身上来回移动着,过了一会又说,“过去的方法是,要么市委领导提名,要么市委组织部提名,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有些是县委向市委提名的,这几种方法,都是权力产生的,也是少数人的意志。或者说,只要市委书记、市委组织部长看中的人,无论群众认为好不好,都可能被选用。事实是我们过去都是这样做的。后来发展到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民主推荐。然而推荐的结果是什么,又起到多少作用,那种民主推荐的结果是保密的,只是极少数人掌握的,这里面的文章,我不说,你们也都明白。何况那种公推也只是部分干部选拔的试验,所以干部的选拔、任用,还是沿用老办法。刚才你们两位所说的公推和考试,都是一大进步,大家的目的很明确,希望我们的干部人事制度更合理,更加符合民意,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只是目前,我们如何过渡,如何引导大家逐步适应新的形势。” 
        
        朱化民说:“常书记,这些我并不否认,而是今后市委常委就因此没有研究干部的职能了吗?有些岗位急需配备干部,难道都必须等待那么多繁琐的程序吗?还有像程秘书这样的领导身边工作的同志文化考试过不了关,就永远不能提拔任用了吗?” 
        
        贾士贞说:“朱副书记刚才说的确实都是非常实际的问题。比如以后每调整一个干部都是否需要考试的问题。我个人认为,我们在制定公开选拔县处级领导干部的有关文件中都做了规定,每个岗位都按照从高分到低分,取前三名进入下一轮。首先是考察和民主测评,如果前三名中有一个人有问题了,比如发现某人经济上有问题,那这个人就要被取消资格,把文化考试分数第四名提前到第三名。再比如在民主测评中,绝大部分群众都不拥护,考察中群众大部分不推荐某个人,这样的人也要取消,总之要保证最后有前三名候选人。而通过公开答辩,根据各方面综合评分重新排出名次,把前三名提交市委常委讨论,再把常委讨论后的候选人交给市委全体委员无记名投票决定,最后向社会公示。而前三名中,本次只能用一人,那么另两名就自然进入市委组织部的人才库,以后用人时,原则上从他们当中选拔。”贾士贞接着说,“至于市委常委是否还有职责来选拔任用干部,我认为是肯定的,而要看什么情况,比如同等级别的工作调整,比如调整一些非领导职务。市委常委讨论干部的机会仍然很多,常委的权力仍然很大,不通过常委,任何一个县处领导都不可能产生的。只是方法问题和时机问题。比如目前,我们正在大张旗鼓地公开选拔县处领导干部,却又同时用老办法任免一批县处级干部,那群众会怎么看待市委常委?我们不能言而无信,不能一边公开选拔,一边照样按照过去的老办法提拔干部。” 
          
      第106节:重重压力(5)     
        朱化民说:“那两个县区委组织部长怎么办?原来的公开选拔方案里没有这两个岗位呀!”   
        贾士贞看着常书记,像是等待常书记发话。贾士贞心里非常清楚,常书记和朱副书记都是为了这两个县区委组织部长。当然作为市委书记和政工副书记两人想提拔两名县区委组织部长,这实在是区区一件小事,作为市委组织部长,没有任何理由拒绝执行领导意图。 
        
        常友连想了想,说:“照士贞的意见,等到这次公选的四十八名县处级领导干部结束后,再统一考虑。我当时也觉得有道理,可现在的问题是程文武和张敬原,包括庄同高,他们的考试成绩都没有过关,到时候反而不好办了!” 
        
        朱化民说:“我觉得常书记说得有道理,到时候那么多候选人都是文化考试前三名,弄两个成绩差的,也让市委几十个委员去投票,人家会投他们的票吗?那才是个大笑话呢!” 
        
        “贾部长,你说说你的打算吧。”常友连说。   
        贾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