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广告媒体电子书 > 廉思-蚁族 >

第6章

廉思-蚁族-第6章

小说: 廉思-蚁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山下乡〃的时代已经过去了,那时的青年人响应号召,只凭着一腔热血就离开了熟悉的城市,来到条件艰苦的农村扎根生活。市场化的大潮下,人们在做每一个决策的时候,都要深思熟虑其中的投入与产出。从小学开始,一直到大学,是一笔巨大的投资,毕业了之后,当然要把投入的收回来。

于是,一切都可以归入经济学的计算中。到西部、下基层的倡议,如果没有更具体的政策优惠,如果大学生们看不见发展的希望,就只能是一纸空文。好在,现在已经有落到实处的条款了,比如考研加分,比如由政府偿还助学贷款。

这些都还不够。制度或者政策,可以引导行为,真正观念的变化,仍然需要个人的体悟。然而每个人的所思所想,和他的个人经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任何其他人都无法干涉,毕竟那是个人的自由与选择。选择了之后,可以承担一切可能的结果,就行。

只不过,心有多大,舞台才有多大。
第22节:奋斗在北京(1)


一 奋斗在北京

杜韵竹

陈华生于1980年,安徽安庆人。2001年,他来到北京,在中央党校读工商管理专业,2004年考研未果,手忙脚乱地毕了业,留在北京找工作。之后四年多,陈华前后共换了五份工作。2008年4月,陈华开始创业。

陈华父母是农民,在家中劳作。陈华有个弟弟,初中毕业后外出打工。陈华念大学的时候弟弟正在创业,陈华找工作的时候,弟弟正在杭州的一家厂里做车间主任。2008年春节,陈华回家,弟弟的孩子已经可以活蹦乱跳地叫他伯伯了。

1。 先养活自己再说

考研失利后,陈华有点措手不及地开始准备找工作,做简历、投简历、改简历。陈华自己总结:〃有时候,去应聘不同的地方,简历也是要有些区别的。〃最后,陈华有了两份比较固定的简历。2004年7月份,陈华正式离开学校,这时陈华的弟弟已正在一家不错的工厂里当上车间主任,陈华说弟弟〃混得不错〃。

对陈华而言,找工作时最难的有两件事:面试和吃饭。每次面试被问及工作经验,陈华就晕乎。〃有一次去面试,那个工作挺好,做销售,是家国企,〃陈华说,〃面试官问我有没有工作经验,我大脑一片空白。〃陈华早忘了自己都答了些什么,但他记住了:工作经验很重要。找工作那段时间,陈华没跟家里要钱,自己撑着。但是工作一直没有着落,手头快没钱的陈华有点急了,连吃饭都成了大问题,有个星期只花了十来块钱。〃主要就是吃馒头,〃他说,〃那段日子很苦。〃

两个月之后,陈华终于找到了他的第一份工作,在北京某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一家私人的教育培训机构。工资底薪800元,根据推销情况提成,无北京户口、无三险。陈华笑着说:〃当时是有点饥不择食了,反正先养活自己再说吧。〃

这份工作的时间很有规律:一天八个小时,周六周日休息。每天八点半上班,陈华五点多就要起床,早饭一般都是路上花一两块钱随便买点,要是起得晚就不吃了;中午花三块钱,在超市买个炒饭。陈华的工作是推销公司的培训课程,推销对象一般都是各个公司里的高层人员。由于这些人都很难见到,针对这些人,推销的主要方式是〃电话营销〃,所以陈华每天的主要工作内容就是打电话,每天大概要打一百多个电话,但常常是话还没说完对方就直接挂电话了;如果对方能愿意听电话又有点兴趣,陈华就会把具体培训课程的材料传真过去,每天大概发三十到四十份传真。

公司在劲松,陈华住在骚子营,前者在北京的东南方,后者在北京的西北方,一个来回就得六个小时左右,每天光是回家就得倒三四趟车。〃反正每天就是挤车呗。〃陈华说。2004年那会,北京公交还实行月票制。陈华也买了月票,每月四十块钱,拿着票,开头数字是6以下的车可以随便坐,不用再付钱。陈华特意强调了一下月票的优越性:〃坐多少趟都可以。〃有一天下班,陈华照常换乘上了300路车。〃那天路上特别堵,〃陈华回忆说,〃当年300路那是最挤的。〃好不容易到了中国人民大学附近的四通桥,陈华赶紧下车,换车。那天陈华花了近五个小时才回到家,随便吃点炒饭就睡了,第二天照例还要按时上班。

陈华的第一份工作只做了两三个月。由于推销情况不好,陈华所在的团队被解散,负责的项目也结束。因为这段时间内几乎没有业绩,最后一个月的工资又没领齐,陈华几乎是空着口袋又开始寻找下一份工作。失业的日子是最难熬的。为了维持生计,陈华去发过传单,去给朋友所在的婚庆公司帮忙。中式婚礼上会需要舞狮子,陈华也硬着头皮上去舞,最远的一次去了河北。干活儿之后,婚庆公司会给他一些钱,但不多,多的时候能吃十来天,钱少的时候只够将就五六天。那段时间陈华几乎没和家里父母联系,也没和在外面打工的弟弟联系。

陈华自己没有电脑。不去打工的时候,他就一大早跑到网吧投简历,投完简历就揣上手机跑到海龙那边的中关村图书大厦里看书,等电话。〃那时都还没有第三极呢,〃陈华回忆说,〃那时候没钱呀,不买书,就在那里站着,有时候可以站一天,就跟上班一样,每天也过得挺规律的,最痛苦的事就是没收入。〃陈华常看营销和求职技巧方面的书:〃看这种书很实在,我今天看了明天就可能用得上。〃
第23节:奋斗在北京(2)


2。 工作很累,很锻炼人

陈华的第二份工作,在某商学院,也是做教育培训方面的事。工资一千多,具体工作还是推销。新公司在西直门附近,比起劲松,近了许多。

陈华还记得,去某面试的那天阳光不错,北京正值初春,还有些冷。那次面试是集体的,公司老总亲自面试。屋子不大,摆着一个会议桌,屋里大概有二三十人,有站着的,也有坐着的,把屋子挤得满满的。陈华说那天挺神奇的,老总进屋的时候,旁边跟了一个人,陈华觉得眼熟,就坐到那人边上了,那人也看见了陈华。〃 我们私底下就在桌子底下握了握手,〃陈华笑道,〃挺亲切挺有意思的,这个世界还是太小了。〃

面试之后陈华才想起来,那人是在以前那家文化公司里另一个部门的经理,姓谭。谭经理在楼上办工,陈华只是领工资和有时开会才上去,两人常会见面,但几乎没有说过话。

当天又有第二次面试,谭经理面试陈华。〃他就说了句:'一起好好干!'〃最后留下了六七个人。

第二份工作的内容丰富了许多,各种营销形式都有,电话、陌生拜访等。有时可能搞电话营销,打几个小时的电话;有时候可能一整天都是做陌生拜访,就是直接登门拜访;有时直接在西直门大街上就直接开始工作。出门的时候陈华都会带上自己的重要道具〃易拉宝〃,只要把〃易拉宝〃抽出来,一撑,就是一个广告,原理和卷尺差不多。〃拉开撑起后差不多就有我这么高。〃陈华笑着说,他个头不高,大概一米六五。

陈华在公司时还有一个工作是去拍课。公司每周都会请老师讲课,并拍下来放到公司的网站上供用户下载。〃拍课的地方和请的老师都挺不错的。〃这份工作经历给了陈华很多有趣的回忆:〃那时我们在小棚拍课,旁边大棚里拍百家讲坛,那时正在拍讲《红楼梦》的那部分呢。〃每周拍课陈华都会去,对他来说,这是很好的学习机会,挺值。

陈华说:〃什么乱七八糟的课我都听过,包括传销课。毕竟在社会上混嘛,多了解一些有好处。〃

后来陈华曾跟着一个老乡去金融街做销售,跟教育培训完全没关系了。那活儿没底薪,要看运气,老乡之前就挣了不少,但陈华干了两个月,才拿到两百多块钱,就没再干。

3。生活啊,这是很现实的东西

高三那年,陈华无意间去参加了一次成人高考,考分很高。2001年陈华进了中央党校,学习工商管理专业。那时弟弟在辽宁沈阳那边开了个厂,走上创业之路。2002年,弟弟送给陈华一个NEC的英文手机,发信息都是英文的。〃挺先进的,但没钱,也没电话要打,〃陈华笑着说,〃那时学校里还没有人用手机,只有一些人在用砖头一样的大哥大。〃手机对陈华来说很不实用,后来就停用了。陈华的宿舍是比较地道的北京四合院,一个班的同学就住在一个四合院里,宿舍区里配有自习室,还为考研的同学准备了通宵自习室。
第24节:奋斗在北京(3)


毕业后,陈华随便找了个地方住下,租金不贵,每月两百八。第二个月,房子到期那天房东来催,陈华说:〃我当时正在找工作,没钱,就说第二天再给,他很不高兴。〃第二天陈华去找房东,房东只收了一周的钱,却限陈华一周之内搬走。

后来陈华遇到了一对老房东,因为房价要贵些,他和另外一个人合住一间屋。〃他们很好,我很感激他们,〃陈华说,〃在我工作最不稳定的时候,曾经欠过他们四个月的房租。〃陈华病了,老房东也会来关心关心,他偶尔也在老房东家吃饭。陈华说:〃缓交房租对于我而言就是一个很大的鼓励了,他们有时候在精神上也会给我一些鼓励。房东老太太会给我讲一些他们过去的经历,告诉我她吃的苦,她又是怎么样走过来的。老太太当家,挺不容易的,她很坚强。〃

二十多年前,老太太的老伴得了一场病,手术做了好几次,欠了六千多块钱的债。那时候猪肉都才几毛钱一斤,而他们那时候每月工资才12块钱,家里还有几个女儿。后来老太太去种蘑菇,才一两年就把债还上了。陈华说:〃她对我的帮助挺大的。〃陈华在老房东那里住了三年多。

2008年9月1日,陈华搬进马连洼,一直住到现在。这个房间很小;只有五六个平方;但〃这里毕竟有自己的独立空间了〃。一张老式双层床,上铺堆满了杂物,下铺简单整洁;床边是张电脑桌,不过并不放电脑,桌子最上方的小台子上放了几本书,还有两根笛子和一根箫,其中一根质地不错的笛子已经开裂了。桌子的其他部分基本都被利用为橱柜了,油盐酱醋都在上面放着,还有根大白菜躺在临时搭成的架子上。桌子旁边的地上还郁郁葱葱地长着一盆蒜苗,陈华基本都是在家里做饭,这盆蒜苗给他省了不少心。

小小的窗台上,有一株文竹正迎着阳光,枯黄的枝里已抽出嫩绿的芽……

笛子是弟弟送的,他一直带在身边。陈华有些无奈地笑着说:〃是支好笛子呀,北京太干燥,又没有时间打理,就裂了,怪可惜的。〃陈华对音乐有着特殊的感情,还在小学的时候,他就自学笛子,之后还陆续学会了唢呐、口琴和箫。

陈华把手边有的乐器都吹了一遍,他很投入,常常在吹到高潮的时候,眼睛就自然地闭上,嘴唇在阳光下微微地动。念大学的时候,学校里有个湖,陈华常在那里吹笛子,他记得有一次自己吹了首《对面的女孩看过来》,后来湖的另一边有几个女孩子跟着一起唱起来了,那情景陈华至今难忘。读大学时,宿舍里有六个人,谈恋爱的只有两个人。陈华觉得这种现象有些奇怪一个班里居然几乎全是学习型的。

陈华没谈过恋爱。他戏谑地说,没有女孩儿看得上自己。他沉默了一会儿,又认真地说:〃找一个合适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