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汉歌未央 作者:安敦恬澈(晋江2014-07-08完结) >

第68章

汉歌未央 作者:安敦恬澈(晋江2014-07-08完结)-第6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奴见李敢这般勇猛,自己也挥刀向左大将杀去。
  左大将奉左贤王之命在此等待汉军,可早就听有逃回来的军士说起前一战的惨烈,今日一见,霍去病所部名不虚传,再说军旗战鼓已被敌人缴下,没有东西来号令军队,只得仓皇而逃。
  两战皆胜,但霍去病没有就此停下他北进的步伐,一样的轻装简行,一样的进军速度,一战接一战,毫不给敌人喘息之机。
  冷心恬、冷如尧、呼延绀三人,有了游侠们的帮助,决定先沿黄河而上,直接去云中。
  冷如尧一路上总是观察樊戚的神色,想看出他到底知不知道于单的下落;又把樊戚身旁的兄弟们都仔仔细细看了个遍,以防于单藏在他们之中。
  樊戚本就对于单和冷如尧有几分好感,对冷心恬倒是冷冷淡淡。
  游侠们准备在黄河平稳的河段行船,船的速度会比骑马坐车更快。
  船不大,一共两艘,黄河九曲十八弯,樊戚一个人独立船头,天水之间,倒真是有一番侠客行江湖的感觉。
  冷如尧在他左边站几秒,又复到他右边站一会儿,终于惹得樊戚道:“冷姑娘,你又想问我什么?”
  “樊大哥,你就偷偷告诉我,是不是于单叫你们来的?”
  樊戚长叹一声,有些好笑道:“冷姑娘,求你放过在下。”
  冷如尧说是偷偷,其实一艘小船上的人,没有人听不见她的话。
  “那你们怎么能在河东郡,这么巧,救了我们?”
  “长安、河东,都是我平日里行走惯了的地方。”
  冷心恬在船上看着汉匈边境的地图,听着樊戚和冷如尧的对话,也分析不出樊戚他们到底是何来路。
  樊戚许是被冷如尧逼得真的没了法子,竟走到冷心恬一旁道:“你的腿伤,还未痊愈?”
  冷心恬不想樊戚会关心起自己的伤势,愣了一下,遂道:“多谢樊大哥关心,是我身子不好,才拖了这么久,都不见痊愈。”
  “我们先到云中城,以后你们打算如何?”
  “云中若是找不到,我们想顺着汉境,再向西去,去朔方等地。”
  樊戚听了,只道:“你们去哪儿,樊戚奉陪就是了。”
  冷如尧又盯着樊戚看了看,他的的面色,说话声音的高低,从来都没有变过,冷如尧只得想新的法子,引于单出来。
  冷如尧看着小船在河面上划出的层层水花,身子慢慢向船外倾斜,看着摇摇欲坠的时候,樊戚一把拽回了她,有些怒气,吩咐了手下人道:“以后,你们两个就负责看住这位,冷姑娘。”
  霍去病所部之名传遍了整个大漠东部,匈奴士兵多半已成惊弓之鸟,军中谣言,李敢能飞,顷刻间可取将领首级;而另一支汉军围剿藏匿山中的匈奴士兵,所用的连弩,射程之远,箭矢之数,无可估计。
  狼与羊的角色,已经转换。
  汉军的将士们克服了体力极限,翻越崇山峻岭,弓卢河就在前方,左贤王部就在河的对岸休息。
  霍去病看了看眼前的弓卢河,此时并非夏汛,河面不宽,战马足以通过,便下令道:“传令,寻找浅滩,渡河!”
  刹那间,河水不再是阻拦汉军的天堑。
  左贤王听得汉军战马,涉水踏沙的声音,顿时明白,眼前敌人的可怕之处,并不只在于他的一往无前,而是在于他誓死不休、斩尽杀绝的狠劲儿。
  这份决绝足以让任何敌人,胆寒。
  此战一过,左贤王已剩残部,他带领这些将士再向北逃。
  汉军经过几番作战,也远离辎重部队,此时也已是疲惫,而霍去病并未放弃继续攻击,他的下一个目标是——狼居胥。
  计较完全军的事儿,霍去病也感到有些疲倦,战马趴卧在地上,骠骑将军就随意地靠在马身上,望了眼已被鲜血染红了一半的军旗,睡意渐渐袭来……
  无数的箭矢向他飞来,身旁的校尉错过了打落箭矢的最佳时机,他的右肩被射中,疼痛难耐,动弹不得,这一刻,他感受到了死亡是如此的近,而他,不想死,也不能死,这种感觉越来越强烈,强烈到霍去病起身时,还不知是梦是醒。
  霍去病看向已经缠着绷带的右肩,微微动了动,有些疼痛,他只得唤了士兵,帮他重新上药包扎;梦境和现实紧紧相连,那种感觉久久不能散去,也许那就是对生的渴望、对死的恐惧。
  霍去病憎恶这种想法,而这种感觉却如鬼魅般,越是想甩掉,却越是纠缠在脑中,挥之不去;霍去病看着眼下的大漠还算平坦,简单进食饮水之后,便唤了手下的士兵,陪他踢球。
  赵破奴听他下令,便道:“将军,我军将士几番拼杀,这会儿已是……”
  霍去病瞟了赵破奴一眼,他就已是不敢再说下去。
  李敢见此情形,也上前谏道:“将军,我们的粮草已不足,何况您肩上的伤势,更不该……”
  霍去病想起梦中的场景,面色一凛,毫不客气道:“谁上场踢球,本将军的食物分他便是了。”
  统帅将领,李敢也不敢违背,只得悻悻地照办,可心下想,如果是父亲在,将士们没有食物没有水,他是绝对不会自己先吃的,更不会下这种命令。
  卫青这边,一路追击匈奴大单于伊稚斜,骤起的风沙虽给了汉军最佳的供给机会,可是也给追击带了诸多不便,草原一望无际,没有入云的山脉,没有通明的灯火,黑云好似就压在头顶,离天不过尺寸,不少人迷失了方向,只得在搜寻间见人便杀,就算错杀,也不能放过这个屡屡侵犯汉境的单于。
  大将军卫青并一行人,星夜兼程,只为追击伊稚斜,可越追击,希望似乎就越来越渺小,被俘的匈奴人再没有人看见过单于;卫青常年征战,第一次觉得,天不助他卫青,必是要给他在战场上留下一些遗憾。
  伊稚斜带着塔娜冲出风沙,天山的喘息声越来越重,伊稚斜知道自己的爱马已是支持不了太久,可汉军在后紧追不舍,伊稚斜只得换了车,继续突围。
  伊稚斜和几百骑兵跑到一处避风的山后,看着自己的儿子乌维王子已领了家人和亲随在此等候,并未多说,只是把塔娜抱下车,交给了乌维,让他负责塔娜的安全。忽听得身后一女子唤他‘单于’,伊稚斜牵着塔娜的手停在半空,这么危险的时刻,左贤王部的情形虽仍不可知,可整个北国的命运已被汉军控制大半,而就是这个时候,她却在身后唤他单于。
  “汉朝人赢了,我北国的骑兵,也被卫青的军队冲散了,你该满意了?”伊稚斜并不回身看她,只是冷冷地问道。
  “单于,你要往西去吗?带上我。”南宫公主的红衣被风吹的簌簌作响,可她的声音却异常清晰。
  伊稚斜仍不回身看她,他怕自己一回头,就会心软,他们之间,这么多年,已经习惯了冷嘲热讽,而伊稚斜本身就是逼着于单退位的始作俑者,为了单于的位置,他不惜与她兵戎相见。
  “大汉最尊贵的公主,南宫公主,眼下这番情景,你终于可以回到你的故乡了!”伊稚斜似是在下逐客令,又像是在讽刺他自己
  “单于,我已嫁来匈奴多年,你还叫我回哪里去呢?”南宫公主早在与于单分别的那一刻,就下定决心,此生终不返回汉境了;她自己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内心有了这个想法,只不过,这一次,她说出话的时候,少了以前的万般思虑,多了几分真心。
  “汉军的骑兵,越过大漠,战斗力仍能与我抗衡,左贤王部的胜算只有一半,漠南恐怕也将为汉境了,所以,当下我们必须北撤。”游牧民族本不以遁逃为耻,可伊稚斜身边的人,是汉朝的公主。
  “我这一身的长袍,怕是要没在风沙里……”南宫公主见伊稚斜仍不回头,口中喃喃道,面上难掩失望之情,她与伊稚斜之间,终于还是抵不过这么多年的猜疑与防备。
  伊稚斜将剩下的人员分为三部,往不同的方向逃亡,儿子乌维领着一对人马,他的亲信为一组,他独自领着塔娜几人,决定向西行;南宫的身影已经逐渐融入暗黑的天色之中,在飞沙走石之间,杀红了眼的汉军士兵,有谁回忆起多年前出嫁的汉朝公主。
  帽子头纱被风吹起,南宫一惊,忙用手去拢飞起的长发。
  伊稚斜在她背后,看到风起纱落,南宫公主快及腰的发辫随风而起,也是一惊,原来她早就不用簪子绾发,原来她早就习惯了编起辫子,住在毡帐里。
  伊稚斜想到这儿,毫不犹豫,拉回南宫。
  南宫公主坐在塔娜一旁,泪凝于睫,却只对塔娜笑道:“只是风沙迷了眼睛。”虽是在逃亡之中,但对于南宫而言,却像是新的生活正在一步步接近。
  大将军,军行二百里,探骑来报,前方是匈奴人的赵信城,而伊稚斜单于则应是向另一方面逃离。
  赵信城,是匈奴人屯粮草的城池,以当下汉军骑兵的实力,攻下这座城池,轻而易举;而匈奴单于,如果能取下他的首级……
  这边,赵信城的轮廓依稀可见,那一边,却被黑云遮住,半点光亮也无,卫青心意已定,拽过坐骑,背向另一边,吩咐马上的军士道:“一队人向那边去,继续追击单于;余下的人随我破赵信城,烧城取粮,不要给匈奴人留下半分粮草。”
  匈奴人原本不屯粮草,都是在汉臣投降以后,依赵信的计划,才在寘颜山下建起了这座城池,城内兵勇不多,匈奴人的建城技术又远远比不上汉人,因此,卫青的骑兵一到,很快,汉军开始收获粮草,而那些搬不走的物资,则被大火焚毁。
  整个赵信城陷入一片火海,卫青看着被大火映得通红的天空,心里却是莫名的平静,仿佛他做了能做的一切,应该做的一切,无可悔矣。哪怕是在多年后,卫青回想起漠北决战的情景,最清晰的,不过于几个画面,这场大火、这个决定便是其中之一。
作者有话要说:  

  ☆、第七十一章  与狼共舞

  长城蜿蜒青山之上,黄河奔流大漠之间,出了朔方一带,河套一带虽已收复,不过本不是绝对安全的地方,何况此时又是在匈奴和大汉交兵的期间,但是为了躲避开身后追杀之人,樊戚还是提出铤而走险。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呼延绀骑着马,遥叹大漠苍茫,刚刚吟到这儿,就看见冷心恬和冷如尧在瞪他,他们刚刚摆脱了几人的追杀,呼延绀的心情倒还是不差。
  呼延绀不管她们杀人的眼神,只自己继续道:“九死一生,华发生矣!”
  一只雕在几人上头盘旋,樊戚警觉的发现了它的身影,小声说道:“有匈奴人,很可能发现了我们。”
  冷心恬听了,心中不安,不知道又会发生什么事情;冷如尧倒是异常的兴奋,从马车里钻了出来,道:“是于单!”
  “匈奴人都会训雕。”冷心恬只是想劝劝冷如尧,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樊戚下令马上的游侠靠拢马车,把马车围在中间,先不要再贸然前进。
  不一会儿,一辆六匹健壮的骡子拉着车,从远处而来,众人都屏住呼吸,游侠们手握腰间的佩剑。
  车上的人看到了游侠们的一举一动,遂还未靠得太近,便下了车,车上下来一位女子,红衣显眼,冷心恬、冷如尧看她的身影,也有几分熟悉。
  “可是冷心恬、冷如尧两位姑娘?”南宫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