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完美大学必修课 作者:张锐 任羽中 >

第15章

完美大学必修课 作者:张锐 任羽中-第15章

小说: 完美大学必修课 作者:张锐 任羽中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各种文化都在历史上受到中华文化的强烈影响而显出多种相似性的情况下,以泡菜为代表的饮食文化可谓是独树一帜。
  通过与研究韩国史的韩国教授交流和我自己阅读书籍后,这个问题渐渐在我的心中解开了谜底。从韩国的地理环境上看,整个朝鲜半岛多山脉,少平原,自古以来在农业上讲究利用土地、精耕细作,但面对韩国人口的食物要求仍然压力不小。尤其到了冬天,纬度高的韩国由于天气寒冷,几乎没有什么蔬菜可吃,于是腌制的泡菜成为了韩国人家家必备的食物。泡菜的原料为白菜或者萝卜,以及辣椒、盐等其他佐料,制作简易、成本低廉,成为了韩国普通家庭必不可少的食物。在韩国处于日本殖民地时代的晚期及韩国重新建国后的初期,韩国经济凋敝,人民生活困苦,韩国政府曾经在全国大力推广泡菜,编制手册介绍吃泡菜的好处、腌制泡菜的方法、泡菜的不同做法,分发到每个家庭中去。长此以往,泡菜终于成为了韩国的“国菜”,而韩国人也养成了只需一碗白饭、一碟泡菜就可以安享一顿正餐的饮食习惯。
  (四)跨文化沟通(3)
  张锐/任羽中
  相对比中国,“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一直是中国饮食文化的指导思想。不用说满汉全席的奢华了,就是中国普通人家请客,做菜时也讲究冷热搭配,色香味俱全,消耗了几倍韩国人消耗的资源和时间。在这种饮食文化之下,滋生了许多奢靡、浪费、铺张和繁文缛节的不良风气,对比韩国简单、朴素、始终鼓励人艰苦奋斗的饮食文化,我真是很难说哪种饮食文化更好一些。
  在“国际营”的一次活动中,我们前往韩国的国家议会拜见几位韩国的党派领袖。在参观讨论结束后议会出面请我们这些外国学生在议会的餐厅吃晚饭,当我坐在议会的餐厅里,看到端上来的仍然是简单、朴素的泡菜和其他饭菜时,我突然心生一种敬畏之情,往日不喜欢的泡菜,那天吃起来却体会出了另一番令人难忘的味道。
  “
  C)亚洲法律学生论坛
  从汉城大学的“国际营”回国不久,我又接到了亚洲法律学生协会(Asian Law Student Association)的邀请,再次踏上了去韩国的旅途。
  亚洲法律学生协会,是由日本东京大学、早稻田大学的法学院学生发起组织的,以加强亚洲地区法律学生之间交流为目的的非政府组织。现在亚洲法律学生协会的网络已经覆盖了包括中国内地、香港地区、台湾地区、韩国、马来西亚、泰国等东亚和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国立大学的法学院,这次在汉城举行的是亚洲法律学生协会的年度论坛,主办方是汉城大学法学院的学生。
  汉城大学法学院是韩国当之无愧的第一法学院。韩国议会议员的三分之二都是从这里走出的律师,而许多韩国著名的政治家也来自这个学院,因此韩国的主办方也相当容易就从韩国几家著名的律师事务所获得了经济上的赞助。
  这次论坛的主题是两个非常前沿的法律问题:器官移植的法律问题和“代孕母亲”的法律问题。这两个问题都涉及到医学、伦理和法律的交界处,因此争议极大,成为各国法律发展的前沿问题。
  短短三天的论坛,内容却安排得十分紧凑。又由于都是未来的律师在一起开会,于是在服装上大家一律都是正装,男生们西装革履,女士们也是套装套裙,当坐在一张桌子前面讨论问题时,看上去更像是律师们代表不同的当事人在谈判。
  值得一提的是韩国汉大法学院的组织者们,他们和我们一样大都是一些本科的学生,但是把这次活动组织得井井有条。从住宿、车辆、会务,到接待从东亚各地而来的外国学生,还有邀请韩国法律界名人出席讨论并提供与会者参观律所、法院等等的方面,全部是由汉大法学院的学生亲力亲为。我不由在想:如果是我们北京大学法学院的学生自己独立、在没有学校老师帮助的情况下组织这样一个国际会议,我们能否表现出汉大的法律学生这样的高效的团队精神,这样高超的国际交往能力和这样良好的语言能力?当国内的教育界从小学一直到大学都在谈素质教育的时候,当我们和国外同种教育阶段的学生相比较,就会发现像国际交往能力这种在未来的几十年里将成为衡量一个“全球化”人才的重要素质的培养,现在在我们的教育中还存在着很大的空白。
  (四)跨文化沟通(4)
  张锐/任羽中
  三天的论坛匆匆而过,当我重新跨入北京大学的校门时,我明白,一个新的学期和一段需要更努力学习的日子开始了。当发现自己的异国同龄人正在比自己还要努力地学习的时候,这当然是很强烈的刺激。因为,我们的明天将要面对全球化的竞争,我们将要和日本、韩国、美国等国家的朋友们相互较量。我们的起点,我们所处的环境已经不如人家,如果还不奋起急追,那就永远只能停留在边缘!
  (五)表现一个真实的自己张锐/任羽中
  韩国之行结束后,我又飞到上海参加了联合利华组织的商业夏令营。联合利华进入中国市场后,每年都会在中国各大著名院校挑选商业夏令营的参加者,通过这种方式吸收人才。
  来自中国六七所最好的高校大约30名学生通过首轮校园面试进入了这个为期三天的商业夏令营。在互相认识之后,我们被随机分成了6个小组,每个小组代表一个生产巧克力的公司,组员扮演不同的角色: 总经理,分别负责财务、生产、销售、营销事务的经理,每个人各司其职,目的是和其他公司竞争,获得市场竞争的胜利。
  了解了游戏的规则,公司内部立刻开会,迅速形成一个高效、团结的团队,按照我们的既定战略前进,在一次次的市场业绩报告中获胜。
  除了模拟公司运作的竞赛外,每个公司还必须设计出一个有创意的广告,由成员表演出来。尽管平时广告看得不少,可是当你真正坐下来要设计一个通过肢体语言表达,而不借助任何特殊效果的广告,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广告创意比赛之后是一个延续整天的英文小组陈述和面试。上午是每个人单独地向面试官汇报自己在前两天的表现和公司的业绩,同时回答问题。中午是圆桌案例讨论。到了下午的时候,只有一半人才能够进入最后的面试。
  进入到最后的面试时,我已经感觉十分的疲惫了。老外面试官的问题无穷无尽,甚至拿出了两种护肤品让我比较分析它们的市场策略的不同,我不断地清醒地告诉自己说,这是一个压力面试,他们就是要用各种各样的问题来让你头痛,看你在疲倦之下是否能够情绪稳定、思维清晰和表达周密。终于,漫长的一小时面试结束了。我始终保持着微笑,直至走出面试室。
  开学后不久,我收到了联合利华寄来的工作offer,这是我找到的第一份工作。回想起整个过程,我觉得,一个人在找工作面试的时候,最大的秘诀真的只有一条: be yourself。只有表现一个真实的自己,才可能表现得好,才可能打动面试官,才可能让面试桌两边的双方都明白究竟工作和你适不适合。对于那些市面上流传的面试秘诀或者对某些常见问题的标准答案,我持怀疑态度。要知道,在有经验的主考官面前,没有太多经验的求职者,想掩盖与改变的弱点,往往会被加倍地放大出来。
  任羽中:张锐/任羽中
  在网站老板那里领到第一个月薪水的时候,我突然发现挣钱其实也很容易,但与此同时我决定辞职不干了,因为如果把这个时间用来读书,那我可能收获更多无价的东西;易教授给我开了一个书单,先读罗素的《西方哲学史》,再读黑格尔的《哲学史讲演录》,然后才从古希腊的经典开始一部一部读下去;到了汉城大学我才知道,原来还有比中国高考更残酷的选拔考试,原来还有比中国学生更玩命的学法。
  (一)大三是关键(1)
  张锐/任羽中
  如果你要问大学四年里哪一年最重要,我肯定说每一年都很重要;但如果你非要我四选一不可的话,那我会毫不犹豫地说,大三是关键。
  失败的人可能从大一就开始萎靡不振了,而成功的人,一定都是到大三才奠定胜局。
  “
  大二的暑假一结束,班上绝大部分的同学就开始忙碌起来。两年的摸爬滚打已经足够让大家变得现实,我们的未来无非就是三种出路:出国深造,留在国内念研究生,或者找工作。
  北大、清华以及在合肥的中国科技大学,这几个学校出国风气最盛,社会上也有议论。其实如果你稍微懂一点历史,一定可以清楚地看到:近代以来,世界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中心一直都在西方,而自容闳以降,留学生也一直在中国的历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所以无论为个人前途还是国家需要计,出国深造都是正途。但是要想拿到美国大学的Offer,你最迟也必须从大三开始拼命了,仅仅是GRE和TOFEL两个考试,就需要付出旁人难以想像的辛劳。
  和所有做着“哈佛梦”的中国学生一样,我当然也希望能够到美国的名牌大学去念书。我认识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的一位老师,三十出头的女士,已经有了一个可爱的孩子,但她就是下定了决心要去哈佛读Ph。D,寒假里每天都骑车跑很远去“新东方”听课。她看到我就跟我说,你现在开始努力吧,你年轻,各个方面都有优势。可我却老是犹豫,第一我感觉自己专业知识学得还太浅薄,如果把大量时间都花到英文考试上边去,那肯定很少有时间做研究,我害怕会得不偿失;第二我还是认为自己英文底子太薄,像我这样的水平,到了美国大学能听得懂老师讲课吗?
  就这样想来想去,总觉得出国没把握,而继续呆在北大读研究生似乎也不坏。于是就做了决定。可这个决定也许就是我大学生活中最糟糕的一个事情,事实上,英文基础比我差的同学,后来GRE考到了2300分;专业书念得很少的同学,也请到了最出名的教授给他写推荐信。假如我早下了决心,未必就如愿以偿,但是不会让自己回想起来后悔。
  反省自己,真是一个胆子太小,惰性太大的庸人。而到大四那年的冬天,我还接到了社科院那位老师从美国打来的越洋电话——她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电话里她仍然鼓励我说,在国内念完三年研究生之后,一定要争取出去!
  当然,我并不是说出国就真是多么了不得的事情。大家都知道,所谓的“海龟”未必就强于“土鳖”,留学生不学无术欺世盗名的也多了去了。但在全球化的今天,个人的竞争早已超越了国家的疆界。你要想把自己锻造成世界第一流的人物,那你起码先要去看一看所谓的“世界一流”是何面目。而对于想做学问的人来说,更必须开阔眼界,以期学贯中西。所以我建议每一个大学生都要有一个国际化的视野,争取有一天出去走走看看——这当然也是对我自己的期望。

 
 
 
 
 

  (一)大三是关键(2)
  张锐/任羽中
  在很多关键的时刻,我们应该做出一个大胆而且有想像力的决定,挑战自己能力的极限,这样才可能有脱胎换骨般的进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