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红袖遮天----nv >

第48章

红袖遮天----nv-第48章

小说: 红袖遮天----nv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胜力追?”独孤咳了一声,看了一眼冷着脸的明慧,微微一笑道:“王爷不必气恼,宁将军已经带人去追了。”

    明慧拧着双眉,满脸不愉道:“一队宁柔然的人马怎么能够?为什么大军不都去全部追赶?”

    独孤慢吞吞,只是语气不自觉带了些讥讽:“枉费世人说王爷聪慧过人?看来百闻不如一见,世上的事多得是名不副实。”

    明慧被激怒得满脸通红,把手中滴血的长剑重重放入剑鞘,不忿道:“那有请独孤重华,把不去全军乘胜追赶叛军的事情,给个合理地解释?”明慧一向圆滑温和,长袖善舞,不知为何对男人如此看不起,而且对于掌握军权的独孤如何轻视。不过我心里对这个二姐还是相当尊敬的,我知道她地急,是全心全意为凤国安危着想,她不管谁做皇太女,谁做皇帝,眼里只有大凤帝国,全无龌龊。

    独孤看着阴沉的明慧,也冷笑道:“王爷,没有听过穷寇莫追么?我们在鹤城已经与叛军激战十日之多,守城比攻城更为劳心劳力,兵士更为疲倦,王爷不是不知道吧。更何况叛军人数多于我们二三万,这次不过是独孤算出大雾,让王爷带兵偷袭成功,我们再开城门,叛军茫然中被我们杀个措手不及,我们也就是侥幸一胜。拿一些强弩之箭去射杀求生心切地敌军,对方若无无丝毫退路,再加上天亮叛军回过神来,掉过头来拼命,杀个回马枪。谁胜谁败,实在是难说。”

    明慧被反驳得张口结舌,半天冷声讥讽道:“那就眼睁睁放任对方逃走,纵虎归山?”

    独孤摇头道:“否也,王爷不见宁将军带领我们全部地精锐力量追杀敌人了么?只要收回阳城,那么我们就可以扳回败势,可以重整旗鼓,有力挽狂澜,决一死战的力量了。”

    我们按照独孤计划夺回阳城,双方重新南北分开,实力均衡,虎视眈眈。


第二部 暗度陈仓 第三十章 大反扑(下)
   阳城被明华明络丢失掉,八大家得了阳城才气势汹汹,把本来更换皇女变为****明家统治,想一不做二不休,彻底翻盘。

    现在这些骄兵被我们追得惶惶如丧家之犬,一路上盔甲丢弃,兵器扔下,为求轻便减轻马匹负载者不在少数。

    宁柔然身受独孤之吩咐,一路上只是喊杀喊打,并不真的上前与敌人撕杀。叛军跑了一会,见对方并不是拼命,便有些放松。但宁柔然听从独孤的话,并不给她们喘息,思考的机会,立即上前把一些落后的人杀了。前面的立即慌神,重新亡命奔走她们跑到阳城,喊城上士兵开门,城门大开之际,这些溃散之军还未来及涌进去,追兵已经神速赶到。叛军看见身后的追兵,立即掉转马头,扬鞭打马向城外一溜烟南去。

    宁柔然也不去理会,径自带着人马杀进城去,杀得阳城血流满地,尸横满城,哭爹喊娘之声不绝于耳。根据凤国后来史书上记载,宁柔然一战成名,当地喊之血色阎罗,很多年后仍旧令阳城小儿闻之而啼。

    收复阳城后,大家俱都暂时调养兵力。母皇派人送来赏赐的御物,皇姐们也纷纷派人来贺。

    这年大家都一边军备,一边注意对方的动静。久持不下,叛军便派代表入京,呈上八大家联合奏章道只要女帝把明睿皇太女废除,永不再立其为太女,八大家便重新俯首臣服。当然奏章写得极为煽情,说什么,明睿想灭杀士族大家。她们实在不得已才清君侧,为了千秋社稷,才另为凤国求取英明仁慈的未来储君。

    母皇看了奏章据说暴跳如雷。摔碎了御案上的上好滴泪砚台,怒气冲冲道:“这些乱臣贼子。念念不忘自己的封地被削之事,定要把明睿赶下皇储之位置。我有五个女儿,四个虽然不成气候,但也不输于这些庸才,更有一个凤女。难道还惧怕与她们乌合之众?明睿为太女,事关我大凤之气候国脉,岂可能答应于她们,真是痴心妄想!”

    乾殿里众人看着盛怒的女帝俱都大吃一惊,无人敢相劝。立即有臣子上来战战兢兢道:“陛下不必震怒,这些叛党歼灭不过是转眼地事情,陛下何必为这些不知天高地厚的乌合之众动了不必要的怒气?”

    另外一些阿谀之臣也纷纷上奏道八大家现在不过是苟延残喘,实在没有什么威胁之力,现在这奏章不过是以进为退。想请女帝开恩赦免众人,所以才加了这么个谈判价码而已。

    母皇听了群臣之言,立即撕毁奏章。说道:“朕不给这些小人机会,定一举大灭这些乱党。族杀九族!”这一席话传道八大家耳朵里。本来平静想求和地八大家重新被激怒,誓与凤国军队决一死战。刚刚平静的战场。重新剑拔弩张,随时血流千里。

    独孤听了微微一笑道:“一叶障目,而不见泰山。众人重重包围,阿谀奉承,更是让女帝看不清楚凤国地形势了。”皇帝自古以来是被众人包围最重的人,宫内有美人,侍臣,人人争相巴结,无人敢犯天颜。宫外臣子们也不过如宫内之人一样,依仗皇帝的喜怒来获得生存。所以大家便都心照不宣来遮蔽皇帝的眼睛,让她看见一些愿意看见的东西。长久之下,不被蒙蔽,还真是很难。

    我都以为开战不死不休也许会是结局,但紧接着地一件事,让凤国来了个翻天覆地的大转折。梁国与八大家沆瀣一气,竟然出兵鼎助八大家。燕国女帝驾崩,小皇女年幼登基,国内局势不稳,所以更是顾不得盟国大凤,对于母皇的求助,只是草草派人送来书信,说些自身难保的谦辞。齐国也是皇太女之争剧烈,波澜起伏,根本不理会他国,即使能理会,但他与梁国也是盟国,把大凤国灭了,有分一杯羹的好处,而且不费一兵一卒,何乐而不为。魏国现在分为东西两派,互相牵制,所以也无法来助凤国。

    凤国现在是求救无门,孤立无援。母皇这时才慌了,急忙派人征召询问我们几个,我们当然异口同声要力战卫国。

    面对母皇急惶惶而不知所措的行为,独孤派人买通母皇跟前的红人史亮,让她诉说母皇思量亡国事大,还是愿意继续保住太女之小。亡国亡明家则永无翻身之地,皇太女换了,不过是换个了皇女,天下还是明家的。

    对于亡国还是换太女,母皇动摇不过片刻,便叹息一声,又一次选择了保住明家天下之重。母皇的选择我毫不吃惊,她虽然是爱明睿,但她更爱凤国。失一明睿,会让她心如刀绞,失去天下,会让她生不如死。死总比伤心来地重要。

    另一方面,独孤则派与八大家之首相交好之人前去游说八大家,和她们说起祖宗的荣誉,身为凤国臣民的自豪,还有先帝地恩宠重于屹立的大山。更要要地是卖国求荣,死后也会为天下之人唾骂,无颜去见先人,连后人都羞对世人。

    八大家其实是被女帝激怒,盛怒之下不计后果,但看见梁国出兵而来,心里也是悔不当初。所以对于亲朋好友地劝说不是不动容,只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所以面露热泪而不语。这些说客按照独孤的方法,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诱之以利,诉说重重厉害,并说保住凤国女帝自然感激涕零,在目前形势下肯定会先赦免八大家一切不敬,更换太女,恢复以前地地位。

    八大家犹疑之下,果真再给女帝一封联名奏章,写着几乎同样的内容,不过多加了一条永不追究八大家今日顶撞天颜之怒。母皇接到之后,垂泪不语,然后无力地挥挥手低声道:“准奏。”

    不久母皇诏书天下,按照八大家要求立储当立长,立明华为太女,把明睿贬谪蛮荒地带。八大家见诏书立即撤军回封地,梁国看无便宜可占,便重新要求求娶明德皇子为皇太女之正夫。

    八大家之乱以明睿永不为太女,士族封地永不被剥夺而大胜而归,尘埃落定。


第二部 暗度陈仓 第三十一章 新太女(上)
   当车轱辘碾过坑坑洼洼的黄土小路,我坐着车里忍住颠簸的不适,一种悲喜交集无法自制的复杂情感挥之不去。虽然厚厚车幔挡住了我的视线,眼前不过是一片浓浓的紫雾在晃动,但我还是透过紫幔看见了凤国的前景。腐朽的凤国,散发了一股阴湿的霉味,端坐在高耸入云宫殿里的母皇,不过是风烛残年的老人,心有余而力不足,眼睁睁看着心爱的皇女被推下宝座还不明内里,迷茫而伤心。天家帝女们在这皇朝末路各展其才力挽狂澜,但在别人眼里也不过像是几个孩子争抢一件玩具那么可笑罢了。历史的车轮滚滚而过,不是逆势而行就能让它改变方向的,所以独孤教导我要顺天不逆势,要懂得行驶顺风船,来奔向目的地。我接口道:“先生,我明白了,从来都是顺天者昌,逆天者亡。要明了历史的大走向,顺应天时,不要做些徒劳的傻事。逆天而行,从来都是一曲悲歌。”独孤颇为欣慰地点头。独孤的笑容穿透了历史的长空,我仿佛看见了独孤伸出那双绝世无双的修长玉白的美妙双手,像历代前贤一样,推动了一下车轮,加速了它的前行。

    当我下车,进朝觐见。这时在大乱之后第一看见母皇,尽管事前也知道她沉浸在悲苦之中,但亲眼看见了她的苍老,如同秋风中的老树,还是忍不住暗自心酸。

    脸上毫无脂粉掩盖,额角深刻的川字,疲沓双眼下不止一道的横线,鼻翼下方深深的法令纹,这些沟壑清晰。把她的美貌风流潇洒破坏得干干净净。

    我恍恍惚惚地忆起初见时候,那明亮阳光投在她明黄色风袍上相映成辉地风采,美丽自信而宽容。再后来慢慢温柔褪去。成为凌厉的阴冷,无情无绪地面容。冷漠而宁愿孤独,一心为名留青史而奋斗。现在,八大家暴乱,梁国来袭,为之骄傲的明睿也被人从高天打入污泥。这些事情令她无能无力,彻底摧垮了她地自信。

    我心里如沸水滚腾,面上却毫无涟漪,只是恭敬地向她行礼下跪,以前觉得冷冰入骨的大理石现在跪多了也不再那么冰寒。

    母皇心神恍惚,动作迟缓而无力,她挥挥手说:“小七,你这次做地很好。现在我心里有些烦闷,你下去见你父后去吧。”

    我看了看站在母皇身后的妙官。他向我使个眼色,我连忙恭敬起身退出。身后听见母皇的咳嗽,妙官的闻言宽慰。即使经历过一千次。还是有点不是滋味,别人做得再好。都难入母皇的眼。她地心里还是只有明睿一个人。不知其他皇姐妹是否有我一样的感觉,纵使追着母皇的目光跑得筋疲力尽。也难得母皇一个嘉许的微笑。

    出了宫门,便遇见了明华与明络。她们笑如春风拂过,繁花争相开放,得意都飞在枝头。

    我连忙过去给明华见礼,低眉道:“见过太女殿下。”

    明华一扫过去阴翳,哈哈一笑一派豪放拍拍我的肩膀道:“小七,我现在受礼还为时尚早。”

    我恭敬道:“母皇诏令一下,天下皆知,太女大典不过是近在眼前。”

    明络向她不以为然不一瞥道:“大姐就是如此小心得有些过,太女之事已是铁板钉钉的事。”说完向我嫣然一笑道:“七妹,你知道么,听说三姐已经病了,真是想不到那龙虎一般的人也会那么容易生病,你说是不是,小七。”语气里嘲讽得意尽显,特别说到三姐这两个字的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