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经济管理电子书 > 国际金融学 >

第16章

国际金融学-第16章

小说: 国际金融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再自由,因此金本位制度已经残缺不全,并失去了汇率稳定的基本条件。1929~1933年世界性的经济危机爆发后,残缺不全的金本位制度迅速瓦解。不久,各国普遍实行了纸币流通制度。
二、纸币流通制度下的汇率决定
     纸币是从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几乎没有内在价值,而只是充当了由国家发行、强制流通和不可兑现的货币符号。在纸币流通制度下,现钞不能自由兑换、黄金不能再进入流通,金本位制度下的黄金输送点和铸币平价也不复存在,但货币交换的比例,即汇率依然有它的价值基础,而且受外汇市场供求状况影响。同时,由于人为的制度安排,汇率的波动也是有一定规则的。
(一)汇率的价值基础
在实行纸币流通制度的早期阶段,各国一般都规定过纸币的金平价,即纸币名义上或法律上所代表的金量。纸币作为金的符号,执行金属货币的职能,因而也就代表了一定的价值。如果纸币实际代表的金量与国家规定的含金量一致,则金平价无疑是决定两国货币汇率的价值基础。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纸币不能与黄金兑换,其发行又不受黄金准备限制,纸币发行总量往往超过由流通所需金量按金平价决定的数量,这就使得纸币实际代表的金量与国家规定的含金量相背离。因此,名义上或法律上的金平价已不能作为决定两国货币交换比例的价值基础,取而代之的是纸币所实际代表的金量。
随着纸币流通制度的演进,纸币的金平价与其实际代表的金量相互脱节现象日趋严重,货币非黄金化的呼声越来越高。在这种情况下,纸币所实际代表的金量很难确定,它在决定两国货币交换比例的过程中,似乎变得无足轻重。与此同时,由于纸币代表一定的金量,一定金量的价值又可反映在一系列的商品上,人们更直观地把单位纸币所代表的价值视为单位货币同一定商品的交换比例,即商品价格的倒数,或纸币的购买力。实际经验也表明,在两国社会生产条件、劳动力成本和商品价格体系十分接近的情况下,通过比较两国间的物价水平或比较两国纸币的购买力,可以较为合理地决定两国货币交换的汇率。在纸币流通制度下,货币的购买力成为价值的化身,汇率的决定依然是以价值为基础的,它的本质还是两国货币所代表的价值量之比。
(二)外汇市场的供求
在纸币流通制度下,汇率除以两国货币所代表的价值量为基础外,而且还随着外汇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而变化。特别是在货币与黄金相对分离,黄金—物价—国际收支运作的机制基本失灵的现实生活中,外汇市场供求的力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汇率的实际水平。西方经济学家十分重视外汇市场供求关系对汇率形成的作用,他们认为:当外汇供不应求时,外汇汇率上升;当外汇供过于求时,外汇汇率下降;当外汇供求相等时,外汇汇率达到均衡;实际汇率由外汇市场供给与需求的均衡点所决定。这种外汇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及其对外汇汇率形成的作用可用图3…2表示。

在图3…2中,横轴表示一国外汇的需求量和供给量,统称外汇数量Q,纵轴表示该国外汇市场上的汇率水平E(以一单位外国货币为标准折算成若干单位本国货币)。外汇需求曲线DD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因为汇率降低意味着以本国货币表示的外国商品与劳务的价格降低,会扩大本国对外国商品与劳务进口,从而导致外汇需求量的增加。反之,外汇供给曲线SS是一条向右上方上升的曲线,因为汇率提高意味着以外币表示的本国商品与劳务的价格相对便宜,会使外国购买更多的本国商品与劳务,从而导致外汇供给量的增加。在一段时期内,如果汇率偏高为,外汇的供给大于需求(S>D),外汇汇率就会面临下跌的压力;如果汇率偏低为,外汇的供给小于需求(S<D=;外汇汇率就会面临上涨的压力。只有当外汇的供给和需求相等于时,外汇市场在汇率处达到均衡。由于各种原因,外汇市场上的实际汇率并不稳定,而且也不完全与两国货币所代表的价值量之比保持一致。但是,从长远和综合的眼光看,外汇市场上外汇的实际价格,即实际汇率与其代表的价值应是基本保持一致的。
(三)汇率波动的规则
纸币流通制度下的汇率波动规则因所处国际货币体系的不同而有差异。为改变金本位制度崩溃后各国汇率变化的混乱状况,1944年7月英美等44国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共同签署了《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总称布雷顿森林协定),从而建立起二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按照布雷顿森林协定的要求,各成员国应公布各自货币按黄金或美元来表示的对外平价,其货币与美元的汇率一般只能在平价上下1%的幅度内波动。如果汇率的波动超过这一幅度,各成员国政府就有责任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直接影响外汇的供给与需求,以保持汇率的相对稳定。只有当一国国际收支发生“根本性不平衡”,对外汇市场的干预已不能解决问题时,该国才可以请求变更平价。可见,在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安排下,各成员国货币的汇率是围绕着平价,根据外汇市场供求状况,并被人为地限制在很小范围内进行波动的,常被称为“可调整的钉住汇率制”(图3…3)。

由于美元的国际地位不断下降和国际储备货币的多元化,1972年后许多国家放弃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钉住美元、在协议规定的幅度内进行浮动的汇率波动规则,实行汇率的自由浮动。1976年1月8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货币制度临时委员会在牙买加达成“牙买加协定”,同年4月基金组织理事会通过《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第二次修正案》,允许成员国自由地作出汇率方面的安排,同意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并存,从而使汇率的自由浮动合法化,形成了一种新的国际货币体系,即所谓的“牙买加体系”。在这个体系下,金平价或与美元的平价在决定汇率方面的作用已被严重削弱,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对汇率的变化起决定性的作用。其最一般或最典型的汇率波动则是汇率自由涨落,几乎不受限制(图3…4)。


第二节 汇率的变动


   在当今世界,外汇市场上的汇率频繁变动,而且涨落幅度较大,对国际经济贸易和各国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导致汇率变动的因素是什么?汇率变动会对经济发展产生哪些影响?在前一节的基础上,本节将对这些问题做专门探讨。
一、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
     上一节关于汇率决定的理论分析表明,汇率波动的基本规则是汇率以两国货币所代表的价值量之比为基础,随着外汇市场的供求变化而涨落。因此,进一步探讨汇率变动的原因,关键在于把握影响两国货币价值之比,特别是影响外汇供求关系的各种因素。这些因素既有经济方面的,也有非经济方面的,而且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促使汇率的变动。一般说来,汇率决定的价值基础(平价)主要取决于两国的生产力水平,这在相当长时期内是稳定的。同时,关于汇率变动的制度性安排也是相对稳定的,不会在短期内进行调整。导致外汇市场上汇率频繁变动的是能够影响外汇供求的因素,其中主要有:
(一)国际收支
国际收支是一国对外经济活动的综合反映,其收支差额直接影响外汇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汇率的基本走势和实际水平。国际收支对汇率变动的影响可比较直观地由图3…5表示。

图3…5中,纵轴为外汇汇率,横轴为外汇数量。假定某国的国际收支处于平衡状态,其外汇市场上的均衡汇率为。从外汇供给方面考察(假定该国外汇市场上的需求基本稳定,即外汇需求曲线不变),当该国的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其外汇供给就会相对减少(),这就会引起外汇汇率上升();当该国的国际收支出现顺差时,其外汇供给就会相对增加(),就会引起外汇汇率下降()。从外汇需求方面考察(假定该国外汇市场上的供给基本稳定,即外汇供给曲线不变),当该国的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该国对外汇的需求相对增加(),导致外汇汇率上升();当该国的国际收支出现顺差时,该国的外汇需求相对减少(),导致外汇汇率下降()。从供求双方的考察都说明:一国的国际收支出现顺差,就会增加该国的外汇供给和国外对该国货币的需求,进而引起外汇的汇率下降或该国货币的汇率上升。反之,一国的国际收支出现逆差,就会增加该国的外汇需求和本国货币的供给,进而引起外汇的汇率上升或该国货币的汇率下降。
(二)通货膨胀差异
在纸币流通制度下,一国货币发行过多,流通中的货币量超过商品流通的实际需要,就会造成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意味着物价升高,货币的购买力降低,进而导致货币对内贬值。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对内贬值必然导致对外贬值。如果两国的通货膨胀率相同,那么两国货币的名义汇率因通货膨胀的相互抵消,就可能继续保持不变;只有两国通货膨胀率存在差异,通货膨胀因素才会对两国货币的汇率产生重大影响。例如,当一国的通货膨胀率高于另一国的通货膨胀率时,通货膨胀率较高国货币的汇率就趋于下跌,而通货膨胀率较低国货币的汇率则趋于上升。假定两国的实际利率相同,对著名的费雪(Irving Fisher,1911)方程进行推论,也可以说明上述通货膨胀差异对两国货币之间汇率的影响:
                                          (3…1)
其中是A国的通货膨胀率,是B国的通货膨胀率,是远期汇率(每一单位B国货币所兑的A国货币单位数),是即期汇率(每一单位B国货币所兑的A国货币单位数),是A国的实际利率,是B国的实际利率。
很明显,如果A国的通货膨胀率大于B国的通货膨胀率,B国货币的汇率将趋于上升,或表现为远期升水;反之,B国的货币汇率将趋于下降,或表现为远期贴水,以保持平价关系。
具体地说,通货膨胀主要通过两个途径对汇率产生影响。一是通过影响进出口贸易: 当通货膨胀使一国的物价上涨率高于其它国的物价上涨率,而汇率又未能对此及时作出反映时,该国出口商品的成本会相对提高,这就削弱了该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不利于扩大商品的出口;同时,该国进口商品的成本会相对降低,且能够按国内已上涨的物价出售,这就增加了进口商品的盈利,容易刺激商品的大量进口。这种状况会使一国贸易收支恶化,形成外汇市场供求的缺口,推动外币汇率上升,本币汇率下降。二是国际资本流动:当一国通货膨胀率高于其它国家,而名义利率又没有作出调整时,该国的实际利率相对下降,投资者为追求较高的利率,就会把资金转移到国外。另外,一国货币因通货膨胀先后发生对内、对外贬值,还会影响人们对该国货币的信心,引起资金的抽逃。资金外流和信心低落,不利于维持两国货币之间的汇率稳定。当然,通货膨胀差异并不是立即和直接对汇率产生影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