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经济管理电子书 > 国际金融学 >

第27章

国际金融学-第27章

小说: 国际金融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差别汇率安排有其自身的特征。主要体现在:(1)在外汇管制条件下,以官方汇率为基础。(2)政府希望集中调度和使用外汇资源。(3)是临时性政策工具。
1、进口与出口的差别汇率安排
20世纪70年代许多发展中国家采用进口和出口的差别汇率安排。假设汇率表达式为直接标价法,不同的进出口汇率组合代表不同的政策导向,能够达到预期政策的效果。例如,第一种是较高的进口汇率与较低的出口汇率,其预期政策效果是不仅限制了进口,而且也限制了出口;第二种是较低的进口汇率与较高的出口汇率,不仅鼓励了进口,而且对出口也起到鼓励作用;第三种较低的进口汇率与较低的出口汇率,该汇率安排组合只鼓励了进口,而限制了出口;第四种较高的进口汇率与较高的出口汇率,可以起到限制进口、鼓励出口的预期效果。进口与出口的差别汇率安排对进出口的影响,其实质也是对进出口进行变相的“加税”与“减税”。
2、进口多元差别汇率
发展中国家在对外开放初期,特别是在出口导向和进口替代阶段常采用进口多元差别汇率安排。采取进口多元化差别汇率的国家,一般有其特定的预期目标,诸如鼓励重要物资和先进技术的进口,限制非必需物资的进口;调整进口结构,推进进口替代,提高工业化水平;避免全面汇率调整造成的社会振荡;缓解通货膨胀的压力等等。可以看出,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对外开放初期,为减少国外商品对本国市场所产生的冲击,鼓励国内特定商品或原材料的出口,实施进口差别汇率安排,是行之有效的,而且也是可以理解的。但实施进口差别汇率也存在着一定的困难。例如,何种进口物资适用何种汇率,不易准确合理确定;为防止以较低汇率进口的货物按较高汇率确定成本、售价,进而牟取暴利的行为,必须配合以严格的物价管制;以较低汇率进口的物资过多时,不仅会降低财政收入(政府出售外汇的收入减少),而且也不利于保持国际收支平衡(进口成本低,进口倾向加强);各种汇率的相互支持与配合,可能将适用较低汇率的进口改为适用较高汇率的进口,最后向最高汇率逐渐统一;如果为鼓励原料进口而采用较低的汇率,又为鼓励产品出口而采用较高的汇率,这两种汇率的差额过大时,就是对这种产品的生产与出口实行补贴,不仅会使该产品的生产和出口依赖汇率优惠,而且会受到国际社会指责;对重要产品的进口适用较低汇率,等于对该产品进口给予补贴,从而限制了该产品国内生产厂商生存与发展的空间,不利于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对与国内产品构成竞争与替代的进口实行较高汇率,如果不加选择或扩大范围,容易产生消极的保护效果。
3、出口多元差别汇率安排
出口多元差别汇率安排是指一国为限制或鼓励特定商品的出口而对该商品出口时使用的汇率进行的多元化差别安排。与采用进口多元汇率安排相比,出口多元汇率安排使用较少。根据对出口的调节效果不同,出口差别汇率安排可分为惩罚性出口汇率安排和优惠性出口汇率安排。前者也称加税型出口汇率,主要是为限制某种产品出口,而采用这种汇率安排。一般来说,出口汇率低于平均进口汇率,使政府获得部分出口利润。后者也称为补贴性出口汇率,其目的是鼓励出口,促进该产品的生产,其出口汇率高于平均进口汇率。
与进口多元差别汇率一样,实施出口多元差别汇率也存在一些困难。在汇率安排中,主要应注意以下几点:对某种出口产品适用惩罚性汇率或优惠性汇率的界定,需慎重确定;对某种产品适用优惠性汇率,等于对其他出口产品适用惩罚性汇率,有碍公平竞争;在资源紧缺和经济条件较差时,采用优惠性出口汇率,会加剧国内经济困难;对经济效益低下或亏损的出口产品适用优惠性出口汇率,就是保护落后;如果优惠性出口汇率不合理,就等于打击有价值的重要生产活动,鼓励或扩大不重要或价值不大的生产活动。实施出口多元差别汇率的政策效果取决于优惠性出口汇率对出口的边际贡献是否大于惩罚性出口汇率所造成的出口损失。
通过差别汇率安排,一国政府可更加有效地实施奖出限入的政策,进一步鼓励资本净流入,从而改善一国国际收支状况。但是,从本质上说,这种汇率安排是一种歧视性的金融措施,它针对不同的贸易对象国和不同的进出口商品规定不同的汇率,以限制同某些国家的贸易,容易引起国际间的矛盾和别国的报复,从而不利于国际经济合作和国际贸易的正常发展;同时,差别汇率安排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还是一种变相的财政补贴,还会使国内不同企业处于不同的竞争地位,不利于建立企业间的公平竞争关系;另外,还会使商品价格关系变得复杂和扭曲,影响资源的合理配置;最后,从管理成本上说,由于汇率种类繁多,差别汇率安排势必会耗费大量的人力成本。而且管理人员主观知识上的缺陷,官僚作风及信息不通都会导致汇率制度的错误运用,不法商人的逃汇、套汇或虚报货价,加之政府官员的受贿作弊等都会影响复汇率的实施。实践经验表明,差别汇率制度的收效不大,但代价却很高。有鉴于此,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反对其会员国实行歧视性汇率安排或采用复汇率制度,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监督下,实行复汇率制的国家也有逐步减少的趋势。

第四节 政府对汇率变化的干预
  对汇率变化进行干预是指以政府部门为主体,以汇率变化为对象,通过政府言论或权威人士发言、实施外汇管制或者公开市场操作,达到影响外汇市场运行的目的,最终促进宏观经济内外均衡,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增长;是政府实施汇率政策的具体措施之一。
一、政府对汇率变化干预目的
   一国政府为维护开放经济下国际收支平衡,达到内外均衡经济目标的同时实现,都在不同程度地对汇率变化进行干预,引导外汇资源的合理配置。一般认为,一国政府对汇率变化进行干预的目的主要包括:
(一)实现汇率政策的总体目标
政府对汇率变化进行干预,是一国政府实施汇率政策的一部分。从这个意义上讲,政府对汇率变化的干预应服从于汇率政策总体目标。假设一国国际收支帐户长期逆差,政府打算通过本币对外贬值的方法来改善国际收支状况,则可以通过权威性的言论和政府发言传递政府对本币贬值的政策导向,引导外汇市场参与者改变对未来汇率变化的预期;也可以对外汇实行“奖出限入”的数量管制和有利于提高出口商品国际竞争力的汇率管制;或者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在外汇市场上大量买进外汇,增加本币投放,推动外汇升值和本币对外贬值,但必须配合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以减轻国内通货膨胀的压力。政府对汇率变化的干预使本币贬值从而刺激出口抑制进口,改善国际收支状况,促进内外部均衡。同时,对外出口的扩大可以社会总产量,扩大就业水平,提高国际竞争力,加快产业结构升级,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增长。
(二)防止汇率短期内过分波动
开放经济条件下,汇率短期内过分波动将降低资源配置效率,影响到一国开放经济的稳定运行。但是,汇率在短期内过分波动的因素大量存在。例如,任何对未来货币政策宏观条件波动的预期都将对即期汇率产生影响。在弱势有效市场中大量充斥的新闻效应的影响下,噪声交易者的操作行为可能加剧汇率对其基本价值的偏离,导致即期汇率的过分波动。由于商品市场价格存在粘性,货币市场和商品市场的价格调节时间不一致,短期内商品市场的调节慢于货币市场,因而可能出现的“汇率超调”现象也将影响到短期汇率的稳定。另外,当今的国际资本市场,数万亿计的国际游资凭借各种金融衍生工具兴风作浪,投机因素已成为汇率短期内大幅波动的主要原因。政府对外汇市场干预的首要目标,就是防止汇率在短期内过分波动。
(三)作为与财政货币政策搭配的工具
对汇率变化的干预是政府实施货币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开放经济下,一国政府实施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意味着投放的基础货币数量增加,影响本币汇率相对稳定,这是可以利用汇率政策在外汇市场抛售外国资产,以抵消因实施扩张性货币政策而导致的汇率政策波动。如果一国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在货币供应量不变的情况下,意味着本币有升值压力。为保持本币币值稳定,该国中央银行需在外汇市场购买外国资产,增加对本币的投放,以稳定本币汇率。政府对外汇市场的管制与财政政策搭配,可以起到稳定物价、增加就业、保护特定产业发展以及增加财政收入的作用。因此,也可以说,中央银行对外汇市场的干预不是一项独立的政策工具,一般与其他财政货币政策搭配使用。
(四)实现其他的政治经济目的
政府为达到其他特定的政治经济目的,可以通过对汇率变化进行干预来实现。例如,一国政府可能人为地造成本币低估而刺激本国出口的增加;中央银行可以在外汇市场上进行不同种类的外汇交易以改善本国外汇储备的结构;一国政府也可以利用汇率变化,来抑制通货膨胀的国际传递,也可以对其他国际的汇率政策进行人为地制裁和报复等等。
总之,各国处于不同的目的对汇率变化进行干预也可以成为政府干预外汇市场的理由。随着国际金融市场及外汇市场的不断发展完善,政府对外汇率变化的干预方式也在发生变化。
二、政府对汇率变化干预的方式
  根据不同的角度,政府对汇率变化的干预可分为不同的类型。例如,按干预的手段不同,可分为直接干预和间接干预;按是否引起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可分为冲销性干预(sterilized intervention)和非冲销性干预(unsterilized intervention);按干预的策略不同,可分为熨平每日波动型(smoothing out daily fluctuation)、逆向型(learning against the wind)和非官方钉住型(unofficial pegging),熨平每日波动型是指根据汇率的日常变动高价卖出、低价买入,以熨平波幅;逆向型一般是指对汇率突发性的大幅波动进行逆方向操作以稳定汇率;非官方钉住型是指政府单方面预设一个汇率水平和变动范围,在市场变动与之不符时,就入场进行干预。另外,按参与干预的国家不同,可分为单边干预和联合干预。
一般认为,政府对汇率变化的干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通过政府言论或权威人士发言,间接影响汇率变化
政府可以通过言论或权威人士的发言向市场发出的信号,表明政府的态度及可能采取的措施,以影响市场参与者的心理预期,从而达到实现汇率相应调整的目的,可称之为干预的信号效应(Paul R。Krugman,国际经济学)。当政府对现行汇率不满意或者迫于外界压力不得不改变现行汇率时,政府可以公开宣布将通过货币政策或财政政策来改变汇率或者邀请专家学者等权威人士发表言论支持政府举措,此时信号效应将变得非常重要。此时,政府可能利用信号效应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