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经济管理电子书 > 国际金融学 >

第31章

国际金融学-第31章

小说: 国际金融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假定一国经济处于图4-11的A点(逆差和失业)。为同时实现内外部均衡,有两种政策配合的方式可供选择:一是从A点开始,先采用增加政府支出的扩张性财政政策解决失业问题,在B点实现内部均衡,但仍存在国际收支逆差;再由B点出发,采用提高利率的紧缩性货币政策,在C点实现国际收支均衡,但会出现失业问题。如此交替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可以使国民经济逐步逼近内外部均衡点F。二是从A点开始,先采用减少政府开支的紧缩性财政政策解决逆差问题,在G点实现外部均衡,但会加剧失业问题;再从G点出发,采用降低利率的扩张性货币政策解决失业问题,但又会增加国际收支。如此交替采用紧缩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会使国民经济越来越偏离内外均衡点F。合理的选择是前一种政策配合方式,即以财政政策解决内部均衡问题,而以货币政策解决外部均衡问题。
蒙代尔的“政策指派法则”详细分析了为同时实现内外部均衡应选择的政策配合方式及其效果;强调政策工具应该指派给有着最大效能的政策目标,即用财政政策对内,货币政策对外,如果在政策指派方面出现错误,非但不能实现内外部均衡的目标,而且还会远离这一目标。蒙代尔的“政策指派法则”弥补了米德和斯旺对经济政策配合所做研究的一些缺陷,而且采用动态分析方法,强调失衡的性质和调整的路径,以更为一般和现实的方法以解决内外部均衡冲突的问题,使丁伯根法则得以具体化。所有这一切,都极大地丰富了政策配合理论。
蒙代尔的“政策指派法则”也有不足之处。例如,该法则将政策工具和政策目标之间的关系视为简单的二维线性关系,没有考虑宏观经济运行中各种干扰因素对内外均衡造成的纵横交错的影响。同时,政府或许可以在多维空间进行政策配合,并最终实现内外部均衡的目标,但其稳定性差,调整路径复杂,不具有可操作性。最后,从政策实施到产生预期效用通常有一个滞后期,蒙代尔的“政策指派法则”对此没有给予必要的关注。
三、不同汇率制度下的政策配合: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随着经济开放的边界不断拓展,如何在不同汇率制度下进行政策配合以实现宏观经济均衡,越来越受到各国经济学界和政府部门的关注。著名经济学家蒙代尔(R。Mundel)和弗莱明(J。 M。 Flemingel)以标准的凯恩斯宏观经济IS…LM模型为基础,通过分析决定经常帐户平衡和资本净流入的不同条件,进而提出开放经济下一国商品市场、货币市场和国际收支的一般均衡模型,即蒙代尔—弗莱明模型(M…F模型)。M…F模型出色地分析了开放经济条件下,为实现内外部均衡,汇率政策与财政、货币政策配合的效应,在国际金融学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
(一)基本模型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分析对象是一个小国开放经济,并假定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总供给具有完全弹性,无论总需求如何变化,本国和外国的价格水平都维持不变。在其基本模型中,纵轴为利率i,横轴为产出Y,IS为商品市场均衡曲线,LM为货币市场均衡曲线,BP为国际收支均衡曲线(图4-12)。































1、商品市场均衡线(IS曲线)
商品市场均衡曲线表示能使商品市场处于均衡状态的利率和产出的各种组合,其基本方程式为:
                      (4…3)
其中,Y代表国民收入,C、I、G分别代表消费支出、投资支出和政府支出,X和M分别代表出口和进口,和S分别表示利率和汇率水平。IS曲线斜率为负,是指随着利率的提高,产出将下降,以保持商品市场均衡。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因为利率降低所引起的收入提高,只有部分用于国内消费,另一部分被用于进口,形成国民收入的“漏出”,所以IS曲线的斜率较大。同时,政府支出增加会提高利率和产出,进而促使IS曲线向右移动,但由于开放经济的乘数效应较小,IS曲线向右移动的幅度也相对要小些。另外,如果一国货币贬值并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该国净出口会增加,IS曲线将向右移动;如果一国货币升值会使该国的净出口减少,IS曲线则将向左移动。
2、货币市场均衡线(LM曲线)
货币市场均衡线表示能使货币市场处于均衡状态的各种利率和产出的组合,其方程式为:                                                    (4…4)
其中代表实际货币供应量,等于实际货币需求量。=;是国民收入Y的增函数;本国利率水平i的减函数。开放经济下的LM曲线斜率为正,是因为当货币供给为既定时,利率提高,对货币的投机性需求就会减少,只能提高产出以增加交易性货币需求,以维持货币市场均衡。在实行固定汇率制的开放经济,国际收支失衡会直接作用于货币供给,从而促使LM曲线的移动。例如,一国的国际收支出现逆差,为维持固定汇率,中央银行不得不抛售外汇购买本币,使一国外汇储备下降,基础货币减少,并通过货币乘数作用降低货币供应量,使LM曲线向左移动。反之,如果国际收支出现顺差,则将使LM曲线向右移动。
3、国际收支均衡线(BP曲线)
国际收支均衡线表示能使一国国际收支处于均衡状态的各种利率和产出组合,其方程式为:
                                      (4…5)
其中X和M与(A)式中的解释相同,K代表资本的净流入,是本国利率水平的函数。BP曲线的斜率为正,因为当一国的收入增加时,经常帐户随进口需求的增加而恶化,为维持国际收支平衡,必须通过提高利率来吸引国外资金的流入。BP曲线的斜率大小受资本净流量的利率弹性和边际进口倾向的影响,可能存在四种情况:(1)资本完全管制,BP曲线为一条垂直于横轴的直线,是指利率变动不会诱发国际资本流动,国际收支均衡即为经常账户均衡。(2)资本管制,BP曲线为一条比LM曲线陡峭的正斜率曲线,是指利率的提高造成的资本帐户顺差不足以弥补因国民收入提高而引起的经常账户逆差。(3)资本开放,BP曲线为一条比LM曲线平坦的正斜率曲线,是指利率水平较少提高,就会吸引大量资本流入,足以抵消因国民收入提高所引起的经常账户逆差。(4)资本完全开放,BP曲线平行于横轴Y,是指国内利率的任何微小变化都会引起资本在国内外的大规模流动,只有在国内利率等于世界利率的情况下,该国的国际收支才能保持平衡。
4、IS…LM…BP的均衡
如图4-12所示:IS曲线与LM曲线的交点决定了本国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的利率和产出组合。垂直的BP曲线表示资本完全管制下,外部均衡的实现;比LM曲线陡峭的BP曲线表示资本管制下,外部均衡的实现;比LM曲线平坦的BP曲线表示资本开放下,外部均衡的实现;水平的BP曲线表示资本完全开放下,外部均衡的实现。当BP曲线、IS曲线和LM曲线交于一点时,一国经济达到了内外部均衡。根据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关于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总供给具有完全弹性的假定,从理论上看,一国政府是可以通过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以及汇率政策的合理配合,最终实现国民经济内外部均衡目标的。
(二)固定汇率制度下的政策配合
1、财政政策:以扩张性财政政策为例
在固定汇率制度下,一国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这就会增加商品和劳务的支出,进而促使IS曲线向右移动至IS′,IS′曲线与LM曲线的交点B成为国民经济新的短期均衡点(图4-13至图4-16)。在B点处,该国利率上升,吸引外资的流入,使资本与金融帐户出现顺差;同时产出增加提高,又导致进口需求增加,使经常帐户出现逆差。由于实行固定汇率制度,资本与金融帐户的顺差是否足以弥补经常帐户的逆差,不仅直接决定一国的国际收支状况,而且还会引起货币供应量的变化,从而使LM曲线向右或向左移动。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实施效果与该国资本管制与开放的程度密切相关,可分以下四种情况:


























































































































































(1)资本完全管制。在图4-13的B点处,该国的利率和产出水平都得到提高。由于对资本流动实行完全管制,利率提高不会引起资本流入,而产出提高则会增加进口,这就会导致国际收支逆差,表现为经常帐户逆差。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国际收支逆差会引起货币供应量的减少,使LM曲线向左移至LM′处,并与IS′曲线和BP曲线相交于新长期均衡点C点。此时,该国利率水平进一步上升,但产出没有增加,这是因为政府支出的增加通过利率水平的提高,对私人投资产生了完全的挤出效应。
(2)资本管制。在图4-14的B点处,该国的利率和产出水平都得到提高。由于存在较强的资本管制,利率提高造成的资本和金融账户顺差有限,不足以弥补产出提高造成的贸易收支逆差,该国的国际收支因此而出现逆差。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国际收支逆差会引起货币供应量的减少,造成LM曲线向左移动至LM′处,并与IS′曲线和BP曲线相交于新长期均衡点C点。较强的资本管制下尚有少量的资本流入,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利率的提高,因此扩张性财政政策刺激产出增加的效应不会被私人投资支出的下降完全抵消,C点处的产出低于B点处的产出,但高于A点处的产出。
(3)资本开放。在图4-15的B点处,国民收入提高会引起进口增加,利率水平提高会吸引资本流入。由于在较大程度上实行资本开放,利率水平提高吸引大量资本流入会使该国资本和金融账户的顺差超过进口增加导致的贸易逆差,造成该国的国际收支出差。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国际收支顺差会引起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促使LM曲线向右移至LM′处,并与IS′曲线和BP曲线相交于新长期均衡点C点。在C点处,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会引起该国利率水平下降,进一步刺激私人投资支出的增加,相应的产出会比B点的产出所有提高。
(4)资本完全开放。在图4-16的B点处,产出提高会引起进口增加,使贸易收支出现逆差;而且在资本完全开放的情况下,利率水平稍许提高都会吸引大量资本流入,使资本和金融账户出现巨额顺差,这必然导致该国的国际收支出现明显顺差。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国际收支顺差会引起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促使LM曲线向右移至LM′处,并与IS′曲线和BP曲线相交于新长期均衡点B点。在B点处,根据无抛补利率平价原理,资本流动使国内外利率趋同,即该国利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