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励志人生电子书 > 006历代名臣功勋卓著的武将 >

第3章

006历代名臣功勋卓著的武将-第3章

小说: 006历代名臣功勋卓著的武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由海路至福建,与文天祥、陆秀夫等立端宗,坚决抵抗。兵败后,仍率水军在广东沿海坚持。景炎三年(1278年) 端宗死,又立赵为帝,任少傅、枢密副使,奉居山(在今广东新会南)。后与元将张弘范在海上决战,兵败突围,遇台风溺死。他与文天祥、陆秀夫被称为「宋亡三杰」。



39。 徐达








    徐达(1332…1385),字天德,明凤阳临淮(今安徽凤阳东北)人。初务农,元至正十二年(1352年)投郭子兴军。次年,率二十四人从朱元璋取定远。元璋军渡江、下集庆(今江苏南京),徐达皆为军锋,由镇抚升至枢密院同知、中书右丞。鄱阳湖大战,身先士卒,败陈友谅前锋,进左相国。二十七年统军征吴,破平江,擒张士诚,封信国公。复拜征虏大将军,同副将常遇春率步骑二十五万北伐,平山东,破潼关,克元大都(今北京),灭亡元朝。洪武三年(1370年)授中书右丞相,改封魏国公。奉命镇守北平(今北京),徙民实边,大兴屯田。他善抚军,严号令,士卒皆乐为用。长年在外征守,有「谋勇绝伦」之誉,为开国第一功臣,与明太祖有布衣兄弟之称。后病卒(一说被太祖毒死),追封中山王,谥武宁。 



40。 常遇春








    常遇春(1330…1369),字伯仁,明凤阳怀远(今属安徽)人。臂长善射,勇力绝人。元末从刘聚起事,至正十五年(1355年)投朱元璋,历官总管府先锋、都督、统军大元帅、中翼大元帅。攻宁国,中流矢,裹创再战。升行省都督马步水军大元帅。二十三年大败陈友谅于康郎山,转战三日,纵火焚汉舟,湖水皆赤。次年进平章政事,率军包围武昌,逼降陈理。从攻张士诚,以奇兵出其后。论功封鄂国公。吴元年(1367年)与徐达兴师北伐,为副将,兼太子少保。相继取山东、河南、河北诸郡县。洪武元年(1368年)攻克元大都(今北京),转攻太原。二年与李文忠率师北征,攻克开平。师还病卒,追封开平王,谥忠武。一生为将未曾败北。自言能将十万军横行天下,军中有「常十万」之称,人每称他为「天下奇男子」。



41。 沐英








    沐英(1345…1392)明初将领。字文英,定远(今属安徽)人。少孤,朱元璋收为义子。洪武十年(1377年)从邓愈西略川、藏。十四年从傅友德取云南,留镇其地。他浚广滇池,兴屯田,抚定云南全境。死后追封黔宁王。



42。 胡大海








    胡大海(?…1362)明开国时将领。字通甫,泗州虹(今安徽泗县)人。初从朱元璋起兵。渡江后攻取皖南、浙江等地,任江南行省参正政事。镇守金华(今属浙江)。虽目不识书,而能折节下士,曾荐刘基、宋濂、叶琛、章溢于朱元璋。后被叛将所害。追封越国公。



43。 冯国用








    冯国用(1324…1359)明开国时将领。定远(今安徽)人。元末与弟冯胜组织地主武装,继投朱元璋,渡江后,典亲兵,攻占集庆(今江苏南京)、镇江、丹江、宁国等地,累建军功。后从征金华、绍兴。擢升至亲军都指挥使。不久死于军中。 



44。 傅友德








    傅友德(?…1394),明开国功臣,著名将领。少骁勇,善骑射,元末参加反元起事。元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朱元璋攻江州,友德率众降。元璋奇其才,使将兵攻取庐州。鄱阳湖之战,他以轻舟挫陈友谅前锋,复带伤迎击陈军于泾江口,获胜后进军武昌,授雄武卫指挥使。转战江淮之地,战功卓著。二十七年从徐达北征。领军独当一面。洪武元年(1368年)攻取山东诸地,从通州入大都,继下保定、真定,守定州。从攻山西,克太原,进军陕西。三年从徐达攻定西,大破扩廓帖木儿军,移兵伐蜀,取汉中。是年冬,封为川侯。次年,充征虏前将军,与汤和分道伐蜀,拔汉州,下成都。四年与冯胜征西凉,获全胜。十四年充征南将军入云南,出奇制胜。十七年,晋封国公。数征西北,斩获甚众,又练兵山、陕,以功加太子太师。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因请田触怒太祖,召还,次年赐死。



45。 冯胜








    冯胜(?…1395),明初大将。初名国胜,又名宗异,定远(安徽定远)人。元末与其兄国用组织武装结寨自保。朱元璋略地至妙山,国用偕胜来归,甚见亲信。从下滁(安徽滁县)、和(安徽和县),战三叉河、板门寨、鸡公山,皆有功,渡江,积功为元帅。国用死后命袭兄职,为亲军都指挥。此后,从援安丰,决战鄱阳湖,下武昌降陈理,克平江俘张士诚,论功仅次常遇春,迁右都督。吴元年(1367年),以右副将军从大将军徐达北伐,下山东,取汴、洛、潼关,论功列第三。中原平定,封宋国公。后数率大军出塞征扩廓、纳哈出。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蓝玉案发,越二年,以蓝党被赐死。



46。 郭子兴








    郭子兴(?…1355)元末江淮地区红巾军首领。定远(今安徽)人。地主出身。入白莲教,散财结客。至正十一年(1351年)与农民孙德崖等四人率众起义,次年克濠州(今安徽凤阳)。秋间彭大、赵均用等因徐州失守,率军来会。他后与彭赵等不和,依靠朱元璋的支持,移驻滁州。十五年春在历阳(今安徽和县)病死。明初追封滁阳王。



47。 戚继光








    戚继光(1528…1587),明山东蓬莱人,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嗣世职为登州卫指挥佥事。后被荐升署都指挥佥事。三十四年调任浙江都司佥事,赴浙御倭寇,充参将,守宁波、绍兴、台州,后改守台州、金华、严州。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召募金华等地农民、矿工三千余人,严加训练,建「戚家军」。分为水师、步兵、骑队等,备有火器,纪律严明,战斗力强,四十年破倭于台州。次年援闽,连破横屿、兴化诸倭。四十二年再度入闽,获平海卫大捷,歼倭寇两千余人。因功迁都督同知、福建总兵官。后赴粤,助俞大猷抗倭。隆庆元年(1567年)被张居正调往北京,镇守蓟州,屡败蒙古诸部,进左都督。万历十年(1582年)居正死,受排挤,旋调广东。十三年请病归,卒于里。著有《纪效新书》、《练兵实纪》等。 





 
 


本书由骆肖达免费制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