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财会税务电子书 > 慈禧后私生活实录 >

第24章

慈禧后私生活实录-第24章

小说: 慈禧后私生活实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会满意的。这些成绩便是那一批先期打发来的太监们所造就的;他们的人数也不多,日子又很局促,竟能有这样出色的成绩,倒是很教我佩服的。
  太后在殿上观看了一回之后,伊的第一个要求,就是午睡,午睡原是太后每天所不能少的功课,今天我们下车的时候,大约是十二点钟,等我们郑重其事的把这接驾典礼演完,已快打三点钟,伊平常的午睡时间早已到了;就是伊自己没有表示,我们也必然会自动的去给伊准备了。
  盛京的宫院既已经过了这样的一番收拾和布置,当然也有很适当的寝宫,给太后端整下了;因此伊就表示要赶快到那新的寝宫里去解决伊到奉天后的第一次午睡。伊这样表示之后,我们这一起人,就得立即跟着变换一套动作了。原是一堆一堆地挤在一起的颜色已渐渐地散将开去,那些占最多数的太监,便各回原职,埋着头,自去分别工作着;那政治犯式的光绪皇帝,本是不须服侍太后的,事实上他也不愿服侍太后,太后也不要他服侍,所以待太后有了要午睡的表示,他也就带着几名太监,上他自己的寝宫中去了。他的寝宫便在太后的寝宫的旁边,相距得很近,再过去一些,乃是他妻子隆裕和瑾妃的寝宫。
  每一种建筑物总有一种特殊的气象,普通的房屋是如此,宫殿也是如此;盛京的寝宫,当然是又和北京大内的寝宫不同的。我们初来一看,自不免有些感觉到陌生。幸而那班先遣来的太监,办事真能干,经他们的一番努力整顿,已把这里所有的许多特异之处尽量的改正了,就是不曾改正的,也并不如何显著了。
  这一座寝宫的主体是一座正殿,一座很高很大的正殿;它的面积虽然比不上北平大内的寝宫,但和颐和园里的那一座比较,却就大出许多了。在正殿的两边,象两条翅膀似的排着两座偏殿,成为一个颠倒的凹字形。偏殿和正殿的中间有一条很长的走廊连着,它的建筑也很讲究,顶上一般也有琉璃瓦盖着,下雨也可以用,但是因为廊的位置在殿的前面,所以要从偏殿走到正殿,或从正殿走到偏殿,都得先出了殿门,再打廊下走过去,屋子里面是穿不过去的。这样,我们就可以明白:在事实上,太后的这一座寝宫所包括的乃是三座分列的建筑,而不是整列连系的建筑。
  我们随着太后,一起先进正殿去。这座正殿因为前面有一个很大的庭院的缘故,光线非常充足;两边的偏殿,分离得绝远,一些也不致遮蔽正殿的阳光,而它们自己,也一样可以得到很充分的光气。这种建筑方法,可算是很适合卫生的了!太后约略一看,便表示十分满意;尤其是对于那些先期打发来的太监所表显的成绩,格外使伊高兴。这座正殿的里面,共有三间屋子;正中的一间算是太后的便殿,伊老人家就在这里办公休息;右面的一间是专供太后作为私人的佛殿的,太后生性很崇奉佛教,伊有一尊磁制的观音像,差不多是终年不断地虔诚供奉着的,此刻已早就派人赍到这里来了。有时候伊也欢喜念念经,所以必须另外有这么一间静室。便殿的左边一间,就是太后的寝室。
  在那便殿的中央,就是我们一进去,最先走到的那一间屋子里,有一张不很高的小圆桌子;这桌子的本身原是没有什么值得令人特别注意的地方,但它的上面,却有一副太后日常所爱用的骨牌安着。这副骨牌当太后没有起程之前,原是藏在颐和园内的某一座便殿里的;起程的前一天,我们还瞧见它好好地放在那里藏着咧,后来也不曾听见太后吩咐过要把它带上奉天来。但李莲英和张德这几个大太监的心思,原是最灵巧不过的,他们以为太后到了奉天,说不定会有突然起起这副骨牌的可能,因此就暗地里派人带来了,我们却不曾知道。所以大家一走进去,就把视线齐集中在这副牌的上面;太后似乎也觉得很诧异,但伊也知道这是伊的奴才们先意奉承的一番美意。
  靠近那连寝室的门的旁边,另有一张很阔大的桌子,这便是太后的公事桌了。上面已很整齐地安着一副笔砚和其他应用的文具,如印泥,水盂等等,和许多式样不同的纸张。
  在列车上的那座小朝廷里,太后的御座是特地定制的;但在盛京的宫院中,却尽有几座现存的备着,不必另制。虽然它们的雕刻和装璜,因为年代久,不常用的缘故,已远不如北京宫里所有的精致而富丽,可是现在安在便殿上的那一座,也还并不怎样陈旧,它的质料,一般也是用的紫檀木,后面也一样有一架紫檀木的插屏,镶着很名贵的大理石。
  四面的墙上,跟火车的车壁上一般也有大幅的图案画绘着,这些壁画的作者,当然又是那些高手的漆工了。他们所画的人物或花草,都欢喜用很浓艳的颜色,看起来不免觉得太粗俗些。
  就这一座正殿来讲,或者可以说把这一座正殿来代表了盛京全部的宫院而论,它们诚然是很灿烂辉煌;然而若把热河的行宫来比较一下,那就不免处处相形见绌了!我不妨举出几点来,当做说明。譬如墙壁上,这里只是漆着许多壁画,鲜艳固然很鲜艳,但怎样够得上说珍贵,说别致呢?在热河的行宫中,有好几座为圣驾所常到的殿宇,是用各色各样的贡缎来糊壁的;这些贡缎上,一般也织着很美丽的图案画。它们的价值,至少要比油漆超出十倍,二十倍。还有,在热河的行宫中,太后每次去留宿的几座正殿里,所有几枝粗可合抱的庭柱上,从头到脚,都有许多栩栩如生的飞龙盘绕着;它们既不是用木料雕成的,也不是用泥塑就的,原来它们全是用金所浇铸的。在天花板上,同样还有许多飞龙飞凤一类的点缀品,也是用的纯金。而这些庭柱和天花板的本身,不用说,当然都是用的最贵重的木料了。这里却只能用普通的木料,真金的点缀品是更不见一件了!再有热河的行宫中,一切门的门键,和那些拴窗的扎钩之类,大部分都是银制的,就是不是银,也必是上好的紫铜或白铜。而这里,却只见普通的黄铜和白铁。总之,从物质上讲,无论拿那一点来比较,热河的行宫实在要比盛京的古宫富丽得多了!
  盛京的宫院之所以不能尽量装点的缘故,乃是级单纯的,一言以蔽之,财力不足而已。东三省的商市,虽然并不如何萧条,百姓也不曾闹什么饥荒;可是这里的人民,向来习惯于很清苦的生活,奢侈的事情,大家都不讲究,而官家所征收的钱粮,也比较少一些,因此这些宫院,在当地人的心目中看来,已是非常的华贵精致,殊不觉有整治的必要。在官府方面,又为经济力所限,也只得跟人民抱着相同的心理,尽让这些陈旧的建筑物永远维持着它们的原状了。其实,平心而论,象这样的屋子,仅仅用以充作皇上或皇太后偶一临幸用的行宫,的确已很适合的了,我们这些人都为在关内过了好几代的舒服生活,不但已把我们的耐苦精神一齐丧失殆尽,而且还使我们养成了一种非常奢侈的习惯,对于等闲的物件,不免就存了瞧不起的心理,于是便把这些尚存三分古意的旧宫院,看得处处不见精彩了。
  但是无论如何,太后却并不曾有过半些不合意的表示,伊显然是很满足了。
  太后在便殿上略坐一坐之后,便决意要午睡了;伊每次午睡的时间,总在两三小时左右,今天伊尤比往常多辛苦了一些,那末睡的时间,也许会格外长些了。伊睡熟了之后,我们便照例只让一个恰巧该当值的人留着,专候伊醒来时给伊呼唤;其余的七个人,都一起退出来休息。方才我所说的两座偏殿,便是我们这八位女官的官舍。因为大家都已累得很吃力的缘故,竟不遑再作他想,匆匆都进官舍去歇息了。我自己当然也很疲倦,但这个新环境已给予我以一种极浓烈的刺激,使我的神经,非常兴奋,绝对不用想合上眼睡觉,因此,我就爽快丢下了午睡的念头,一个人在外面的长廊里逗留着,打算再把这里一带的景象,认识得更清楚些。然而我也不敢走得太远,也许太后突然会醒了,或者一醒来就想到我,指名要我给伊干什么事情,这是谁也不敢断其必无的;所以我便只能老是在这条长廊下徘徊着,尽我的目力所及,望各处眺览。虽然我所能眺览到的只是一部分的宫院,但我已于此得到了一个大概,可以用几句很简单的话来说明这些宫院的建筑方式。第一,它有很多的庭院,每个庭院的三面或四面,必有许多宫殿环绕着;第二,在这些宫殿的外面,又必有一条互相连系着的长廊,彼此好兜转;这样一起一起的合并拢来,便成为一座小小的迷宫的格式了。当然,这种建筑方式对于我,已不再会引起什么特殊的注意了,因为北京那些皇宫的建筑,差不多是和它完全相同的,而且是更曲折,更繁复,我们只须看了它入门处的景象,已可以知道了。
  在我们自己所歇息的两座偏殿和太后所居住的那座正殿的中间,也同样的夹着一个绝大的庭院;在这庭院中,有许多丁香花种着,白色的也有,紫色的也有,开得都很茂盛。可是他们所发出来的那股气味,却委实难受;既不香,又不臭,只是说不出的难闻。闻得我顿时觉得非常的头痛,幸而它的颜色是特别的淡雅清丽,象一个淡装素抹的美人一样的可爱;依我个人的嗜好来说,这种花实在比牡丹花芍药花等可爱的多。所以我想只要再过一两天,我对于它所发出来的那股臭味,必能因爱好它的色调而渐渐地不觉得难闻了。真的,后来我居然习惯了,否则我们在奉天逗留着的几天中,这股臭味不分昼夜的来侵袭我的鼻孔,我还能不病倒吗?
  我在长廊下流连了约摸有半个小时模样,渐渐地觉得疲倦起来了;因为第一层原因,今天我自己的确也累得很辛苦了,事实上真有安息一会的需要;第二层原因,象这样独自冷冰冰地的在廊下站着,也未免太枯寂些;于是我就走进
  了我自己的寝室,躺下床去,打算做一个短短的甜梦。可是合上了眼,偏又是睡不熟,只能蒙朦胧胧地假寐着;等到快要真正的睡熟了,忽又给一个宫女走来把我唤醒,告诉我说太后已在翻身了,不消几分种工夫,伊一定会醒过来,所以这宫女忙特地赶来通知我,好让我立刻穿起衣服来准备端整,待伊一醒,便马上走进去侍候。
  太后果然在十分钟之后便醒了,伊老人家也少不得又要梳洗穿扎一番,这样,时候已是不早了。经不起伊再和我们随便说了一会闲话,晚膳的时间已到,于是日常的那一套繁文缛节又开始了;照例那多得过不合实用的一百碗正菜,便蜂拥似的端将出来,仿佛和开什么展览会一般的铺满在太后的面前。我简直是见了就害怕,可是习惯如此,无论在北京的皇宫里,或颐和园里,或御用列车上,地点尽管不同,这一百碗菜总是每餐必备的;如今到了奉天,当然也不能独免。
  晚饭过后,大家仍在太后的便殿上聚着,伊对于这一处新的环境,倒象并不如何注意,不但不想秉烛夜游,简直说话也不见提起,仿佛是伊老人家根本没有到过奉天一样。我们这些服侍伊的人,当然只能顺势而行,谁也不敢自动的道及了。伊和我们随便说了一会话,又觉得有些厌烦起来,便教人去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