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闲女当嫁 作者:艳娇兰(起点vip2013-04-02完结,种田) >

第137章

闲女当嫁 作者:艳娇兰(起点vip2013-04-02完结,种田)-第1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郁小闲心情愉快,睡到接近早上九点才起身,是黄皮叫醒她的,黄皮嘴里叼着一个小竹筒,给郁小闲带来一张路云虎写的字条。路云虎是没有交代好如意菇的使用方法,所以才让云豹猫找黄皮送来了这个。原来这个如意菇的子体摘下来之后只能保存两个时辰,不能见阳光。主人要在采收之后及时清理掉母体运化后剩余的黑色物质,要是菇体变红就要让它自行运化到白色才能继续喂养。每天只能有两个时辰的喂食时间,所以只能喂精致些的东西,食物大小不能超过母体如意菇的大小,要是菇体变成黑色就不能再用,可以放在盒子里,等他回来之后交给他。郁小闲看完之后就焚化了字条,去梅张氏那边用饭,等着秋冰月把她要的东西找来。

    梅张氏煨了山鸡汤肉末稀饭给郁小闲吃,还劝慰到:“外甥女也该按照你教锦娘的法子好好养着,锦娘不过就是这样了两个多月,身子比从前好了许多,几乎看不出是曾经生了重病要死的人。我听你舅舅说,如今她除了偶尔吃几口正常的菜,一日六次就吃不同的肉糜稀饭或者糊糊,从来不挑嘴。她这样的心性实在让人佩服,她现在带着人做针线,也为家里赚到了不少钱,算是太太您的好帮手。我们当日不明白太太为何对她那样好,现在才明白您的眼力,这个锦姨娘确实不简单。”

    郁小闲端起粥来喝了几口,说到:“舅母说的是。锦姨娘确实很有毅力。我以后也要慢慢戒掉这心思太深的毛病。心不闲,就算身闲,吃再多好东西,也不能养好身子。锦娘能静下心来,才是我佩服的。”

    梅张氏听到郁小闲这么说,便提醒到:“锦娘心静是因为念佛的缘故,听小溪说她能整本背诵《地藏王菩萨本愿经》,每一天晚上必定吃素糊糊。临睡前要花一个时辰,念一遍《地藏王菩萨本愿经》,说是给死去的公婆和父母超度。我们这样不识字的人,就只会阿弥陀佛掐着珠子念,修不到锦姨娘的福气。”

    郁小闲笑着说到:“要是一心向佛,光念佛号也能去西方极乐世界。不过锦姨娘不吃全素,还能在晚上念《地藏王菩萨本愿经》,渐渐修出和平之态来,说明她是真的悟了,我也很安慰。我虽然有心去求地藏王菩萨的愿力帮我完愿。却总是定不下一个时辰的心这样诵经。”

    梅张氏说到:“那就念《金刚经》,《金刚经》的字数少。我听庙里的师傅说。《金刚经》也是能渡人的,褪去灾厄,修好了能证罗汉果位。”

    郁小闲笑着点头表示知道了,梅张氏就离开屋子去忙别的事情了。郁小闲吃完饭想了想,自己现在做的事情虽然对身边的人很善良,可对牲畜就没有善意了,养那么多虫子当饲料。算是杀生无数,还有这素食也不是自己能坚持吃的,要是这样念《金刚经》怕是不合规矩。所以她想了一个折中的办法。郁小闲决定要抄写经文,这样也能静心,看来以后有机会要去买一本印刷版的《金刚经》,抄录完毕就散给庙里送人,也算是修福。

    吃完早饭,秋冰月就带着一个陶瓷的茶窠过来送给郁小闲,里面装着半满的黄金虫,这就是郁小闲要的。郁小闲拿到了饲养如意菇的容器,就回屋里做实验了。如意菇很快就消化了所有的黄金虫,在母体边长出了三个小小的金色实体,郁小闲把它摘下来放进嘴里咀嚼,微甜的口感,味道像生的荸荠。最妙的是吃后,一刻钟之后,郁小闲就觉得自己特别有精神了,一扫熬夜后的困顿。

    郁小闲得到了如此妙处,立刻包着茶窠去了养黄金虫的地方,假意看黄金虫的长势,实际上不停地往茶窠里丢胖胖的虫子,也不知道扔了多少,只见茶窠里都长满了淡淡金色的子体如意菇。郁小闲把子体如意菇采收下来,放到一旁,又开始扔虫子,一个时辰之后,她一共收获了七八两子体如意菇。

    今天的收获是够吃了,郁小闲回去清洗了这些子体如意菇,让梅张氏煮了一锅汤给自己当中饭,又把母体如意菇罐子里产生的黑色渣子给倒掉了,重新放入茶窠,往里面放进去一些碎人参末,碎蘑菇,药材什么的,才去吃饭。梅张氏把如意菇煮汤,发觉蘑菇全部溶于水,变成了胶质,放凉之后就成了一大块金色的果冻似的东西,因为没有见过,她赶紧来问郁小闲,这到底是什么东西,能不能吃。

    郁小闲说到:“这个是朋友送的,极好的虫花胶,我也没有吃过。拿刀来,我分成块,先吃一块再说。”

    郁小闲把黄色果冻切成一块一块的小豆腐,舀了一勺放进嘴里,还好,就像没放糖的红薯凉粉,还有一股子药味。她扒拉了一大碗吃了,让梅张氏也吃了几块,梅管家也吃了几块,剩余的都给了王大奎。

    王大奎吃完这个蘑菇胶之后,下午就奇迹般地恢复了左腿的知觉,这是他双腿废了之后,头一次感觉到疼痛。这种疼痛让人有活着的感觉。梅管家吃完之后,就觉得精力充沛,梅张氏觉得自己腿上的风湿都不疼了。王福充满希望地跑来问郁小闲,还有那种灵药吗?梅管家夫妻也有这个期许。

    郁小闲看着梅管家夫妇和这个孝子,只能说:“这种东西难得,等有了再给你爹一点。舅舅,舅母年岁大了,也该吃一点。只是大家不要再把这个事情传扬出去,不然我的麻烦就大了。”

    众人也知道灵药难得的道理,就散去了。郁小闲自己吃完蘑菇胶之后,觉得胃口大开,吃了不少饭菜。看到众人都想吃蘑菇胶,方才明白这如意菇的妙处,这是个提取营养物质形成子体的蘑菇,那些黑色物质就是食物的残渣。那些黄金虫身体里一定有什么特别的物质,能舒筋活血,打通身体里的瘀堵。

    午休的时候,郁小闲看了看如意菇的状态,吃光了所有药材,却没有产生子体,反而是母体长大了些,茶窠里的黑色物质几乎是没有。郁小闲再度拿来了一些黄金虫,喂到差不多就停手了,又把长出来的一两重子体塞进了嘴里,就开始休息。

    下午,郁小闲狠狠腹泻了一番,月事也突然来了,流出来的都是一些带黑色的血。这个身体的月事向来不调,郁小闲越来越瘦,月事每次来潮都挺少,这次来势汹涌,郁小闲觉得是如意菇在发挥排毒的作用。梅张氏见到郁小闲这个样子,就忙着熬汤,煮姜汤水,秋冰月是整夜守着郁小闲,这让郁小闲觉得怪不好意思的。

    晚上开始,梅张氏就停了郁小闲的正常晚饭,给郁小闲做了鳝鱼猪肉糜的糊糊,芝麻核桃红枣糊糊,两种补身的糊糊。郁小闲虽然不喜欢吃,还是努力把这些糊糊当着老人的面吃完了。临睡之前,郁小闲把梅管家叫来,说让何远现在就开始制作红薯粉丝,从此家里四两以上的红薯全部交给何远去做粉丝。九斤鲜红薯才出一斤干粉丝,剩余的渣料就是喂猪的好原料。把收获的时间拉长到一个月,也许除了留种所需,就不用去操心红薯用不完。那些后面出来的红薯尽量拿去和山民换山货,这样才能不浪费。

    梅管家答应了,又让秋冰月好好照顾郁小闲,把身子养好才是最要紧的。郁小闲的排毒过程持续到次日中午,她因为不想暴露如意菇的秘密,就试着用屋子里存放的黄金虫的茧子去喂如意菇,结果再次让人大跌眼镜。两个时辰之后,那些茧子让如意菇长出了和黄金一样漂亮,而且比较坚硬的菇体,口感如同栗子,而且母体也没有分解出黑色残渣。郁小闲拿了一半给梅管家等人熬汤分食,自己生吃了一半,下午就精神抖擞地下地了,脸色也红润了,于是她又开始了筹谋。在新的密道没有修好之前,必须出大把的银子去远处的山头采买原料,建房,盖客栈,哪一样的花销都不少。

    山城里最重要的几人都来到了郁小闲的屋子,梅管家最近可要忙碌起来了。他要让刘家人带着附近山头的山民,去别处的山头把东西买来,再运回来。还有一批人守家的人,要开始挖土了,地窑开炉之后烧炭的余火正好能先烧制一批实用的陶器来,郁小闲还想实验成功,做出一批简单的保温用品。

93两头忙

    郁小闲修建地窑的目的除了生产木炭,就是为了烧制砖瓦和陶器。烧制木炭的窑口很简单,只要找一块有斜坡的地方挖进去,里面成椭圆形,高度随意安排。在小的一方开个口以便烧火,在大的一方也要开一个口以方便出烟,中里边挖个洞,洞口朝地面,这样就可以烧制木炭了。

    烧制砖瓦的窑就复杂多了,一般用青砖累砌而成,外层用灰砂夯筑。整个略成圆椎形,高五米,壁厚要接近三米。弓身钻进窑门,好似进入穹庐,圆形的窑壁,底部直径四道五米;圆圆的顶部,中间留出封土孔,孔径两米,底壁还有几处排气孔。把砖瓦的胚在窑中用五六百的温度烧制,就能用来建造房屋了。

    技术含量最高的地方就是烧制陶器的窑口了,陶器是用粘土为胎,经过手捏、轮制、模塑等方法加工成型后,在百度左右的高温下焙烧而成的物品,古人很早就开始使用陶器作为日常生活所用。郁小闲喜欢陶器的古朴,派人专门高价请来烧陶的师傅,为家里烧制各式的陶器。

    山城的地窑是由一个烧制砖瓦的窑口和联通烧制木炭和陶器的窑口组成,里面都有老成的师傅作为指导,山城里真正的家奴才能学这些技艺。郁小闲知道只有合适的木柴进化杀青炭化之后,才能做出合适的低烟碳,甚至是无烟碳,所以她让人把出烟口对准棺材木森林的一端,所有烟道经过烧陶和烧砖的窑口,经过二次燃烧,再排向森林,污染就会少很多。因为不同烟尘的熏烤,那些陶器,砖瓦的颜色也会发生特殊的窑变,也许会有意外的惊喜。在焖烧炭的窑口上面铺上土,盖上棚。也许能实验种出温室的效果,具体要等做了才看得出来。

    郁小闲让柳家的两个媳妇来了一趟竹山,跟她们商议,让她家的男人当个带头的。带着这附近一百多号壮年男去附近的乡镇收竹,木头,再运到县城的市场和山城两处地方,供给她家的基建所用。顺便还让他们再收些山货和柴火,草药,以备冬季之用。小树那些孩也可以跟着去收那些山果什么的,郁小闲想继续酿造山果酒。

    郁小闲承诺。要是这些人愿意在十月底回来,她可以在每月给每人发三十斤粮食之外,再发给每个男丁一两到三两银不等的辛苦钱。柳家的两个带头干活的男人,按收来货物的价钱奖励,每收回来一百两银的货物,给三两银的赏金。为了能尽快运送,郁小闲还让柳家的雇了三辆骡车同去,还答应等九月底。她家山里的四头牛也套车帮着运送货物。

    柳家的两个媳妇自从和郁小闲家合作以来,除了白得一辆骡车,到了如今还另外赚到了四十两银。连同她们帮助娘家那边赚到的卖货分红钱,足足有了六十两银。柳家舀着这钱在丁家镇买了一处院和几亩地,租了出去,想着再好好干上几个月,就让下一辈的三个小兄弟一起住在丁家镇,找一家私塾去念。这样只要三个孩里能出一个读人,就能改变柳家的门楣。

    如今竹山附近再也淘不到什么值钱的东西了,柳家的两个媳妇也有点着急,听到郁小闲的建议自然是乐意再赚上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