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1314 十三党+十四党 >

第23章

1314 十三党+十四党-第23章

小说: 1314 十三党+十四党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呆望着恩吉雅稚嫩的小脸,突然感觉心脏被某种柔软的东西填满,异常幸福满足。她是很不想离开我的吧?可是却选择无条件地信任我,甚至不问我到底有什么计划。
    夕阳西下,夜色逐渐深重了起来,给广袤的草原拢上一层凝沉。昂头对向那新升的弦月,将手指高举过顶,任最后一缕日光溜走在指缝里。
    “司棋,你去端几个火盆子来,再打两缸冷水,切记莫叫人发现。”
    我怎能糟蹋恩吉雅的信任?既然她那么想留在这里,我就一定要帮她实现愿望。自信的女人最美丽,此时的我,一定是天底下最美的人。
    
第二十二章 安思危

    明月高悬,病体无力。
    办法很笨,幸好是奏效的,与胤祯的赌我终是赢了,却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群赛前夜我在帐里生起两个火盆,八月的炎热加上灼烧的烈焰,不大的帐篷被烘烤得如同一个炼丹炉,热得令人喘不过气。我拿出以前蒸桑拿的勇气,取了两床厚被包裹于身,硬忍着如潮的汗水强迫自己在帐内呆了半个时辰,然后穿上最薄的外衫跑到帐外,舀起缸中冷水临头浇下,冷风一吹,一个激灵,寒意顿时涌起。待身子完全冷透,复又进帐,再次将自己里三层外三层地裹成蚕蛹,直到汗流浃背时出帐,再浇冷水,如此反复。折腾至天际泛白方才罢了,和着冷水吞下巴豆,撤去火盆水缸,也不盖被,只着小衣就倒在床上沉沉睡去。第二天一早醒来果然不出意料地感冒发烧,又因为服食了巴豆下泻不止,太医来看时见我面色泛黄舌苔发厚,急急地报了康熙,圣御立马下达:安阳公主偶染风寒,大安前需在帐中安心养病,一概晨昏定省都免。如此,当日的群赛当然也不必参加。
    事情发展到这里一切还都令我满意。我缺席了群赛,自然也就不用喝那辣子水、丢不了康熙的人。可是我千算万算漏算了自己的身体状况,万万没料到自己居然这么弱不禁风,计划中只是小打小闹的毛病来势汹汹,将养了十日还是没有丝毫起色,恩吉雅急得团团转,十四的脸色一天也难看过一天,另有数碗苦涩中药每日内服,勒令卧病静养不得出门半步,弄得我是苦口苦心苦闷苦不堪言!我唯一的精神支柱就是十四那块绣帕,每次他嘲笑我的苦肉计害人害己时我就拿帕子来刺激他,看着他吃憋郁闷的样子总能心情大好,一切还算值得。
    半月之后,我的病情总算好转,康熙的塞外之行也进入了尾声。听几位阿哥们的口气,这次与翁牛持部的会晤大清收获颇丰。我虽不明白具体是怎么回事,但眼看着毕里哀达赍对康熙越来越恭敬,康熙的情绪一天好过一天,这意思大体上错不了。
    启程那天恩吉雅没来送我,因为前一天我故意教她玩五子棋,折腾到很晚才让她睡。我是真心喜欢这个纯真可爱的孩子,见不得离别时她泪眼汪汪的样子,所以才存心叫她误了时辰。后来听说小姑娘为了这事难过得不得了,成天闹着要进宫找我玩,被他阿玛软硬皆施地挡了回去。我虽然也想念她,可一来没权力召她进宫,二来隐约中也觉得离紫禁城越远对她越好,只希望她能在阿玛额娘的照拂下健康成长,莫失了那份真心。当然这已是后话。
    清朝连水泥都没有发明,更不用说柏油马路,马车一路上苛楞苛楞的,都是轮子撵在碎石沙土上发出的声响。我不时掀起帘子欣赏窗外风景,阳光倾洒,闪烁在树木花草之间,在地面上画出班驳的影。
    不同于江南林木的浓绿婉软,塞外的树是干净利落的,它们通常笔直修长,认真而固执地挺立在自己的土地上,封沙固土,用不甚茂盛的枝叶撑起一方绿荫。这样的树很坚强,很孤独,也很让人心痛。
    仰头迎向正午的骄阳,光刺得人睁不开眼,我却坚持着与之对视。不知为什么,此时此刻,我特别想念战死的阿玛,想念那个总喜欢抱着我原地打转的爽直大汉。因为带着前世的记忆而来,我对这个世界总有些莫名的排斥,潜意识里有个声音不断地提醒我:你只是个孤魂,这里不是你的世界。所以富察呼塔步去世的时候我伤心却不刻骨,哭泣却不悲痛,他对我再好,也无法得到我心底最深刻的认同,因为那种感情早已给了我前世的父母。可是当思笙荐我献琴时,当康熙隐有深意的眼锋似是漫不经心地扫过我时,我心中忽然闪过呼塔步伟岸高大的身形,如同这塞外的树般坚强孤独,静静地审视着宴席上的百态众生。清淡温和的马奶酒在嘴里慢慢漾开,竟品出些许苦涩,恍然中迷蒙地想,倘若呼塔步还在世,我又会是怎样一番处境。
    那个自我出生起就处心积虑想要逃出的富察将军府,当我真正离开时居然产生一种迷样的吸引力,令我的心中升起古怪的安全感。它让我觉得我有了归属,我希望回到那里,我认为我本来就应该在那里。这大抵就是人的劣根性——失去之后才会懂得珍惜。
    富察呼塔步喜欢塞外草原的开阔无际,也喜欢北方乔木的坚硬挺拔。难得归家的时候,有时贪杯兴起,他会大侃这些物景,红光满面。他对满清,对自己的族人是极其热爱的,所以才甘愿戎马一生,虽死无惧。可是想想他誓死效忠的大清回馈了他什么东西——除了虚名浮利,就只有一个被皇室鄙视的妻子,一个注定远嫁苦寒之地的女儿,以及一个预备着象他一般为大清马革裹尸的儿子。不值,倘若是我一定会觉得不值。可是我不是呼塔步,来自三百年后的我无法理解他的坚持与守护。在他心里,也许一切都是值得的。
    纵有父女缘分,我依然无法走进他的世界,他也无法走进我的。我们两人之间,隔着三百年的鸿沟,虽然有浓浓的亲情,终究无法靠得太近。
    呼塔步死在宁夏,葬在京师,没有体面的陵园,墓碑上只有寥寥数字:先夫富察呼塔步将军之墓。他唯一的女儿从来没有去看过他的安息之所,因为从他闭上眼睛的那一刻起,她就不再是他的女儿,她有了另一个阿玛。
    “行了,这一路都是差不多的风景,你要看到什么时候去?”玉蓉拨弄着小碗里的花生米,兴致缺缺地打了个哈欠。
    我放下窗帘,恋恋不舍地转头道:“难得来一回蒙古,当然要看个够,下回再看都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了。”
    “真要让你留在这儿看一辈子,你就得哭出来了。”玉蓉说得意味深长,“翁牛持部的夜宴上,妹妹好手段!”
    我失笑,在紫禁城里混的都是人精,大概所有人都看出那晚的酒宴上我是装醉,只是不好揭穿罢了。我倒不在乎他们会怎么看我,只是一想到自己装的那么卖力其它人却都看得心照不宣,难免有点当跳梁小丑的感觉。
    玉蓉看出了我的尴尬,拉过我的手认真说:“初见你的时候,你还是富察家的小姐,看到那贱妾居然敢站在你一个皇阿玛的表妹前面,我就替你不平。当时我就想,论出身,除了正经的阿哥公主,也就是你才能同我相当,只可惜富察大人不知自爱,讨了那么一房媳妇,没的埋没了你这么些年。后来你进了宫,身份又高了一层,我远远地看着,就越发觉得你我是相似的人。你虽然不显山不露水,但也是个眼睛里不揉沙子的,那句‘一生一代一双人’真是说到了我心坎子里去。妹妹这样的人物,配仓津那样的色坯子岂不是糟蹋?这件事别人少不得要议论,可无论如何我都要站在你这边!将来妹妹嫁得如意郎君,咱们两个就偏要得专房之宠,我倒要看看那些爱嚼舌根子的下妇们能翻出什么浪花儿来!”
    这番话发自肺腑,我没想到自己居然能被八福晋引为知己,受宠若惊道:“那些妇人们喜欢说道嫂子的是非,不过是出于嫉妒罢了,心底里指不定怎么羡慕你呢。嫂子大人有大量,不同她们计较也就是了,等她们自讨了没趣,自然就学会把嘴巴闭紧了。”
    八福晋很受用地笑笑,眉宇间闪烁着毋庸置疑的得意:“还是你和我贴心,可惜你是公主,不然要是能接到八贝勒府上陪我住上一段时日倒是妙哉。”
    我苦笑,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我要不是公主,这会儿指不定在哪儿逍遥自在呢。
    突然感觉马车停了下来,随即远远传来嘈杂的吵闹声,却不见有人来请我们下车,八福晋惊讶道:“怎么回事?”
    司棋在车外小声地回:“启禀福晋,前头有一个告御状的惊了圣驾,万岁爷发了好大的火。”
    告御状?这也算是宫廷戏里的保留节目了吧,没想到这辈子还能被我撞上一回真人版,我连忙掀开帘子,果然看见几个衣衫褴褛的贫民跪在康熙的轿子前面磕头不止。太监李德全从为首的老妇手中接过状纸上呈天庭,康熙阅完之后似乎说了句什么,转眼就看到候在一旁的胤誐跪到地上也磕起了头,紧接着胤禩也跪下了,抱着拳说了好一会儿话。不知道康熙回了他些什么,只见得这下连胤禔、胤禛、胤祯、胤禑这几个也跪了下去。
    八福晋见事情牵扯到了胤禩,耐不住皱眉问道:“这到底是出了什么事?”要说她的丫鬟也着实伶俐,早去前面打听了来回道:“启禀福晋,是前些日子九爷看上了一个姑娘想收房,不想那姑娘原是订了亲的,夫家不肯相让,十爷想帮九爷,不慎失手打死了那夫家的少爷。这案子地方上没人敢接,可那少爷的娘早年就没了丈夫,现在连唯一的儿子也没了,所以一定要闹到圣上跟前讨个说法。”
    我叹息,色字头上一把刀,这刀不仅砍断了一对苦命鸳鸯的因缘,也必然会砍伤了老九的前程。怪不得康熙一直不是很喜欢他的这个九儿子——一代名君自然是不会去喜欢一个强抢良家妇女的皇子的。
    玉蓉鄙夷地撅了撅嘴,忽地一下拉下帘子,骂道:“一刻也忘不了偷腥,真不知道九弟妹怎么受得了!”
    九福晋若雪我只见过几面,一副谨小慎微的模样。她本是董鄂七十之女,带着万贯家财嫁入九阿哥府,娘家也算是财大气粗了,胤禟哪怕只是看在钱的面子上也得顾忌她三分。可惜她偏偏是个以夫为天的女子,无论胤禟在外面如何花天黑地也不多一句嘴。凡事有因才有果,老九今日如此肆无忌惮不能不说没有被若雪惯坏了的因素。
    “所以我说啊,男人就是要管的才有用,不然九弟妹的下场就是我们的下场……”八福晋的话晃晃悠悠地在耳边响起,不易察觉的,夹杂着疲惫与无奈。
    
第二十三章 来去匆

    再见胤祥,恍如隔世。
    我知道母亲的去世在任何一个孩子的心中都会留下永恒的伤痛,可我不知道敏妃的死会在胤祥身上划下如此深刻的痕迹,仿佛一夜之间,那个曾经笑声爽朗的风华少年一去不返,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只知苦笑的十三阿哥,用终日的忙碌掩盖内心的悲伤与痛惘。
    脱去了曾经偏爱的白衣,如今的十三终日穿着沉闷烦琐的官服,不卑不亢、无喜无悲地周旋于达官显贵之间。他依旧聪颖,依旧能干,康熙开始把越来越多的事务交给他处理,朝臣也开始越来越多地倚重他的决策与判断。我不知道他心中是否也生出了对于那个至尊之位的企盼,但至少可以肯定,敏妃的死亡是他乐衷朝事的导火索。
    敏妃带走了胤祥,留下了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