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财会税务电子书 > 是与非+得与失 >

第29章

是与非+得与失-第29章

小说: 是与非+得与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寡欢,始终走不出对过去美好生活的幻想……    
    随着人类从后工业时代进入信息时代,我们的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量的人员下岗,机构人员分流,国有大中型企业的资产重组,大学生失业,国家干部下海,科研机构转制……中国近20年的变化已经超过了西方的 100年。在这    
    样一个机会与风险并存的大“奶酪”时代,每个人都会有一套自己独特的“奶酪”哲学!这个“奶酪”可以被当成我们生命中最想得到的东西。它可能是一份工作、金钱、爱情、婚姻、家庭、健康、一种人际关系或者心灵的平静等等    
    。    
    其实,这是一个关于“变化”的话题,就如一句歌词:“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太快。”我们心里其实都明白,不管你愿不愿意承认,这个变化总是会到来,并且就在你面前了。    
    一家高科技企业老总在接受访谈时,曾动情地说:“我要说说我的四个10年。那是个不断寻找,不断变化,再不断重新追寻的过程。有得有失,有苦有乐。我看重的是这个过程,追寻梦想比实现梦想有意义得多;寻求变化比因循守旧    
    、一成不变刺激得多。人生就是要经历这样的过程,否则就枉在人世间走一遭。”    
    这位老总在他19岁时,就响应号召,奔赴遥远的北国边陲扎根种地当农民,充满豪情地寻找当时他心目中的“奶酪”——革命理想。他深入研读《资本论》、《毛泽东选集》;他主持的一个知青写作小组,给权威的报纸、杂志写政论性的文章,写文艺评论,写通讯报道,写小说、诗歌,最后写出了名,《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人民文学》都要调他去……大大的“奶酪”在等待他,但他放弃了。    
    当时他心目中的“奶酪”是种地当农民,后来他回忆说:“当时的放弃,是盲目的、无知的,却是最纯粹的,没有想过放弃之后想要得到什么,没有权衡利弊的挣扎与失落。”    
    他在当地的一所只有几个班的中学教书,教数学、语文、英语、体育,甚至音乐。他能弹手风琴、电子琴,吹口琴;他会打篮球、排球。1977年恢复高考,他以全地区总分第二的成绩报考上海复旦大学文艺评论专业。结果因为某些政    
    治原因,被取消了录取资格。这是一次充满希望的寻找,却眼看着到手的“奶酪”被人毫不费力地拿走了,并被冠以冠冕堂皇的理由。这前后一折腾,正好是第一个10年。    
    后来,他回到上海,在一所中学总务部门管管全校的桌椅板凳、窗帘和日光灯,修修厕所里的抽水箱。一日,他跑到校长室,要求能允许他进教室听其他老师上课。那年,他已经29岁。后来回忆起来,他说:“自己那是在争取新‘奶酪’,不过当时不很明确,只知道我能当老师,而且比许多人都干得好。”    
    反正后来他就慢慢成了教研组长、教导主任,直至有一天校长找他谈话,告诉他已把他列为第三梯队副校长的人选。    
    而就在此时,他准备走了,去寻找他的新“奶酪”。这一段经历,也正好是第二个十年。    
    他的新“奶酪”其实很小,味道也不怎么样——一张没有刊号的专业小报,就他一个光杆司令,一张办公桌,一平方米的办公空间。他为此奋斗了第三个10年,结果把这块“奶酪”做得很大很大,生出了子报,养了一大帮子人。    
    正当人人都喜不自胜地享受着“奶酪”的美味时,他却一直在给自己敲警钟,他说他经常感到这块大家赖以生存的“奶酪”或是“蛋糕”的味道已经不对了,它似乎开始变质了,因为想拥有它的人太多,而这些人并非在想如何才能为它创造更多的利润。所以,他打定主意,从现在起,他要时刻保持警觉。他要期待着发生变化,而且要去主动追寻变化。他应该相信自己的直觉,并做好了准备去适应这些变化。    
    变化终于来了。他转眼成了一家高科技股份制企业的老总,当了名副其实的老板。不过,他并不讳言这个变化对他来说是巨大的,去适应它是艰难的。因为相比以往的三个10年,他必须放弃更多的东西,一些常人看来可能一辈子也得    
    不到的东西——地位、荣誉、高薪、职务、安稳、人际关系网……最重要的是,放弃你一手创造的东西。不过,这仅仅是一种思维,另一种思维是这样的(而他采用的恰恰是这一种):朝新的方向前进,你会发现一个崭新的天空,摒弃原来国营单位的一切弊端,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实施的崭新的模式。换句话说,就是行与不行,都在你自己,没有任何客观理由。他雄心勃勃地又给自己准备了10年的时间,再一次闯荡一番。因为他发现那些他曾经觉得是最美好的时光,其实正是他一个人艰苦奋斗,寻找成功与梦想的时候。    
    这位老总的故事诠释了这样一个道理:船停泊在港湾是安全的,但船的用途并不在于此。人如果躺在地上,就不会跌倒,但这也并非人活着的目的。有一首诗这么写着:“坟墓是幽静的地方,不受干扰;但我想:没有人愿意在那里休    
    息。”人生在世,就是要去体验。只有勇敢迈向未知的领域,才能领悟生命的真谛;尝试未曾做过的事,才能学到经验。    
    


事业篇3、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人生每走到一个关口,都应放下心来想,人生在世本来就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得与失犹如人生的两个支撑点:    
    一个在空中悬挂,另一个在地下徘徊。得与失犹如走路,在人生中无数的得与失交替中前进;得与失绘成一个坐标,那是人生曲线,标志着奋争,更标志着品位。    
    如何面对人生中的得与失,这是千百年来,许多人所苦苦思索的。    
    每个人所走的路不同,得失也千差万别,但有一条却是共同的:那就是不管是感情、金钱,还是荣誉……总之,对这些身外之物,一定要做到:失要失得起,拿要拿得起。一个人面对得失时,应当泰然自若。得志时须心谦身平,不狂妄,不做得意忘形的蠢事,要知道,人生不仅有得意的时候,也会有失意的时候。即使自己的成功不是靠机遇,而是靠自己奋斗所得,但要想到天外有天,山外有山,更不可骄傲,否则也许得就变为失了。失意的时候,切忌自暴自弃,自己把自己打败才是最彻底的失败。    
    人是世界的匆匆过客,在这个看似短暂的人生之旅中,得点儿,失点儿,又何妨呢?我们应该保持良好的心境,不要让自己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总之,一句话:“得之淡然,失之泰然,坦坦荡荡,磊磊落落。”不曾得到的东西未必是    
    最好的,同样,得到的东西,也未必是自己真正所需的东西。    
    不然,得失带来的就是一种思想的负担。思想负担过重,人生会感到劳累和烦躁。要去掉这些累赘的负担,就要有一种宽阔的心态,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能泰然处之。有时是要有所失,才会有所得的。    
    有这样一则寓言:场院上,一头毛驴要吃草。毛驴左右两边各放着一堆青草,岂料,毛驴犯了难,是先吃这一堆,还是先吃那一堆呢?最终毛驴在犹豫不决中饿死了。    
    《聊斋志异》中的一则故事更是耐人寻味:两个牧童进深山,入狼窝,发现两只小狼崽。他俩各抱一只,分别爬上大树,两树相距数十步。片刻,老狼来寻子。一个牧童在树上掐小狼耳朵,弄得小狼嗷叫连天,老狼闻声奔来,气急败    
    坏地在树下乱抓乱咬。此时,另一棵树上的牧童拧小狼的腿,这只小狼也连声嗷叫,老狼又闻声赶去……这样,老狼不停地奔波于两树之间,终于累得气绝身亡。    
    驴饿死,狼累死,其原因是共同的:不会选择。人不也一样?一个人一生中的每时每刻,其实都在选择中度过。有人这样说:品味人生,最大的快乐莫过于做出选择,最大的痛苦也莫过于做出选择,所以,每个人都应该学会选择。    
    要做到两全其美往往是很难的事情,要选择的先决条件就是要抓住重点,学会放弃。其实人最犯难的并不是选择;而是不知怎样选择才好,解决这个问题只有一招——“放弃”。不放弃就意味着不选择!想想,不是吗?    
    杨振宁青年时期喜爱物理,想成为一个实验物理学家。1943年杨振宁赴美国留学时,就立志要写一篇实验物理论文。    
    于是费米建议杨振宁先跟泰勒做些理论研究,实验则可以到艾里逊的实验室去做。    
    然而,在实验室工作的近20个月中,杨振宁的物理实验进行得非常不顺利,做实验时常常发生爆炸,以至于当时实验室里流传着这样一句笑话:哪里有爆炸,哪里就有杨振宁。此时,杨振宁不得不痛苦地承认,自己的动手能力比别人差!    
    一天,一直在关注着杨振宁、被誉为美国氢弹之父的泰勒博士关切地问杨振宁:“你做的实验是不是不大成功?”“是的。”面对令人尊敬的前辈,杨振宁诚恳地说。    
    “我认为你不必坚持一定要写一篇实验论文,你已经写了一篇理论论文,我建议你把它充实一下作为博士论文,我可以做你的导师。”泰勒直率地对杨振宁说。    
    杨振宁听了泰勒的话,心情十分复杂。一方面,他从心底深处感到自己做实验确实力不从心;另一方面,他又不甘服输,非常希望通过写一篇实验论文来弥补自己实验能力的不足。他十分感谢泰勒的关怀,但要他下决心打消自己的念    
    头实实在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想考虑一下。两天后再告诉您。”杨振宁恳切地说。    
    杨振宁认真思考了两天。他想起在厦门上小学时的一件事:有一次上手工课,杨振宁兴致勃勃地捏了一只鸡,拿回家给爸爸妈妈看,爸妈看了笑着说:“很好,很好,是一段藕吧?”往事一件接一件地在他的脑海浮现,他不得不承认    
    ,自己的动手能力实在不强。最终,杨振宁接受了泰勒的建议,放弃写实验论文。从此,他毅然把主攻方向转至理论物理研究,最终于1957年10月与李政道联手摘取了该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放弃有时候是十分困难的,甚至是十分痛苦的。适时地放弃,不仅需要勇气和胆识,更需要远见和智慧。人生之树,只有舍弃空想与浮华,才能撷取丰硕甜美的果实。    
    


事业篇4、在逆境中成就事业

    英国的伟大诗人弥尔顿,最杰出的诗作是在双目失明后完成的;德国的伟大音乐家贝多芬,最杰出的乐章是在他的听力丧失以后创作的;世界级小提琴家帕格尼尼是个用苦难的琴弦把天才演奏到极致的奇人。被称为“世界文化史上三大怪杰”的三个奇人,居然一个是瞎子,一个是聋子,一个是哑巴!他们之所以有那样的成就,正是因为他们有一颗平常心,处于逆境而不屈服。科学家贝佛里奇说过:“人们最出色的工作往往是处于逆境下做出的。思想上的压力,甚至肉体上的痛苦,都可能成为精神上的兴奋剂。”其实,“残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够正视现实。    
    不要感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