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财会税务电子书 > 帝国的凋零:晚清的最后十年 >

第6章

帝国的凋零:晚清的最后十年-第6章

小说: 帝国的凋零:晚清的最后十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义和团进城后到处设坛,还让每家每户都要烧香祭拜。慈禧太后褒奖义和团为义民后,当权派载漪在自己家中设坛作法,并请义和团来看家。就连慈禧太后也在宫中设坛祭拜,以表示对义和团的支持。朝中的官员见后便也纷纷效仿,将义和团大师兄奉为贵宾。表现出积极信奉的样子。
由于义和团天天喊着要杀鬼子和二毛子,各国公使和教民们也十分恐惧。更有甚者,义和团不但仇杀洋人,这些人对当今皇上光绪也是十分不敬,还一口咬定他是洋教教主,理由很简单,那就是光绪在戊戌变法的时候效法外洋,罪不可赦。据说,在慈禧太后的纵容下,义和团闯进宫中,扬言要拿取“一龙二虎头”。所谓“一龙”,光绪帝是也;“二虎”则是指当时总理衙门大臣庆亲王奕劻和里通外国的“卖国贼”李鸿章。
庚子年的五月,伴着义和团的香烟缭缭,北京的天空也是一片阴霾,隐隐有一种不祥之兆。有了朝廷的承认,义和团队伍急剧壮大,管理极为混乱。就历史经验来看,如果没有合理的组织和疏导,民众突然爆发出来的能量是极为可怕的。在义和团的鼓噪下,北京城事实上已经是陷于半失控状态。义和团把洋人和教民称为“大毛子”和“二毛子”,任意抢劫教民甚至是与外国相关的财产,后来就干脆发展到公然焚烧教民民居,并杀了不少教民。
接着,顺治门内的各教堂拳民们放火焚烧,连北京城最为繁华的正阳门外一带商业区也被连累,四千多家商铺和民居被一把火给烧了个干净。这场大火绵延城阙,三日不灭,可见无组织民众的盲动能量之大。
局势一旦失控,整个政府的职能也就宣告瘫痪,官员对此乱象也是无可奈何,丝毫不敢招惹义和团,譬如编修杜本崇、检讨洪汝源和主事杨芾等人,就被随意指为教民,差点被拳民们乱拳打死。城里的富贵人家,要么出城避难,要么只能在家中设立法坛,假装信奉,以免受其害。而就在这时,慈禧太后还召见并对义和团慰劳有加,不知道是迫于无奈还是有意招抚。
在此之前,天津早已乱成一团。直隶总督裕禄对义和团活动也无力禁止,于是那些拳民们成天扛旗带刀,出入于闹市之中。不到半月,天津便坛林纷立,秩序大乱。义和团甚至日夜打造兵刃,弄得大街小巷都是冶铁炉子,官府也不敢禁止。天津的那些洋教士们看到如此情形,个个是胆战心惊,他们和教民们后来纷纷逃往租界。
局势失控后的北京,事态开始急剧恶化。由于义和团不懂什么国际法,更不懂外交人员保护法,他们的矛头很快指向了那些洋鬼子最为集中的外国使馆。最让人担心的事情发生了。日本使馆的书记官杉山彬在出永定门办事的时候,被乱兵杀死,尸体甚至被肢解抛在路上。事件发生后,各国公使大为惊恐,纷纷向本国告急求救。慈禧太后得知后也很紧张,便下谕给各国使臣,请他们到总理衙门来商议护送这些洋人出境之事。
可惜的是,那些外国公使对当时清廷的能力表示怀疑,他们不信任清廷能够控制局面并安全的护送他们出境表示。在各公使发生分歧的时候,一向狂妄自大的德国公使克林德先走一步,独自前往总理衙门,结果被端王载漪手下的虎神营在途中杀死(杀人者,虎神营恩海小队长是也)。听到这个恐怖的消息后,其他公使惊恐不已,他们更加坚信只有闭门不出,加强使馆戒备,等待联军的救援才能脱离困境。
至此,事态已经无可挽回。中国本自古以来就有“两国交战,不斩来使”的规矩,如今却公然杀害外国公使,违背了最基本的国际法,这无疑招来了大大的麻烦。于情于理,清廷当时都是要负有严重责任的。
由于当时局势日益恶化,义和团又难以管束,朝廷之上对此也是议论纷纷,并分化为两派,其中一派官员指责义和团是乱党,而以端王载漪为首的一派则继续支持义和团,并主张乘机围攻使馆,彻底消灭洋人在华势力。
至为荒唐的是,慈禧太后随后竟然命令董福祥及武卫中军进攻东交民巷使馆区,据时人李希圣在《庚子国难记》中的描述,当时使馆区外,炮声日夜不绝,连义和团也赶来帮忙,数万人披头散发,跑到屋顶大喊大叫,以壮声势。
很有讽刺意义的是,当时使馆区的洋兵,只有区区四百人,而近万人的清军居然攻打了几十天都拿不下来,估计里面大有文章。据说,慈禧太后忽然对使馆放泼,是因为一封假情报所引起的。原来,当时上海有份英文报纸叫《字林西报》,当时发表了一篇社论,说是各国公使已经联合决定,“勒令皇太后归政”。这个消息被粮道罗嘉杰所悉,结果被添油加醋当成情报汇报给了荣禄。
荣禄听后大惊失色,彷徨终夜,天一亮就紧急入宫禀告慈禧太后。老太婆这才明白,洋人之所以不肯朝贺王储,原来是要逼她归政,拥光绪帝复出,而这又是她最为担心的。慈禧太后当时就悲愤交集,老泪纵横,洋人这是在要她的命哪!如今的一条路,也只能和洋人拼了!
在翌晨的御前会议上,老太后泣不成声,语无伦次。当她把这个消息公布后,全场惊愕。据说端王以下的亲贵二十余人,竟相拥哭成一片、慈禧太后说,既然战亦亡,不战亦亡,那就干脆拼个鱼死网破罢!
或许有人要说,既然打算和洋人拼命,那使馆为何又屡攻不下?当时有报纸称,李鸿章(当时在广州)听说主攻使馆的是董福祥的部队后呵呵大笑,他对别人说,“使馆无恙,尽管放心!”
李鸿章何以如此乐观呢?原来,董福祥的军队没有西洋大炮,有的都是些土制大炮,炮声轰轰响,实际上毫无威力。要说出现这样一个结果,恐怕还是要归功于当时的武卫军总司令荣禄。荣大人虽说对慈禧太后忠心耿耿,但他并不是傻瓜。他心里清楚,万一真把使馆夷为平地,那些公使们全部上西天,万一以后洋人打进来,这追究起来,那可不是那么好玩的。
于是乎,荣大人从一开始就装病,把袁世凯的武卫右军(全是德式装备)调得远远的,上面逼得紧了就让董福祥的军队去打。荣大人觉得老太后的政策前后反复,矛盾百出,一会宣战,一会却又送进西瓜蔬菜慰问品,心里也是忐忑不安。据说荣禄当时不但不敢下狠手,反在使馆不支的时候令人假扮盗匪,大量接济使馆内军火子弹。那可都是崭新的德国军火。
最搞笑的是,当董福祥的甘军猛攻使馆十数天,一筹莫展的时候,端王载漪以太后上谕的方式,调来武卫中军分统(相当于旅长)张怀芝带着“开花大炮”前来助战。刚开始,张分统还以为自己立功的机会到了。这开花大炮威力巨大,只要三五炮下去,使馆定被夷为平地。正当要开炮的时候,张分统忽然又下令缓发,跑到上司荣禄那里,非要荣大人下手谕作为命令的证据。荣禄不肯留下书面证据,最后被缠不过,只好说,“横竖炮声一响,里面(宫里)是听得见的!”
张分统是个聪明人,一下就明白过来了。回去后,他谎称炮位不准,需要重新瞄准,调整后把目标定在了使馆后的空地,一时间众炮齐发,好不热闹!结果使馆区是受了一夜的虚惊,却丝毫无损。
在使馆区困守北京的时候,八国联军也开始组织起来了。最开始的一批外国军队由西摩尔率领,但他们从天津出发后被清军和义和团击退。当时的直隶提督聂士成,最开始的时候奉命剿杀拳匪,既而朝议大变,又让他去抗击八国联军。结果聂士成的部队腹背受敌,在抵抗八国联军的同时,背后又遭到义和团的袭击,聂士成本人也在八里台陷阵而死。
聂士成死后,马玉昆率余部在紫竹林和八国联军恶战一场,战况惨烈,三千清军战死。随后,八国联军占领天津,并准备进逼京师。慈禧太后得知后慌了神,又想变计议和,派总理衙门往使馆里送西瓜慰问。但此时议和已晚,八国联军不认为清廷有能力控制局势,而清军在从天津到北京的途中节节败退,八国联军很快便攻破通州,逼近京城。
七月十九日,也就是城破前的那个晚上,炮声震天,风云骤变,整个北京城处于风雨飘摇之中。次日黎明,八国联军从广渠、朝阳、东便三门攻入,禁军大都溃逃,义和团也早已早鸟兽散。城破后,北京人见了英国的雇佣兵(印度兵),竟然还有人以为是甘肃的回部救兵来了。
四、慈禧仓皇西逃,帝国威风扫地
就在八国联军攻入北京的清晨,天还没有放亮,慈禧太后穿着普通青衣,一身农妇打扮,边走边哭,踉踉跄跄的从宫中逃出。光绪帝及皇后等人跟在后面,也大都衣裳单薄,一直走到西华门外才弄了辆骡车坐上。那些王公大臣们如载漪、溥俊、载勋、载澜、刚毅等人,也只能走路,一行人出了安定门后,往西逃生。
这真是可怕的早晨啊。放眼看去,当时的北京城已是兵荒马乱,随处可见熊熊大火,满耳都是隆隆炮声。不管是做官的,还是小老百姓,大家听说八国联军马上就要进城了,一个个都吓得四出逃窜。慈禧太后也不例外,一行人出城后便碰到一群溃兵,队伍被冲得七零八乱不说,那些乱兵还乘势大加抢劫。在这个满是硝烟的世界,谁还认得这是当今的太后老佛爷!
遥想北京当年兴盛之时,大街上人头攒动,熙熙攘攘,一片繁荣昌盛,少说也有近三百万的居民。就在这短短几个月里,由于义和团和八国联军相继为乱,原本人来人往的繁华之地,也已被战火焚毁,成为一片废墟。一个糊涂的决策,一场浩大的暴劫,竟然把若大的北京城毁败到如此地步!在某些时候,历史真的很残酷。
再说那慈禧太后一行人出了西直门后,真彷徨不知所往之际,幸好马玉昆带兵赶来保护,慈禧太后这才长舒了一口气。由于害怕八国联军追来,一行人都不敢停下来休息,一直走到天色已晚,到了昌平贯市才停下来暂时停歇。可怜的老佛爷和光绪帝等人,由于忙于逃命,已经整整一天没吃东西。当地也没什么好吃的,老百姓只有些麦豆,慈禧太后这时已经饿得顾不上什么礼仪,就用手捧着吃了个精光!
按理说,慈禧太后在当年英法联军进攻北京的时候,曾经和先夫咸丰帝出逃过一次,本已经对逃跑稍有经验,但当她想安歇的时候,却发现匆忙之中卧具忘带了。幸亏当时有村妇进献了一床干净的被子,无奈之下也只能将就了。这事在四十年前发生过一次,当老太后还是记吃不记打。
慈禧太后不仅忘带卧具,她出宫的时候甚至连头发也没梳,这对于老佛爷来说是极为罕见的。要知道,慈禧太后对梳头的要求是极为苛刻的,当年李莲英可不就是靠善于梳头才讨得慈禧太后欢心的?
乡下的七月,星空灿烂,夜色如水,可这次是逃难路上,哪有心情去欣赏路边的美景?晚上还好一点,白天赶路的时候那就苦了,当时正是流火的酷暑时分,日头毒辣辣的,实在是苦不堪言。但为了求生,这些向来养尊处优的王公贵族们,也只得一路上拼力支撑。
幸好后来甘肃布政使岑春煊又带兵赶来勤王护驾,恰好迎了个正着。慈禧太后悬起的一颗心这才放下。岑春煊对慈禧太后非常忠心尽责,一天晚上,慈禧太后歇息在破庙里,半夜被恶梦惊醒,在庙门外护卫的岑春煊听到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