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山水狂飙 >

第58章

山水狂飙-第58章

小说: 山水狂飙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乡家的竹篱笆全买了下来,一人扎了一个火把。于是,两条火龙便在大渡河两岸蜿蜒游动起来。团机关的参谋找来几个四川籍战士,还叫来几个俘虏,以应付对岸敌人的联络。果然,行进中,对岸敌人用号音发话了:“你们是哪部分的?”司号员照敌人的号谱作了回答。大概是号音不怎么准,敌人在对岸喊:“你们到底是啥子部队?”四川籍战士回答说:“啥子部队!还不都是为了那座桥,你说老子是啥子部队?”敌人这才深信不疑,只听他们在对岸骂骂咧咧的:“哄鬼哩!红胡子能来得这么快么?晚上走这鬼路,连觉都不让老子睡!”夜12时,敌人的火把停下来了,一会全灭了,夜空中对岸传来喊声:“弟兄们!反正明天到,还是打个瞌睡吧!”杨成武要四川籍战士回答“我们也要睡觉了”,四川籍战士机灵,朝对岸叫道:“说得对啊弟兄们,格老子桥是铁的,人可不是铁的。我们也要打个瞌睡喽。”王开湘立即命令部队灭掉火把,全团鸦雀无声,继续奔袭前进。 

  5月29日早晨6时,红4团进抵泸定桥西岸,消灭了桥西守敌,占领了西岸全部阵地和离桥头约半里的一座天主教堂。 

  泸定桥,建于康熙年间的一座铁索桥,是千里大渡河上唯一的桥梁,由13根大铁索悬空拉成,两侧4根做扶手,并排9根铺木板,桥长100米,桥宽2.8米,距水面14.5米。铁索桥位于泸定城西,东西连着二郎山和贡嘎山。桥头石刻道:“泸定桥边万重山,高峰入云千里长”。 

  泸定守敌为刘文辉24军第38团。团长李金山以一个营把守桥头,在桥头构筑了沙袋碉堡;一个营在左翼占领阵地,火力封锁桥面;一个营守城区。红4团到来之前,泸定桥西头的桥板已拆除大半,只有光溜溜的铁索,人已不能通行。守敌气焰甚高,在得知红军已到了桥西头以后,竟在东头大声叫喊:“有种的过来吧!飞过来吧!” 

  红4团在天主教堂召开了全团干部大会,进行战斗部署。研究决定:以一个营正面突击,组成3支突击队,梯次突击夺桥;以两个营组成严密火力掩护突击队;军团教导营在左翼警戒康定方向,阻敌增援泸定;全团的司号员集中起来,以号音震慑桥头守敌。刚部署完,军团来电:“守敌李团昨晚才到,立足未稳,你团应相机而行,即到即夺,不必等待。”王开湘说:“等?我才不想等哩!” 

  下午4时,总攻开始。 

  红4团10个司号员一齐吹响了冲锋号,全团所有武器一齐向对岸开火,号声、枪声在峡谷中回响,两岸的高山像是要崩裂一般。第一突击队主要由2连组成,连长廖大珠为队长,22名突击队员,每人手持冲锋枪或手枪,背插大刀,腰缠12颗手榴弹,冒着敌人的弹雨,攀援着铁索,像二十几只金猴,奋勇向前扑去。紧随其后的2梯队是王友才率领的3连,他们除了武器,每人夹一块木板,边铺木板边前进。红军历史上还不曾打过这样的既像空战又像水战的仗。杨成武在桥头阵地上叫道:“妈的,是天兵天降,还是蛟龙入海呀! 

  火力!别顾得看热闹,再猛一点!” 

  守敌团长李金山见红军如此英勇,一面找他的营长研究防守对策,一面电话请示龙八步的旅长袁国瑞怎么办:“旅座,看架势,桥是很难守得住了哇……”袁国瑞此刻正被刘、聂的右纵队打得自顾不暇,在电话里只回一句“我这里也很紧张!”便没有下文。李金山在电话里只听到有人在喊:“旅长,旅长,快点,快点……”他一看东西两岸都来了红军,腹背受敌,又求援无望,他决定翻后山逃往天全。 

  李金山逃跑前,给部队下了一道命令:“谁丢了大桥我毙了谁!” 

  守敌仍在顽抗,封锁桥面的火力仍很猛烈,突击队员有了伤亡。王开湘骂娘带下命令:“他娘的,给我压制!压制!”两个营的压制火力再次猛烈起来。当廖大珠突击队接近桥东头时,桥头守敌乱了阵脚,便使出了最后一招:火烧桥头。霎时,堆集在桥头的木板和柴草被点着了,大火熊熊,浓烟滚滚。红军突击队员们顿时愣住了。王开湘和杨成武传下命令:“不要怕火!敌人放火,就是垮了!”廖大珠第一个跃起冲进火海,接着,突击队员们一个接一个地冲进火海。在一片喊杀声中,一排排手榴弹在逃跑的敌群中爆炸,死伤遍地。残敌向城中心溃逃,廖大珠指挥突击队尾追冲进城里,与敌人进行短兵相接的巷斗。敌人一看红军人数不多,火力也消耗得差不多了,仍拼命抵抗,多次进行反扑。危急关头,王友才的3连赶到,王开湘和杨成武带领的后续部队也已冲过铁索桥向左右发展。经两个小时的激战,县城守敌大部被歼,少数逃跑。 

  红4团胜利地攻占了泸定城! 

  当夜11时许,右纵队的1师2、3团攻击前进到泸定桥头时,一叫“口令!”回答是“自己人!”左右两个纵队在泸定城“小会师”。12时,刘伯承和聂荣臻进入泸定城,听取杨成武和王开湘的汇报后,高兴异常:“1军团立了大功!4团立了大功!”并要立即去看看铁索桥。杨成武提着马灯,领着刘、聂走上泸定桥头。他们在桥上走了个来回,在返回东头的途中,刘、聂停在索桥中心,俯首桥下的大渡河,激流翻滚;仰头看看高耸的群山,像云层挂在星空。他们都着力地在桥面上连跺几脚,感慨万千。刘伯承说:“泸定桥呀,泸定桥!我们为你花了多少精力,费了多少心血……”聂荣臻说:“我们胜利了!我现在才觉得我们完成了先遣队的任务……”刘伯承又道:“应该在这里立块大碑,铭刻下我们的战士立下的奇功!” 

  夺取泸定桥的第二天、第三天,5月30、31日,林彪率领的1军团本队和5军团陆续赶到了泸定城。林彪本人是31日上午抵达泸定桥西头的。年轻的军团长站在桥西头坍塌的碉楼前,望着滔滔大渡河上横空飞过的铁索桥,一腔感慨,脱口而出:“如果说安顺场是刘伯承的,这泸定桥该是我1军团的,我林彪的!”机敏过人的军团长接着想了许多。他悟到了泸定桥在中国革命战争史上将具有怎样重大的意义,他像是重新发现了毛泽东在军事战略上的远见卓识和无比的勇气,他悔恨地想起了自己三渡赤水后的骂娘和会理会议前的那封信,他觉得他的确是个“娃娃”。他不能再是个娃娃了。机不可失,他要表白一下自己。他这么想着,眼前的铁索桥在他心目中变得越发高大雄伟,乃至神圣起来。他暗自在心里说:“不能随便过这座桥,得把上桥的第一步留给他……”正午,当刘伯承得知林彪已到了桥西,打过电话来要他过河进城有事相商时,他说:“你们看着办吧,我得陪毛泽东他们一起过,让他走最前头!”刘伯承在电话里愣了愣,没想别的,倒觉得林彪的话是一个提醒,说:“好吧,到时候也通知我一声,我和老聂到桥头接他们。” 

  当天下午,军委纵队赶到了。林彪率军团参谋长、主任等在桥西迎着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朱德等中央负责人。毛泽东一见林彪便说:“林彪呀,你们1军团的‘二杨’得好好表扬表扬喽,夺取泸定桥他们立了大功!”林彪高兴得眼睛都笑眯了,说:“是呀,一个杨矮子在东岸,一个杨长子在西岸,都有功劳!不过,功劳最大的还是夺桥突击队。我们已经准备了,突击队员给大奖,每人一支钢笔,一个日记本,一个搪瓷碗,一双筷子。”周恩来说:“少了,少了。再加一套衣服吧,写上‘中央军委奖’!”朱德说:“这个奖法好,他们冲桥头火海时,衣服恐怕都烧得差不多了。”毛泽东挥挥手说:“总司令也是个小气鬼。奖是奖,发是发,一人两套!”林彪说:“没有那么多呀。”毛泽东说:“找叶季壮要!”林彪点着头。毛泽东又问林彪:“噫,林彪呐,你怎么还没有过桥呀?”林彪略一踌躇,脸一红,说:“我一来到这桥西,原本想一口气从这桥上跑过去的;当我来到桥头的时候,我忽然发现,这是怎样的一座桥啊!泸定桥,一座来之不易的桥,一座伟大的桥,一座为将来的历史学家们有可能大加称颂的桥,一座神圣的桥!我不能随便就这么走过去,我把踏上去的一只脚又收了回来,我得等我们的中央领导同志到了以后,我跟着走过桥去……” 

  谁也没有想到林彪竟激情地说出这么一番话来。历经战火的军团长,从不多愁善感,也从不读什么诗词作品。连毛泽东也怔住了。好久,毛泽东才“嘿”地笑了一声,说:“都听到没有?我们的林彪同志,不光是会打仗,也还有些诗情嘞。”朱德却听出了林彪的另一层意思,他似乎是在作自我批评,只是不想直说,便帮林彪挑明说:“说诗情也可,说是有些政治头脑也是不错的。我们的军团长已经不是个娃娃了。”果然,林彪的脸更红了,低头道:“跟了这么些年,还能老当娃娃么,总会一步一步有些长进的。”一会儿,他抬起头来,爽朗说道:“请过桥吧,伯承和荣臻在桥那头等着哩!”毛泽东伸出指头指了指林彪的鼻梁,想说什么没有说,便迈步向桥头走去。 

  在林彪的引导下,毛泽东走在最前头。他昂首走上桥头,走出10来步,便感觉到了桥的摇晃,他用双脚抖着桥面,桥身明显的摇晃起来。朱德连忙招呼道:“莫晃莫晃,看桥面,别看河!”毛泽东压根没有顾及朱德的招呼,他迈开方步走着,想起了自己的诗句:“胜是闲庭信步。”陈昌奉朝前挤着,想搀他一把,他不让陈昌奉靠近他。毛泽东走出几步,俯身看看桥面的木板,又摸摸一旁粗大的铁链。一会儿,他转着身子,望望前后左右直冲云霄的高山,又低头看看脚下波浪翻滚的大渡河。来到桥中心,他停下脚步,一只手习惯地插上了腰际,嘴里喃喃道:“大渡河,泸定桥……大渡桥横铁索寒……” 

  毛泽东一行人用了一刻钟的时间,才走完大渡河上的这100米,是一次速度最慢的行军。 

  刘伯承和聂荣臻在桥东头迎着毛泽东,一个个满脸胜利的欢笑。 

  聂荣臻后来有诗道: 

  安顺急抢渡, 

  大渡勇夺桥, 

  两军夹江上, 

  泸定决分晓。 

  中央红军全部渡过大渡河,宣告了蒋介石“大渡河会歼战”的彻底破产。然而,破产者此刻却还在酣梦中,梦想着川军中定有“骆秉章”一类的人物,成功地解决“今日之石达开”。蒋介石对川军的印象,经历了一个由坏变好的过程。刘湘对红4方面军的“六路围攻”打得一塌糊涂,那时他对川军的印象是很糟的。然而,中央红军“窜黔”以后,土城一仗,郭勋祺打得很不错。潘文华在川南的江防也是十分得力的,使得红军两度不得窜渡长江。红军渡金沙江后,攻打川康第一城(会理)不克,刘元璋在西昌用“亮城”的办法对付红军,他更加相信川军“剿匪”的诚意和他们的战斗力。他寄厚望于刘文辉和杨森。因此,在红军未到达大渡河之前,他在昆明一直是很沉得住气的。直到得知中央红军在安顺场“偷渡”,他的那个“东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