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万里随波行 作者:金波滟滟(晋江2013-12-17完结) >

第111章

万里随波行 作者:金波滟滟(晋江2013-12-17完结)-第1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爷那时候才十七岁吧,真是少年英才!”滕琰的夸奖是发自内心的,燕王与她同岁,只比她大了几个月而已,就能带兵征服燕地,打败犬戎。
  “王妃也不差呀,你还比我小呢,就能带着一郡的人守住昌平,又提出亡国亡天下之说,这样快地收复燕地,你居功甚伟。”
  滕琰乐了:“我们二人就不要互相吹捧了!”
  燕王也笑得很开心,他这样的时候并不多。
  滕琰又说:“王爷此去晋地一定要小心,陈孙两家虽然表面顺从,但心里真正怎样想还不知道呢,另外按时间算,皇上还没收到你的折子呢,要等从吴地出兵就和一个月以后了,这段时间您可就是孤身作战。”
  燕王并不在意,“当初到燕地时,不也是我孤身作战,一样不是拿下了燕地?晋地才多大,我还真不放在眼里。再说,皇祖父一定会派兵过来的,还有在草原上滕侯的驻军也随时听从调令,那时候三面夹击,用不了多久,晋地可平。”
  滕琰也认为收复晋地不是太大的问题,那里一直就是乱世,并没有太强的力量。可是之后燕王一定会向北向西进军的,这样下来,情况就复杂了,“那如果取了晋地,王爷还会继续出兵吗?”
  燕王带着深意地看着滕琰说:“我知道你能懂,取晋地并不是我最后的目标,我想要的是吴国一统天下,让吴国的版图同盛唐一样。”
  “打仗靠的不只是军队,更靠的是后方的供应,收复燕地,皇上拿出了多少的钱粮,燕地才有了现在。可燕地虽然经济有了一定的恢复,但总的来说,还不及犬戎之乱前的情况,这些王爷一定要仔细斟酌。”滕琰说出自己的担心。
  “是啊,我本也不想这样快就再打上一仗。”燕王觉得他也是被逼的,但让他去忍刘家的挑衅,那是不可能的事。
  定下来的事,滕琰不再想多谈,她要从燕王这里多了解些燕地军事上的事。政务上她比燕王还清楚,可是军中的事,她可没怎么上过心,也用不上她呀。不过,燕王一走,她虽然燕不想插手军中,但遇到了事总不能两眼一抹黑。
  所以燕王走前这十天,他们俩比平时还要忙,除了睡觉,就要形影不离了。到了五月二十三日,滕琰率领着燕地的官员们把燕王送到了三十里外,再回来,不免也觉得身边一下子空了下来,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心里也有些没底,她以前也给自己做过一个中肯的评价,工作能力不差,适合做副手,承担全局还缺少魄力和能力。现在燕王把燕地交给了自己,肩上的担子不清,责任也不小。
  飞珠看出滕琰有些紧张,体贴地找来了王蓉,在一起说笑了一阵。但滕琰倒底还是惦记政务上的事,很快又去看起了折子。
  滕琰小心谨慎地处理着燕地的事务,保持着和燕王的书信联系,把燕地的一些大事摘录了给燕王送去。燕王那里,也频频送来最新的情况,眼下滕琰接到的消息是燕王已经到了晋地边境,陈孙两家都派了人来,约定一起出兵打刘家。
  滕琰放下燕王的书信,又琢磨起最近平阳那边频频传来海盗抢掠的消息。这几天,这样的报告突然多了起来,让滕琰很是不解,已经向平阳增兵了,海盗还这样的猖獗,萧家的实力有这样强吗?想再向那边增兵现在是不行的,她手里的兵还不够用呢,从九原调来一万人还没有完全到位。滕琰把几份军情报告都摊在案几上,反复看了几遍,也没得出什么结论。不管怎么样,她稳住燕都是首要任务,平阳那里也只能先这样了,只要没有大事,等腾出兵力来再一举拿下萧家。
  再过几天,东山郡那边也传来了不好的消息,公孙家突然出城反攻,事出意外,邓老侯爷受了箭伤,当时围城的大军就后退了几十里。好在邓家的人并不白给,邓老侯爷受伤不下火线,邓小侯爷奋勇当先,将局势稳了下来,但也折损了一些兵马。
  滕琰现在深悔当初没有劝阻燕王,出兵晋地还是太过轻率。没想到燕王一离了燕地,平阳和东山两处都出了事,她越来越担心。
  把消息送给燕王后,滕琰又派人催促九原的一万人马尽快到达燕都,又拿出兵符来从昌平抽出一半兵力出来,准备支援平阳,只是昌平原本的驻军就少,抽出五千人来已经是极限。邓家那边,又派了王府里的御医,带着药材前去慰问,又用滕瑾的名义给邓锋写了一封信,让他一定稳住,不要急于冒进。她不知道邓老侯爷是否告诉邓锋她的事情,不过就算原来没说,见了信就会告诉邓锋的。她这样是借用滕瑾的名头让邓锋更加信服自己,现在他一定得稳住东山郡的形势。
  滕琰觉得自己已经把形势估计到最坏的情况了,没想到实际的情况还是更坏,不知怎么,燕都内到处流传着东山和平阳的消息,都比实际情况还要糟糕,而且还有人说燕王在晋地大败。
  一时间谣言四起,燕都很多商铺都关了门,很多百姓开始抢购贮藏米粮,米价飞涨,市面上已经不稳了。
  不用说,有人在操控局势,滕琰紧急招来了燕都地官员,贴出燕王在晋地大胜的公告,加强燕都巡逻,遇有造谣生事的抓到衙门里审问,又拿出官仓里的米粮,平价出售,抑平物价。
  最后,滕琰把李瑞山叫了过来,问他:“燕都防务情况怎样?”
  李瑞山行礼答道:“王妃放心,末将敢保燕都固若金汤。”
  滕琰看李瑞山一身甲胄,面色沉静,满意地点点头,说:“你随我一起到燕都转一圈。”自己回到院子里换了一身王妃的正装,还没走出门,邓钰哭着过来了,拉着滕琰的手问:“琰姐姐,我爹爹,我爹爹真的受伤了吗?”
  战报也好,局势也好,滕琰一直没有告诉王府内的人,邓钰现在不知从哪里知道了,滕琰斥责她:“邓钰,亏你还是将门之女,又经过昌平守城,遇事就会哭哭泣泣,这有用吗?能把你爹哭好吗?”
  邓钰抹了一把满是泪水的脸,咬着牙说:“我不怕,守昌平时,我还在城墙上射过箭呢。琰姐姐,我现在也能上城墙打仗。”
  滕琰瞧着她笑了笑说:“你爹爹那里,有你哥哥呢,我也让人送去了御医和药材,你不用太担心。现在你要是愿意,就去换上衣服,同我一起去巡城。”
  “是!”邓钰一面答着,一面跑回去换衣服了。
  滕琰叫住同邓钰一起过来的唐姑姑,“你去告诉王侧妃,外面的事自有我操心,不会有事的。让她把内院管好,我不想再听到大家乱传什么消息。”
  
                      
作者有话要说:  




☆、第一百三十五章

  滕琰一身描金绣凤的宫装,骑着一匹高头大马,身侧是同样一身宫装的邓钰,后面是戎装的李瑞山,带着宋十二等一百多人的侍卫,走在燕都的街道上,起到的安定作用还是不错的,配合了燕都官员的行动,粮价已经平稳了下来,谣言虽然没有查到源头,但也控制下来了。
  滕琰还是亲自检查了燕都的防守,看着精神饱满的士兵们守在城墙上和九门边,滕琰总算是放下心来。没几天,从九原调来的一万人马也到了燕都,滕琰将他们驻防在燕都城外。
  不等滕琰松一口气,又一个坏消息传了过来,萧家的海盗上了岸,他们打着前燕国的旗号,推陈王,也是前燕末帝的弟弟,为燕国皇帝,号称十万大军,打败了平阳的守军,向燕都袭来。
  滕琰赶紧派人把安乐侯也就是原来的周王接到了燕都里,在王府给他安排了一个院子,让可靠地侍卫看管着,跟他一起接回来的还有安静公主,送到王蓉那里去,这时候怎么也不能让周王再落到萧家或其他人的手里。
  已经有不少的人陆续逃进了燕都,滕琰也让人通知了她庄子上的庄户和孤女们都进燕都城,可是不可能把所有的东西都搬到燕都里来。她一想到外面长势良好的农田,安稳度日的燕地人,萧家人到了后会糟蹋成什么样子,将京郊就这样让给了萧家人,滕琰心里非常不甘。
  不过现在不是感情用事的时候,滕琰冷静地安排人通知周围县城加强防务,同时她把城外的九原来的一万人马和原来驻在前燕皇陵的五千驻军集中了起来,并招来了李瑞山,与他商议。
  李瑞山的想法就是把城外的一万五千人也调入城内,关闭九门,死守燕都,“末将敢保证能守住燕都,保王妃安全。”
  滕琰深思起来,这样无疑是最稳妥地方法,不用李瑞山保证,滕琰也知道燕都城墙坚固,当初燕王攻下燕都也是做了不少的准备工作,现在萧家人想攻下来并没那么容易。只要拖过一个月,燕王就会带兵回援,她能看透的问题,萧家不可能看不透,那么萧家人想干什么呢?
  首先,萧家怎么会有这么多人?当初从平阳逃出去的只有几千人马,现在能打败平阳的守军,应该能有几万人吧。滕琰又想起了公孙家的反攻,都是差不多时间发生的事,难道这里面有联系?她不禁出了一身冷汗,世上就没有这样的巧合,就连刘家的挑衅也都恰逢此时,只能说这是一个连环计。调走燕王,东山郡与平阳郡同时出击,接着他们应该是合兵一处,如果顺利占了燕都当然好,就是不顺利,也能让两郡连到一起从背后给邓家父子一刀。
  东山、平阳两郡的联合,应该是通过海上,萧家公孙家都是东靠大海,掌握船队是顺理成章的。
  想通了这些,滕琰冷冷地笑了,她不会让公孙家和萧家的人得逞的。她对李瑞山把她分析的局势说了,李瑞山也冒出了汗,原来他只想着守住燕都,现在看敌人目标并不全在此处。“那怎么办?王妃。”
  怎么办?滕琰也问过自己这个问题,她虽然参加过昌平的守城,又北上跟着燕王一直打到草原上,但还真没自己做主打过仗。如果燕王在这里就好了。滕琰想要是燕王在,他会怎样做呢?滕琰看着燕王打了多少场大仗了,怎么也能摸到他的大致思路了。
  顺着这个思路,滕琰立刻安排人紧急给邓家父子送信,现在的通信太慢,公孙家的进一步反攻应该已经开始了。但她总要让邓家父子知道燕地整体的情况,并且做好两面迎战的准备。接着是给东边草原上的才凌送信,让他带兵助邓家父子一臂之力。然后安排昌平调来的守军不要向燕都方向来,而是去平阳郡附近准备迎战萧家。又派了不少的信使到平阳去找败了的军队,找到就命令他们向平阳和燕都方向集结,与昌平来的军队一起迎战萧家的人马。
  最后,她让李瑞山留守燕都,只给他留下五千步兵,其余的两万人她要带着去截住萧家的人马。要是燕王在应该就会这样做吧。
  李瑞山听明白了滕琰的意思,马上请求滕琰守燕都,他带兵出战。表面上看只留五千人守城很危险,其实,滕琰是想拒敌于燕都外,所以守城反倒没事,他怎么能让滕琰去冒险而自己留在城里呢?
  滕琰也很坚决,李瑞山稳重是足够了,但智谋却有所不足,自己这个门外汉都看明白了形势,而他还要自己分析出来才懂,所以燕王留下他时也说过李瑞山守城没问题,那么打仗恐怕是不行的。
  而这一战,滕琰觉得实力恐怕不占上锋,她得随机应变,李瑞山很难胜任,所以,她抬手止住了李瑞山的请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