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前清秘史(下部)--在历史的拐角处 >

第4章

前清秘史(下部)--在历史的拐角处-第4章

小说: 前清秘史(下部)--在历史的拐角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多尔衮没作任何表示就离开了三官庙。晨曦中,全副武装的两黄旗精兵已经把皇城内外围得铁桶一般。按照制度,皇宫警卫历来由皇帝自领的两黄旗护军担任。不同的是,今天拱卫的兵力显然比平时多得多,崇政殿沿途与四周也被围得水泄不通。那里,平日是大清皇帝商讨国是的场所,现在是皇太极停放灵柩的灵堂,今天上午,则将在亡灵面前推举大清皇帝的继承人。
  前清时代大清帝国发展史上至关重要的时刻到来了。
  獾子,杂食性鼬科动物,严寒时冬眠,居洞穴中,性机警,喜夜间行动。獾子油是东北民间治疗烧伤、烫伤的良药。多尔衮的名字,在女真语中是獾子的意思。就其一生行状判断,他与獾子还真的有几分相像。
  在努尔哈赤的十六个儿子中,多尔衮排行第十四,他的同胞兄弟还有排行第十二的阿济格与第十五的多铎。皇太极是他同父异母的八哥。
  有两件事情,可能对多尔衮的一生影响巨大,一件是他的亲生母亲、大妃阿巴亥为努尔哈赤殉葬,还有一件就是此次推举皇位继承人。
  阿巴亥是在公元1601年即大明万历二十九年嫁给努尔哈赤的,当时,努尔哈赤四十三岁,已经有了六、七位妻子,阿巴亥只有十二岁。史书记载说,阿巴亥风姿俊美,颇有心机。老夫少妻,阿巴亥很受努尔哈赤宠爱。两年后,皇太极的母亲大妃孟古格格病逝,不久,阿巴亥便被立为大妃。
  公元1620年即大明万历四十八年、后金天命五年,发生了一件对后金政权影响深远的变故——努尔哈赤休弃大妃阿巴亥。当时,公开的名义是指斥大妃偷藏财物,实际上有很深的隐情。
  这年三月,努尔哈赤的一个小妃子德因泽告发大妃阿巴亥允许贴身侍女将一匹蓝布送给情人。当时,女真人中有一项严格的禁忌:不经丈夫同意,女人若将财物送人,就是欺骗丈夫,若是送给男人,就会被认为是倾心于该男子。事实上,这样的禁忌即便在现代人的生活中可能仍然在发生作用。德因泽进一步揭发说:“阿巴亥曾经两次备饭送给大贝勒代善,一次给四贝勒皇太极。代善接受并且吃了,皇太极接受而没有吃。而且,大妃一日之内两三次派人去大贝勒家,不知道他们在谋划什么?大妃自己深夜出去也有两三次。”努尔哈赤命人调查,结果证实揭发属实。
  令努尔哈赤更加恼怒的是,每当诸贝勒大臣在汗王家里议事或宴饮时,大妃阿巴亥都会浓妆艳饰,精心打扮,并且可能在语言眉目之间对代善颇多表示,使在场的其他人很尴尬,又谁都不敢声张,只能假装看不见。这一点,可能令努尔哈赤万难接受。
  事实上,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状况,恰恰与女真人的习俗和努尔哈赤本人的安排有关。
  和我国境内其他游牧渔猎民族一样,女真人的财产主要由牲畜和猎获品构成,在天灾人祸的作用下,他们的财产极容易荡然无存。因此,其财富的积累过程十分缓慢,从而导致相对的贫穷。他们缺少形式多样的物质财富,缺少表现自己精神生活的艺术品、装饰品和宗教作品。他们崇尚力量,崇尚年轻,崇尚勇敢。重生轻死、贵少贱老是为风俗。显而易见,这些习俗全部与中原农业地区的文化是反着的。此外,他们坚定信奉萨满教,相信天地万物间充满鬼怪神灵,相信人死后灵魂不灭,去了另外一个神秘的所在继续生活。因此,杀人殉葬便成为一个古老的习俗,为族人所接受。他们死后的墓葬很简单,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和绝大多数人口中采用火葬,将生前用过的东西、衣物等一起烧掉就构成了他们的随葬品。沈阳努尔哈赤与皇太极陵墓中,埋葬的只是他们的骨灰和殉葬者,原因端在于此。 
                  
多尔衮的爱恨情仇(2)
  他们采用多种婚姻形式,一夫一妻,一夫多妻,多夫一妻,外婚制,对偶制,嫂婚制,姐妹即连带婚制等。这些婚姻形式的采用,同样与上述特定经济、财产条件下的生存状态有着密切联系。其内在逻辑指向,在于保证未来的生活与生存状态。
  ——在经济层面上,保证经济状况和综合力量的加强,而不是削弱。
  ——在人性层面上,令未亡人在生活与感情上有所寄托。
  因此,父亲死后,儿子娶没有血缘关系的庶母,哥哥死后,弟弟娶嫂子,弟弟死后,哥哥娶弟妹为妻便成为十分正常的、富有人性化的考虑。与努尔哈赤同时代的哈达部王子康古鲁,在父亲王台死后,就与自己的继母、著名的叶赫格格温姐结婚。这位温姐,恰是努尔哈赤前任大妃孟古格格的姑姑。豪格死后,多尔衮、阿济格两人作为叔叔,各娶了自己的一个侄媳妇。皇太极的五位后妃中,两个妃子是亲姐妹,皇后则是这对姐妹的亲姑姑,诸如此类,十分常见。
  在习惯于假模假式的汉族人士眼中,上述一切是标准的乱伦,他们会对此表现出真诚的痛心疾首与不屑一顾;孰不知,唯其如此,才在比较中彰显出孔孟之道贞节牌坊之类文化中过多非人性的残忍与虚伪。
  事实上,直到21世纪的今天,上述婚姻形态仍然通行于我国某些边疆游牧渔猎部族之中。知道了这些,我们也就有可能对于努尔哈赤死后的大妃殉葬、皇太极死后孝庄文皇后与多尔衮之间的关系,具有某种更加贴近事实的理解。
  在这种习俗之下,偏偏又有了努尔哈赤本人的安排。
  没有证据能够证明,努尔哈赤从来没想过由自己指定接班人。他曾经为自己的嫡长子褚英做过类似皇太子一样的安排,褚英被处死之后,他又安排二儿子代善监理国政,并一度让他和自己一样,一个人兼任了两个旗的旗主。努尔哈赤表示,自己百年之后,要将深受宠爱的大妃,还有年幼的子孙们托付给代善。从而,一度使代善的权势极为显赫。这可能是那些贝勒大臣们看到大妃与代善眉目传情时,谁都不敢废话的原因之一。(《满文老档》,太祖卷十四。)
  如果仅仅从汉族士大夫和中原皇家政治的角度看,完全可以将此理解成是老皇帝在以名位后事交代继位者。但假如考虑到女真人上述事实上盛行着的多种婚姻制度的话,努尔哈赤的这番话则完全应该被理解成,自己死后,不但允许儿子代善继承自己,还希望他娶养无血缘关系的庶母——大妃。否则,这位大妃的举止怎么会如此荒腔野板,离谱得无法理喻?从她的一生行事判断,假如不是置身于这种多种婚姻文化氛围之中,这位史书记载中“有机变”的大妃,应该断不至于会错意到如此程度才对。
  倒是准太子代善,很有可能因为心智、性情上的厚道和缺少智略,身处其中的文化氛围,再加上权势显赫导致忘乎所以,才真的会错了意。在人性的层面上,他可能并不真正了解其父的真实想法与性情,于是,将努尔哈赤所说的、所想的和所要做的当成了同一回事儿,忘记了死后是死后,而现在活着是活着的道理。结果,真实的情形可能是:努尔哈赤痛恨自己还活着时就开始眉来眼去的大妃和代善。不久,就将代善独掌的两红旗,分出去了一旗,交给代善的儿子岳托。从而,代善自己失去了父亲的欢心,被迅速灰头土脸边缘化,也害了那位大妃。
  努尔哈赤的处理很有意思,他放出风去,说是要搜查大妃私藏的财物。大妃便慌慌张张把财物分送到各处藏匿,结果,全部被搜查出来,包括藏在儿子阿济格家的三百匹绸缎。史书记载说:大妃阿巴亥“虽然有机变,却终于为努尔哈赤的英明所制服”,可能就包括了这件事情。随后,努尔哈赤宣布:“该大妃奸诈虚伪,人所有的邪恶她全都有。我努尔哈赤用金银珠宝从头到脚地妆饰你,用别人见所未见的上好绸缎供着你,养着你,你竟然不爱你的汗夫,把我蒙在鼓里,去勾引别人,难道不该杀吗?”随后,将这位大妃休弃。当时,努尔哈赤另外一位蒙古族的小妃子也加入战团,揭发阿巴亥。史书中说,大妃阿巴亥好嫉妒,大约由此可以得到证实。(《满文老档》,太祖卷十四。) 
                  
多尔衮的爱恨情仇(3)
  或许,努尔哈赤对阿巴亥的情意并未泯灭,故不到一年又将她接回,继续做大妃。在成书时间最早的清代官方史书《太祖武皇帝实录》中,记载道:由于大妃有机变且好嫉妒,使努尔哈赤觉得不快,“留下她恐怕身后会祸乱国家,于是预先给诸王交代遗言说:‘等我死时,必须命令她为我殉葬。’”后来,努尔哈赤死后的第二天一大早,诸王便来向她转达努尔哈赤的命令,大妃支吾不从。诸王说:“先帝有命令,想不遵从是不可能的。”最后,在诸王寸步不让的坚持下,大妃阿巴亥自缢而死。也有史书认为,她是被用弓弦勒死的。就此,阿巴亥之死遂成为前清历史上最重要的谜团之一,引发出无数猜想与争论。
  母亲殉葬时,多尔衮虚岁十五岁,实则还差一个多月满十四岁。按照女真人的习俗,已经成年,他的哥哥阿济格虚岁二十二岁早已成年,弟弟多铎虚岁十三岁,也接近成年。兄弟三人全部名列共柄国政的八和硕贝勒,他们必定对母亲殉葬的内情有些了解,这可能是后来多尔衮独掌大权时,他们对此始终不曾发出过任何不同声音的原因。
  按照当时的标准,多尔衮虽然已经成年,并与多铎最受晚年努尔哈赤的喜爱。但他当时没有尺寸武功,在皇太极跟随努尔哈赤驰骋疆场时,多尔衮还没有出生。按照努尔哈赤确定多年,且生前从无改变迹象的八旗制度根本原则来看,他没有可能被推举成继位的汗王。假如努尔哈赤要强行指定他为继承人的话,事情就会变得异常复杂。因为,那将意味着八旗制度中根本原则的改变,意味着游牧渔猎部族国家文化上的改变。我们知道,除非在特别特殊的情形之下,这种改变是不太可能发生的。就像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晚年最喜爱幼子拖雷,但拖雷终究没能当上蒙古大汗一样。因此,年轻的多尔衮只能得到旗主的权力与财富,却不能坐上部族国家汗王的位置,原因端在于此。
  事实上,努尔哈赤死后,两黄旗虽由阿济格、多尔衮、多铎三兄弟继承,但是,多铎是正黄旗旗主贝勒,阿济格是镶黄旗旗主贝勒,多尔衮并没有实际掌握一旗。不久,在其他一切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皇太极将汗王才能掌握的两黄旗旗色收回,交换出两白旗,从此,两黄旗由皇太极掌握,阿济格和多铎分别成了两白旗的旗主贝勒。
  天聪二年三月,即皇太极继承汗位一年半之后,十七岁的多尔衮随皇太极征蒙古有功,被“赐以美号”,曰:“墨勒根戴青”,是汉文“睿智”的意思。多尔衮和硕睿亲王的汉文爵位便是由此而来。显然,皇太极对多尔衮的才智具有清醒的认识。同月二十九日,阿济格违犯制度,擅自为多铎定亲,被皇太极罚银一千两,并罢免了他镶白旗旗主的名位权力,多尔衮这才正式成为镶白旗旗主。后来,皇太极又任命二十岁刚刚出头的多尔衮主管吏部,这是权力很大的一个部门,号称六部之首。此后,皇太极对多尔衮多次委以重任,使多尔衮有机会建功立业。就这样,皇太极扶持着多尔衮一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