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05老子的帮助 >

第16章

05老子的帮助-第16章

小说: 05老子的帮助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所以我们较早发生了中庸思想,不走极端,免得若干年后再往另一面偏。同时中国人也较早就主张和谐与平衡,阴阳协调,各得其所。老子以狂风暴雨为例说明天地做事也不是一味走极端走单一方向,人类行事更要考虑到诸多方面,不可强行推动,不可一意孤行,不可逆天逆民而动,不可赶尽杀绝,不可将事做绝。  
  中国的古代,儒家提倡的是通过道德、礼法来制衡权力地位,失去了道德礼法也就失去了权力的合法性,不按理法办事也就失去了管理的合法与有效性。  
  老子则是企图通过哲学,通过大道的宣示与理解来克服苛刻烦琐勉强主观失度的苛政与蠢行。可惜的是,老子讲的这些仍然是偏于理想化的。  
  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这也是中国人的尚同思维方式之一例。你靠拢认同A,A就喜欢你;你喜欢B,B就认同你靠拢你。既然A→A',那么A'就一定→A。其实这样的逆定理未必成立。你自以为是靠拢道与德,但事实证明道与德并未与你亲近合一,你追求道与德,偏偏有人认为你无道缺德,这样的事也是可能发生的。  
  老子式的道德治天下的范例太少了。春秋战国也好,其后的秦汉晋隋唐宋元明清民国也好,至今并没有哪个政权哪个个人是仅仅靠虚静无为柔弱退让取得了成功的。知识分子的求道学道的成效更不明显。你自以为爱道求道,但是道未必向你现出笑脸,而是嘲笑并惩罚你的书呆子气,这样的例子比同于道而道亦乐得之的例子更多,比如魏晋名士们的悲剧命运,比如近现代中国的许多知识分子的命运。  
  当然,同样也没有哪个政权哪个个人是仅仅靠生拉硬拽、强迫命令、狂风暴雨就能做到国泰民安事业有成的。革命高潮夺取政权时期,大讲反对中庸,反对费厄泼赖,提倡完全彻底干净地消灭敌人,号召“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高尔基),是有它的历史特色与时代背景的,是有它的规律性的。革命胜利了革命的人民取得了政权了,必然会有新的考虑。  
  这里还有一个帮助与启发。从飘风骤雨的例子中,我们可以讨论一个社会生活或我们的事业的高潮化与正常化的命题。夺取政权的革命,是有高潮的,是在高潮中取胜的。对于这种高潮的自豪的记忆,这种高潮化的历史惯性,会鼓励我们总是想在不断涌现的高潮中跨步跃进。但是建设新社会,尤其是经济建设,不可能总是人为地采取掀起高潮、延续高潮的办法。改革开放前,经济与社会政治生活中我们数度呼风唤雨,掀起高潮,付出了太多的代价。比如名著《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比如反右完了就唱上了“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高潮”,比如“大跃进”,比如“文革”。而我们现在很少讲什么掀起高潮,而是讲可持续发展了。  
  偏偏现在有些迷恋于老经验的人认为是进入了“革命的低潮”。他们如果能够多少听取一下老子的见解,不是没有帮助的。  
  更正确的选择是做到有为与无为、道德与实力、雄辩与慎言、虚静与强健、妥协与坚持、委曲求全与直道无畏、适可而止与锲而不舍的互济互补互通互动。老子的片面的深刻性,仍然是极有意义的精神资源之一种。  
  相对地说,老子反复强调身全、无尤、身先、无死地(见后),给人以过分重视自我保护而缺少献身舍身的精神了。这就看你怎样去理解怎样去汲取了。不要忘了老子也有另外一方面的话——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这些都是后话了。                    
第二十四章 企者不立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其在道也曰:余食赘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踮起脚跟来拔高,很难站立稳。跨越式的走路求快,很难用这种方式行路赶路。自己总是表现自己,急于兜售己见的,未免糊涂不明白。自以为是的人,总是要让别人承认自己一贯正确的人,反而不可能光耀彰显。自吹自擂的人不会有多大功劳留下或被承认。骄傲自满的人,得不到(长久的)尊敬与服膺。  
  从道的观点来看,上述这些强求与自我中心的多余表演,就像剩饭或者赘疣一样,只会令他人烦厌。所以真正掌握了大道的人是不会这样干的。  
  这一章老子为我们勾画了一幅反面教员的形象图。你有多高矮就是多高矮,踮起脚尖来能算数吗?走起路来,勉强地迈起超过你的下肢的可能性的大步,一时可以,以此赶路,就太小儿科了。至于自见自是自伐自矜的人,太多太多。这样的事情像是剩饭吗?可能是说它气味恶劣,品质恶劣,添乱添堵。这样的可笑的行为像是赘疣?则是说它完全无用、多余,只能添丑添病。而这样的弱点又是太普遍了。  
  人为什么会自己欺骗自己呢?人为什么总是易于觉得自己比别人正确比别人强呢?人为什么又总是心存侥幸,老是觉得好运会降临到自己头上呢?为什么人常常会使自己变成剩饭赘疣一样地讨人嫌呢?  
  原因在于人总是在自己身上用力太过,强努太多,希图侥幸太一相情愿。美容美过了头,变成毁容。吹嘘过了头,会变成丑角,叫做丑态百出。强硬太过了,变成僵化。说话太过了,变得失去公信。转(读跩)文太过了,变成食而不化。喊叫太过了,变成声嘶力竭、向隅而泣。整人太过了,变成迫害狂。弄巧反倒成拙,恃强反而坚持不下来,诉苦诉得强词夺理、令人厌烦,上纲上得装腔作势、令人耻笑……这样的事无数无休。何不好好想一想?  
  其实大道是至上的,大道是管用的,大道是永存的。同时,请注意:大道又是惚兮恍兮的,是不确定的,是不仁的,是以万物为刍狗的。大道本身的运转,大道本身的万象万态,包含了也决定了人的犯错误、走极端、远离大道的可能。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还有某些无道者的变成、成为余食赘形,这也是大道。大道决定了会有人失道、悖道,自取其辱,乃至自取灭亡(按:这不是老子的原意,而是我的发挥感慨)。  
  人的这种踮脚拔高之意,跨越求捷之心,这种自以为是、自高自大的毛病,正是人自身也惚兮恍兮不明不彰失道缺德的表现,是天地不仁的表现,是一些人确如刍狗、切不可自视过高的证明,是难免刍狗般毁灭掉的依据,是大道渊深玄妙非可道也的表现。在学道习道闻道的过程中没有深刻与不无痛苦的反思,又怎么可能把握大道呢?  
  大道中有模糊也有黑洞,有一种可能也有另一种可能,有正面也有反面,有美善也有不美不善。学道也可能走火入魔,误入歧途,适得其反,祸可以生福,福可以变祸。不确定性,这也是大道的特点特性之一。  
  所以更不能踮脚求高,跳跃行路,不能自我过于膨胀。  
  现在回过头来研究天地不仁、万物刍狗的命题,其中同样包含着劝诫世人不可自视过高、不可自命不凡的警世之大义。  
  《老子》中包含了不少关于如何做人的忠告,他偏重于劝导人们要谦卑、退让、委曲求全、示弱、不争、不言或者希言少言,等等。这虽然是偏于一面的道理,但是不无参考的意义。如果想到他的进言主要是针对统治者,我们也许能更好地体会他的苦心。                    
第二十五章 道法自然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  
  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有这么一种东西,它包罗万象却又浑然一体,你无法对它进行切割与分析性的把握与研究。在天与地尚未分离清晰、天与地尚没有形成的时候,这种东西已经诞生了。它没有固定的刚性的形体和响动。它无声无息,既是可变的不固定的,又是独立运转,有自己的准头与规律,不会改变自身的运动的方向与节奏的。它循环往复,无休无止,可以说它就是天下的母体、起源、初始化。  
  我不知道应该将它归入何种概念,怎么样去称呼它才好,勉强给它起一个名字,叫做道。再费点力气解说一下,它是广大博大无限大的;博大了就瞬间万里,运行不息;运行不息了就深远渺茫;走得深远渺茫了就又返回自身,回到起点,周而复始。  
  所以说道是伟大的,天是伟大的,地是伟大的,人也是伟大的。世界上有四种大,道、天、地、人,人是四大之一。  
  人要按照地的法则做人行事,地要按照天的法则为地,天要按照道的法则为天,而道呢,它遵循的或实行的是自然而然的运作法则。  
  这一章非常重要。第一,它说明道的产生先于天地,老子将天地视为次生概念,而将道视为原生概念:道是永恒的,是先天先验的;而天地是后来的,是逐渐形成的。这很精辟,比天不变道亦不变的说法精彩得多。  
  其次,它明说了道是混成的。混成,在混沌中自然生成,这是一个重要的概念。混一、混和、混元、混生等词,都包含一种原始、原生、先验、泰初、根本的含义,混字是最接近道的词之一。此前的第十四章,已经讲了混而为一。哲学家面对的世界,一面是万物,一面是一。用黑格尔的话来说,一面是杂多,一面是统一。怎么统一起来的呢?老子说是混而为一。能将万物混而为一,这是哲学家的本领,这是道的运用。道的功用在于,它不但能使万物分离开来,更能使万物混一起来。重视概念的归属与提升,重视寻找一个万能的钥匙,希望能抓住一个牛鼻子,一个穴位,乃无往而不利——包括为政、习武、作战、求学,一通百通,一胜百胜,所以特别重视混和成一的命题,这是我们的传统文化的特色之一。  
  混的意思包含着无定形定量定位,弹性、变易性与模糊性,容受性与可塑性。  
  越是混沌,就越是无以名之。无以名之而名之的结果,是强为之字,勉强为它起的所谓“道”这个表字,未必准确和理想,未必百分之百地妥帖。姑妄字之,是正式的称谓之宾,是代称谓。  
  这正是《老子》开宗明义,在第一章先强调它是不可道,不可命名,不可言说的原因。所有的有关论述,也都不是理想的、清晰的、足以说明道的特质的。  
  没有理、化、生的可验证性,没有史、地的确定性,没有数学与语言文学的完备与充实性,没有儒家教导的生活性规范性,这可以说是老子之学的一大遗憾。但从另一方面来说,它反证了道的精微伟大,它是实大于名,实超过了名许多许多倍。它是一切言语所难以表达的,是一切命名所不能完成的超概括、超伟大,是永远完成不了但又永无停止的趋向于无限大的→∞,是趋向于神性而不全是人间性概念。你可以充分运用自己的想象力、抽象力与感悟力去接近这个道。  
  此前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