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文学历史电子书 > 书屋2003-01 >

第30章

书屋2003-01-第30章

小说: 书屋2003-01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看来,崔健的反叛形象之所以能够建立起来,一方面应该归因于他那种“不停地走”的执着与顽强,一方面也应该归因于八十年代那种特殊的社会氛围和文化氛围。八十年代是一个理想主义情怀流行的时代、启蒙主义姿态风靡的时代,同时也是文化反抗情绪极容易被催生的时代。由于人们(尤其是青年人)普遍有一种参与社会改造社会的热情、介入现实批判现实的冲动,由于主流意识形态又总是把这种热情和冲动阐释或误读为洪水猛兽,所以由文化精英生产出来的精英文化便老是与主流文化处于一种公开对峙和暗中较量状态,文化反抗情绪也极容易滋生蔓延。崔健之所以能成为八十年代末的文化英雄,并成为广大青年崇拜的偶像,很大程度上应该归因于这样一个事实。也就是说,由于这种普遍的文化反抗情绪的存在,他的反叛形象才极易被认同,他对反叛情绪的归纳和概括才极易找到共鸣对象;同时,由于在潜意识中崔健把主流文化当成了一个反抗对象,所以这种反抗又因对手的强大而变得具有力度了。
  1991年,崔健推出了他的第二张摇滚专辑《解决》。这张专辑依然保留了他在第一张专辑中所形成的孤傲高标的风格,同时也出现了许多细微的变化。这种变化正像有人所指出的那样:“如果说在‘新长征’时期,精英式的文化心态使崔健必须注意感受性所包含的思想深度,保持一种自省和自律的精神,那么,《解决》则充分敞开了个体自我的感受性,去掉了精英式心态必然内含的拘谨,淋漓尽致,纵放悲歌,像《解决》,像《这儿的空间》,像《投机分子》,在最基本的意义上,都是力量和欲望以直接、痛快、放肆的方式在绝望中宣泄。”〔5〕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如果说在《新长征路上的摇滚》中,其反抗格调更多地追求一种悲剧式的壮美,那么在《解决》中,更多的荒诞意识则渗透到了反抗之中。比如,在《快让我在雪地上撒点儿野》中,崔健唱到:
  我没穿着衣裳也没穿鞋/却感觉不到西北风的强和烈/我不知道我是走着还是跑着/因为我的病就是没有感觉
  给我点刺激 大夫老爷/给我点儿爱情我的护士姐姐/快让我哭要么快让我笑/快让我在这雪地上撒点儿野
  在这首歌中,“因为我的病就是没有感觉”依然是对时代情绪最敏锐最准确的捕捉,但是在表达这种时代情绪时,崔健并没有采用原来那种愤怒的呐喊,而是使用了夸张变形的音乐语言、反讽而略带无可奈何的倾诉语调。如此一来,那种残酷的真实虽然被再现出来了,但是蕴藏于其中的反抗却又仿佛失去了根基,缺少了震撼人心的力度。或许,反抗精神只有在悲剧意识浓郁的作品中才能获得淋漓尽致的表达,当荒诞感弥漫身心的时候,反抗什么和怎样反抗有可能会一下子变得模糊不清起来。
  可以把崔健的这种选择看作是他的一种成熟,但同时也应该看作是他思想立场上的一种后撤。如果说在《解决》中这种后撤姿态体现得还不是十分清晰的话,那么在《红旗下的蛋》(1994)和《无能的力量》(1998)这两张专辑中,这种后撤不仅已成事实,而且那种刚硬的反抗精神似乎也已消失殆尽。于是,在《混子》中,我们听到了这样一种意味深长的表白:
  吃不着铁饭碗像咱家的老头子/也不想处处要人照顾像现在的孩子/我们没吃过什么苦也没享过什么福/所以有人说我们是没有教养的一代混子
  真要是吃点苦我准会哭鼻子/下海挣点钱儿又他妈不会装孙子/说起严肃的话来总是结巴兜圈子/可干起正经的事来却总要先考虑面子
  除了眼前的事我还能干点什么/除了吃喝拉撒睡我还能想点什么/嘿,若要问我下一代会是什么个样子/那我就不客气地跟你说:我管得了那么多吗
  多挣点钱儿 多挣点钱儿/钱儿要是挣够了事情自然就会变了/可是哪儿有个够 可是哪儿有个够/不知不觉挣钱挣晕了把什么都忘了
  ……
  在这首拉普(rap)风格的作品中,我们依稀还能感受到“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的流风余韵,但是那时的迷惘似乎也进一步变成了现在的巨大困惑。当社会转型的车轮把崔健的理想主义信念碾得粉碎的时候,他似乎只剩下无奈、感伤、调侃与自嘲,只剩下把这个变幻莫测的时代投射到自己心灵深处的感受记录下来的能力了。他依然还在介入现实,但是却显然已经无力批判现实,反抗的姿态实际上也已经变得有形无神、徒有虚名了。
  为什么崔健的摇滚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呢?仅仅停留在“崔健老了”之类的判断中显然不能说明全部问题,我们还需要从时代变迁与接受对象的变化等方面去寻找原因。有人在梳理1995年的歌坛时曾作过如下分析:
  此时,中国的政治体系正全面地转向经济领域。“不争论”的出台,“姓社姓资”问题的pass,使一度困扰的精神领域茅塞顿开,不再有那么多的压力和冲动。市场的大潮一冲,经济问题唱了主角,不仅国家行为一心一意了,万民之关注也转向一些很实际的问题,惯于在红色背景下左冲右突寻找精神困境出路的中国摇滚,猛抬头发现自己处在现代化的洪流中。那些问题早不成问题,那些关注早没人关注。问题没有了,勇敢不存在,独立失去了意味,因为这是一个好像没有强大对手的时代,谁都甭想充当英雄。〔6〕
  如前所述,崔健摇滚的反抗冲动实际上源于精英文化与主流文化的暗中对峙和较量。当摇滚背上“精神污染”的成员、“自由化”的代表、“和平演变”的先锋之类的恶名时,摇滚在这种刺激的兴奋中不仅具有了反抗的对象,而且也仿佛拥有了反抗的悲壮。然而当“唐朝”、“呼吸”、“黑豹”等摇滚乐队终于参加了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台庆然后被主流媒体誉为“改革开放”的象征之后〔7〕,摇滚人剩下的恐怕就只有尴尬了。这时候,“拔剑四顾心茫然”或许已经成为崔健和崔健们的共同心理体验。在这样一种状态中,他大概已无力继续高举起反抗的大旗了。
  另一个使反抗变形乃至消失的原因应该来自于摇滚的接受群体。到目前为止,崔健实际上一直是在为他的同代人写作、歌唱。八十年代末的时候,他的同代人无疑都是一群“愤怒的青年”,他们与崔健有着相似的心理体验、共同的社会背景和相同的社会责任感与参与意识。正是有了这样一个可以信赖的接受群体,崔健的摇滚才可以一石激起千层浪。有人曾经准确地记录下了遭遇摇滚时的激动与狂喜:
  演唱会上迷乱的灯光、舞台幻境、斑斓的演奏、极限音量的扩音器,成为一种似真似幻的背景。崔健的演唱,有时干脆将歌词唱得含混不清,让背景淹没歌词,而突然又像射击一样清醒地唱出歌词,划破背景,直射你胸膛。歌词这种起落反复的运用,使你一次又一次承受当头棒喝,你一次又一次得到反省,得到启示直至狂迷。在一片混沌模糊中你突然清楚地听到:“我就要回到老地方,我就要走在老路上。”你禁不住热泪双流,往日的苦苦挣扎、懊悔无奈,千般万种思绪飞掠过心头,你对自己过去或现在的安于现状、耽于享受痛心疾首!而恍恍惚惚中你又听他唱:“如果你要结束这最后的抱怨,那么迎着风浪向前。”你心中徒增一股力量,恨不得猛吼或尖叫几声,你质问自己:为什么不迎着风浪向前,为什么还喋喋不休地抱怨?!〔8〕
  可以说,正是这种深刻的遇合曾经使美学家高尔泰形成了这样一个意味深长的判断:“也许崔健和他的摇滚乐是中国惟一可以启蒙的文化形式。”〔9〕而以“躲避崇高”作为其价值追求的王朔甚至也对崔健情有独钟:“我非常喜欢崔健的歌儿,我第一次听《一块红布》都快哭了。写得透!当时我感觉我们千言万语都不如他这三言两语的词儿。它写出了我们与环境之间难以割舍的、血肉相联的关系。”“我看他是我们国家最伟大的行吟诗人。他的反应当代的东西是最准的,比大而无当的、泛泛的文化的那种,我更能理解。”〔10〕这样的赞誉从“一点正经没有”的王朔口中说出,更让人觉得意味深长。
  然而,进入九十年代之后,面对滚滚而来的商业大潮和世俗化浪潮,崔健的同代人已逐渐变得苍老、稳重、实际和世故了,这意味着他们在八十年代催生出来的摇滚热情已基本耗尽;而更年轻的一代青年人由于对那个“红色的年代”记忆的匮乏,也由于他们更欣赏的是现实世界的“成功人士”或“物质英雄”,所以,这既造成了他们对崔健的后意识形态化表白(如《红旗下的蛋》)的陌生和无动于衷,也造成了他们对摇滚精神的误读和逆反。没有了接受群体的欢呼和喝彩,崔健的反抗姿态已显出了某种空洞和苍白;而失去了接受群体的精神关注和文化滋润,这种反抗也就只能沦落为一种调侃和戏仿了。于是,在犹疑和孤独中,崔健只好反反复复念叨:“新的时代到了再也没人闹了/你说所有人的理想已被时代冲掉了/看看电视听听广播念念报纸吧/你说理想间的斗争已经不复存在了”(《混子》)。与“我要从南走到北,我还要从白走到黑”(《假行僧》)的执着相比,与“我不能走我也不能哭/因为我身体已经干枯”(《一块红布》)的悲怆相比,这显然已不是什么抗争宣言,而是对八十年代的光荣与梦想、对他们那代人的豪情与悲壮所唱出的一曲无奈的挽歌。
  必须指出,虽然崔健在其摇滚中所建立起来的反抗姿态已经位移或不复存在,但是他依然特立独行于滚滚红尘中,时刻警惕着商业大潮的诱惑和吞没,时刻铭记和倡导着“介入现实、批判现实”〔11〕的摇滚精神。这既是他的深刻之处,同时也是他的孤独悲凉之处。即使他在调侃、自嘲和戏仿的时候,我们依然可以感受到这种艺术手法与反抗之间的逻辑关系。而更年轻一代的摇滚人显然没有崔健那种根深蒂固的意识形态情结,或者当他们面对新的时代时更擅于洗心革面或改头换面从而卸下了启蒙的重负或伪装。于是,在他们的摇滚作品中,虚幻迷离的电子音乐、空旷迷幻的吉他滑弦、冷冰冰的鼓击常常成为他们的主要音乐词汇,而清冷、落寞、昏暗、低迷、毫无来由的自嘲、油嘴滑舌的调侃、表演化的谩骂又常常成为他们的主要音乐风格。面对复杂而迷乱的现实处境,他们差不多已丧失了提出问题的能力,所以只好在对现实的失语中退回到自己的内心世界,或者在一种暧昧的“磨合”中与现实妥协,以期求得内心的暂时平衡,要不就是假装深刻以便博得人们廉价的喝彩。显然,“‘后崔健群’用自嘲和调侃的情绪,代替了崔健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并且有意无意地消解人类所有崇高和美好的感情。又因为摇滚乐已经成为一种可以挂在嘴边的时髦,不再需要忍受饥饿和耐得住寂寞,一时间泥沙俱下,鱼龙混杂,因此‘后崔健群’中的大多数显得平庸。众多拼盘里的众多乐队,以太多形式化的重金属和太多肤浅的愤怒,暴露了他们思想的幼稚与内心的空虚”〔12〕。事实上,当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