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文学历史电子书 > 中国绘画史 >

第7章

中国绘画史-第7章

小说: 中国绘画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公麟

北宋之名家虽不乏人,而集诸家之长,发挥佛画人物画之精神,可为后世之师表者,李公麟也。公麟,字伯时,舒城人。神宗熙宁三年成进士,历官至朝奉郎,为中书门下后省删定官。元符三年归老龙眠山,因号龙眠居士。博学能诗文,善真行书。其叔父好书画,多收藏,遂得朝夕纵览。每得古人名迹,必摹写副本蓄之。其佛像人物师吴道玄,画马法韩干,每临画必观群马以尽变态。有僧劝其不如画佛,后遂绝笔。其画人物能分别状貌,使人望而知其廊庙馆阁、山林草野、台舆皂隶。至于动作态度,颦伸俯仰,小大美恶,与夫东西南北之人才,分点画尊卑贵贱,咸有区别,非若世俗画工混为一律。大抵公麟以立意为先,布置缘饰为次。其点染精致,俗工或可学焉,至率略简易处,则终不可近。作画多不设色,独用澄心堂纸为之。惟临摹古画用绢素著色,笔法如行云流水,有起倒。

传其画风者,惟释梵隆最著。善白描人物,兼工山水,行笔极古雅精细,其作往往乱李龙眠真,而气韵终不可及。

高文进一家

高文进与花鸟之名家黄居采共入太宗画院,当时道释壁画最驰名,成都人也。其曾祖道兴,唐末光化中与赵德齐画西平王之仪仗。道兴之子从遇,五代时于蜀宫大安楼下画天王仗队。文进,其子也。文进之子怀节、怀宝,共传家学。乾德三年蜀平,至阙下。太宗在潜邸,多访求名艺,文进往依焉,后授翰林待诏。未几,重修大相国寺,命文进仿高益旧本画行廊变相,及太一宫、寿宁观、启圣院暨开宝塔下诸功德墙壁,皆称旨。高益名大高待诏,文进名小高待诏。小高落笔高妙,名不虚得也。怀节为太宗朝翰林待诏,尝与其父同画相国寺壁,兼长屋木,为人称爱。怀宝,怀节之弟。工画花竹翎毛、草虫蔬果,颇臻精妙。与兄怀节同时入仕,为图画祗候。


附图:

罗汉图 宋 刘松年
八高僧故事图(局部) 宋 梁楷
白莲杜图 宋 张激
五马图 宋 李公麟 纸本墨笔 28。9cm x 224。3cm
临韦偃牧放图(局部)宋 李公麟 绢本设色 45。7cm x 428。2cm
出水芙蓉图 宋人
梅石溪凫图 宋 马远 绢本设色 26。7cm x 28。6cm

(三)花鸟画及杂画之沿革


花鸟画于五代末叶,黄筌、徐熙等大为启发。入宋,玩赏绘画之形式亦一变,山水花鸟画遂凌驾唐代。宋初,黄筌之子居采受太宗眷遇,为翰林院待诏。太平兴国之际,命搜求民间名迹,诠定其品。其画传其父法,钩勒遒劲,设色浓厚,花卉翎毛皆得天真,怪石山景过于乃父;其画法遂为国画院之楷模。当时较艺者,大抵以黄氏一家之体制定优劣,此院体画之开端也。然黄筌之笔迹尚无画院之习,间以水墨为之。其子居采,朝夕染于富贵之习气,专以庄丽为工,后世称为黄派。夏侯延右、李吉、李怀衮皆属此派。

徐熙之孙崇嗣,在院外创没骨写生法,传其祖父轻淡野逸之趣,与黄氏一派对峙,是谓徐氏体。崇嗣长于竹树花鸟,画果实坠地,备得形似。唐希雅亦与熙同调。刘道醇《圣朝名画评》,花竹翎毛徐熙、唐希雅、黄筌、黄居采四人列神品。评曰:江南绝笔,徐熙、唐希雅二人而已。极乎神而尽乎微,资于假而迫于真。象生意端,形造笔下。希雅终不逮者,吾以翎毛较之耳。求其竹树,殆难优劣。黄筌父子同入画院,而徐熙祖孙终在江湖。徐、黄异体,前章已论及之。崇嗣创造新意,不用墨笔,叠色渍染,号没骨花。崇勋、崇矩皆以花木禽鱼、蝉蝶蔬果擅长。唐宿、唐忠祚皆希雅之孙,善画翎毛花竹,盖徐派也。真宗朝赵昌,英宗、神宗之际则有易元吉,皆传徐氏之法。赵昌,剑南人。画花果初师滕昌右,后过其艺。性傲易,不为强势下。州伯郡牧争求笔迹,昌不肯轻与,故得者以为珍。每晨朝露下,时绕阑槛谛玩,手中调彩色写之,自号写生赵昌。王友字仲益,蜀人。师赵昌画花,不由笔墨,专尚设色,得其芳艳。易元吉,字庆之,长沙人。灵机深敏,画制优长;花鸟蜂蝉,动臻精奥。始以花果专门,及见赵昌之迹,乃叹服焉。后志欲以古人所未到者驰其名,遂写獐猿。尝游荆湖间,入万守山百余里,以觇猿(反犬右穴)獐鹿之属,逮诸林石景物,一一心传足记,得天性野逸之趣。又尝于长沙所居舍后,流凿池沼,间以乱石、丛花、疏篁、折苇,多蓄水禽,每穴窗伺其动静游息之态;其欣爱勤笃如此。

院体画自宋初及神宗朝专以黄氏体为程式,至崔白兄弟、吴元瑜遂变其格。崔白,字子西,濠梁人。工画花竹翎毛,体制清赡。虽以败荷凫雁得名,然于佛道鬼神无不精绝。凡临素多不用朽,复能不假直尺界笔为长弦挺刃。熙宁初,命与艾宣、丁贶、葛守昌画垂拱殿御(户下衣)鹤、竹各一扇,而白为首出。后恩补图画院艺学,自以性疏阔度,不能执事,固辞之。其弟悫,字子中,状物布景与白相类。悫尤善作兔,自成一家。武臣吴元瑜,字公器。画学崔白,能变世俗之气,盖当时画风稍革从前之院体矣。

宋南渡,李安忠其子瑛最善钩勒,得黄氏之法。林椿,淳熙时为待诏。师赵昌,傅色轻淡。李迪为画院副使,善花鸟竹石。其子德茂,能继其业,景定中为待诏。其他毛松、毛益、毛允升、吴炳、李从训,皆南宋工画花鸟者也。

画梅画竹亦宋代之特产,后来艺苑多所取法。盖梅兰竹菊为花卉中之逸品,文人墨客别出心裁,生种种变化,用笔神妙,遂能自成家数。而梅竹两种尤为宋时盛行,不假丹青,贵乎有笔,故《宣和画谱》别列墨竹一门。可知画品不徒形似,而笔墨之妙为可珍也。

墨竹盖始于五代。南唐后主以金错书法写墨竹,自竿至叶皆以钩勒,谓之铁钩锁,此犹是双钩者也。蜀之李夫人见月下竹影,遂写墨竹,此后世墨竹所自昉。然唐时王维、孙位、张立则已肇其端。徽宗有《墨竹黄鹂图》,黄筌、徐熙、崔白、吴元瑜等皆善花竹,此不过花卉中之一部分。至于大畅厥旨,左右一世者,则神宗朝之文同与可为首屈一指。苏东坡亲炙其风,波澜益广。如李时雍、赵士表、谢堂、张昌嗣(与可外孙、赵士安、林泳、杨简、丁权(自述竹谱)、单炜、田逸民、徐履、艾淑等皆有名当时。学者既众,说论亦多。大抵篆隶、行草、飞白之法,皆可纳入画竹中。而摇风吟月,笼烟滴雨之态,皆以豪楮形容之。下逮元、明,作者辈出,至今犹流风未泯。(黄庭坚记墨竹云:吴道子作画连笔作圈,不加丹青,予意墨竹始于此)画梅唐时已有之,至宋概以色彩。陈常乃白描。华光僧仲仁,月夜以墨笔写梅。又华光作圈,十年始圆,以圈画花盖始于华光僧。汤正仲,华光之甥,倒晕素质,得仲仁遗法。汴人尹白,专工墨花。东坡赋诗:“花心起墨晕,春色在毫端。”亦华光一派。李仲永、雍峻、茅汝元皆善墨梅,至有茅梅、艾竹之称。南宋杨无咎,字补之,道士丁野堂,皆气格不凡,绍仲仁之衣钵。(金冬心《画梅题记》云:杨补之,华光入室弟子,画梅贵瘦不在肥。)野堂,不详其名,理宗见其画,曰:“卿所画恐非宫样。”对曰:“臣所见者,江路野梅耳。”遂号野堂。

鱼龙海水之妙,宋初待诏董羽,好画怒涛巨浪、鱼龙出没之状。太宗命画端拱楼及玉堂之壁,笔端遒劲。理宗朝陈所翁诗文豪壮,善画龙。泼墨成云,喷水成雾,隐隐数笔,龙在其中。宝右间名重一时,其画法至为后世模范,亦董羽之流也。

附图:

寒雀图 宋 崔白 绢本设色 25。5cm x 101。4cm
雪滩双鹿图 宋 马远 
山鹧棘雀图 黄居采
双喜图 宋 崔白 绢本设色 193。7cm x 103。4cm
鹰窥雉图 宋 李迪 绢本设色 189。4cm x 210cm
墨竹图 宋 文同 
四梅花图 宋 杨无咎 纸本墨笔 37。2cm x 358。8cm

第四节 宋朝之论画

宋朝创性理之学,学者概耽理论,而论画亦然。立言最多者为郭若虚、郭熙二家。苏轼、李成、韩拙、邓椿次之。郭熙有《山水训》及《画诀》,创高远、平远、深远之说。郭若虚之《图画见闻志》与唐朝张彦远之《历代名画记》合观之,可征斯道之变迁。其论用笔三病:板、刻、结,至为后世之针砭。东坡不主形似,大为鼓吹传神之妙。李成之山水仰画飞檐,即与后世透视法相符。饶自然之《山水十二忌》:一、布置迫塞,二、远近不分,三、山无脉,四、水无源,五、境无夷险,六、路无出入,七、石止一面,八、树少四枝,九、人物伛偻,十、楼阁错杂,十一、浓淡失宜,十二、点染无法。其见解可谓中肯。郭若虚谓状物平扁,不能圆浑,谓之板。即明暗法之要领。明暗法在六朝之张僧繇、唐之尉迟乙僧凹凸法,则已肇其端。受外国画之影响,有凹凸明暗则无刻板之病。王维《山水论》中有谓石有三面,而远人无目,远树无枝,远水无波,则远近法早已参透。作画固在骨法用笔,南齐谢赫六法早已言之,然状物写实亦不能不顾及,故远近明暗及布置局格,亦为画中之要。至于不求形似,专尚传神,乃用笔熟练、意境超妙后,始能得此境界。所谓气韵生动者,乃评画之主眼与学画目的也。至于起初动手,尤宜在骨法用笔及布置局格、远近明暗等处注意。


附图:

早春图 宋 郭熙 绢本设色 185。3cm x 180。1cm
晴峦萧寺图(局部)宋人


《中国绘画史》第二编第四章

第四章 元朝之绘画

第一节 元朝文化概论

元朝本蒙古国(姓郤特氏),其先根据斡难、克鲁伦二河之源,其后裔渐次勃兴,遂有席卷欧亚之势,一时欧亚之天地为之震撼。胡人自宋末侵入中原以来,文化艺术虽蒙其障害,然汉人之文化往往可使征服者容纳于无形,且变其固有之习俗,而不啻为汉族文化之继续者,以遂中国文化之发达。胡人代宋而兴,不过政治之主权有所改变,而社会之习尚、文化之势力反足以征服之,使其强悍猛烈之风渐趋于礼乐雍容之习。如元朝御宇八十余年,虽无画院之设,惟有御衣局。刘贯道曾以写御容称旨,任为御衣局使。大抵以画工在职,虽非如宋朝画工待遇之优隆,然征诸史传,元朝画家有四百余人之多,亦可见其隆盛。其画派概属宋之余波,观文学戏曲小说之兴创,亦可知其风尚矣。山水画如赵子昂、高克恭及王、黄、吴、倪四家,花鸟如钱舜举、王若水,其流风余韵及于明清。山水画又传南宗之衣钵,降及有清,其旨益畅。


附图:

富春山居图 元 黄公望 纸本墨笔 31。8cm x 51。4cm
葛稚川移居图 元 王蒙 纸本设色 139cm x 58cm

第二节 元代绘画之变迁

元代之绘画,概为由宋及于明清过渡之桥梁。今以元初之名家言之,如赵子昂、高克恭、钱舜举、王若水可为代表。又,陈琳(字仲美,山水花鸟人物俱师古人,得赵魏公讲明,多所资益)、陈仲仁(江右人,官至阳城主簿,妙于写生,追配古人)、盛懋(字子昭,始学陈仲美,略变其法)等皆复古派之画,上溯晋、唐,善高古细描之人物,而其最著者推赵子昂。子昂名孟(左兆右页同俯),号松雪道人。宋秦王德芳之后,太祖十一世孙,居吴兴。至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