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文学历史电子书 > 大清相国 >

第34章

大清相国-第34章

小说: 大清相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怕他什么呀?”
    孔尚达沉默片刻,说:“庸书有种不祥的预感,今儿那个女刺客,会误大人的事!”
    富伦问:“怕什么?她是来刺杀陈廷敬,又不是冲我来的!”
    孔尚达说:“庸书想啊,还真不知道那刺客是想杀陈大人,还是想杀巡抚大人您哪!如果她要杀陈大人,这就更加叫人纳闷!您想啊,她若是陈廷敬的仇家,就应该是从京城尾随而来的,沿路都有机会下手,为何要到了济南才下手呢?”
    富伦听了这话,也觉得有些奇怪:“你怀疑那女子是山东人?”
    孔尚达眉头紧锁,说:“如果她是山东人,就更不可思议了。陈廷敬在山东怎么会有仇家?”
    富伦问:“你是说她可能是我的仇家?那她为何不早对我下手呢?偏要等到来了钦差的时候?”
    孔尚达望着孔尚达说:“庸书也想不明白。我说呀,干脆把那女刺客杀了,就什么也不用担心了!”
    富伦思忖片刻,点头说:“好,此人刺杀钦差,反正是死罪。你去办吧!”
    却说陈廷敬回到行辕,百思不得其解。一个小女子从德州跟着他到了济南,居然向他行刺!一路上多的是机会下手,她为什么偏到赶到济南来呢?陈廷敬正踱步苦思,突然听得外头一阵哄闹,不知出了什么事情。不多时,大顺跑进来回话,原来是那小女子抢下衙役的刀要自杀,被人救下了。
    陈廷敬更觉奇怪:“啊?她要自杀?伤着了没有?”
    大顺说:“那倒没有。”
    陈廷敬问:“她说什么了没有?”
    大顺说:“从抓进来那会起,她一句话也没说,饭也不肯吃,水都不肯喝一口。”
    陈廷敬沉吟着:“真是怪了。带她进来。”
    大顺走到门口交待几句,过会儿就有衙役带着小女子进来了。小女子很是倔犟,怎么也不肯跪下。两个衙役使劲按住,她才跪下了。
    陈廷敬语气平和,问:道:“姑娘,你真把我弄糊涂了。年纪轻轻的一个女子,平白无故地要行刺钦差,行刺不成又要自杀。说吧,到底是怎么回事?”
    女子低头不语。
    陈廷敬笑道:“世上没人会闲着没事干就去杀人。说吧,为何要行刺我?”
    小女子冷冷地白了一眼陈廷敬,又两眼低垂,拒不说话。大顺忍不住喊叫起来:“钦差大人问话你听见没有?你是聋了还是哑了?”
    陈廷敬不让大顺如此叫喊,又对小女子说:“我新来乍到,在山东并无仇家,你是从哪里冒出来的?我看你不像个平常人家女子,倒像个大家闺秀。”
    小女子仍是不吭声。
    大顺说:“老爷,看来不用刑,她是不开口的。”
    陈廷敬摇头道:“我相信她要行刺我是有道理的。我只想听她说说道理,何故用刑?”
    问了半日,小女子硬是只字不吐。
    陈廷敬很有耐心,说:“你应该知道,杀人是要偿命的,何况是行刺钦差?假如要治你的罪,不用审问,就可杀了你。可我不想让你冤枉了,一定要查个水落石出。”
    这时,马明突然推门进来,陈廷敬便叫人把小女子带下去,等会儿再来审问。大顺递上水来,马明顾不上喝,便把德州所闻如此如此说了。
    陈廷敬略加思忖,便提笔写了封信:“马明,辛苦你马上去趟恒泰记,请他看在老乡面上,到时候暗中接应。”
    马明带上陈廷敬的信,匆匆出门了。大顺问:“老爷,再把那女刺客带来?”
    陈廷敬摇头说:“不忙,先把向大龙和周小三叫来。”
    大顺带了向大龙和周小三进来,陈廷敬目光冷峻,逼视着他们,良久,嘴里才轻轻吐出两个字:“说吧!”
    两人脸都白了,面面相觑。向大龙壮着胆子问:“钦差大人,您……您要我们说什么?”
    陈廷敬冷冷说:“你们自己心里明白。”
    向大龙小声说:“钦差大人,您可是我们百姓爱戴的钦差呀!我们百姓爱戴好官,这难道做错了吗?”
    陈廷敬说:“你俩跟着我好几天了,见我没问你们半句话,就以为自己碰上天下头号大傻瓜了是吗?”
    向大龙仍是糊涂的样子:“钦差大人,小的真的不知道您要我们说什么呀!”
    陈廷敬怒道:“别演戏了!你们早已知道我是钦差了,还要巧言欺诈,就不怕掉脑袋?”
    两人扑通跪下,把什么都招了。原来两人真的是德州府的衙役,路上场面都是巡抚衙门那位幕僚孔尚达派人安排的。德州连年灾荒,可富伦不准往朝廷报灾,要的是个太平的面子。德州这边百姓便四处逃荒,还闹了匪患。富伦知道张汧同陈廷敬是亲戚,就先把他请到济南去了。
    陈廷敬听罢,气愤已极,骂道:“哼,我就知道你们是衙门里的人!你们想想,你们都是做的什么事呀?花钱买了东西,雇了百姓来做假,百姓背后会怎么说你们?我不想当着百姓的面揭穿你们,是顾着你们的脸面,顾着朝廷的脸面,也是顾着我自己的脸面!你们不要脸,我还要哪!”
    《大清相国》第三部分《大清相国》第十一章(6)
    审完向周二人,陈廷敬又让人把那送粮的朱七带了进来。那朱七是没见过事的,吓唬几句,就倒黄豆似的全招了。原来义仓里的粮食,既有官府里的,也有朱仁家的。那朱仁同二巡抚孔尚达是把兄弟,凡事全听巡抚衙门的。
    事情都弄清楚了,陈廷敬警告说:“朱七你听着。你受人指使,哄骗钦差,已是大罪。如果再生事端,那就得杀头了。你好好在这里呆着,如果跑出去通风报信,后果你自己清楚!”
    朱七跪头如同捣蒜:“小的知罪!那是要杀头的!”
    大顺在旁吼道:“要是不老实,当心钦差大人的尚方宝剑!”
    朱七被带下去了,大顺替陈廷敬续了茶,说:“老爷,俺头回见您审案,你可真神哪!”
    陈廷敬笑道:“我神什么了?看他们的神态、模样儿,就知道有诈!不是有人指使,哪会有这么多百姓自己跑来迎接官员?哪会有百姓敲锣打鼓送粮食?只有底下人把上头当傻子,上头的又甘愿当傻子,才会有这种事儿!还有书上说的,什么清官调离,百姓塞巷相送,一定要送给清官万民伞,这都是做假做出来的!”
    大顺纳闷:“那我打小就听人说书,百姓送万民伞给清官,皇上知道了,越发重用这个清官,那都是假的呀?”
    陈廷敬说:“历朝历代,也有相信这种假把戏的皇上。”
    大顺问:“那老爷您说,那些皇上是真傻呢?还是装傻?”
    陈廷敬笑笑,说:“大顺,皇上才聪明哪!这个话,不能再说了。对了,大顺,你不要乱老说我有皇上尚方宝剑,你看见了?那都是戏里头唱的!”
    大顺嘿嘿地笑着,替老爷铺好床,下去了。
    陈廷敬才要上床睡觉,忽听得外头大喊抓刺客。陈廷敬忙披上衣,抓起身边佩剑,直奔门口,却被大顺拦住了。外头漆黑一片,什么也看不清楚,只听得嘶杀声、叫骂声乱作一团。
    不多时,人声渐稀,马明跑进来回话:“老爷,我刚从外头回来,正好撞见有人摸着黑往那儿去,像是要杀那姑娘。”
    原来马明同恒泰记那边说好了,刚回到行辕。陈廷敬问:“抓住人了没有?”
    马明说:“他们只怕有四五个人,又黑,跑掉了。”
    陈廷敬把衣服穿好,说:“去看看那姑娘。”
    大顺搬来张凳子,陈廷敬坐下,问:“姑娘,你知道是什么人要杀你吗?”
    姑娘冷眼望着陈廷敬,不开口。
    陈廷敬说:“姑娘,我在替你担心哪!你不说出真相,我们救了你一次,不能保管救得了第二次!”
    姑娘仍像石头,大顺忍不住喊了起来:“你这个姑娘,真是不知好歹!钦差大人现在没问你为何行刺,倒是担心你的性命,你还不开口!”
    姑娘冷冷一笑,终于说道:“如此说,这位大人就是位好官了?笑话!”
    大顺说:“咱钦差大人可是青天大老爷!”
    姑娘说:“同富伦之流混在一起的能是青天大老爷!”
    陈廷敬点头道:“哦,原来姑娘是位替天行道的侠女呀!”
    姑娘怒视陈廷敬:“你别讽刺我!我是侠女又怎么样?”
    陈廷敬说:“那么姑娘是在行刺贪官了。”
    姑娘说:“你不光是贪官,还是昏官、庸官!”
    大顺喝道:“休得无礼!咱钦差大人可是一身正气,两袖什么来着?”
    马明笑笑,说:“两袖清风!”
    陈廷敬朝大顺和马明挥挥手,对姑娘说:“你说说,陈某昏在何处,庸在何处?”
    姑娘说:“你进入山东,明摆着那些百姓是官府花钱雇的,你却乐不可支,还说谢谢乡亲们呀,真是傻瓜!”
    陈廷敬笑了起来:“对对,姑娘说对了,陈某那会儿的确像傻瓜。还有呢?”
    姑娘又说:“百姓真有粮食送,推着车送去就是了,敲什么锣,打什么鼓呀?又不是唱大戏!你呢?还说多好的百姓啊!”
    陈廷敬又是点头:“对,这也像傻瓜!我更傻的就是称赞义仓里的粮食!”
    姑娘说:“你最傻的是看见富伦同百姓们相对而跪,居然慌了手脚!你那会儿好惭愧的吧?以为自己不该怀疑一个好官吧?”
    陈廷敬说:“我的确听山东百姓说,富伦大人是个好官、清官。”
    姑娘愤怒起来:“哼,你不光贪、昏、庸,还是瞎子!”
    陈廷敬又问:“姑娘说我昏、庸,又是瞎子,我这会儿都认了。可我这贪,从何说起?你见我收了金子,还是收了银子?”
    姑娘说:“要不是富伦把你收买了,你甘愿做傻瓜?”
    陈廷敬笑道:“好吧,依姑娘的道理,贪我也认了!”
    姑娘白了陈廷敬一眼,说:“你的脸皮真厚!”
    陈廷敬并不生气,只说:“姑娘,我佩服你的侠肝义胆。可我不明白,你一个年纪轻轻的小女子,哪来这么大的胆量?你独自游侠在外,家里人就不担心你?”
    哪知陈廷敬说到这话,姑娘双眼一红,哭了起来。
    陈廷敬问:“姑娘有什么伤心事吗?”
    陈廷敬这么一问,姑娘反而揩了把眼泪,强忍住不哭了,却是什么都不说。
    马明说:“姑娘,你误会了。咱们老爷正是来查访山东百姓自愿捐粮一事的!”
    姑娘冷冷地说:“知道,钦差大人已经查访过了,他见到百姓敲锣打鼓自愿捐粮,见到义仓粮食堆成了山,很高兴啊!我说你可以回去向皇上交差了。你多在济南呆一日,就得多吃三顿饭。那饭钱,到底还是出在百姓头上!”
    陈廷敬说:“姑娘,我陈廷敬不怪你,恕你无罪!不过你得先呆在这里,过了明天,我会给你个交待!”
    大顺听了心里不服,忙说:“老爷,您怎么能这么同她说话?向她交待个什么?”
    姑娘却冷笑起来:“钦差大人别抬举我了,你回去向皇上交待吧!”
    陈廷敬却是正儿八经说:“不,姑娘是老百姓,我是朝廷命官。做官的干什么事情,也得向老百姓有个交待!”
    姑娘鼻子哼了声,说:“冠冕堂皇!这话你们做官的都是挂在嘴上的!”
    《大清相国》第三部分《大清相国》第十一章(7)
    陈廷敬起身,不再多说,转身而去。姑娘仍被带回小屋关着,门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