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哲学宗教电子书 > 事师五十颂释 索达吉堪布译 >

第5章

事师五十颂释 索达吉堪布译-第5章

小说: 事师五十颂释 索达吉堪布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搓手唱歌与跳舞,弹奏乐器亦莫为。
这里已用三个半偈颂宣说了在上师所见的地方应持的威仪。在上师面前,不能大模大样地坐在高高的座垫上,只是于一般的垫上安坐并未遮止。行走时,自己不应大摇大摆地走在上师的前面。《金刚藏庄严续》中云:“前行与伸足,正规不应为。”在上师前,也禁止头上系带围巾。《金刚藏庄严续第十四品》中云:“头缠围巾持刃杖,上师之前不应为。”“双足放于座垫上”是指在铺设座垫时,上师未坐之前坐在垫子上,或者上师坐在地面上时,自己却无所顾忌地坐在垫子上,这些都是不允许的。双手也不能叉在腰间。依照恰罗匝瓦所译的“双手切莫置腰间”更为简单易懂。这里说的不是揉搓双手的意思,因为这一内容下文有宣说,所以是指在上师前禁止双手放于腰间肘部朝外。“上师如若已起身,切莫躺卧与端坐”这两句恰罗匝瓦译为“上师端坐站起时,切莫睡卧与安坐。”也就是说,上师站起来的时候,自己不能坐着或躺着,上师安坐时,自己不应躺着。恒时应当精通侍奉上师的事宜,作事手脚轻柔等方面也要无不通晓。吐唾液等中的“等”字包括吐痰、擤鼻涕等,以及敷设座垫时伸脚相互轻拍以及语言尖锐地辩论,这些在上师面前都不允许做。双手揉搓、轻歌曼舞、弹奏乐器除了在会供等期间做以外平时不能在上师面前做。
辛二、上师能闻近处之威仪:
谈论诸多闲杂语,师闻附近切莫为。
一些无稽之谈在上师能听到的附近地方不能随意言说。从“随意口吐唾液等”至“师闻附近切莫为”之间大多数在《金刚鬘讲续》中有宣说。《金刚藏庄严续》中亦云:“跳舞贪爱语,闻处切莫为。”
庚二、依止合理之行为:
应当恭敬垫上起,以恭敬心而端坐。
夜晚过河恐怖途,得许可后当前行。
从座垫上起立以及坐着时举止都应彬彬有礼,恭恭敬敬。在夜晚、过河以及行于十分恐怖的途中时,得到上师开许后方可走在前面。这是前面所说的不应前行的一种特殊开许。《金刚藏庄严续》中云:“夜晚与过河,处于险地时,请求师开许,先行无过失。”
庚三、宣说其它所禁止之非理威仪:
上师能见之眼前,具智慧者身扭转,
倚靠柱子不应为,亦莫抻拉手指节。
在上师面前,具有智慧的弟子应当杜绝身体扭来扭去、背靠柱子或墙壁等处以及抻拉指节的举动。《金刚藏庄严续》中云:“按摩关节与伸足。”本颂中是指禁止抻拉、按摩关节之义。有些论典中说:“不应拉直指关节。”此种说法更为恰当。
己六(宣说身语承侍之差别)分二:一、身体承侍之差别;二、语言承侍之差别。
庚一、身体承侍之差别:
洗足以及沐浴身,擦拭以及搓揉等,
首先顶礼再为之,最后亦可随意行。
无论是单单为上师洗脚,还是全身沐浴、擦拭身体以及按摩等,事先要顶礼,承侍完毕后再礼拜,之后可以随意去做自己的事。
庚二、语言承侍之差别:
倘若称呼上师名,师名之后加尊者,
为令他人恭敬之,言说尊称之敬语。
在有必要说上师名字的情况下,应当于其名后加上尊者。若想:仅仅这样称呼就可以了吗?不是的,为了使他人对上师生起恭敬之心,还应说一些其它敬语。例如,上师的名字叫仁钦多吉,在称呼时,则说尊敬的仁钦多吉大尊者。以此为原则,对其他的上师也将恭敬有加。恰罗匝瓦的译文是这样的:“略说彼名非可取,名尾加上尊者称,为令他众恭敬故,言说尊称之敬语。”从文句来看,前面的译文更好些。
己七(断除我慢)分三:一、依教奉行时断除我慢;二、恭听佛法等时断除我慢;三、平时威仪中断除我慢。
庚一、依教奉行时断除我慢:
请求上师予吩咐,口中当说谨遵命,
双手合十不散乱,洗耳恭听师吩咐。
发笑以及咳嗽等,应当用手捂住口,
事情成办圆满后,当以柔语作陈述。
首先,要在上师前诚心诚意地请求说:“有什么事需要我做的,请上师尽管吩咐。”在上师吩咐说“做这件事那件事”的过程中,自己要双手合掌、心不外散全神贯注地谛听。待上师吩咐完毕,应当恭敬地说:“谨遵师命。”当上师所吩咐之事已圆满完成时,要以极为温和的语气向上师汇报说:“这件事是如何如何办的”以便让上师了解事情的经过。在恭听吩咐以及其它时候,咳嗽、忍俊不禁,还有“等”字所包括的打哈欠等时为了避免威仪不庄严,应当用手捂口。按恰罗匝瓦的译文“上师吩咐时,迅速言说遵命也”来理解,虽然在现今的某些地方有这种传统,但感觉前面的译文更为适宜。《金刚藏庄严续》中云:“是故上师之面前,当如新媳般羞涩,咳嗽发笑吐痰等,应当以手捂住口,温文尔雅而言说。”又云:“无论奉行任何事,抑或恭听佛法时,为能牢记而合掌,一直不松站起时,背莫朝师能见处。”离开时,背部不能朝向上师能看见的地方。
庚二、恭听佛法等时断除我慢:
上师之前调柔住,衣等仪表当整洁,
双膝跪地手合掌,欲闻法等祈三遍。
想要听闻佛法的弟子在求法时要祈求三次。威仪应当是怎样的呢?在上师前应当断除趾高气扬的神态,言谈举止寂静调柔、衣装穿著如理如法等,一切威仪谨小慎微,毫不放肆,双膝着地,合掌祈求。颂词中的“等”字包含请求灌顶以及受戒等,因为闻法是为了抉择所有佛法的法相,是故,此处也包括听受灌顶及传戒等。
庚三、平时威仪中断除我慢:
承侍一切行为中,当无贡高我慢心,
知惭畏惧护根门,当以新媳姿态住。
娇媚姿态等诸行,上师之前当断除,
其余类似之事宜,自己观察当舍弃。
以前面所说的威仪为主,在承侍上师的过程中自己的一切行为都不应杂有我慢的心理。《般若经》中说:“于(上师等)殊胜对境,心生傲慢,罪大恶极。”因此,承侍上师时傲气十足过患极大。我们应当如新媳妇一样以知惭有愧、敬畏上师以及威仪严谨来约束自己。在为自己示道的上师前弄姿作态等一切行为均应断除。此外,与贡高我慢、卖弄风姿相类似的一切非理威仪以自己的智慧作详细的观察,认为不应为的皆当舍弃。
己八(不能自作主张)分四:一、饶益他众时请求开许;二、所得供养敬献上师;三、于上师前不允许他人对自己承侍;四、身体威仪毕恭毕敬。
庚一、饶益他众时请求开许:
开光灌顶与火施,摄受弟子传佛法,
上师若在彼境内,未经开许前莫为。
进行开光、灌顶、火施以及摄受弟子讲经说法的时候,如果上师住在当地,则要请求开许,如果已得上师的许可,则应实行。在未得到开许之前不可擅自行持。倘若上师不在当地,则不必请求开许。
庚二、所得供养敬献上师:
作开光等所得物,悉皆供养上师尊,
上师接受供品后,其余随意自享用。
在开光、灌顶等时所得的供养品,全部都应当供养自己的上师。按照恰罗匝瓦的译文“上师接受所需物”来理解,上师从弟子所供养的物品中接纳自己所需要的一部分,剩余的其它供品弟子可随意享用。
庚三、于上师前不允许他人对自己承侍:
不摄上师之弟子,于上师前当禁止,
自之弟子承侍己,起立顶礼等行为。
上师的弟子不能摄受为自己的弟子,在上师面前,也不能为自己的弟子传法示道。鄂·意荡多吉解释说:对于不能摄受上师的弟子为自己的徒弟这一点,有些大智者若对自己供养承侍而降低对上师的供养承侍,则不可摄受上师的弟子。然而事实上,依照诸论典中所说:所谓的不摄上师之弟子指的是在上师前,不能将上师的弟子摄为自己的徒弟之义。上师在场时,如果自己的徒弟对自己供养衣物等、从座上起立以及作礼等,则应当制止他们说:“不要这样做。”
庚四、身体威仪毕恭毕敬:
供养上师任何物,以及上师赐何物,
具有智慧之弟子,应当顶礼双手接。
作为一名具有智慧的弟子,无论供养上师任何物品,应当首先恭敬礼拜,再用双手呈献。而且,上师恩赐给自己物品时,也要顶礼,双手承接。按照恰罗匝瓦的译文“具有智慧之弟子,顶礼双手敬献受。”更易理解。《桑布札续》中云:“无论施何物,顶礼而接受。”此中已明确地宣说了接受上师所赐物时要作礼。
附加内容:
不忘正知与正念,自之行为谨慎者,
道友行为越轨时,当以喜心互制止。
不忘失一切誓言具足正知正念的人不但自己的行为不违背金刚持佛所制定的戒律,而且当看到同一上师座下的道友们有越轨行为时,应尽可能制止,要善言劝告他们不要违背佛制罪。以欢喜之心互助互爱,成为修法的助伴。恰罗匝瓦译为“未曾忘失正念者。”这一偈颂是在阐述如何依止上师的过程中附带说明如何对待道友的道理。
丙二、特殊依止之方式:
病人对于事上师,虽未顶礼求开许,
已做一切遮止行,具善心者无罪过。
这里宣说了病人无有过失的一些道理。当然,诸如轻辱诽谤上师以及扰乱师心等,以生病为理由永远是没有开许的,如“坐于垫上与先行”仅仅是个别的佛制罪,观待患者,则是开许的。身染疾病之人对于承侍上师的所有事,虽然心里想顶礼恭敬,怎奈重病在身,无法成办,诸如在上师前坐于垫上等所遮止的一切行为,虽然做了,但对于具有善心者来说是无有罪过的。
若想:那么,对这些病人来说,是否需要请求上师开许呢?
生病时,即便未通过开许,也无有罪业。因此,不必请求开许。恰罗匝瓦翻译为:“患病以及事上师,顶礼请示得开许,虽行一切所遮事,具善心者无堕罪。”按此译文解释,对于非病人,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请求上师开许后做遮止之事也无有过失。关于无有过失的详细道理,《金刚藏庄严续》中云:“患病以及被迫者,为利他众有大义,宣说无生具必要,获得能力与开许,依教奉行遇违缘,此等无罪当了知。”
丙三、依止方式之摄义:
于此多言何必要,能令师喜皆当为,
师不喜事悉断除,于此应当尽力行。
所谓悉地随师生,此乃金刚持亲言,
了知此后诸行为,竭尽全力令师喜。
依止上师之时,不必说得太多,应当归纳依止上师的要点来奉行。一言以蔽之,即凡是能令上师欢喜的事弄清楚后当不惜一切去做,了知什么是上师不欢喜之事后尽心尽力断除。之所以如此而行,是由于一切悉地皆依靠令上师生喜而得,这是金刚持佛亲口所说的金刚语,了知这一点后,三门一切行为都应当尽可能令金刚上师欢欣喜悦。《金刚藏庄严续》中云:“是故一切诸方便,金刚持师最殊胜,随顺上师令生喜,上师欢喜诸佛喜。”
乙二、依止之时间:
意乐清净之弟子,已于三宝前皈依,
此部事师五十颂,应当施彼读诵也。
这部宣说舍弃我行我素依止上师方式的事师五十颂,可以奉送他人。奉送的目的是为了使别人不遗忘此颂的词句再三地读诵,进而了达其中的所有意义并依正知正念而如理取舍。施于何人呢?施于弟子身份的人。送给什么样的弟子呢?具备两个条件的弟子:第一,已经皈依了佛法僧三宝,具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