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哲学宗教电子书 > 102唯识二十颂述记 >

第10章

102唯识二十颂述记-第10章

小说: 102唯识二十颂述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過去分別意識。變似前五識所緣境現。無曾現在受離心境。眼等五識。從此今時。與念相應。有一意識。緣前五識離心之境。
    論。即說此為憶曾所受。述曰。即說於此分別意識。緣曾現在不離識境。名為憶持曾所受識。所以者何。由曾五識。及同時意。緣即識境。熏成種子。今時相續。意於此位。能憶前境。名為憶持。非曾五識境實離於心。今時猶有意識緣之。名曾受識。
    論。故以後憶證先所見實有外境其理不成。述曰。此結非也。道理既爾。故汝所說。以憶持故。證曾五識所見實有。其義不成。直以自宗。釋外所難。奪他所說。更無異理。如說汝細心。即我第八識。然舊論本。上來所說。一頌半文。異常難解。披者當知。
    論。若如夢中雖無實境而識得起覺時亦然。述曰。自下大段第三有半頌。釋小乘外道。難以夢例覺時。應知境無失。先敘彼難。後方釋破。於敘難中。初牒論主所明唯識。後正申難。此即初也。論主前來所說理趣。如世夢中。無境既識起。其覺時識。無境得生者。即牒夢覺二識義同。
    自下申難。
    論。如世自知夢境非有覺時既爾何不自知。述曰。夢覺二識。無境既同。世能自知夢境非有。其覺時識。自知應等。夢心無有境。覺時許知無。覺識境既無。何不知非有。量云。世覺時識應知境無。許無境故。如知夢識。
    論。既不自知覺境非有。寧如夢識實境皆無。述曰。前難覺識應知境無。此顯不知實境定有。覺夢二境俱非有。即知夢識境成無。覺不自知無異於夢。故知覺識境實有。量云。世覺時識外實境有。許異夢故。如自真智。不言世覺。相符極成。亂真覺故。因不言許。隨一不成。生死。大乘說為夢故。或簡五識。不行夢故。或顯異於眠時夢故。喻不言自。其體便闕。大乘真智。無外境故。若說大乘真智為喻。所立不成。為此等過。宗等各簡。
    此總難已。自下非之。
    論。此亦非證。述曰。此總非之。
    自下別釋。
    論。頌曰未覺不能知夢所見非有。述曰。未得真智覺。不能自知生死夢所見。定非實有。即正理解於此頌文。或為喻顯。如世未覺。不能自知夢心所見。定非實有。覺時亦爾。以喻釋難。即此半頌通以法喻二義解之。亦無摺病Ef論下句。今在上說。今此上句。舊論下說。舊依梵本。今從唐言。亦無乖返。諸上下頌。應如是知。
    論曰。如未覺位不知夢境非外實有覺時乃知。述曰。此舉世喻。以釋頌文。要覺方知夢境非有。彼此共許。故以為喻。
    論。如是世間虛妄分別串習惛熱如在夢中。述曰。下以理解。此釋下句頌中夢字。生死之識。不稱實理。說為虛妄。無始已來。數數熏發。名為串習。蓋纏覆蔽。稱之為惛。毒火所煎。號之為熱。或復串習無明稱惛。拢遣簧C疄闊帷*q如世間數習闇昧惛睡之識。名之為夢。生死亦爾。睡者惛熱義。夢睡心之異名。即說生死名世間爾。如經所說生死長夜。
    論。諸有所見皆非實有。述曰。釋後句頌下之四字。生死妄夢。異真智生。故此所緣。皆非實有。顛倒虛妄。所顯現故。量云。生死夢識所緣之境皆非實有。許夢境攝故。如極成夢境。
    論。未得真覺不能自知。述曰。釋頌初句。無始已來。串習虛妄。未植善種。真智不生。如何得知。生死夢境。不實顯現。如夢境無。此答前難。應立量言。生死之識不能稱理知自境無。許夢識攝故。如極成夢識。然亦許有少能自知。如今聞教。知境非有。如極成夢。亦少自知。不名真覺。恐摺篱g。及法差別隨一過故。宗云稱理。因有許言。世間眠夢。彼此共許。名為極成。簡生死夢。他不許故。外人伏難。既生死識。不能稱理如實自知何名真覺。而實得知今境非有。
    論。若時得彼出世對治無分別智即名真覺。述曰。二乘見道。亦名真覺。然於後得。不知境無。加行不作唯識入故。菩薩見道無漏正智。超世間故。名為出世。能除生死。稱為對治。離世分別。及事分別。名無分別。此為無間道對治世間。契真如理。名無分別智。釋此名難如餘處辨。不虛妄故名真。如實了故稱覺。此離諸俊3T粗重。得此名入諸拢罅鳌9拭嬗X。簡異生死。少出夢時。亦言知。夢境皆非有。假名之覺。立真覺名。此翻頌中未覺之說。
    論。此後所得世間淨智現在前位如實了知彼境非實其義平等。述曰。於見道中。得此所說無分別智。後有緣世間無漏之智。現在前位。方能稱理。如實了知彼生死識境非實有。即後得智。緣世間故。名為世間。非體有漏名世間也。體非是漏。立以淨名。稱境而知。名如實知。前無分別。唯緣如理。但名真覺。此後得智。遍緣世間。能知境無。名如實知。亦名真覺。此智得起。藉無分別。無分別智。獨名真覺。若生死識。雖少自知。不名真覺。無分別智。雖名真覺。不能知境皆非實有。此後得智。遍緣理事。能知境無。異前二智。其義與前知世眠夢。平等無二。前處眠夢。得世覺時。知先夢境體非實有。今從生死。得於真智出世覺時。知先生死夢境。體非真實。相似無二。平等。相似。一義二名。解頌如字故。若不知生死夢境非實有。但是未覺得真覺已。故能了知。攝大乘論。成唯識中。皆有此釋。義意既同。故不繁引。
    論。若諸有情由自相續轉變差別似境識起不由外境為所緣生。述曰。自下大文第四。復釋外難二識成決定。外境非無失。小乘外道。作如是難。若諸有情。由自身中心等相續。識自證分。轉變自體。有差別相。在內識上。似外境現。實非是外。識緣此起。不由外境。為其所緣引識等起。或從種子。轉變差別。乃有現行似境識起。不由外境為所緣生。
    此則外人牒論主義。次申共許。後方正難。
    論。彼諸有情近善惡友聞正邪法二識決定。述曰。此申共許。如彼能緣不離識境。一切有情。或近善友。聞說正法。或近惡友。聞說邪法。如四親近行。近善知識。聽聞正法。正性決定。能教者識。成悲決定。能聽者識。成慧決定。近惡友時。成邪定亦爾。即能所教。二識決定。或近善惡二種友如。其能近者。各成正邪二識決定。准此下釋。即能所教。二識決定。前解為是。若准舊論。今此難中。文既含耄АF淠芙摺8麟S所應。成於邪正二識決定。後解為是。然文既含耄А6鈦K得。任情取捨。
    論既無友教此云何成。述曰。此正為難。諸識既緣不離識境。無心外法。理即便無善惡二友。亦無他說正邪二法。此能聽者。或正或邪。二識決定。云何得成。或無外境。云何得有。能教所教。二識決定。
    論。非不得成。述曰。下釋妨難。此總答難。非不得成。
    論。頌曰展轉增上力二識成決定。述曰。下別答難。由能所教二人。展轉增上緣力。其能聽者。正邪二識。成決定也。或增上力。能所教者。二人之識得成決定。准前二釋。
    論曰。以諸有情自他相續諸識展轉為增上緣。述曰。此釋初句頌。以諸有情。他能教者。自能聽者。各各相續八種諸識。此彼展轉為增上緣。此意即顯親緣心內自所變境。名為唯識。非遮心外他有情等。外人說心緣心外法親得他人所說之法。今則不然。能所教者。展轉互為增上緣故。自識變似能教所聽。為自相續識親所緣。不能親取他所說法。為疏所緣。於義無失。此說展轉為增上緣故。成唯識說。為疏所緣故。
    論。隨其所應二識決定。述曰。隨其所應顯義不定。由增上緣。若近善友。聽聞正法。自相續中正識決定。若近惡友。聽聞邪法。自相續中邪識決定。或近善惡友。及由展轉為增上緣。能說法者。正邪悲愛。能聽法者。正邪智慧。二識決定。言隨所應二識決定。此由未顯。
    論。謂餘相續識差別故令餘相續差別識生各成決定不由外境。述曰。此即廣前增上緣義。答外所徵謂能教者。餘相續中見相分識。正邪差別。增上緣故。令能聽者。餘相續中差別見相諸識得生。能所教者二識。各各得成決定。或聽者正邪二識。各成決定。不由外境識決定成。即由自他增上緣力。識得決定。非由自他親相緣見。成決定識。故知識生不是親緣。由於外境增上緣。由我亦許有故。雖無外境。而友教亦成。
    論。若如夢中境雖無實而識得起覺時亦然。述曰。自下半頌。大文第五。又釋外難夢覺心無異。無造行果差失。初外人難。後論主釋。初難之中。先牒此義。後方為難。此即牒也。若覺時識。猶如夢中。境雖無實。而亦得起。
    論。何緣夢覺造善惡行愛非愛果當受不同。述曰。此申難也。夢時與覺。無境是同。覺時與夢。俱造眾業。何故覺行。感果苦楚。或有現報等。夢時造行。感果微劣。或無果等。如夢殺人定無現在為他報殺。若覺時殺。定為現在他人殺報。未來感果故定不同。如殺他人。婬他人等。餘一切行。其果亦爾。此外人伲詥栒撝鳌
    論。頌曰心由睡眠壞夢覺果不同。述曰。下論主答。上句顯理。下顯不同。由在夢位。造善惡心。睡眠所壞。故夢與覺。感果不同。
    論。在夢位心由睡眠壞勢力羸劣覺心不爾。述曰。釋上句頌。不定四中。睡眠心所。能令有情。身分沈重。心分惛昧。在寐夢心。為此所壞。令心昧故。懀Р环置鳌萘印F溆X時心。既無眠壞。緣境明了。勢力增強。不同夢位。其狂醉等。為緣壞心。羸劣亦爾。此但答問如夢位心。
    論。故所造行當受異熟勝劣不同非由外境。述曰。由夢壞心。覺時不爾。故此二位所造善惡。當受異熟。非夢果勝。夢果乃劣非由外境其果不同。外人伏問。既爾夢心。為睡所壞。覺心不爾。何不夢位。由眠所壞。其境實無覺境便有。復由此理。當果異耶。既爾汝宗覺時見色等。既是實有。夢時見色等。應例非無。見色雖復義齊。其境有無不等。或薩婆多。夢覺境俱是有。造行當果不同。何妨我義無境覺夢雖同。造行感果有別。此中難釋。返覆無窮。恐厭煩文。略示綱要。諸有智者。准此應思。
    論。若唯有識無身語等羊等云何為他所殺。述曰。自下二頌。大文第六。又釋外難無境殺等無。返詰他宗失。初敘外二難。次一頌解。後一頌詰。此即初難。若唯有識。色等境無。由此便無身語業等。彼羊等云何為他人所殺。心外法故。方今世士此難多生。達此論文。應休劣意。
    論。若羊等死不由他害屠者云何得殺生罪。述曰。此第二難。心外羊等。若其死位。不由他人之所害者。世間殺羊魚等。屠者云何可得殺生之罪。若許罪是有。即殺心外之羊。心外羊無屠者。云何得罪。返覆二責。無所逃刑。
    論。頌曰由他識轉變有殺害事業如鬼等意力令他失念等。述曰。上二句頌。先以理釋。下二句頌。舉喻以成。由能殺者。為增上緣。起殺害識。轉變力故。令所殺者。有殺害已。斷命事成。故能殺者。得殺生罪。如由鬼等意念等故。令他有情。有失念等。至下當知。
    論曰。如由鬼等意念勢力。令他有情失念得夢。述曰。先釋下半頌能成喻也。如世間鬼。惱亂有情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