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哲学宗教电子书 > 尤佛教史+张建木译 >

第11章

尤佛教史+张建木译-第11章

小说: 尤佛教史+张建木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有读诵弘扬各别经典的,然而没有如实通晓经义的,在那里阿阇梨自身和高足八人说法,各地方都称道这样的时期大乘教法从中落而复兴。
  那时深方王正诵读《般若波罗密多经》。他想:“这位阿阇梨有圣者和知他心的称眷,如果属实,我也应当歌颂他的功德。如果靠不住,那就是欺骗众人,因而应当当众争辩斥责。”于是与大臣们婆罗门们和亲信人约五百人商议,在宫殿周围的庭院众多人众中迎请阿阇梨及其眷属,供献美满的衣食。在房中藏起涂抹白土的黑水牛,在一个金瓶中灌入各种不净之物,瓶口装满蜂蜜,用布复盖,拿在手里。问道:“这房子里有什么”?“这手里拿着的是什么?”无著如实回答了。又想,“这点子事稍加隐秘的也能知道,知道不知道人心呢?”因而在心意中提出六个问题:三个是《般若波罗密多》中文字上的问题,三个是义理上的问题。如其所有答复之后,还著了与之适应的短论《示三自性论》等。
  其中三个文字上的问题是:请问菩提萨埵是什么的本原语?答以不随见清净菩提萨埵。岂不是成了无记之见?鸟身极大,有五百由旬,作这等大身体的譬喻,为的是指出什么道理?未见山与森林之相,以为与大海接近,未见相的界限由何而定?答:第一、意在内空;第二、善业力大;第三、世第一法。三个义理上的问题是:阿赖耶识有无实物?说一切法都没有自性,那末无自性是否也没有自性?以说不空性故说不造作一切法空性,所云不造作者与质不造作的空性如何?答:第一、世俗中有实物,胜义了别识义无;第二、在三无性上考虑,无自性性又分有无无自性二者;第三造作空性者的空性乃双遮行相心与造作理趣即先有后无理趣。这样据义答复以后,于是国王和一切众人异常惊奇。阿阇梨已经把这国王真实调伏,便立大乘法产二十五处,每处各有一百比丘和无数优婆塞等。就在此处居住时,也调伏了他的弟弟世亲,以下当说。
  那时南方讫里瑟拿罗阇地方有婆罗门婆须那听说圣者无著从无能胜佛受取教法,重兴大乘,在自己眷属约五百婆罗门环侍之下来到中印度,供养八大处宝塔。为令南方的婆罗门和家主们生起善根,请求阿阇梨莅临。正当阿阇梨和同住的二十五人以及婆罗门及其眷属结伴启程时,使者来说婆罗门的母亲生病。于是婆罗门忧心如煎,想赶快到达。阿阇梨说,婆罗门如果希望如此,那末就让他快到。婆罗门也请求这样作。于是上路,当天下午阿阇梨和婆罗门及其眷属到达讫里瑟拿罗阇。讫里瑟拿罗阇是底梨陵伽国内的一部分,据说三个月的行程只走了两座的时间。商主檀那罗乞多从北方乌仗那国邀请时,阿阇梨和商主及其眷属从摩揭陀到乌仗那的全程也只用一天就走到。在讫里瑟拿罗阇和乌仗那两地久住,并且说法,在一切人众间弘扬大乘。在两地各建宝塔一百座,佛寺二十五座,在每一处都建立了大乘法产。照这样在摩揭陀也建立宝塔一百座,法产二十五处。
  一次在印度边境阿逾陀城附近为一小王说法时,附近有个葛洛村。阿阇梨正在说法时,葛洛人众兴兵而来。于是教诫听法者生起安忍,一切人众等引而住。所有射来的箭都化作微尘,葛洛的首领用剑砍阿阇梨也没受损伤,剑碎为上百的片段。此外,虽然百般辱骂,仍然住于不动,因此他们也大起信心,作礼而去。因为这位阿阇梨能知他心,一切说法时,弟子有所不知,或者有疑难,他就条分缕析地讲说,因而从这位阿阇梨听法的没有不成为通人的。
  在这个时期一般大乘人象是没有不向他请求一两部经的,由于阿阇梨躬自倡导,建立法产一百处。每处修学者至少也有二百人,总之,听法弟子众其数无量。大家很是虔敬,因而对宗义也这样执持,生起登地功德与生起加行道功德的多到几千人。对于经典和宗义并不偏于一方,通过一切门来说法。声闻众此时也非常虔敬,也有很多人听受声闻众的对法和经的。
  由于获得犍陀梨明咒的成就,到达兜率天,遥远处也能霎时到达。由于成就阿劫波明咒,了知他心,因此流传“具足尸罗而多闻,成就明咒最希有,不然入于大乘惟有过失。”这样的说法。以前大乘法最兴盛的时期大乘比丘还不满一万,龙树时期僧伽大多数也是声闻,这位阿阇梨时期大乘比丘有好几万人,由于这些原因,称为一切大乘教法宗主。然而,与阿阇梨同住的弟子不过二十五人左右。他们这些人都是具足尸罗、奉持三藏、对于主尊断疑获忍的。晚年在那烂陀住了十二年,冬天每天前来辩难的外道以种种学术破斥各派宗见,为之说法,因而外道出家的将近千人。在任何寺庙中,对一切坏失见地、戒律、行持、仪轨的比丘,如法折服,因此僧伽最极清净。最后在王舍城去世,徒众在其遗址兴建宝塔。
  弟弟世亲在西藏有些人认为是圣者无著的孪生兄弟,有人认为是法兄弟,但印度学者并不这样说。他的父亲是个具足三吠陀的婆罗门,世亲在圣者无著出家以后那一年降生,这两位阿阇梨是同母兄弟。从举行增慧仪式以至受嘱多闻并证得三昧情况和乃兄无著类似。于是在吉祥那烂陀出家,精研一切声闻三藏,还要穷究对法义理,决定十八部宗义,通达一切学问之道,前往迦湿弥罗,主要依止众贤阿图梨,精通毗婆沙、十八部的各各论典、各部不同的经律外道六师的所有的学说、一切辩论法术。以后就在该地,多年之间剖析理与非理,并讲说声闻诸藏。以后又在赴中印度的旅途中,盗贼和路上夜叉等不能拦路,抵达摩揭陀。在那里几年间又对众多声闻僧众开示众多极明智的法。那时看到圣者无著所造《五地部论》(瑜伽师地论)的函卷以后,心中不理解大乘,不信是听受于主尊。据说他说:
  呜呼无著在林中  十二年间修三昧
  三昧不成却造作  象背负起之宗义
  反正是多少说了一些挖苦的话。哥哥无著听到,心想是调伏的时候了,使一个比丘受持《无尽慧所说经》,使另外一个受持《十地经》。到熟习时前学说:“先念诵无尽慧,再念诵十地经。”然后派遣到弟弟跟前。这两个人黄昏时念诵《无尽慧经》后,世亲心想:“这大乘因上是好的,在果上却走了懒散之路了。”黎明时念诵《十地经》以后,世亲心想:“因果二者都好,而加以毁谤,积了大罪业,当该断除毁谤的舌头!”因而寻觅剃刃,那两个比丘说:“何必为此而断舌?你的兄长有忏罪的方法,请到圣者跟前请求。”于是到了圣者无著跟前。此后,据西藏的传说,“阅览一切大乘教法以后,弟兄进行教法的讨论时,弟弟辩才敏捷,哥哥辩才虽不敏捷,但善于对答。弟弟询问其原因,哥哥说请问了本尊然后回答。弟弟也请求示现圣容,哥哥说现在没有缘分,而教以忏罪方法。”但印度人的说法并不是这样,而且显然于理不合。从圣者无著听受大乘经以后而与上师诤论。与没有启白上师,而即阅览书籍,以后就巧妙解说,这两件事,是过去正经人所不为的。既然主张说对众贤不与师长诤论,对圣者无著诤论岂合于理?无著从弥勒受取经教,众所周知,世亲竟不知道是这样而询问,无著也就隐约其辞地向弟弟说:“请问一位本尊。”这都不象合理的话。
  因此,印度的传说是这样:接着上面进行下去,请求净罪的的方法,无著询问无能胜佛以后说:“你应当广说大乘教法,注解多种经,念诵十万遍佛顶尊胜明咒。”从兄长听受一切大乘经,才一遍就深入内心,从一位真言行者阿阇梨受得真言门径以后,读诵五百陀罗尼经。念诵秘密主获得成就,忆持真实义,并获得殊异三摩地。因忆持当时存在于人世的一切佛语。所以传称佛涅槃以后绝对没有象世亲阿阇梨这样多闻的。其中声闻三藏中五百部修多罗三十万颂,《宝积经》四十九会合而为一,《华严经》、《大集经》。各算一种,自余《十万般若》等大乘大小经总合为五百、总待真言五百、所有这些经咒的文字义理领会无余。每年念诵一遍,住在芝麻油池中,以连续十五昼夜的功夫,把这些经咒一次念完。每天读诵《八千般若》不过一两个时辰就可完毕。这位阿阇梨归入大乘时奉持声闻藏等学者约五百人归入大乘。
  圣者无著入灭之后,他作吉祥那烂陀寺的住持,诵出多种教法异门。每天在不同胜解的人众面前向他人传授出家近圆,并自作出家人和比丘的亲教师和轨范师,矫正各个的堕罪。自己不断地行十法行,并使其他千人每天行全部的十法行,尤其是不间断地讲说不相同的大乘经中的教法二十座。黄昏时摄集诸法心要而予以破立,午夜略作睡眠,从而从主尊闻法,黎明等入真实三摩地。间或著论,并击退外道的诤辩,又为《二万五千般若》、《无尽慧所说经》、《十地经》、《随念三宝经》、《五手印经》、《缘起经》,《经庄严经》,《二辩》(辩中边论与辩法法性论)等大小乘的大小经,释经论等造作注释约五十种,自造颂《钵剌迦罗》八部,念诵佛顶尊胜十万遍,也得到它的明光成就,之后亲见秘密主,得无量三摩地。
  这位阿阇梨所造的《缘起经疏》等疏释三种,在此地虽然普遍传说,计入八部《钵剌迦罗》之中,但对文字注释并不用“章”的名称,解说义理也难以用“章”的名称。所谓章乃是宣示一段一段的主要义理的零散的论典,因此对于《经庄严论》这样的大书就不这样称呼,若称呼它的文字的注释更不消说了。在八部钵剌迦罗中一般有章的名称,某些却没有,也是不合理的。
  这位阿阇梨不到边远各地,通常只住在摩揭陀,在那里修复略有损坏的旧法产,新设立大乘法产一百零八处,因此法产遍布摩揭陀各地。一度赴东方憍梨,在城中无数人众的集会上讲说了很多经,诸天为之雨金花,每个乞丐区都得到约一大升金花。在此处也建立了一百零八处法产。
  欧提毗舍的婆罗门摩企迦召请他,在那里为大乘僧伽一万二千人举行了三个月的宴会,从而在婆罗门的家中发现宝源五处。在此地也使婆罗门、家主、国王等发生信仰,在此也建立了一百零八处法产。
  另外,对南方一带众人。阿阇梨也亲自吩咐设置法产,总计大约与上述相等,据说建有法产六百五十四所。大乘僧众此时也比圣者无著阿阇梨时代多,若将各地大乘比丘总计据说约达六万人。与阿阇梨共同行止的比丘大约也有一千人,他们都是具足尸罗并且多闻。凡阿阇梨所住之地都出生非人供养的资具,宝源出现等希有法流不断发生,以一想便知的神通真实授记一切关于善与不善的提问,王舍城失火,由念诵真实力使之息灭,边生城发生疫病,也由念诵真实力而息灭,由明咒力得寿自在等希有的传记连绵不绝。前后斥破外道的辩难约五百次,婆罗门和外道总计约五千人归入佛教。最后阿阇梨在千人环侍之下到尼泊尔,在那里也建立法产,使众多僧伽毫无阻碍地增长起来。据传看见有家室的僧人穿着法衣耕田,因而优念本师教法衰微。于是在僧伽中说法,把佛顶尊胜陀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