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哲学宗教电子书 > 杂阿含经论会编(上)印顺法师 >

第17章

杂阿含经论会编(上)印顺法师-第17章

小说: 杂阿含经论会编(上)印顺法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观察,乃至作证,十二经亦如是广说。 


  受与生及乐,亦说六入处,一一十二种,禅定三昧经。


   


 复次、 !5 南曰∶

  断支、实显了行、缘、无等教,四种有情众,道四、究竟五。 'P111' 


 「断支」∶

  诸修断者,略由五支摄受於断,能於诸行如实显了∶一、由身远离故,二、由心远离故,三、由奢摩他品三摩地故,四、由毗!B铃舍那品三摩地故,五、由常委所作故。


   


 「实显了行」∶

  复次、当知有十二种如实显了行相,如摄异门分说∶谓听闻各别、善取、恶取故,正教、现量、比量境界故,自相、共相故,如所有性、尽所有性故,入见、究竟地故(14)。


   


 「缘」∶

  复次、略有四种如实显了行相道理智所缘事∶谓住内法异生,於率尔堕境所起受中,不如实知增上力故,能令诸行流转杂染;如实知故,能令清净。复有在众异生,於欣後有等所依中,不如实知增上力故,能令诸行流转杂染;与彼相违,能令清净。复有诸外道,於所爱乐虚妄分别定生喜爱所依行中,不如实知增上力故,能令诸行流转杂染;与彼相违,能令清净。复有住於内法有学,依诸根境所有妄念,於馀残行不如实知增上力故,流转杂染;断馀残故,便得清净。当知於此一切品中,诸清净品皆住内法,如是名为四所缘事。 


   
注【39…001】『相应部』(二二)「蕴相应」五·六经。 
注【39…002】「观察」 至 「证」,凡十二经,今本仅有十一。『瑜伽师地论』卷八六(大正三0.七八三中),约闻、思、修慧,解释「亲近、修习、多修习」。疑今「亲近,亲近修习」,即「亲近、修习、多修习」之讹脱。 
注【39…003】经脱「十」字,今补。 'P112' 
注【39…004】「知」下,原本有「如实知」,衍文,依宋本删。 
注【39…005】「纯大苦」,原本缺,依宋本补。 
注【39…006】「多」上,原本有「云何」二字,不顺文义,今删。 
注【39…007】「识」上,原本有「识」字,今删。 
注【39…008】「知」下,原本衍一「知」字,今删。 
注【39…009】此下原本有「皆悉得灭」四字,今删。 
注【39…010】「缘」上,原本有「意」字,今删。 
注【39…011】「及」,原本作「乃至」,依宋本改。 
注【39…012】「缘」上,原本有「意」字,今删。 
注【39…013】「受」,原本作「爱」,依宋本改。 
注【39…014】『瑜伽师地论』卷八三(大正三0.七六四中)。


   


 一一0(1); 一一0( 六九)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今当说有身集趣道,及有身集灭道。云何有身集趣道?愚痴无闻凡夫,(2)不如实知色集,色灭,色味,色患,色离。不如实知故,乐色,叹色,著色,住色;乐色,叹色,著色,住色故爱乐取,缘取有,缘有生,缘生老病死、忧悲恼苦,如是纯大苦聚生。如是受、想、行、识,(亦如是)广说,是名有身 'P113' 集趣道。比丘!有身集趣道,当知即是苦集趣道。云何有身集灭道?多闻圣弟子,如实知色,色集,色灭,色味,色患,色离。如实知故,於色不乐,不叹,不著,不住;不乐,不叹,不著,不住故,彼色爱乐灭,爱乐灭则取灭,取灭则有灭,有灭则生灭,生灭则老病死忧悲恼苦纯大苦聚灭。如色,受、想、行、识亦如是,是名有身灭道迹。有身灭道迹,则是苦灭道迹,是故说有身灭道迹」。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一一──一一二; 一一一──一一二( )

  如当说,有及当知,亦如是说。


   


 一一三(3); 一一三( 七0)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今当说有身边,有身集边,有身灭边。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云何有身边?谓五受阴。云何为五?色受阴,受、想、行、识受阴,是名有身边。云何有身集边?谓受当来有爱,贪喜俱,彼彼乐著,是名有身集边。云何有身灭边?即此受当来有爱,贪喜俱,彼彼乐著,无馀断,吐、尽、离欲、灭、寂、没,是名有身灭边。是故当说有身边,有身集边,有身灭边」。佛说是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一四──一一五; 一一四──一一五( )
'P114' 

  如当说,有及当知,亦如是说。


   


 一一六(4); 一一六( 七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今当说有身,有身集,有身灭,有身灭道迹。谛听,善思,当为汝说。云何有身?谓五受阴。云何为五?色受阴,受、想,行、识受阴,是名有身。云何有身集?当来有爱,贪喜俱,彼彼乐(5)著,是名有身集。云何有身灭?当来有爱,贪喜俱,彼彼乐著,无馀断,吐、尽、离欲、灭,是名有身灭。云何有身灭道迹?谓八圣道∶正见,正志,正语,正业,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是名有身灭道迹。是名当说有身,有身集,有身灭,有身灭道迹」。佛说是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一七──一一八; 一一七──一一八( )

  如当说,有及当知,亦如是说(6)。


   


 「无等教」∶

  复次、由三因缘,如来所说教无与等∶一、宣说不共法故,二者、宣说无倒法故,三者、宣说自觉法故。此中宣说,若趣萨迦耶集行,即是趣苦集行;若趣萨迦耶灭行,即是趣苦灭行,是名宣说不共法教。若复说言此真实有,是名宣说无倒法教。若复说言我如实知,是名宣说自觉法教。 


  复有三种诸行流转差别∶一者、萨迦耶,是诸有情染著安足处所义故。二者、世间,是染著 'P115' 处败坏义故。三者、有,是染著者更生义故。


   


 「四种有情众」∶

  复次、彼有情众,略有四种。何等为四?一者、一向安住可爱业果,即於此果耽著受用,谓生天处,专行放逸。二者、一向因转,谓希求彼,所有沙门、若婆罗门。三者、乐般涅盘诸有情众。四者、诸杂种类,谓住於此,或住於果,耽著受用;或乐摄受当来爱果;或时时修涅盘资粮,离诸放逸。於前三种有情众中,随其所应,当知世间彼集、灭边,及萨迦耶彼集、灭边。於後第四有情众中,当知萨迦耶彼集、彼灭、趣道差别。 


   
注【40…001】『相应部』(二二)「蕴相应」四四经。 
注【40…002】「不」上,原本有「见」字,今删。 
注【40…003】『相应部』(二二)「蕴相应」一0三经。 
注【40…004】『相应部』(二二)「蕴相应」一0五经。 
注【40…005】「乐」,原本作「染」,今改。 
注【40…006】依摄颂∶「其道有三种,实、觉亦三种」,三经各有「当说」,「有」(实有),「知」(觉),成为九经。此处经文,独缺「如当说,有及当知,亦如是说」。寻经文,乃被误写於下经之後,故今移此以符颂义。


   


 一一九; 一一九( )
'P116' 

  馀如是说,差别者∶「当知有身,当知断有身集,当知证有身灭,当知修断有身道迹」。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1)。


   


 「道四」∶

  复次、依二种道,当知施设四种行相。云何依二种道?谓依见道,及依修道。云何施设四种行相。一、应遍知行相,二、应永断行相,三、应作证行相,四、应修习行相。如是四种,三依见道,一依修道。入见道时,谛现观俱,能遍知苦,断一分集,证一分灭。於彼一分能断证者,於修道中,为求无馀断及证故,如所得道,应勤修习。因修如是诸思择道及修道故,永断馀集,证得馀灭。 


   
注【41…001】此下原有「如当说,有及当知,亦如是说」十一字。然经说「当知」,不应再立「有及当知」。古人误写於此,今移於前经下。


   


 一二0; 一二0( )

  又复差别者∶「比丘知有身,断有身集,证有身灭,修断有身道,是名比丘断爱欲缚,诸结等法,修无间等,究竟苦边」。


   


 一二一; 一二一( )

  又复差别者∶「是名比丘究竟边际,究竟离垢,究竟梵行纯净上士」。


   


 一二二; 一二二( )
'P117' 

  又复差别者∶「是名比丘阿罗汉尽诸有漏,所作已作,已舍重担,逮得己利,尽诸有结,正智心解脱」。


   


 一二三; 一二三( )

  又复差别者∶「是名比丘断关,度堑,超越境界,脱诸防逻,建圣法幢」。


   


 一二四; 一二四( )

  又复差别者∶「云何断关?谓断五下分结。云何度堑?谓度无明深堑。云何超越境界?谓究竟无始生死。云何脱诸防逻?谓有爱尽。云何建圣法幢?谓我慢尽」。


   


 一二五; 一二五( )

  又复差别者∶「是名比丘断五枝,成六枝,守护一,依四种,弃舍诸谛,离诸求,净诸觉,身行息,心善解脱,慧善解脱,纯一立梵行无上士」。 


  其道有三种,实、觉亦三种,有身四种说,罗汉有六种。


   


 「究竟五」∶

  复次、证得如是极究竟者,由五种相,应知究竟。何等为五?谓已证得苦及苦因无馀尽故;堪作他义,一切自义皆圆满故;证得毕竟断及智故;能入究竟涅盘城故;即得入已,於其圣住能安住故。於第一相,有割爱等四种差别,如前应知。於第二相,有阿罗汉尽诸漏等,所有差别,如前应知。於第三相,有毕竟究竟,一切行事皆悉断故;有毕竟无垢,一切烦恼毕 'P118' 竟断故;有毕竟梵行以为後边,谓已获得彼对治故。於第四相,譬如世间具五种相名入宫城,随阙一种不名为入。如是要具与彼相似五种相故,当知名入涅盘宫城。何等名具世间五相?一者、辟宫城门;二者、超逾隍堑而不堕落;三者、深起果决而越度之;四者、越隍堑已,逼临宫阙;五者、非自非馀之所希望,胜幢既仆,徐入中宫。如是入宫,无诸 碍。入涅盘宫亦复如是∶先断能顺五下分结,如彼辟门。次於涅盘起深坑想,无明怖畏断无馀故,如超隍堑而不堕落。能到萨迦耶彼岸故,能持最後身故,如彼果决而越度之。将入无馀依涅盘界,如逼宫阙,已断有爱,於诸境界无复爱生。遍於一切 慢不起而入涅盘,如非自他之所希望,胜幢既仆,徐入中宫。如前所说五种因缘,入涅盘宫当知亦尔。又既入已,由二种相安住圣住∶一、由行故,二、由住故。行由三相,应正了知∶一、不共故,二、无染故,三、正依止所依止故。永断顺五下分结故,於诸欲中毕竟离欲,即於是处而游行故,说名不共。於六恒住常摄受故,名为无染。於一分法思择远离,谓恶象马等,於一分法思择习近,谓衣服、饮食等,是名为正依止所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