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哲学宗教电子书 > 杂阿含经论会编(上)印顺法师 >

第61章

杂阿含经论会编(上)印顺法师-第61章

小说: 杂阿含经论会编(上)印顺法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勺尽。4' 不一,不可一概而论。如符秦建元二0年(西元三八四)初译的『中阿含经』,『增一阿含经』,是东晋的译典,而译文却是∶「并违本失旨,名不当实,依 属辞,句味亦差,良由译人造次,未善晋言,故使尔耳」(10)。『别译杂阿含经』,既注有「秦言」,似乎没有非西晋以前译出不可的理由!总之,『别译杂阿含经』是古译,比五0卷本的译出为早,所以「别译」二字,不是初译的经名,而是後人附加的。二0卷本的『别译杂阿含经』,只是五0卷本的一部分,次第相同,而文义略有出入。『俱舍论稽古』,论断二0卷本为饮光部的诵本;或推论为可能与化地部,或法藏部诵本相近(11)。化地部,法藏部,饮光部,都是上座部分别说系流出的部派。同出於一系,如说近於化地部与法藏部,怎能一定说不近於饮光部呢!在教义上,饮光部主张「过去未与果业是有」,与说「三世有」的说一切有部(赤铜 部所传,饮光部从说一切有部分出)要接近些。五0卷本是说一切有部的诵本,次第与二0卷本相近,所以被称为『别译杂阿含经』的,属於饮光部诵本是更有可能的。玄奘所译『俱舍论』,引『杂阿笈摩』为婆柁梨说偈;真谛旧译的『俱舍释论』,作「少分阿含」。依此,『俱舍论稽古』说∶杂含有大小二本,而此文没大本,仅见小本,故以别译杂阿含经为小本(12)。「少分阿含」,是『杂阿含经』的一部分,而自成部类的。二0卷本,分为二诵∶「初诵」一二卷,是有偈的;「二诵」七卷是长行,末卷又有偈颂。偈颂部分共一三卷,与五0卷本的「八众诵」(「众相应」)──一三卷相当。「二诵」的七卷 'P5' 长行,是「如来所说诵」的一部分;比对五0卷本,仅四卷(弱)。从末卷又是偈颂;及长行部分七卷,仅及五0卷本的四卷来说,这部二0卷本,可能是有遗落的。这部二0卷本,比之五0卷本,不只是不同部派所传诵,也是不同的组织。『稽古』的「大本」、「小本」说,对『杂阿含经』的综集完成过程,倒是可以提贡说明的(如下文说)。『别译杂阿含经』,全部都有摄颂(偶缺),比对『杂阿含经』,凡一七卷。这样,依『瑜伽师地论摄事分』,得二一卷的次第;依『别译杂阿含经』,得一七卷次第。在全经四八卷中,次第可见的,已有三八卷了。以此为基础,相信『杂阿含经』全部次第的整理,诵品的分类,应该会更适当些。 


  『杂阿含经』少数经的异译,从略。 


   
注【1…001】『出三藏记集』卷一四(大正五五.一0五下)。 
注【1…002】『历代三宝纪』卷一0(大正四九.九一上)。『大唐内典录』卷四(大正五五·二五八下)。 
注【1…003】『出三藏记集』卷二(大正五五·一三上)。 
注【1…004】『内学』第一辑(一0八──一0九)。 
注【1…005】拙著『原始佛教圣典之集成』(九七──九八)。 
注【1…006】『杂阿含经』卷一三(大正二·九一中)。 
注【1…007】『杂阿含经』卷三(大正二.二0上)。 'P6' 
注【1…008】『开元释教录』卷四(大正五五·五一八下──五一九上)。 
注【1…009】『阿毗达磨俱舍论稽古』卷上(大正六四·四四六上──中)。 
注【1…010】『出三藏记集』卷九(大正五五·六三下)。 
注【1…011】水野弘元『部派佛教与杂阿含』(『国译一切经』卷一·四三二──四三三)。 
注【1…012】『阿毗达磨俱舍论稽古』卷上(大正六四·四四六上)。 


   

二 杂阿含经的三部分

  四阿含中的『杂阿含经』,唐义净在『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中,列举内容的种种相应,名之为『相应阿笈摩』(1)。这一名称,与巴利五部中的『相应部』,名义恰好相合。唐玄奘在『瑜伽师地论摄事分』中,也列举了种种相应,但说∶「即彼一切事相应教,间厕鸠集,是故说名杂阿笈摩」(2)。种种事相应教所集成的,为什麽不名为「相应」,而称为「杂」呢?杂与相应,同是Sam%yukta;Sam%yutta的对译,只是译语的不同。在中国文字中,「杂」不一定是杂乱,「间厕」正是次第相间杂的意义。相应修多罗的结集,如『瑜伽论』所说∶「结集如来正法藏者,摄聚如是种种圣语,为令圣教久住世故,以诸美妙名句文身,如其所应,次第安布,次第结集」(3)。原始的结集是∶随义类相同的,分为不同部类,次第安布,集成种种相应。相应修多 'P7' 罗,不只是相应,又有相次相间杂的意义,所以古人多数译为『杂阿含经』。 


  四阿含经,一向以为是同时集成的,但在近代研究中,虽意见不完全一致,而同认为成立是有先後的。关於四阿含经集成的先後,『瑜伽论摄事分』中,意外的保存了古代的结集传说,启示了一项重要的意义,那就是四阿含是以『杂阿含经』为根本的,如『论』(摄事分)卷八五(大正三0.七七二下)说∶ 


   「杂阿笈摩者,谓於是中,世尊观待彼彼所化,宣说如来及诸弟子所说相应,蕴、界、处相应,缘起、食、谛相应,念住、正断、神足、根、力、觉支、道支、入出息念、学、证净等相应;又依八众说众相应。┅┅即彼一切事相应教,间厕鸠集,是故说名杂阿笈摩」。 「即彼相应教,复以馀相处中而说,是故说名中阿笈摩。即彼相应教,更以馀相广长而说,是故说名长阿笈摩。即彼相应教,更以一二三等渐增分数道理而说,是故说名增一阿笈摩」。 


  佛法只是「一切事相应教」,随机散说,依相应部类而集成的,是『杂阿含经』。然後依不同意趣,更为不同的组织,成为『长』、『中』、『增一』(约「分数」说,名为『增支』) ──三部。三阿含的法义,虽有不同的部分,但论到佛法根本,不外乎固有的「一切事相应教」 'P8' 的阐明,所以四部都被称为「事契经」。说到「事」,如『瑜伽师地论』(本地分)卷三(大正三0·二九四上)说∶ 


   「诸佛语言,九事所摄。云何九事?一、有情事;二、受用事;三、生起事;四、安住事;五、染净事;六、差别事;七、说者事;八、所说事;九、众会事。有情事者,谓五取蕴。受用事者,谓十二处。生起事者,谓十二分缘起及缘生。安住事者,谓四食。染净事者,谓四圣谛。差别事者,谓无量界。说者事者,谓佛及彼弟子。所说事者,谓四念住等菩提分法。众会事者,所谓八众」。 


  佛所说的,不外乎九事,就是『一切事相应教』的事,『杂(相应)阿含经』的部类内容。『杂事』也说到依种种相应,立为多品(4)。上来三说,今对列如下∶ 
图片

[瑜伽本地分][瑜伽摄事分][杂事]
1。五取蕴───3。蕴─────1。五蕴
2。十二处───5。处─────2。六处
3。十二缘起──6。缘起────4。缘起
4。四食────7。食
5。四圣谛───8。谛─────5。圣谛
'P9'
6。无量界───4。界─────3。十八界
7。佛及弟子─┬  弟子所说──6。声闻所说
            └2。如来所说7。佛所说
8。四念住等──9。念住等───8。念住等
9。八众────10。八众────9。伽他

   


  上列三说,虽次第、开合小异,而内容是大体一致的。『杂事』是说一切有部律,『杂阿含经』是说一切有部的诵本,『瑜伽论』多少采取经部说,经部也是从说一切有部分化出来的。所以,『瑜伽论』与『杂事』所传,与汉译『杂阿含经』相合,可见『事相应教』的次第成立,以『杂阿含经』为根本的传说,是属於说一切有部的,是上座部中说一切有系的古老传承。 


  一切「事相应教」,是分为三大类的,如『瑜伽师地论』(摄事分)卷八五(大正三0·七七二下)说∶ 


   「如是一切相应,略由三相。何等为三?一是能说,二是所说,三是所为说。若如来、若如来弟子,是能说,如弟子所说、佛所说分。若所了知·若能了知,是所说,如五取蕴、六处、因缘相应分(──所了知),及道品分(──能了知)。若诸 刍、天、魔等众,是所为说,如结集品」。 'P10' 


  「一切事相应教」,分为三类∶一、约能说人立名,是如来及弟子所说相应。二、约所说法立名,如蕴相应等是所了知,念住等相应是能了知。三、约所化众立名,如 刍相应、魔相应等。这三大类,是相应修多罗,就是『杂阿含经』的全部内容。 


  进一步的探究起来,如『瑜伽论本地分』,解说十二分教的修多罗说∶「无量蕴相应语,处相应语,缘起相应语,食相应语,谛相应语,界相应语,声闻乘相应语,独觉乘相应语,如来乘相应语,念住、正断、神足、根、力、觉支、道支等相应语,不净、息念、诸学、证净等相应语,┅┅是名契经」(5)。所说的内容与次第,与「九事」相合,但除去了「八众」的众会事──偈颂部分。以八事为契经(修多罗),那是修多罗与偈颂分立,偈颂被看作修多罗相应以外的。「佛及弟子事」,分别为声闻乘、独觉乘、如来乘相应语,是对『杂阿含经』中,「如来所说」、「弟子所说」部分,解说为三乘教法的根源。这是後代佛弟子,面对三乘圣教的流行,而理解到渊源於根本圣典,在「如来所说」、「弟子所说」部分,也确乎是不无线索可寻的。这样,修多罗仅是八事,「八众」的偈颂部分,被简别了。再进一步说,『摄事分』虽总举九事,以说明相应的「事契经」,但抉择「事契经」的「摩 理迦」,不但没有偈颂部分,也没有「如来所说」及「弟子所说」,仅有九事中的前七事。这样,「事契经」──「修多罗」的内容,从「四阿含」而略为『杂阿含经』的三大类;又从三类而除去偈颂部分;更除去「如来所说」、「弟子所说」,而「相应修多罗」,仅是蕴、处、缘起、食、谛、界、及念住等道品。蕴相应等七事,为事 'P11' 相应教的根本部分,是原始的「相应修多罗」。最初结集的,名为相应,修多罗;其後次第集出的,合在一起,也就称为「一切事相应」的「事契经」。其实,原始的、根本的「相应修多罗」,只是『瑜伽师地论摄事分」中,抉择「事契经」的部分。 


   
注【2…001】『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卷三九(大正二四·四0七中)。 
注【2…002】『瑜伽师地论』卷八五(大正三0·七七二下)。 
注【2…003】『瑜伽师地论』卷二五(大正三0·四一八下)。『显扬圣教论』卷六相同(大正三一·五0八下)。 
注【2…004】同(1)。 
注【2…005】『瑜伽师地论』卷二五(大正三0·四一八中──下)。 


   

三 相应修多罗与摩 理迦(一)

  先明『杂阿含经』三大部类的第一部──相应修多罗,内容为蕴,处,缘起,食,谛,界,道品──七事。『瑜伽师地论摄事分』中,卷八五到九八,共一四卷,就是抉择经义的摩 理迦。以论文对读『杂阿含经』,可说是完全一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