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哲学宗教电子书 > 南传菩萨道(简体)全 >

第18章

南传菩萨道(简体)全-第18章

小说: 南传菩萨道(简体)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布施有普通布施波罗蜜、中等布施波罗蜜和究竟布施波罗蜜。关于持戒、出离等其他九个波罗蜜,每个皆有三个层次,因此原本的十个波罗蜜则可分为三十个波罗蜜。
普通、中等与究竟波罗蜜
  对于这问题:「什么是普通、中等与究竟波罗蜜?」,在《行藏注疏》的「杂集」一章里有给与答案。在那里,论师详尽地回答这个问题,提供各导师不同的解释、见解与评论。若在此提供注疏的全文,可能会给读者带来混乱。因此我们将只提供大护法上座论师认为最恰当的见解。
  (一)布施妻子、儿女与财产这些外物是属于普通布施波罗蜜。布施自己的手脚等肢体是属于中等布施波罗蜜。布施自己的生命是属于究竟布施波罗蜜。
  (二)同样地,不为了妻子、儿女与财产外物而犯戒是属于普通持戒波罗蜜。不为了自己的手脚等肢体而犯戒是属于中等持戒波罗蜜。不为了自己的生命而犯戒是属于究竟持戒波罗蜜。
  (三)断除对外物的执着而出家是属于普通出离波罗蜜。断除对自己的手脚等肢体的执着而出家是中等出离波罗蜜。断除对自己的生命之执着而出家是究竟出离波罗蜜。
  (四)舍弃对外物的执着,而明智地分析善恶法是普通智慧波罗蜜。舍弃对自己肢体的执着,而明智地分析善恶法是中等智慧波罗蜜。舍弃对自己的生命之执着,而明智地分析善恶法是究竟智慧波罗蜜。
  (五)致力于成就(前述与后述的)普通波罗蜜是普通精进波罗蜜。致力于成就中等波罗蜜是中等精进波罗蜜。致力于成就究竟波罗蜜是究竟精进波罗蜜。
  (六)耐心地忍受危害自己的外物之事是属于普通忍辱波罗蜜。耐心地忍受危害自己的手脚等肢体之事是属于中等忍辱波罗蜜。耐心地忍受危害自己的生命之事是属于究竟忍辱波罗蜜。
  (七)不为了自己的外物而舍弃真实是属于普通真实波罗蜜。不为了自己的手脚等肢体而舍弃真实是属于中等真实波罗蜜。不为了自己的生命而舍弃真实是属于究竟真实波罗蜜。
  (八)即使自己的外物受到危害也不动摇修习诸波罗蜜的决心是普通决意波罗蜜。即使自己的肢体受到危害也不动摇的决心是中等决意波罗蜜。即使自己的生命受到危害也不动摇的决心是究竟决意波罗蜜。
  (九)即使众生伤害到自己的外物也不舍弃对他们的慈爱(连续不断地对众生散播慈爱)是普通慈波罗蜜。即使众生伤害到自己的手脚等肢体也不舍弃对他们的慈爱是中等慈波罗蜜。即使众生伤害到自己的生命也不舍弃对他们的慈爱是究竟慈波罗蜜。
  (十)对众生有助与有害于自己外物的事物保持舍心是普通舍波罗蜜。对众生有益与有害于自己的手脚等肢体的事物保持舍心是中等舍波罗蜜。对众生有益与有害于自己的生命的事物保持舍心是究竟舍波罗蜜。
  应该如此理解波罗蜜的分类法。
  
第十二篇:什么是波罗蜜的组合?
  对于这个问题:「什么是波罗蜜的组合?」,它的答案如下:
  三十个波罗蜜可以缩小成十波罗蜜,即把性质相同的组成一个(譬如三种层次的布施波罗蜜组成一个;三种层次的持戒波罗蜜组成一个等等。)同样地,十波罗蜜可以再缩小为六波罗蜜,把性质有关联的组成一个。六波罗蜜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那与智慧。
  以下是如何把它们缩小为六波罗蜜的方法:
  出离是指过隐士生活、禅那及普遍性的善业。在此,隐士生活的出离可算是持戒波罗蜜,因为它们有相同的性质。同样地,禅那的出离,即克服五盖,可算是禅那波罗蜜。普遍性善业的出离则可归列于一切波罗蜜之中。
  真实有三种:真实语、真实离(即不妄语,也就是正语心所)、真实智(属于慧心所)(属于究竟谛的涅槃并不包括在内)。在此,真实语和不妄语跟持戒有关,因此可归列在持戒波罗蜜之内。属于慧心所的真实智则归列在智慧波罗蜜里。
  慈波罗蜜与禅那波罗蜜有相同的性质,因此被归列在后者之中。
  舍波罗蜜拥有中舍性心所与慧心所。由于有关连的性质,中舍性心所应列为禅那波罗蜜。而跟智舍有相同性质的慧心所则应归列在智慧波罗蜜里。
  决意波罗蜜应该被归列在所有六波罗蜜之中。
  (修布施之不动摇决心应归列在布施波罗蜜之中。修持戒、忍辱、精进、禅那与智慧的不动摇决心则应归列在各别的波罗蜜之中。)
把六波罗蜜组成双对的好处
  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那及智慧这六波罗蜜可以配成十五对,即:
  一、布施与持戒;
  二、布施与忍辱;
  三、布施与精进;
  四、布施与禅那;
  五、布施与智慧;
  六、持戒与忍辱;
  七、持戒与精进;
  八、持戒与禅那;
  九、持戒与智慧;
  十、忍辱与精进;
  十一、忍辱与禅那;
  十二、忍辱与智慧;
  十三、精进与禅那;
  十四、精进与智慧;
  十五、禅那与智慧。
  
  菩萨修习:
一、 布施与持戒这一对,而获得了利益众生与避免伤害他们的双重好处。
二、 布施与忍辱这一对,而获得了无贪与无瞋的双重好处。
三、 布施与精进这一对,而获得了慷慨与勤学的双重好处。
四、 布施与禅那这一对,而获得了远离贪欲与瞋恨的双重好处。
五、 布施与智慧这一对,而获得了止禅与观禅的双重好处,也获得学习经典禅定的双重好处。
六、 持戒与忍辱这一对,而获得了身语清净与意清净的双重好处。
七、 持戒与精进这一对,而获得了止禅与观禅的双重好处。
八、 持戒与禅那这一对,而获得了去除违犯性烦恼与困扰性烦恼的双重好处。(违犯性烦恼是导致造作身语恶业的烦恼;持戒可以去除这类烦恼。困扰性烦恼是浮现在心里的烦恼;禅那可以去除这类烦恼。)
九、 持戒与智慧这一对,而获得无畏施与法施的双重好处。只有具备了戒行才可能行无畏施,而只有具备了智慧才可能行法施。
十、 忍辱与精进这一对,而获得了耐心与恒心的双重素质。(只有忍辱才能经得起生命中的起起落落,而只有具备了精进才能热心于行善。)
  十一、忍辱与禅那这一对,而获得去除因瞋恨而生起 的怨仇及因贪欲而生起的偏爱之双重好处。(没 有了忍辱就会对世上不可喜的一面生起厌恶感。 没有了禅那就会因贪欲而受到世上可喜的一面控 制内心。)
  十二、忍辱与智慧这一对,而获得观照名色性空无我 和观照涅槃的双重好处。
  十三、精进与禅那这一对,而获得了正勤与心平衡的 双重好处。
  十四、精进与智慧这一对,而获得了身为众生之归依 处与自身之归依处的双重好处。(通过精进成为 众生之归依处;通过智慧成为自身之归依处。)
  十五、禅那与智慧这一对,而获得了止禅与观禅的双 重好处。
三元的好处
  (同样地,也有把六波罗蜜组成三元的好处。)
  菩萨以修习三元组合而获得了三重好处。譬如:
一、 通过布施、持戒与忍辱三元,而去除了贪瞋痴三个恶法之根源。
二、 通过布施、持戒与精进三元,而得以提炼出自己的财物、身体与生命的精华。(由于逃不开五敌,财物并没有实际的价值,只有把它们拿去布施才是真正有价值。由于必须面对种种病痛,这身体也是没有实质的,它的真正精华是在于持戒。生命终有一死,因此它也是没有实质的,它的真正精华是在于培育观智。这方面的课题在《十集?干哈本生经》的注疏有解释。)
三、 通过布施、持戒与禅那三元,而获得了布施、持戒与禅那三重善业的好处。
四、 通过布施、持戒与智慧三元,而行三种布施,即:物施、无畏施与法施。(以布施而行物施,以持戒行无畏施,以智慧行法施。)
  
  如此,可以把六波罗蜜组成不同的三个一组或四个一组来同时修习,而获得相等的三重与四重好处。
  
把六波罗蜜归纳入四住处73的列举法
  说明如何把十波罗蜜缩成六波罗蜜之后,在此应该再讲解如何把六波罗蜜归纳入四住处里。
一、 真实住处;
二、 舍离住处;
三、 寂静住处;
四、 慧住处。
  
  (一)真实住处是:究竟谛的涅槃及导向涅槃的前分道,即:真实语(正语心所)、真实离(也是正语心所)及真实智(智慧心所)。(真实语、真实离及真实智是菩萨在修波罗蜜的期间和成佛那一世所依靠的住处。属于究竟谛的涅槃是他成佛那一世所依靠的住处。因此它们组成了真实住处)。
  (二)舍离住处是:以阿罗汉道舍弃与根除一切烦恼,而不再有一丝一滴残留下来。在起先还是菩萨的时候,他通过修习布施波罗蜜等来舍弃欲乐目标与欲念。(当他还是在修习波罗蜜的菩萨时,他是不可能舍弃与根除一切烦恼。他只能通过布施波罗蜜等暂时舍断或镇伏舍断欲乐目标。只有如此菩萨才能建立可供依靠的住处。只有在他证得阿罗汉果与正等正觉而成佛时,他才可算是稳固地建立了完全舍弃与根除一切烦恼的住处。因此,以阿罗汉道完全舍弃与根除烦恼和暂时舍断与镇伏舍断欲乐目标及欲念成了舍离住处。)
  (三)寂静住处是:通过阿罗汉道平息一切「烦恼之火」、证得涅槃以断除生死轮回之苦,以及在还是菩萨时通过修习布施等诸波罗蜜来暂时平息或镇伏「烦恼之火」。(当还是身为菩萨时是不可能完全平息「烦恼之火」与断除生死轮回之苦的。因此菩萨只能修习布施等来减轻它们,暂时平息或镇伏「烦恼之火」。如此菩萨得以为自己建立暂时立足的住处。只有在证佛果时,他才能完全去除「烦恼之火」与生死轮回之苦,而建立了稳固住处。在此平息「烦恼之火」与生死轮回之苦组成了寂静住处。)
  (四)慧住处是:阿罗汉果智、正等正觉及一切在他开悟之前已拥有的智慧,例如方法善巧智等。(在身为菩萨时,他只有前面部份的智慧,例如方法善巧智等。只有在证得佛果时,他才能以阿罗汉果智与正等正觉建立稳固的住处。因此上述的种种智慧组成慧住处。)
  至于一般无知的俗人,他们只能依靠欲乐目标与欲念,而这些就组成了他们的住处。然而菩萨则能很清楚地看到欲乐目标与欲念的危险,因此为自己建立了真实、舍、寂静与慧住处,以朝向解脱欲乐目标与欲念,即涅槃。
菩萨如何在心流里成就四住处?
  被授记后,菩萨以波罗蜜思择智省察诸波罗蜜。之后,他发愿成就一切波罗蜜,进而依愿实行。如此真实住处即在菩萨的心流里现起。
  在他修习诸波罗蜜时,他舍弃对立的烦恼、欲乐与欲念。因此舍离住处也现起。
  由于波罗蜜的德行而得以去除烦恼,寂静住处也因此现起。
  菩萨通过诸波罗蜜而具备了方法善巧智,慧住处也因此现起。
  (这里的意思是:每当他修习十或六波罗蜜时,或实行与波罗蜜有关的善业时,在菩萨的心流中即会现起: 一、真实住处,精进而不畏缩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