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哲学宗教电子书 > 3.欲海回狂 >

第13章

3.欲海回狂-第13章

小说: 3.欲海回狂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问:天下人人绝欲,百年后无复人类,奈何?
  答:此等浊世,男女二十不嫁娶,则相窥相从矣,安得人人绝欲?只如足下自反,恐亦不能,况其他乎?渔人一日不捕鱼,遂患舟楫之不通,是杞老忧天坠矣。
  问:设或有之,奈何?
  答:果尔,则一切世间,皆如诸天化生,不由胎狱。

  忏悔往生类(七问七答)
  问:已造淫业,欲除其罪,当于佛前忏悔乎?抑从自心忏悔乎?
  答:心即是佛,佛即是心。佛前忏悔,不碍自心忏悔。自心忏悔,不碍佛前忏悔。
  问:今世所犯淫业,固当忏悔以消除。若过去世中所犯,涉于渺茫,何须忏悔?
  答:吾等旷劫以来,至于今日,凡系四生六道之身,一一受过无量。凡系罪大恶极之事,一一造过无量。若忏悔今生,而不及宿世,岂非去草留根耶?
  问:善恶因果,父子不能相代。忏悔一身之业,犹恐不暇,并代四生六道忏悔,迂孰甚焉?
  答:但求自利,不思利人者,凡夫之见。未求自度,先欲度人者,菩萨之心。禹、稷己溺己饥,孔子老安少怀,范子先忧后乐,其揆一也。〖《孟子·离娄下》:“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也。”《论语·公冶长篇》,孔子自言其志:“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范仲淹《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问:淫欲固是生死之根,不可不断。但出世之法,乃身后事耳,晚年修习,未为迟也。
  答: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晚年而后修习,是犹饥而耕田,渴而凿井矣。况得至晚年者,目前岂数数见哉?举世尽从忙里老,谁人肯向死前休?
  问:末世众生,贫苦殊甚。佛国楼阁宫殿,皆七宝庄严。何其苦乐之不均哉?况佛视众生,等于一子,何不分惠十方,使一切共享其乐乎?
  答:苦乐天渊,现在之果,而所以致此者,过去之因。往昔因中,举世皆造杀业,菩萨独尚慈悲。举世皆耽色欲,菩萨独修梵行。举世皆事贪吝,菩萨独爱布施。作善作恶,既有天渊之别,各各不能相代。则受乐受苦,亦有天渊之别,各各不能相代。譬如舜目重瞳,较之双眸而有余。瞽瞍盲视〖瞽瞍(sǒu),舜之父〗,拟于独眼而不足。舜虽大孝,岂能以己之有余,补其亲之不足哉?
  问:土阶茅舍,乃见尧舜之仁。琼室瑶台,适形桀纣之恶。佛既观三界为牢狱,何必借七宝以庄严?
  答:一则是万姓之脂膏,一则是三生之福果。二者合观,拟非其类。
  问:佛国清净庄严,固万倍于尘世。但经中所言,未免形容太过,若皆信之,不几近于荒唐乎?
  答:人所信者,不过耳目心思。耳目不及之处,犹谓荒唐,况心思不及者乎?譬如蚯蚓,但知尺土中食泥之乐,不知苍龙跃于大海,突浪冲波。亦如蜣蜋,但知粪壤内转丸之乐,不知大鹏扶摇九万里,风斯在下。

  如来应化类(七问七答)
  问:世人产育,必由阴道。菩萨入胎,必从右胁。何也?
  答:凡夫有欲,故由产门。菩萨无欲,故从右胁。
  问:三界至尊,莫如天帝。而如来降生,四王、忉利天子,皆恭敬奉承。得毋故为此言,以张大其说乎?
  答:经称六道,诸天亦在其中。世人观之,以为尊而无对。佛眼视之,同为未出世之凡夫。故如来每一说法,无量帝释天王,皆恭敬礼拜,听受妙义。略言之,如《华严经》云:“尔时天王,遥见佛来,即以神力,化作宝莲华藏狮子之座,百万层级,以为庄严。百万天王,恭敬顶礼。”《般若经》云:“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皆应供养。”《大宝积经》云:“四天王天、三十三天诸天子等,虚空散华,供养如来。”《莲华面经》云:“帝释天王,见世尊已,即敷高座,顶礼佛足。”《梵网经》云:“十八梵天、六欲天子、十六大国王,合掌至心,听佛诵大乘戒。”《圆觉经》云:“尔时大梵王、二十八天王,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贤愚因缘经》云:“帝释侍左,梵王侍右。”《普曜经》云:“梵天侍右,帝释侍左。”《造像经》云:“梵王执白盖在右,帝释持白拂侍左。”《法华经》云:“是诸大梵天王,头面礼佛,绕百千匝。”如是之类,不胜屈指。若如来福德,仅等诸天,则经中不敢说此大言。而梵王、帝释,岂容此等经典流通哉?
  问:《玉皇经》载,天帝说法,佛来听受。然则非欤?
  答:如来经典,佛口亲宣,阿难结集,一言不妄。《玉皇经》者,出于后人之手,非玉帝降鸾之笔。虽其所言,不失尊崇玉帝之意,然未知所以尊矣。且尔亦闻佛教之大乎?合古今福德最厚之人,不如四王天一天人。合四王福德最厚之人,不如忉利天一天人。玉帝者,忉利天之王也。忉利而上,展转相胜,至他化天,为欲界,有四重阶级。他化而上,展转相胜,至色究竟天,为色界,有十八重阶级。色究竟而上,展转相胜,至非非想天,为无色界,有四重阶级。总为未出世之凡夫。若出世圣流,有声闻小乘,自须陀洹至阿罗汉,有四重阶级。又上之,有缘觉、独觉。又上之,则菩萨位中,有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等,有数十重阶级。又上之,得入初地,自欢喜地,至法云地,又有十重阶级。然后位臻等觉,为补处之尊,将成佛矣。佛为无上大法王,以其无有得而更上也。岂有玉皇说法,反来听受者乎?莲大师《正讹集》中,辨之甚详。
  问:如来降诞,既在周昭王时。则佛法在天竺国,已将五百年矣,孔子何以不闻其概?
  答:孔子已微闻其略矣。昔太宰问孔子曰:“夫子圣者欤?”孔子曰:“圣则某弗敢。”又问三王五帝,孔子皆不对。太宰骇曰:“然则孰者为圣?”孔子动容有间曰:“某闻西方有大圣人焉,不治而不乱,不言而自信,不化而自行,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出《列子·仲尼篇》)安得谓不闻哉?
  问:佛教至汉明帝时方传东夏,孔子何由而知?
  答:如来降生,此间已有其兆。昭王二十六年(坊本作二十四年)甲寅,四月八日,日有重轮,五色祥云,入贯太微,遍照西方,大地震动,池井泛溢。王命太史苏由筮之,得“乾”之九五。由曰:“西方有圣人降诞耳,却后千年,教法来此。”王命镌石记之,置之南郊祠前(出《周书异记》及《白马寺碑记》)。则孔子所言,盖有自矣。但教未东来,言之略耳。
  问:《六经》所言,方可为据。《列子》之书,何足信乎?
  答:孔子生平所言,传于后世者,百千中之一耳,安保其尽载《六经》乎?列子,学孔子者也,去圣未远,其言必非无据。何由知数百年后,有佛法至此,而预为之地乎?且何以不言他方,而独指西方乎?
  问:上古无佛,人颂升平之化。后世有佛,反成叔季之风〖叔季,犹言末世〗。其教亦何益于人国也?
  答:诸佛降生,正因救度浊世。譬如因暗而设灯,非因设灯而始暗也。乱天下者,皆凶暴淫虐,最不信佛之人。曾见有断酒戒荤,而杀人行劫;栖身寺院,而弑君篡夺者乎?刘宋文帝曰:“若使率土皆感佛化,朕则坐致太平矣。”(出《宋书》)唐太宗序三藏圣教,极意尊崇,谓侍臣曰:“佛教广大,莫极高深。”玄奘法师示寂,高宗曰:“朕失国宝矣!”哭之至恸,辍朝五日。玄宗闻神光师之论,叹曰:“佛恩如此,非师莫宣,朕当生生敬仰。”宋朝太祖、太宗、真、仁、高、孝,无不归心佛门,精研大法,或驾临佛宇,或问道禁中。(事迹见于唐宋史、《稽古略》、《文献通考》、《北山录》、《郑景仲家集》等书)。所以古今来明智之人,类多归向。
  深信禅学,有所悟入者,略言之,如许玄度(询)、刘遗民(程之)、周道祖(续之)、雷仲伦(次宗)、宗少文(炳)、沈休文(约)、宋广平(璟)、王摩诘(维)、王夏卿(缙)、杜黄裳(鸿渐)、白乐天(居易)、李习之(翱)、裴中立(度)、裴公美(休)、吕圣功(蒙正)、李文靖(沆)、王文正(旦)、杨大年(亿)、尹师鲁(洙)、富郑公(弼)、文潞公(彦博)、杨次公(杰)、王敏仲(古)、赵清献(挘⒅苠ハǘ匾茫⑸垡⒎颍ㄓ海⒄虐驳溃ǚ狡剑⒒坡持保ㄍゼ幔⒊掠ㄖ校ō彛⒄盼蘧。ㄉ逃ⅲ⒄抛由兀ň懦桑⒄诺略叮ǹ#⑼跣橹校ㄈ招荩⒎爰么ǎㄩ⒙谰尤剩ū局校⒘跗辽剑ㄗ恿殻⒗詈豪希ㄚ┑仁且病
  敬佛法而明佛理者,如羊叔子(祜)、王茂宏(导)、谢安石(安)、何次道(充)、王逸少(羲之)、王文度(坦之)、谢康乐(灵运)、褚季野(裒)、萧时文(瑀)、房乔年(玄龄)、杜克明(如晦)、魏元成(征)、虞伯施(世南)、褚登善(遂良)、颜鲁公(真卿)、李太白(白)、李邺侯(泌)、柳子厚(宗元)、李浚之(渤)、寇莱公(准)、范文正(仲淹)、韩魏公(琦)、杜祁公(衍)、曾明仲(公亮)、二苏兄弟(轼、辙)、吕晦叔(公著)、汪彦章(藻)、李屏山(之纯)、张敬夫(栻)、吕东莱(祖谦)、刘静斋(谧)等是也。
  近代名德尊信者,若赵松雪(孟睿⑺尉板ィㄥィ⒅茆纾ǔ溃⑿齑笳拢ㄒ毁纾⒙弈钼郑ê橄龋⑻凭4ǎㄋ持⒄源笾蓿ㄕ昙⒙狡饺ㄊ魃⒙轿逄ǎü庾妫⒁笄镤椋酰⒀桑ㄞィ⑼鯊m洲(世贞)、宗子相(臣)、邓定宇(以赞)、冯具区(梦祯)、虞长孺(淳熙)、袁玉蟠兄弟(宗道、宏道、中道)、陶石篑兄弟(望龄、姡Я洌⒔逛粼埃ǜf)、黄慎轩(辉)、王宇泰(肯堂)、钟伯敬(惺)等,卓然称盛。若白沙(宪章)、阳明(守仁)二公,为道学宗主,而立言皆契禅门宗旨。得其传者,若王龙溪(畿)、罗近溪(汝芳)、周海门(汝登)、杨贞复(起元)等,益深究大法。
  噫!佛法苟非最上真乘,有补王化,安得昔贤如是钦奉乎?(事迹散见于《二十一史》及各文集、各语录。)戒淫之士,愿回欲海之狂澜,诚不可不留心于此也。

  跋
  劝善之书,展卷而令人攒眉者,其书必不传。展卷而令人鼓掌者,其书亦必不传。何则?一失之深,一失之浅也。吾师是集,意在戒淫,而复惓惓于生死之际。疑其过深矣。然于平旦时,取生死之说自问焉,则人人不能免也。挟不能免之心,复取是书,反覆玩味,而后知其学识之宏,菩心之切也,而后攒眉者皆鼓掌也。现在纸贵洛阳,他年再光梨枣,可遥卜已。 虞山门人陈鍹圣来氏拜识。


内典字义译注

  卷一
  三途:即三恶道。
  优填王:梵语邬陀衍那,此言出爱。亦云优陀延。即优填王也。(凡言梵语者,皆天竺国之语也,劫初皆梵天遗种,故称梵。)
  婆罗门:此云净行,是西天四姓之一,详《长阿含四姓经》。
  八关斋:即八戒也。在家者皆可受,期止一日一夜。欲日日持,须日日受,受则不可破。若能上品持,虽一日一夜,亦决定生天。
  罗汉:具云阿罗汉。有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