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哲学宗教电子书 >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净空法师 >

第46章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净空法师-第46章

小说: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净空法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穿暖就够了,什么都不要去讲求。在家学佛也一样,早年有同修告诉我,好像他不挑剔,款式过时了,穿出去别人笑话。我老实告诉他,别人没笑你,是你自己在打妄想分别执着,别人什么时候笑过你?真的要是笑话你,他在造业,你在提升境界,那怎么相同?所谓这个穿出去人家笑死了,我就跟他说,笑死了是他死,你没死,他死活该,与你什么相干?你不以为难看就很好。所以衣服穿得干净、穿得朴素,好!一件衣服至少可以穿个十年八年,你就不要时时刻刻去添衣服,这笔钱开销可以省下来,日子很好过。粗茶淡饭,欢欢喜喜,佛门里面讲得好,常生欢喜心。所谓是古人讲的,忧能使人老,你没有忧虑,没有烦恼,没有分别执着,你就能够青春常驻,年岁虽然增长,你的身体不会衰退。年岁长了,身体衰了,为什么?是分别执着太多,妄念太多,这个东西能催人老化。你没有妄念、没有妄想、没有分别、没有执着,这个人怎么会老?所以这是讲到养生之道,都要靠智慧。

  智慧德相都是自己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晓得起心动念、分别执着是障碍,这个东西把我们自性里面的德相破坏了,不是别的因素,这是我们自己。自己能够把分别执着放下,外面境界对我们是一丝毫都没有干涉,这是成就了般若。你烦恼轻了,智慧就增长,烦恼没有了,智慧就完全显示,释迦牟尼佛、六祖能大师给我们做出最好的榜样。释迦牟尼佛去我们远了,是外国人,惠能大师则是中国人,真有其人,真有其事,他的身体现在还在,肉身还存在,在广东的南华寺。惠能大师当年在世,没念过书,不认识字,你读佛经,佛经多了,你看这一部《大藏经》,随便是哪部经,随便是哪一段文,你不懂,你念给他听,他就讲给你听。这种智慧、能力从哪里来的?是自性里头本有的,只要你见性,你这个智慧也现前,你的德能相好也统统现前,这是佛法教给我们的真实受用。

  “了因佛性”,古德在此地给我们介绍,“照了”,你要注意这个照了,照了是拣别不是分别。如果是仔细去研究、分别,“这个明白了”,那个明白里头有错误,不是真的明白,真的明白没有研究。为什么?研究是分别,是第六意识,执着是末那识,凡夫六根对六尘所生起的、起作用的就是六识。识是什么意思?识就是分别,这错用了。如果正用,正用也叫了别,了别就是照了,就是你没有分别,就明了了。通过研究明了,那就错了,不需要研究。所以佛家讲参究,不叫研究。参究跟研究差别在哪里?研究用心意识,参究不用心意识,叫参究,究就是明了。用心意识,心是阿赖耶,意是末那,第七识,识是第六意识,阿赖耶是起心动念,末那是执着,第六意识是分别。离心意识叫做参,离心意识就是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这就是不用心意识。不用心意识,眼看明白了,耳听明白了,身体接触明白了,那叫照了,那叫照见。你们念《心经》,《心经》前面讲“照见五蕴皆空”,那就是照了真如之理,这是真智慧。所以,真智慧是离开心意识的才是真实智慧,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人人都有,可是我们都没有用它,我们还是妄想分别执着,把我们自性里面的般若智慧变成了心意识。所以老师教我们放下,放下执着、放下分别、放下起心动念,自性般若智慧现前,你就能照了万事万法,见到一切法的真相,真如之理。我们大乘教里面常讲,性相、理事、因果,你看透了,你真明了了,这叫了因佛性。这部经上说,对“自性清净圆明体”了因能了,也就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能明了它,它不是生因之所生,它是了因能明了,这个明了就是我们一般讲的明心见性。明心见性,果就是成佛,你看成就般若、成就法身,后面还成就解脱。

  我们看第三个,“缘因佛性,缘助了因,开发正因之一切善根功德”,这就叫缘因。缘是助缘,帮助的,它帮助谁?帮助了因。帮助了因,了因才能开发正因,你才能证法身,你才能透般若,这一切善根功德都是属于缘。这个地方说到功德,这也是许多佛门弟子往往把它看错了,误把福德当作功德。诸位要晓得,功德跟福德完全不相同,功是功夫,什么是功夫?持戒是功夫,修定是功夫。在古时候,我们佛门有一位大护法,在历史上知名的梁武帝。梁武帝那个时代,印度禅宗达摩大师到中国来,这是我们中国禅宗第一代的祖师,禅是他传来的。来到中国就见到梁武帝,梁武帝是佛门的大护法,看到外国有个大德到中国来传法,当然是表示非常的欢迎。见面的时候梁武帝夸耀自己,在佛门做了很多好事,他以为是功德。他把他一生对佛门当中的贡献,建寺,大规模的寺庙四百多所,欢喜人出家,帮助人出家,供养出家人几十万人,做这么多好事。达摩祖师来,他是欢欢喜喜的告诉达摩祖师,“我的功德大不大?”他以为他做了很大的功德。达摩祖师说了老实话,怎么说的?“并无功德。”没有功德,你所作所为跟功德不相干,它不是功德。梁武帝听了这个话很不高兴,就请他走了,不再护持他,他跑到少林寺去面壁,面壁九年才遇到慧可,把这个法传给慧可,所以慧可是禅宗二祖。梁武帝做这么多好事,那是什么?给诸位说,那是福德。他如果要是问达摩祖师,我做这么多事情,我的福德大不大?就是福报,那达摩祖师一定说很大很大。福德边上事情,不是功德,功德跟福德不一样。

  六祖在《坛经》里面说,“此事福不能救”,此事是生死大事。了生死出三界,明心见性,成佛作祖,那是要功德,福德没用处,所以福不能救。福能帮助你生天,你出不了六道轮回,这个要知道。出不了六道轮回,那你就要晓得,你在轮回里头生生世世的果报,麻烦大了,所谓是冤冤相报没完没了,你说这个东西多可怕、多麻烦。功德不一样,功德是你的功夫,持戒有功,得定是德,那个德是因为你持戒,因戒得定。修定有功,开智慧是德,这是属于功德。这个东西要靠自己,不是外面力量能帮得上忙、能成就的,这个要晓得。譬如我们讲最小的,真的叫小小戒,小小戒可不能把它看轻,为什么?那是根本戒。《弟子规》、《感应篇》都是属于戒律,都是属于小小戒,都是属于根本戒,你认真的去修学,这是功夫。果报是成就你自己德行,给你生活当中带来幸福美满,那就是德。从这小小戒的基础上才能建立佛法,你看佛在《十善业道经》上讲得多好,十善业是建立在《弟子规》跟《感应篇》的基础上。没有《弟子规》,没有《感应篇》,十善业你就做不到,天天念《十善业道经》没用,那部经不是叫你念的。不但《十善业道经》,所有的佛经你看最后一句话,佛教的是什么?教你“信受奉行”,每部经最后一定是这一句,你要能相信,你要能接受,然后老实把它落实生活当中,那叫奉行。你会念,你会讲,你做不到,没用。说得再好,天花乱坠,是福报那边的事情,给你说福报,就是没有办法帮助你了生死出三界。是福德这边事情,不是功德,这个不能不清楚。

  此地讲的一切善根,善根是什么?诸位学过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这是善根。再跟你说,《弟子规》是善根,《感应篇》是善根,《十善业道》是善根,你想想对不对?因为这些东西能帮助你开智慧,能够帮助你开发正因。佛说得很好,一切人天法、声闻菩提、缘觉菩提乃至无上菩提,都是依十善业为根本。十善业是佛门的根本戒,无论出家在家、宗门教下、显教密教、大乘小乘,都要从这个地方做起点,认真学习。我们今天学佛,疏忽了十善业道。早年我们在台中跟李老师学经教,《十善业道经》是必修的课程。虽然是修,老师讲,我们在那里听,也学讲,也能讲得还不错,可是怎样?没做到。为什么做不到?为什么古人能做到,现在人做不到?我常常想这个问题,想了很多年,终于把答案找到了。古人从小,可以说从一出生,他就把《弟子规》学会,五、六岁开始,《感应篇》里面所讲的因果这些事情他也学到了。他还不认识字,还没有念过书,学会了,基础打下去,这是我们现在人所讲的扎根教育,从前没有这个名称,可是真的从生下来父母就教。父母把《弟子规》做出来,他看到,他每天在看、每天在听,从出生到三岁一千天,这一千天的学习根深蒂固。四、五岁我相信,母亲到城隍庙里烧香跟着去,我小时候就这样的,一年总得到城隍庙去个几次。每一次去,母亲一定告诉我,阎王殿,十殿阎王,告诉我们干这个坏事受这个果报。小时候看到地狱变相的雕塑,也是根深蒂固,一辈子起心动念,起个恶念就会想到地狱里头的景象,这个念头马上就消掉。所以遇到《十善业道》容易接受,能做到,不难!今天为什么这么难?从小没人教,没人教《弟子规》,也没有机会看地狱变相这些因果教育。

  所以《十善业道》怎么去研究,在日常生活已经养成习惯,知道好,也常常有惭愧的心,可是境界现前自己做不得主。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还是犯了,犯了之后念佛忏悔,忏悔完了明天再干,这个方法能行吗?所以我们不能成就,原因在此地。这些年来我们看了很难过,所以特别提倡这三个根,出家人还要加一个根。出家人在社会上被人尊重,为什么?你有四个根,在家人三个根,这四个根是加上《沙弥律仪》,四个根,像一张桌子四个腿,叫四平八稳。不在这上下功夫,我们一生所搞的叫佛学,不是学佛,把佛法当作一门学问来研究,与自己的生死毫不相关。从前老师跟我们讲,该怎么生死还是怎么生死,出不了轮回,就是《坛经》上讲的“福不能救”。搞佛学是福,福德里面的事情,不是功德;可是依教奉行,那是功德。所以怎么样能把它做到?真正变成自己的思想、见解、言论、行为,那就得受用,这才是真正的功德。所以这里讲的善根,我们要清楚,什么叫善根,什么叫功德。

  “依缘因佛性能成就解脱之德”,法身、般若、解脱叫三德密藏。解脱是什么?解是解开,脱是超越,解开是对烦恼讲的,你把烦恼化解了,脱是什么?脱离六道,脱离十法界。六道是三种烦恼统统具足,妄想分别执着,能把执着摆脱掉,执着就是见思烦恼,见思烦恼化解,你就脱离六道,那是功德,六道没有了。可是在方便有余土里面,见思烦恼虽然没有了,他还有尘沙烦恼,还有无明烦恼。尘沙烦恼是分别,无明烦恼是起心动念。再能把这些也化解,不再有分别,尘沙烦恼没有了,不再起心动念,无明烦恼没有了,脱离十法界,这叫圆满的解脱。我们离开六道轮回,叫半个解脱,所以阿罗汉有半个解脱,他没有法身,他没有般若。脱离了十法界,法身、般若、解脱圆满现前,解脱是得大自在。大自在说的是什么?《普门品》里面讲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那就是大自在。他有能力在十法界现身、说法教化众生,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身,这是解脱。现什么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